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碱性-质子交换膜混合电解槽的离网型风光耦合制氢系统容量配置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衍会 李冠霖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未来绿氢的规模化发展需要走工艺离网型的技术路线。为此,结合风力/光伏发电、碱性-质子交换膜(ALK-PEM)电解槽和储能设备,构建风光耦合制氢系统,对其多目标优化配置进行研究。采用密度峰值优化的近邻传播快速聚类算法得到风光联合出力... 未来绿氢的规模化发展需要走工艺离网型的技术路线。为此,结合风力/光伏发电、碱性-质子交换膜(ALK-PEM)电解槽和储能设备,构建风光耦合制氢系统,对其多目标优化配置进行研究。采用密度峰值优化的近邻传播快速聚类算法得到风光联合出力典型场景;考虑ALK-PEM电解槽的特点,提出电解制氢单元的功率分配策略,结合风光耦合制氢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式,以减小系统成本、提高系统能量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目标,构建系统容量配置优化模型,并采用多机制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对混合电解槽制氢系统与混合电解槽-储能协同制氢系统的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混合电解槽制氢系统,协同制氢系统中的储能设备能够实现对电解槽功率的补偿,使得ALK电解槽所占比重有所提升,显著降低电解槽的启停次数,单位制氢成本和弃风弃光率分别降低了8.76%、54.01%,系统能量效率和内部收益率分别提高了34.85%、13.58%,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与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碱性电解槽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 风光耦合制氢系统 容量配置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提升新能源高占比受端电网小干扰和暂态电压稳定性的SVG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衍会 任晋 +1 位作者 田鑫 张玉跃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9-130,共12页
由于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弱支撑性,新能源高占比的受端电网的电压支撑强度难以满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为了解决现有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配置方法未能充分提升系统小干扰电压稳定性和暂态电压稳定性的问题,提出... 由于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弱支撑性,新能源高占比的受端电网的电压支撑强度难以满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为了解决现有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配置方法未能充分提升系统小干扰电压稳定性和暂态电压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系统小干扰电压稳定和暂态电压稳定的SVG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在第一阶段考虑SVG投资运行总成本和系统小干扰电压稳定裕度,在第二阶段引入SVG接入对系统故障后暂态电压稳定裕度的影响。然后,利用基于组合赋权法和相对熵距离的改进理想解法得到最优配置方案。最后,应用PSDBPA对新能源高占比受端电网算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配置方法能充分发挥SVG对系统电压稳定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端电网 小干扰电压稳定性 暂态电压稳定性 静止无功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同步振荡在交直流电网中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衍会 刘慧 成蕴丹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随着“双高”电力系统的发展,次同步振荡问题日益凸出,亟需研究交直流线路次同步振荡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从系统响应量测时序数据着手,提出了一种次同步振荡传播关键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 随着“双高”电力系统的发展,次同步振荡问题日益凸出,亟需研究交直流线路次同步振荡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从系统响应量测时序数据着手,提出了一种次同步振荡传播关键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CEEMDAN)的改进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量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减少噪声对Prony分析的影响;其次,基于次同步振荡传播各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和互信息量建立相关性评价组合模型;最后,计算交直流不同参数在综合模型中的评价指标,得出次同步振荡在交直流线路中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在PSCAD搭建2区域4机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交流线路次同步振荡传播的极强相关参数为交流线路潮流,影响直流线路次同步振荡传播的极强相关参数为次同步振荡频率下交流线路阻抗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PRONY算法 CEEMDAN分解 小波阈值去噪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解水制氢典型工况及质子交换膜电解堆性能衰减研究
4
作者 徐衍会 陈浩维 胡俊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228-6243,共16页
电解水制氢可用于光伏出力消纳和绿氢制备,但目前尚缺乏模拟测试光伏电解水制氢电解堆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工作模式,即电解堆典型工况,无法为电解堆性能衰减测试提供输入条件。该文提出了一种电解水制氢典型工况的提取方法,首先采用经验小... 电解水制氢可用于光伏出力消纳和绿氢制备,但目前尚缺乏模拟测试光伏电解水制氢电解堆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工作模式,即电解堆典型工况,无法为电解堆性能衰减测试提供输入条件。该文提出了一种电解水制氢典型工况的提取方法,首先采用经验小波变换对光伏出力进行时频域分析,提取分时波动特征。然后用改进加权模糊聚类方法获得典型的光伏出力曲线。最后利用工况指标重构出简化工况曲线,并得到对电解堆运行场景模拟的循环工况谱。以我国“三北”地区某光伏电解水制氢系统作为算例,通过波动特征提取,获得了电解堆的典型工况。经初步仿真分析,提取的典型工况较好地刻画了电解堆的性能衰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经验小波变换 模糊聚类 典型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频测量阻抗的新能源并网系统次/超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
5
作者 徐衍会 李佳晏 +2 位作者 李文韬 田鑫 张玉跃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601-4613,共13页
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宽频振荡事件频发,尤其是次/超同步振荡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由于宽频量测装置尚未广泛应用,现有基于宽频量测信息的振荡源定位方法难以适用。因此,该文研究基于工频测量阻抗的次/超同步振... 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宽频振荡事件频发,尤其是次/超同步振荡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由于宽频量测装置尚未广泛应用,现有基于宽频量测信息的振荡源定位方法难以适用。因此,该文研究基于工频测量阻抗的次/超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首先推导了次/超同步分量存在时工频电压电流的动态响应过程,揭示了次/超同步振荡发生时工频量的变化规律;然后针对振荡阈值难以准确获取的问题,构造多场景下的振荡训练样本集,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获取了振荡阈值的函数表达式,形成基于工频测量阻抗的次/超同步振荡源定位判据;最后依据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典型拓扑结构搭建时域仿真模型,构建测试数据集并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不同运行工况有较好的适应性,在新能源并网系统中能够实现次/超同步振荡源的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超同步振荡 振荡源定位 支持向量机 工频测量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DC送端系统振荡引发受端换相失败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郑乐 吴晶 +2 位作者 徐衍会 孙英云 刘崇茹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43-2754,共12页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送、受端存在电气耦合及两端的控制配合,因此,送端振荡可通过系统控制逻辑、电气量及控制量变化等影响受端系统的运行状态,增加了受端换相失败的风险。现有工作主要研究了送端大扰动引发受端换相失败的现象与机理,通过...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送、受端存在电气耦合及两端的控制配合,因此,送端振荡可通过系统控制逻辑、电气量及控制量变化等影响受端系统的运行状态,增加了受端换相失败的风险。现有工作主要研究了送端大扰动引发受端换相失败的现象与机理,通过对标准直流系统进行小信号分析,发现直流系统中存在低频频段的固有振荡频率,一旦交流系统发生相近频段的振荡,将可能诱发直流系统共振。在此基础上,首先分析共振引起系统电气量以及控制量的波动对换相失败的影响,通过HVDC的准稳态方程分析共振后直流电流上升导致关断角下降,进而引发首次换相失败的机理;然后从两端的控制系统出发,研究逆变侧控制切换引发后续换相失败的机理;最后对CIGRE直流输电标准测试系统进行验证,并结合换相失败发生机理对换相失败的抑制策略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送端振荡 受端换相失败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高斯混合模型的变电站负荷聚类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余浩 高镱滈 +3 位作者 潘险险 徐衍会 李雪松 孙宇航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1-601,共11页
针对传统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聚类算法中计算复杂、收敛速度慢和人为确定聚类数目时存在盲目性和主观性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GMM的变电站负荷聚类算法。以传统GMM聚类算法为基础,采用k均值(k-means)算法确定... 针对传统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聚类算法中计算复杂、收敛速度慢和人为确定聚类数目时存在盲目性和主观性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GMM的变电站负荷聚类算法。以传统GMM聚类算法为基础,采用k均值(k-means)算法确定初始聚类中心。减少了GMM聚类算法迭代步骤,提高了输出结果的稳定性。输出不同聚类数下聚类结果的Davies-Bouldin(DB)指标、CalinskiHarabasz(CH)指标和轮廓系数(silhouette coefficient,SC),应用熵权法确定不同评价指标所占权重,构建聚类评价混合指数(cluster evaluation mixed index,CEM)。将聚类评价混合指数最大值对应的聚类个数作为最佳聚类数目,再次输入到改进GMM聚类算法中,得到变电站负荷聚类结果和聚类中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增强了传统GMM聚类算法的计算速度和稳定性,对变电站负荷具有良好的聚类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聚类结果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混合模型聚类 负荷分类 聚类算法 聚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变流器接口电源电力系统的同调特性分析
8
作者 郑乐 郑佳杰 +2 位作者 阳岳希 杜镇宇 徐衍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8-1667,I0002,共11页
该文研究100%变流器接口电源电力系统的同调特性,对理解不同变流器接口电源经电网的相互作用模式和稳定特性有重要意义。传统同步机系统发生大扰动后,机组通常存在较为固定的相互摇摆模式,但是变流器接口电源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模式尚无... 该文研究100%变流器接口电源电力系统的同调特性,对理解不同变流器接口电源经电网的相互作用模式和稳定特性有重要意义。传统同步机系统发生大扰动后,机组通常存在较为固定的相互摇摆模式,但是变流器接口电源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模式尚无明确结论。目前广泛接入系统的跟网型变流器表现为电流源特性且内阻抗无穷大,故基于转移阻抗的电气距离分析方法不再适用。该文首先分析传统同步机系统同调分析方法的不足;然后,基于转移阻抗的概念提出转移系数及其计算方法,给分析系统同调性和稳定性提供更多的物理见解;最后,通过构建转移系数矩阵分析基于IEEE39节点标准算例系统改造的100%变流器接口电源电力系统,仿真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该文提出的转移系数解决了衡量从系统某处到变流器接口电源电气距离的问题,为未来更深入的研究100%变流器接口电源电力系统提供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器接口电源 转移系数 同调分析 电气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9
作者 邹德旭 洪志湖 +3 位作者 代维菊 黎文浩 徐衍会 郑乐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1,共9页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复杂程度日益提高,变压器运行安全已成为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目前流经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多基于电网拓扑结构及变压器等效阻抗等数据,此类方法的灵活性和实时性较低,未考虑系统实际运行方式,难以满足...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复杂程度日益提高,变压器运行安全已成为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目前流经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多基于电网拓扑结构及变压器等效阻抗等数据,此类方法的灵活性和实时性较低,未考虑系统实际运行方式,难以满足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的要求。为此,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一种考虑潮流条件下的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方法,通过引入变压器各侧母线和区域拓扑,训练得到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模型。引入注意力机制,使模型对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电网潮流动态更为敏感。经过某区域实际电网算例验证,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短路电流相较于参考值误差较小,且计算误差分布集中,可基本满足实际运行中对于短路电流计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电流 变压器 图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共振机理低频振荡扰动源分析 被引量:66
10
作者 徐衍会 贺仁睦 韩志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83-87,共5页
共振机理是解释电力系统发生低频振荡的理论之一。文中根据汽轮机功率扰动引起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共振机理,研究了汽轮机功率变化的原因。应用MATLAB建立了火力发电厂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相互作用的机网耦合模型。详细分析了锅炉燃烧率... 共振机理是解释电力系统发生低频振荡的理论之一。文中根据汽轮机功率扰动引起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共振机理,研究了汽轮机功率变化的原因。应用MATLAB建立了火力发电厂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相互作用的机网耦合模型。详细分析了锅炉燃烧率扰动和汽轮机调节汽门扰动能否引起汽轮机功率变化。仿真分析表明,调节汽门扰动频率与电力系统自然振荡频率一致或接近时,均可能引起电力系统发生共振机理的低频振荡。由于锅炉具有很大的惯性,锅炉燃烧率扰动很难引起电力系统发生共振机理的低频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低频振荡 燃烧率 调节汽门 共振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阀门控制方式切换引发低频振荡的实例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徐衍会 马骢 +1 位作者 邓小文 蔡笋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电力系统中多次出现因汽轮机阀门控制方式切换引发的低频振荡现象。因此,分析了汽轮机阀门流量特性和控制方式,建立了考虑阀门流量特性的汽轮机控制系统模型。应用仿真软件PSCAD/EMTDC建立了机网耦合数字仿真平台,重现了南方电网某电厂... 电力系统中多次出现因汽轮机阀门控制方式切换引发的低频振荡现象。因此,分析了汽轮机阀门流量特性和控制方式,建立了考虑阀门流量特性的汽轮机控制系统模型。应用仿真软件PSCAD/EMTDC建立了机网耦合数字仿真平台,重现了南方电网某电厂汽轮机阀门控制方式切换引发的低频振荡现象。对低频振荡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汽轮机单阀控制切换为顺序阀控制方式后,由于阀门流量特性修正函数与阀门实际流量特性偏差较大,会引起调节阀门的大幅值摆动,从而使汽轮机机械功率以0.171 Hz的频率做等幅值振荡,在该扰动源作用下电力系统出现强迫功率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低频振荡 阀门控制方式 流量特性 汽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调频试验引发低频振荡实例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徐衍会 王珍珍 翁洪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19-124,共6页
介绍了某电厂汽轮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试验导致电网发生低频功率振荡的事件,分析了振荡产生的机理,提出了防止该类振荡发生的措施。根据广域测量系统记录的振荡波形分析了此次低频振荡的基本特征,应用PSCAD/EMTDC仿真重现了一次调频引发低... 介绍了某电厂汽轮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试验导致电网发生低频功率振荡的事件,分析了振荡产生的机理,提出了防止该类振荡发生的措施。根据广域测量系统记录的振荡波形分析了此次低频振荡的基本特征,应用PSCAD/EMTDC仿真重现了一次调频引发低频振荡的过程;探讨了确定低频振荡属于负阻尼还是共振机理的原则,结合不同汽轮机控制方式和参数下的阻尼特性,确定了本次低频振荡的原因是汽轮机控制系统参数设置不当,导致一次调频投入情况下系统总阻尼为负值;为防止该类振荡的发生,需要合理设置一次调频控制系统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测量系统 低频振荡 汽轮机控制 一次调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调频与动态稳定协调优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衍会 王珍珍 翁洪杰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9-143,共5页
汽轮机调速系统参数设置过于追求一次调频性能会引发电网的低频功率振荡现象,通过调节调速系统参数可实现一次调频性能与动态稳定性的协调优化。运用稳定裕度和上升时间的倒数形成系统动态稳定性与一次调频的综合评价指标,在设置合理参... 汽轮机调速系统参数设置过于追求一次调频性能会引发电网的低频功率振荡现象,通过调节调速系统参数可实现一次调频性能与动态稳定性的协调优化。运用稳定裕度和上升时间的倒数形成系统动态稳定性与一次调频的综合评价指标,在设置合理参数范围的情况下,引入基于P系统的粒子群优化(P-PSO)算法求取最佳评价指标,实现对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的参数优化。时域仿真结果表明,经过协调优化的数字电液控制系统参数既可以保证一次调频性能,又能够确保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调频 稳定性 汽轮发电机 调速 控制 优化 数字电液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速系统超速保护控制对电力系统稳定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徐衍会 贺仁睦 孔祥云 《现代电力》 2006年第6期6-9,共4页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动态仿真的准确度和有效性,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在仿真软件中加入超速保护控制器模型。详细研究了发电厂数字电液调速系统中超速保护控制的原理。超速保护控制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负荷下跌预测功...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动态仿真的准确度和有效性,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在仿真软件中加入超速保护控制器模型。详细研究了发电厂数字电液调速系统中超速保护控制的原理。超速保护控制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负荷下跌预测功能,另一部分是103%发电机组超速保护控制。应用仿真软件EUROSTAG的模块自定义功能建立了带有超速保护的调速系统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超速保护控制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影响。针对2004年某大区电网短路试验过程中,超速保护动作和电力系统频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在仿真软件中建立带有超速保护控制的调速系统模型,使电力系统动态仿真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得到保证,从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问题有更为准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安全稳定 调速系统 超速保护 仿真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扰动下机电耦合引起扭转模式不稳定的机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衍会 贺仁睦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33-36,46,共5页
介绍了用于研究机电耦合问题的轴系模型,分析了大扰动下扭振问题的研究方法。以A省B发电厂发电机轴系断裂事故为例,先采用同调等值法将A省电网等值为六机系统,并用仿真软件EMTDC(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including DC)建立了机电耦... 介绍了用于研究机电耦合问题的轴系模型,分析了大扰动下扭振问题的研究方法。以A省B发电厂发电机轴系断裂事故为例,先采用同调等值法将A省电网等值为六机系统,并用仿真软件EMTDC(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including DC)建立了机电耦合的等值系统模型。还通过旋转相量法分析了事故过程,得出了机电耦合引发振荡导致扭转模式不稳定的机理。仿真结果验证了该事故机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组 轴系模型 电耦合 扭转模式 仿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驱风机网侧换流器引发次/超同步振荡机理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徐衍会 曹宇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56-1564,共9页
针对实际电网发生的直驱风机引起的次/超同步振荡现象,以典型的单机并网模型为例进行研究。考虑锁相环的动态特性,在电网dq坐标系下建立直驱风机等效控制模型。分析网侧换流器对电网谐波的响应过程,发现当换流器输入输出谐波间相位满足... 针对实际电网发生的直驱风机引起的次/超同步振荡现象,以典型的单机并网模型为例进行研究。考虑锁相环的动态特性,在电网dq坐标系下建立直驱风机等效控制模型。分析网侧换流器对电网谐波的响应过程,发现当换流器输入输出谐波间相位满足一定关系时,会因为正反馈在某一频率下产生次/超同步振荡。振荡强度和振荡频率与锁相环比例和积分系数、电流内环比例系数及电网强度等多个因素相关。基于该相位关系,给出直驱风机引发次/超同步振荡的判据,并由该判据可以获得直驱风机引发次/超同步振荡的频率,时域仿真及频谱分析结果验证了该判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机 次/超同步振荡 网侧换流器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负荷侧强迫振荡监测的PMU优化配置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衍会 宫晓珊 伍双喜 《广东电力》 2017年第7期24-29,共6页
针对电力系统周期性负荷扰动引发的强迫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负荷侧强迫振荡监测问题的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优化配置方法。通过分析冲击负荷典型特征得出PMU监测策略,缩小监测范围以保证PMU配置的经济性;建... 针对电力系统周期性负荷扰动引发的强迫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负荷侧强迫振荡监测问题的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优化配置方法。通过分析冲击负荷典型特征得出PMU监测策略,缩小监测范围以保证PMU配置的经济性;建立二分类逻辑树来进行PMU优化配置分析,并利用网络连通算法和网络拓扑辨识来获取进行PMU优化配置所需的网络中变电站编号、PMU配置状态及网络中各节点连接情况等数字化信息。该方法保证了PMU配置的经济性与负荷侧强迫振荡的监控,最后通过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振荡 负荷侧 PMU优化配置 二分类逻辑树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抑风电波动的混合储能容量配置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33
18
作者 徐衍会 徐宜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6-193,共8页
为了平滑风电场输出功率,降低风电波动对电网造成的冲击,利用能量型储能元件电解槽与功率型储能元件超级电容相结合形成的混合储能系统对风电波动进行平抑。首先对大量时间片段内的储能出力进行概率统计分析,通过并网功率波动率在风电... 为了平滑风电场输出功率,降低风电波动对电网造成的冲击,利用能量型储能元件电解槽与功率型储能元件超级电容相结合形成的混合储能系统对风电波动进行平抑。首先对大量时间片段内的储能出力进行概率统计分析,通过并网功率波动率在风电波动限值范围内的概率变化评估风电波动平抑效果,将给定置信水平的输出功率作为混合储能额定功率。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经济性的自适应滑动窗口算法将混合储能功率分解,进而确定超级电容的额定容量以及电解槽的额定功率,实现了兼顾经济性和波动平抑效果的容量配置。其次,依据超级电容的荷电状态、电解槽额定功率、储能系统总体功率指令制定混合储能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最后结合风电场实际运行数据,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功率分配、保证储能各元件正常运行,同时有效降低了风电输出功率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系统 风电功率波动 容量配置 协调运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内机群间次同步振荡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衍会 滕先浩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6-162,共7页
大型风电场内部包含大量控制参数各异、运行状态不同甚至类型多样的风电机组,其并网引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日益凸显。研究了风电场内部不同风电机群之间次同步振荡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明确次同步振荡在风电场内的演化过程;建立了... 大型风电场内部包含大量控制参数各异、运行状态不同甚至类型多样的风电机组,其并网引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日益凸显。研究了风电场内部不同风电机群之间次同步振荡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明确次同步振荡在风电场内的演化过程;建立了直驱风电场的并网导纳模型;应用广义奈奎斯特判据分析了风电场内不同风电机群并网的次同步振荡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风电场内不同风电机群之间的次同步振荡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振荡机群"能够引起"稳定机群"也发生次同步振荡,二者的并网机组台数比例对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振荡机群"的锁相环参数对整座风电场的次同步振荡频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直驱风电场的并网仿真模型,时域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风电机组 次同步振荡 相互作用 导纳模型 广义奈奎斯特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时功率的次同步振荡频率提取及振荡源识别方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衍会 成蕴丹 +1 位作者 刘慧 高镱滈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94-2907,共14页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引发的次同步振荡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满足次同步振荡在线告警需求,需要分析宽频测量数据并快速提取振荡分量,快速检测到次同步振荡并精准切除振荡源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该文推导了对称和不对...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引发的次同步振荡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满足次同步振荡在线告警需求,需要分析宽频测量数据并快速提取振荡分量,快速检测到次同步振荡并精准切除振荡源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该文推导了对称和不对称三相电路中含有次同步频率电源时的瞬时功率表达式,揭示了瞬时功率主要为恒定功率分量和次同步频率的交变功率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整周期瞬时功率差的次同步振荡频率提取方法,相比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计算速度大幅提升,避免了栅栏效应和频谱泄露问题;并提出了利用半周期瞬时功率差的次同步振荡源识别方法,可以对多风电场集中并网系统进行次同步振荡源定位,进而为精准切机提供支撑。时域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次同步振荡频率提取方法的计算速度相比快速傅里叶变换有显著提升,振荡源机组辨识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 瞬时功率 振荡频率提取 振荡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