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对饱和多孔介质中土壤胶体与铜共运移的影响及机制
1
作者 龚佳琪 董亚楠 +1 位作者 徐绍辉 林青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6-447,共12页
土壤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胶体物质深刻地影响着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迁移转化,而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染物,其对胶体及胶体协同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以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塑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砂柱实验,结合沉... 土壤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胶体物质深刻地影响着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迁移转化,而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染物,其对胶体及胶体协同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以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塑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砂柱实验,结合沉降实验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手段,探讨微塑料对土壤胶体、铜(Cu^(2+))及其共运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PS通过与土壤胶体异质聚集、竞争多孔介质表面沉积位点及空间位阻作用,促进了土壤胶体的迁移,且在Cu^(2+)存在时,促进作用更显著。与土壤胶体相比,低浓度低吸附性的PS对Cu^(2+)迁移的影响不明显,83.47%的Cu^(2+)以溶解态的形式迁移,而土壤胶体作用下35.25%的Cu^(2+)以胶体态的形式迁移。PS虽然增强了土壤胶体的移动性,但是降低了其对Cu^(2+)的吸附,促进了溶解态Cu^(2+)的迁移,对总Cu的出流浓度没有显著影响。此外,PS的移动性也受到土壤胶体和Cu^(2+)的影响。总体而言,土壤环境中的微塑料不仅直接与Cu^(2+)相互作用,而且还可以改变土壤胶体的性质,胶体性质的改变可能是微塑料影响Cu环境行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胶体 微塑料 CU 多孔介质 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土壤水分持留曲线的几种模型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徐绍辉 张佳宝 +1 位作者 刘建立 陈德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8-504,共7页
土壤水分持留曲线指的是土壤体积水分含量与压力水头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土壤水分流动和溶质运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复杂,难以从理论上推导出确切的关系式;但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人们已提出了许多经验公式来描述它... 土壤水分持留曲线指的是土壤体积水分含量与压力水头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土壤水分流动和溶质运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复杂,难以从理论上推导出确切的关系式;但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人们已提出了许多经验公式来描述它,其中比较常用的有:Brooks-Corey(1964)模型,Gardner(1970)模型,van Genuchten(1980)模型和 Gardner-Russo(1988)模型等。在这些模型中都含有许多待求的参数。本文借助于最小二乘法,形成了确定这四个模型中的参数所对应的非线性方程组,并用Picard迭代求解它们。最后,用数值例子说明了这四种模型对不同类型土壤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持留曲线 模型 适应性 最小二乘法 Picard迭代 土壤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土壤水力特征的一种迭代法 被引量:27
3
作者 徐绍辉 张佳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71-274,共4页
关键词 VAN GENUCHTEN模型 Picard迭代 土壤水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潜水运动方程的分裂解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绍辉 朱学愚 朱国荣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989-995,共7页
本文通过对二维潜水运动方程的变形,按其在形式上所代表的意义不同,用和分裂方法,把它分解成“对流”和“扩散”两部分.对前者,用交替方向有限差分法求解;对后者,用交替方向Picard迭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获得整个问题的... 本文通过对二维潜水运动方程的变形,按其在形式上所代表的意义不同,用和分裂方法,把它分解成“对流”和“扩散”两部分.对前者,用交替方向有限差分法求解;对后者,用交替方向Picard迭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获得整个问题的解的目的.最后,用数值例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与线性化的有限差分法作了对比,证明本文所提方法在计算精度上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运动方程 分裂法 数值法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悬浮系统的无加速度传感器控制
5
作者 徐绍辉 徐正国 +1 位作者 金能强 史黎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3-826,共4页
为了降低悬浮能耗,在悬浮系统中加入了永磁体.设计了四点悬浮的混合悬浮模型车,系统基于专家PID控制,实现了四磁极的稳定悬浮.相对于常规的磁悬浮系统,由于控制中加入了专家系统,悬浮系统的响应速度明显增加,系统中只需要气隙传感器而... 为了降低悬浮能耗,在悬浮系统中加入了永磁体.设计了四点悬浮的混合悬浮模型车,系统基于专家PID控制,实现了四磁极的稳定悬浮.相对于常规的磁悬浮系统,由于控制中加入了专家系统,悬浮系统的响应速度明显增加,系统中只需要气隙传感器而无需加速度传感器.仿真和实验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快速、稳定、精确悬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加速度传感器 专家系统 混合悬浮 直线同步电机 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术与有限切开术治疗长骨关节复杂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绍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9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术与有限切开术治疗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患者1 00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术,试验组采用有限切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术与有限切开术治疗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患者1 00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术,试验组采用有限切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限切开术治疗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机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术 有限切开术 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对红壤和黑土中外源铅镉稳定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1
7
作者 吴曼 徐明岗 +3 位作者 徐绍辉 刘军领 武海雯 沈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1-467,共7页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中国典型红壤和黑土中外源铅(Pb)、镉(Cd)在单一和复合污染下的稳定化过程,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Pb、Cd稳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00mg·kg-1Pb、1.0mg·kg-1Cd或1.0mg·kg-1Cd+500mg·...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中国典型红壤和黑土中外源铅(Pb)、镉(Cd)在单一和复合污染下的稳定化过程,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Pb、Cd稳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00mg·kg-1Pb、1.0mg·kg-1Cd或1.0mg·kg-1Cd+500mg·kg-1Pb条件下,各种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在培养前期迅速下降,随后变化减缓,培养30d后基本达到平衡。利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对Pb、Cd稳定化过程进行拟合,在红壤和黑土上,有机质含量高的土样有效态Cd的平衡浓度比有机质含量低的土样中降低12.7%~37.3%;有效态Pb的平衡浓度比有机质含量低的土样中降低78.3%~96.2%,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显著抑制了外源Pb、Cd的有效性(P<0.05)。在铅镉复合污染中,Pb的存在提高了土壤中Cd的有效性,而Cd对Pb的影响较小。与黑土相比,红壤上外源Pb、Cd稳定化速率较小,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较长,且有效态Pb、Cd的平衡浓度较高。因此,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通过提高红壤和黑土上有机质的含量能够显著降低外源重金属Pb、Cd的有效性,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复合污染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ORYZA2000模型模拟水稻产量及吸氮量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俊 徐绍辉 +2 位作者 刘建立 张佳宝 范晓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8-432,共5页
通过田间实验,对模拟水稻生长的作物生长模型ORYZA2000的参数进行了校正。然后,应用ORYZA2000模型对不同施N水平下水稻的生物量、产量及地上部分吸N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生物量、产量及吸N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均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 通过田间实验,对模拟水稻生长的作物生长模型ORYZA2000的参数进行了校正。然后,应用ORYZA2000模型对不同施N水平下水稻的生物量、产量及地上部分吸N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生物量、产量及吸N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均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8、0.9511和0.8791,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水稻的生物量和产量。但是,在穗分化-抽穗期地上部分吸N量的模拟结果欠佳,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2000 水稻 氮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三种土壤中优势流现象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程竹华 张佳宝 徐绍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4-161,共8页
在黄淮海平原选择三种不同质地类型的土壤(砂壤土,淤土,风沙土),各设1.5m×1.5m两个小区,其中一个小区在试验开始前两天灌水约56kg,以获得不同的初始含水量。将100mm含有染色剂亮蓝的水灌入小区,一天之后,开挖1m×1... 在黄淮海平原选择三种不同质地类型的土壤(砂壤土,淤土,风沙土),各设1.5m×1.5m两个小区,其中一个小区在试验开始前两天灌水约56kg,以获得不同的初始含水量。将100mm含有染色剂亮蓝的水灌入小区,一天之后,开挖1m×1m的剖面拍照,进行图像分析处理,计算剖面中染色百分比随深度的变异,研究所形成的优势流的状况与土壤类型、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发生优势流的程度不同,结构发育好的土壤更容易形成优势流;在风沙土和砂壤土上初始含水量影响优势流形成的程度,初始含水量越高,优势流现象越明显,但在本试验设置的含水量条件下这种差异在淤土上是不显著的。在比较容易形成优势流的砂壤土上进行的多效唑和非反应性阴离子(氯离子)的优势迁移研究表明:氯离子极易随水分迁移,在优势流存在的地方采集土壤样品均得到其氯离子含量远远高于土壤本底值的结果;对于迁移性一般的多效唑,在染色剂到达的最大深度亦能测得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示踪剂 优势流 初始含水量 土壤 黄淮海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CEC的影响因子及Co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以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3
10
作者 廖凯华 徐绍辉 +1 位作者 程桂福 林青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2,共7页
运用地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大沽河流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上下层土壤CEC与有机质、黏粒和粉粒含量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砂粒含量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与黏粒含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与粉粒... 运用地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大沽河流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上下层土壤CEC与有机质、黏粒和粉粒含量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砂粒含量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与黏粒含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与粉粒含量的相关性最弱;对CEC的贡献能力依次为黏粒>有机质>砂粒,黏粒的贡献能力平均为有机质的1.5~2.5倍;以黏粒为辅助变量的Cokriging(COK)较之Ordinary Kriging(OK)能提高插值精度,上下层均方根误差RMSE值分别减少了18.94%和41.05%,辅助变量与主变量的相关程度决定了估值的精度;大沽河流域中东、西北部及西南方向中部地区土壤CEC较高,而北部与西南角局部地区土壤CEC保肥能力非常弱,是以后土壤改良的重点地区,可通过增施有机肥以及改土培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沽河流域 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 空间变异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土壤水力性质的形态学网络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建立 徐绍辉 +1 位作者 刘慧 郭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8-224,共7页
土壤水力性质是研究非饱和带中水分和溶质运移的重要参数 ,可以用孔隙网络模型进行预测。通常采用的网络模型中的参数是任意指定的 ,无法真实反映土壤孔隙空间的形态特征。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孔隙形态学的网络模型来预测土壤的水力性质 ... 土壤水力性质是研究非饱和带中水分和溶质运移的重要参数 ,可以用孔隙网络模型进行预测。通常采用的网络模型中的参数是任意指定的 ,无法真实反映土壤孔隙空间的形态特征。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孔隙形态学的网络模型来预测土壤的水力性质 ,即通过图像分析来直接测定孔隙的大小分布及其连通性 ,并将其结合到网络模型中 ,最大程度地再现了三维的土壤孔隙结构。本文根据河南封丘地区采集的砂壤土样本图像分析结果 ,采用形态学网络模型预测了其水力性质 ,同时也进一步评价了这种模型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力性质 形态学 网络模型 预测 孔隙结构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样本分形几何特征的图像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飞 徐绍辉 刘建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8,共5页
土壤水分的持留与水分和溶质的运移,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土壤孔隙的几何性质,而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加以识别。本文采用面积法和周长法分别计算了土壤样本图像的孔隙分形维数和多重孔隙轮廓线分形维数,并分析了它们同土壤质地... 土壤水分的持留与水分和溶质的运移,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土壤孔隙的几何性质,而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加以识别。本文采用面积法和周长法分别计算了土壤样本图像的孔隙分形维数和多重孔隙轮廓线分形维数,并分析了它们同土壤质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孔隙空间在一定尺度范围内才存在明显的分形特征,土壤质地越细(粘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大。与周长法相比较,用面积法计算的孔隙分形维数对土壤质地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 土壤孔隙 土壤水分 运移 尺度 溶质 分形维数 周长 分形几何 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存在时不同质地土壤对锌镉的吸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凯丽 徐绍辉 +1 位作者 杨永亮 林青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9-246,共8页
以重金属离子Zn和Cd及胶体为对象,通过等温静态批量平衡吸附试验,分析了3种不同质地土壤对Zn、Cd单一吸附和等量竞争吸附特征,胶体对土壤吸附Zn、Cd的影响,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随着平衡液中Zn2... 以重金属离子Zn和Cd及胶体为对象,通过等温静态批量平衡吸附试验,分析了3种不同质地土壤对Zn、Cd单一吸附和等量竞争吸附特征,胶体对土壤吸附Zn、Cd的影响,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随着平衡液中Zn2+、Cd2+浓度的增加,土壤对Zn、Cd的吸附量逐渐增大;3种质地土壤对Zn、Cd吸附量顺序为砂壤>粉壤>壤砂土;Zn2+、Cd2+共存时,土壤对这两种离子的吸附量比单一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明显下降;胶体存在时抑制了土壤对Zn的吸附,促进了土壤对Cd的吸附;就本试验来说,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优于Langmuir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吸附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氧化还原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运移研究Ⅰ.单一Cd、Cu、Zn的土柱实验 被引量:21
14
作者 于童 徐绍辉 林青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8-697,共10页
以重金属离子镉、铜、锌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混合置换实验,分析了五种不同氧化还原电位对Cd、Cu、Zn在土壤中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条件的土壤中Cd的穿透曲线(BTCs)峰值大小的顺序为Eh=490 mV>350 mV>240 mV;还原条件的... 以重金属离子镉、铜、锌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混合置换实验,分析了五种不同氧化还原电位对Cd、Cu、Zn在土壤中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条件的土壤中Cd的穿透曲线(BTCs)峰值大小的顺序为Eh=490 mV>350 mV>240 mV;还原条件的土壤中Cd的BTCs的峰值为Eh=20 mV>100 mV>240 mV。在氧化条件下,高Eh能明显促进Cu在土壤中的迁移;还原条件下,低Eh会抑制Cu的迁移,抑制程度与还原剂浓度无关。与原土(氧化还原电位240 mV)相比,氧化性土壤中Zn运移较快,表现为相对浓度峰值较高,而不同的还原条件对Zn的迁移影响并不明显。三种重金属Cd、Cu、Zn出流液的pH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平缓,氧化条件土壤出流液的pH小于还原条件;而Eh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氧化还原电位 吸附 运移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模型在壤土类土壤颗粒大小分布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建立 徐绍辉 +1 位作者 刘慧 郭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5-379,共5页
颗粒大小分布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 ,可以用来预测其它难以直接测定的土壤性质。采用参数模型描述土壤的颗粒大小分布有许多优点。本文利用河南封丘地区三种壤土类土壤共 30 0个样本的颗粒分析资料 ,研究了五种参数模型的适用情况... 颗粒大小分布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 ,可以用来预测其它难以直接测定的土壤性质。采用参数模型描述土壤的颗粒大小分布有许多优点。本文利用河南封丘地区三种壤土类土壤共 30 0个样本的颗粒分析资料 ,研究了五种参数模型的适用情况。结果表明 ,包含四个参数的Fred4P模型对三种土壤颗粒大小分布的模拟效果最为理想 ;三参数的Fred3P和MLog模型对砂壤土的描述效果较差 ,对另外两种质地土壤的模拟效果与Fred4P模型相当。四参数的Gomp模型计算误差大于Fred3P和MLog模型。在这五种参数模型中 ,MVG模型的误差最大 ,不能精确描述封丘地区壤土类土壤的颗粒大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模型 土壤 颗粒大小分布 水力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颗粒大小分布估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形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54
16
作者 刘建立 徐绍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52,共7页
根据UNSODA数据库和文献中的 1 1种质地共 5 5 4个样品的颗粒大小分析和水分特征曲线资料 ,对Tyler Wheatcraft、Brooks Corey和Rieu Sposito三种分形模型在预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Brooks Corey形式的分... 根据UNSODA数据库和文献中的 1 1种质地共 5 5 4个样品的颗粒大小分析和水分特征曲线资料 ,对Tyler Wheatcraft、Brooks Corey和Rieu Sposito三种分形模型在预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Brooks Corey形式的分形模型预测精度高于其它两种模型。同时本文还指出了这三种模型适用的土壤质地范围 ,即Brooks Corey模型对于中、粗质地的土壤预测效果好于另外两种模型 ,Rieu Sposito分形模型则适用于细质地土壤 ,Tyler Wheatcraft模型的预测误差界于二者之间 ,也适用于中、粗质地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大小分布 估计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分形模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两类典型土壤对五价锑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璐璐 张华 +1 位作者 周世伟 徐绍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研究我国南方两类典型土壤(红壤和棕色石灰土)对五价锑[Sb(V)]的等温吸附、动力学吸附-解吸过程,比较常用动力学方程对吸附动态曲线的拟合效果,采用分级提取方法分析锑在土壤中的结合形态。试验结果表明,酸性红壤对Sb(V)的吸附量(13.8μ... 研究我国南方两类典型土壤(红壤和棕色石灰土)对五价锑[Sb(V)]的等温吸附、动力学吸附-解吸过程,比较常用动力学方程对吸附动态曲线的拟合效果,采用分级提取方法分析锑在土壤中的结合形态。试验结果表明,酸性红壤对Sb(V)的吸附量(13.8μmol g-1)和吸附速度(0.58μmol g-1h-1)均大于棕色石灰土(9.19μmol g-1;0.38μmol g-1h-1),Sb(V)在红壤表面吸附是一个快速不可逆过程。锑主要以结合较强的Fe、Al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留在两种土壤中,专性和非专性吸附形态含量很低,也说明锑在土壤中以不可逆吸持为主。比较4种动力学吸附方程对实验结果的拟合程度发现,对于红壤而言,浓度较高的情况下Elovich方程(R2=0.96)的拟合性较好,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拟二阶动力学方程(R2=0.97、1.00)的拟合性较好;而对于棕色石灰土,在3种浓度下,双常数方程(R2=0.96、0.94、0.93)的拟合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等温吸附 动力学吸附 解吸 分级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多孔介质中高岭石胶体和SiO2胶体运移行为比较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庆玲 徐绍辉 刘建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5-451,共7页
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行为不仅取决于胶体本身的性质,同时还受到溶液离子强度、孔隙水流速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饱和石英砂柱出流实验,探讨了高岭石胶体(Kaolinite胶体)和SiO2胶体在不同离子强度(0.001 5,0.01和0.03 ... 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行为不仅取决于胶体本身的性质,同时还受到溶液离子强度、孔隙水流速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饱和石英砂柱出流实验,探讨了高岭石胶体(Kaolinite胶体)和SiO2胶体在不同离子强度(0.001 5,0.01和0.03 mol L-1)和平均孔隙流速(约20和5 cm h-1)作用下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随溶液离子强度增加,Kaolinite胶体和SiO2胶体的沉淀量增加;平均孔隙水流速的增加则会促进Kaolinite胶体和SiO2胶体的运移。同时还表明,离子强度和流速变化对粒径较大的Kaolinite胶体运移的影响要显著大于SiO2胶体。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胶体对污染物运移的促进机制的理解,同时对全面、客观评价地下环境的污染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olinite胶体 SiO2胶体 运移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价锑在中国南方两类典型土壤中的迁移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璐璐 张华 +1 位作者 周世伟 徐绍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1-328,共8页
通过土柱出流实验研究锑在我国南方的红壤和棕色石灰土中的迁移行为,对实验结束后的土柱进行分级提取,得出土壤中不同形态锑的百分比。为分析氧化还原电位对锑迁移的影响,探讨了不同p H条件下锑在覆铁石英砂中的迁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土柱出流实验研究锑在我国南方的红壤和棕色石灰土中的迁移行为,对实验结束后的土柱进行分级提取,得出土壤中不同形态锑的百分比。为分析氧化还原电位对锑迁移的影响,探讨了不同p H条件下锑在覆铁石英砂中的迁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锑在棕色石灰土中迁移时穿透曲线的峰值(C/C0=0.88)比在红壤(C/C0=0.26)中的高,出流所需时间短;在红壤中迁移时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较明显。第二次出流的情况正好相反,锑在红壤中的穿透曲线峰值明显升高C/C0达到0.58,而锑在棕色石灰土中的穿透曲线峰值较第一次明显降低(C/C0=0.70),说明红壤第一次淋洗不彻底,棕色石灰土第一次淋洗比较彻底。土柱实验结束后的土壤中锑主要以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非专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和残渣态含量很少,棕色石灰土中的弱结合态锑含量较红壤中多。不同p H条件下锑在覆铁石英砂中迁移特征为,当p H为4时锑在覆铁石英砂中的穿透曲线对称性较好,"拖尾"现象不明显,随着p H变大穿透曲线对称性变差,"拖尾"现象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迁移特征 土柱实验 覆铁石英砂 分级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20
作者 林青 徐绍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6-711,共6页
本文主要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影响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能力的一些主要因子、吸附平衡模型及吸附反应的动力学过程。重金属离子的一级水解常数、离子半径、电负性等性质及其外界环境条件,如pH值、离... 本文主要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影响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能力的一些主要因子、吸附平衡模型及吸附反应的动力学过程。重金属离子的一级水解常数、离子半径、电负性等性质及其外界环境条件,如pH值、离子强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影响着离子选择性吸附的强弱。竞争的Langmuir方程和扩展的Freundlich方程被用来对竞争吸附过程进行描述,同时指出竞争吸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过饱和点"。最后,对竞争吸附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应加强理论模型和多因子综合作用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离子 竞争吸附 过饱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