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兰词“凄惋”风格形成的原因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育民 《文史哲》 1983年第3期22-25,共4页
清初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成德,身为权相明珠之子。他少年中第,荣任皇帝侍卫近臣,又系清廷的外戚,加之笃好汉学,词坛声誉颇高,堪称文武双全,早年得志之士。但是他的词作却充满哀怨抑郁之情,格调低沉凄怆。他的至友顾贞观说:“容若(纳兰成德... 清初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成德,身为权相明珠之子。他少年中第,荣任皇帝侍卫近臣,又系清廷的外戚,加之笃好汉学,词坛声誉颇高,堪称文武双全,早年得志之士。但是他的词作却充满哀怨抑郁之情,格调低沉凄怆。他的至友顾贞观说:“容若(纳兰成德字)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那么,“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去探寻那“凄惋”风格形成的思想底里。漂泊天涯行役之苦纳兰成德平生“肆力于诗歌古文辞”的著述活动,特别“爱作长短句”,然而应殿试,“赐进士出身”之后,皇帝并未按照他的行世志向授予文职,相反却令其担任侍卫这一武职。“荐绅以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客若叹息”。侍卫之职,名义上是皇帝的近臣,但实际上却要终日扈驾出入,并奉使各地,常年漂泊在外,忍受严寒酷暑以及与亲人离别的煎熬。韩菼在碑文中说:“君日传上所,所巡幸无近远必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德 徐乾学 进士出身 墓志铭 满族 殿试 碑文 纳兰词 顾贞观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妇女词篇的悲剧美
2
作者 徐育民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8年第3期30-36,共7页
(一) 词这一文学体裁,是以抒发感情为其主要特征的。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自序》中说:“后人之感,感于文不若感于诗,感于诗不若感于词。”而词人所感和词体所寄托的又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色彩。纵观历代名家词,我们便会发现:在无... (一) 词这一文学体裁,是以抒发感情为其主要特征的。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自序》中说:“后人之感,感于文不若感于诗,感于诗不若感于词。”而词人所感和词体所寄托的又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色彩。纵观历代名家词,我们便会发现:在无数优秀的词篇中,充满着无尽无休、无可奈何、百不聊赖的忧愁悲伤情绪。偏多表现词人的忧伤心理,并由它引起的悲剧型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美 词体 女词人 陈廷焯 抒情文学 朱淑真 首词 王清惠 文学体裁 历代名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核问题管见
3
作者 徐育民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6年第4期72-76,共5页
“七五”计划的绪论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智力开发”。实现“四化”大业,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教育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智力开发”,积极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 “七五”计划的绪论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智力开发”。实现“四化”大业,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教育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智力开发”,积极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这种从宏观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智力开发 教育事业 “七五”计划 初中语文课 科学技术进步 战略地位 初中教师 语感能力 中学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