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科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东坡 平文祥 +13 位作者 宋秀娟 徐颖琪 魏力更 徐艳忠 刘桂荣 郭德栋 刘桂清 孙波 郝芳兰 张智 魏凤桐 梁金中 王建华 沈瑞萼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9-34,共6页
本文将赖氨酸产生菌——北京棒杆菌1134株进行标记,同时将枯草芽孢杆菌BR151菌株进一步标记后,进行科间原生质体融合的探讨,揭示了科间原生质体融合的可能性。经适宜的条件培养和预处理,再在适宜的条件下,酶解制备亲本株的原生质体,用PE... 本文将赖氨酸产生菌——北京棒杆菌1134株进行标记,同时将枯草芽孢杆菌BR151菌株进一步标记后,进行科间原生质体融合的探讨,揭示了科间原生质体融合的可能性。经适宜的条件培养和预处理,再在适宜的条件下,酶解制备亲本株的原生质体,用PEG(MW6000)为聚合剂,经低温短时间处理,将1134衍生株与151衍生株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并在改良的DM_3平皿上加入适量的细胞壁碎片(作引物)与适量的人血清白蛋白制剂,使其再生,结果棒杆菌(在酶解后2.5h.)与枯草芽孢杆菌(酶解后20min)的制备率均已达到99.98%以上,再生率分别达21.3%与90.8%以上。经适温培养48h后,从融合平皿上随机挑出若干个菌落。点种于CM母平皿上,再分别影印于10套选择培养基平皿上,进行鉴定,其融合率达到了3.9×10^(-4)。从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上可大体分为近1134类型,近151类型和中间类型三种。经连续传代五代后,从融合子中筛选山了几株在摇床上以甜菜糖蜜为原料。产酸水平捉高近一倍的稳定高产融合子。其中Q4413株的产酸率平均达6.56%,10立升小罐发酵产酸率6.52%,糖酸转化率为40.25%,经进一步验证,该菌株的产酸能力和遗传性均是稳定的,为远缘工业微生物育种开辟了新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间 原生质体融合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