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式轴流泵装置内流瞬变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贵颖 王暴 +3 位作者 王振华 栾逸 单秋雯 杨帆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8,共8页
为明确立式轴流泵装置内流瞬态变化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求解泵装置全流道内流场,并结合物理模型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得到不同流量工况下泵装置叶片区的瞬态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叶轮进口偏流角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于... 为明确立式轴流泵装置内流瞬态变化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求解泵装置全流道内流场,并结合物理模型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得到不同流量工况下泵装置叶片区的瞬态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叶轮进口偏流角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叶轮前缘附近且随叶轮旋转呈动态变化,叶轮出口偏流角由轮毂向轮缘逐渐增大,导叶体出口偏流角较大的区域为导叶片尾缘周向位置。1.2 Q_(bep)工况时,叶轮进口轴向速度分布均匀度为89.5%,速度加权平均角为82.9°;当流量从0.8 Q_(bep)增加至1.2 Q_(bep)时,导叶体出口平均速度环量降低了12.1%;在流量工况为0.8 Q bep~1.2 Q_(bep)范围内,平均速度环量的最小值为4.7 m^(2)/s,此时流量为1.2 Q_(bep)。导叶体出口的涡结构特征显著,从导叶体进口到出口涡结构数量增多,涡体积减小,涡结构的合速度降低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泵装置 叶片 内流场 瞬态特性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轴流泵装置叶轮与导叶间非定常流场分析
2
作者 郭军 陆美凝 +2 位作者 徐贵颖 孙建伟 杨帆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为了分析立式轴流泵装置叶轮和导叶体的非定常流场特征,采用ANSYS CFX对立式轴流泵装置全流道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预测泵装置的能量性能,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流量工况时,叶轮进口圆周测线的轴向速度分布均呈类... 为了分析立式轴流泵装置叶轮和导叶体的非定常流场特征,采用ANSYS CFX对立式轴流泵装置全流道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预测泵装置的能量性能,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流量工况时,叶轮进口圆周测线的轴向速度分布均呈类正弦分布,波峰、波谷数与叶轮的叶片数相一致。小流量工况时,叶轮进口面的速度分布受叶轮的影响明显,速度加权偏流角与导叶体出口的平均涡角均最大。随着流量的增大,肘形进水流道的能量损失逐渐增大;导叶体的能量损失随着流量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最优工况时导叶体的能量损失最小,在小流量工况时60°弯管和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能量损失之和最大。研究结果有利于立式轴流泵装置的结构优化与能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装置 轴流泵 流场 非定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坍泵站流道优化及泵装置模型试验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进东 孙圣杰 +2 位作者 许旭东 徐贵颖 杨帆 《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流道对于泵装置的高效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减小流道的水力损失并保证北坍泵站机组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北坍泵站的肘形进水流道和低驼峰出水流道进行几何尺寸优化。通过对不同尺寸方案的流道水力性能进行分... 流道对于泵装置的高效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减小流道的水力损失并保证北坍泵站机组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北坍泵站的肘形进水流道和低驼峰出水流道进行几何尺寸优化。通过对不同尺寸方案的流道水力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流道的优化方案并对最终优化方案组合的泵装置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肘形进水流道出口面的轴向流速均匀度提高0.10%,低驼峰出水流道水力损失降低23.91%。在不同叶片安放角(-4°、-2°、0°、+2°和+4°),模型泵装置的最高效率均超过72.00%;叶片安放角为+2°时,泵装置的最高效率为74.97%。在灌溉设计净扬程和排涝设计净扬程条件下,泵装置均保持高效率运行。优化后的泵装置水力效率和运行稳定性较高,可为同类型泵站的流道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坍泵站 流道 优化 能量性能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运行西河泵站前池试验分析
4
作者 徐鹏飞 陈业超 +2 位作者 徐贵颖 张丽娟 杨帆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9-416,共8页
为明确西河泵站非对称机组运行时前池的流态特征,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西河泵站的前池及进水流道进行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共获取4种不同开机方案时西河泵站前池的流场和速度分布规律,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最低水位时8台机组全... 为明确西河泵站非对称机组运行时前池的流态特征,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西河泵站的前池及进水流道进行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共获取4种不同开机方案时西河泵站前池的流场和速度分布规律,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最低水位时8台机组全开的方案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0.75负荷排涝时,非对称机组运行方案2的前池两侧有微弱旋流,开机方案3和开机方案4前池流态均平稳,开机方案3泵站进口断面的底流速分布均匀度为78.2%;推荐两侧边机组和中间机组各2台开机运行;在全负荷排涝流量且最低水位时,机组全开时两边机组流道进口的水力性能指标最低,在实际运行时应注意两侧边机组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西河泵站的实际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河泵站 前池 流态 开机方案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S模型的箱涵式进水流道水中消涡装置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裴杰 李四海 +2 位作者 王振华 徐贵颖 杨帆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41-45,共5页
为解决某泵站箱涵式进水流道内部水涡问题,以该泵站箱涵式进水流道为研究对象,基于LES模型,求解5种不同消涡方案对应的箱涵式进水流道内部水涡时空演变过程,定量对比喇叭口处旋涡中心平均涡量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流线型消涡锥和后消涡... 为解决某泵站箱涵式进水流道内部水涡问题,以该泵站箱涵式进水流道为研究对象,基于LES模型,求解5种不同消涡方案对应的箱涵式进水流道内部水涡时空演变过程,定量对比喇叭口处旋涡中心平均涡量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流线型消涡锥和后消涡板方案箱涵式进水流道消涡的效果最佳,相比原方案旋涡涡心的平均涡量降低96.53%,喇叭管进口面的轴向速度分布均匀度为95.7%,速度加权平均角为86.4°,消涡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箱涵式进水流道 水中涡 消涡锥 消涡板 涡态 LES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泵装置进水流道出口速度及脉动特性分析
6
作者 王暴 裴杰 +3 位作者 徐贵颖 王振华 单秋雯 杨帆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8期70-73,共4页
为研究不同流量工况时进水流道出口速度及压力脉动特性,基于CFD软件对轴流泵装置整体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分别分析了各测线的速度及监测点的压力脉动的时频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道出口面,速度从导水帽外壁面到流道出口内壁面的... 为研究不同流量工况时进水流道出口速度及压力脉动特性,基于CFD软件对轴流泵装置整体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分别分析了各测线的速度及监测点的压力脉动的时频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道出口面,速度从导水帽外壁面到流道出口内壁面的分布大体呈现出先减再增后减的规律、压力脉动幅值与速度脉动幅值从轮缘到轮毂方向呈逐渐减小趋势;进水流道出口处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和速度脉动最大幅值都位于4倍转频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装置 进水流道 压力脉动 速度脉动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子君 徐贵颖 王长青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297-297,共1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0-2012年4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患者,对积液量≤20mL、积液面积较小的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反复穿刺抽吸,隔日穿刺1次,然后加压包扎,至积液完全消失,对积液...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0-2012年4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患者,对积液量≤20mL、积液面积较小的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反复穿刺抽吸,隔日穿刺1次,然后加压包扎,至积液完全消失,对积液量>20mL、积液面积相对较大的则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首先向积液腔隙内平铺纱布,所有部位铺到即可,不可铺的过紧,次日将纱布全部取出并用刮勺搔刮积液腔壁,使之成为新鲜创面,并在积液最低处置橡胶引流条,加压包扎,保持引流条引流通畅,隔日换药。结果:40例皮下积液经适当处理后10 d内痊愈。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手术 皮下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