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东北会泽地区发现铝土质泥岩铜矿 被引量:12
1
作者 钱壮志 侯蜀光 +4 位作者 章正军 姜常义 徐章宝 唐冬梅 高宏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2-495,共4页
最新研究显示,位于云南会泽县的大黑山层状铜矿的矿化分布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顶部间断面(假垫合面)之上的宣威组底部,明显受铝土质泥岩层位的控制。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及与国内典型砂岩铜矿的对比显示,该矿床在成矿背景、赋矿围... 最新研究显示,位于云南会泽县的大黑山层状铜矿的矿化分布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顶部间断面(假垫合面)之上的宣威组底部,明显受铝土质泥岩层位的控制。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及与国内典型砂岩铜矿的对比显示,该矿床在成矿背景、赋矿围岩岩性和成矿地质特征上,有别于中国南方川滇地区的砂岩/页岩铜矿,是一种新的铜矿类型。根据赋矿围岩和沉积层控等宏观地质特征,暂定为“铝土质泥岩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赋矿围岩 铝土质泥岩 大黑山 会泽地区 滇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滇东北与玄武岩有关的铜矿床含矿岩系组成与划分 被引量:3
2
作者 侯蜀光 徐章宝 +3 位作者 包钢 章正军 钱壮志 高宏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75-78,共4页
滇东北与玄武岩有关的铜矿床是中国近3年来矿床学研究和资源勘查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科研和资源勘查项目实际工作,对该区域含矿岩系的组成与划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依据研究,含矿岩系由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P2e)上部(第三岩性段顶部和... 滇东北与玄武岩有关的铜矿床是中国近3年来矿床学研究和资源勘查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科研和资源勘查项目实际工作,对该区域含矿岩系的组成与划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依据研究,含矿岩系由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P2e)上部(第三岩性段顶部和第四岩性段)和宣威组(P2x)底部组成,可划分为5个矿化层,进而对5个矿化层的岩性组成、矿化特征和成矿前景进行全面总结,这将为该区域今后进一步开展找矿和勘查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玄武岩 铜矿床 含矿岩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蚀变特征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3 位作者 徐章宝 陈毓川 张长青 许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502,共8页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 ,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 ,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沥青、炭质物、石英、沸石、方解石、绿帘石等 ,此外还有少量绿泥石、钠长石、铁阳起石、榍石、辉铜矿、硅孔雀石、铜蓝、褐铁矿等。以玄武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沥青 +石英及不含沥青等有机质的自然铜 +石英 +绿帘石 ,以含炭沉积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炭质物 +沸石 +石英 (+辉铜矿 ) ;原生铜矿化有 2个期次 :早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入之前 ,晚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入之后。该类铜矿化的同生火山热液特征不明显 ,以后生热液矿化为主。淬碎玄武质角砾岩不仅是有机流体的良好储层 ,也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就位空间 ,是铜矿化层控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流体及含碳沉积岩中碳质为成矿物质以自然铜形式沉淀提供了还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铜矿 矿化 成矿作用 沥青 炭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蚀变分带和有机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5 位作者 张冠 徐章宝 高宏光 张长青 王登红 许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26-1034,共9页
在滇黔交界地区的峨眉山玄武岩铜矿中除了发现大量沥青外,还在与沥青共生的石英中发现了由液态烃、固体沥青和气相组成的有机包裹体,表明沥青直接来自石油。在钻孔柱状剖面图上,矿化蚀变具有自下而上依次为辉铜矿化、沥青化和自然铜矿... 在滇黔交界地区的峨眉山玄武岩铜矿中除了发现大量沥青外,还在与沥青共生的石英中发现了由液态烃、固体沥青和气相组成的有机包裹体,表明沥青直接来自石油。在钻孔柱状剖面图上,矿化蚀变具有自下而上依次为辉铜矿化、沥青化和自然铜矿化的分带性,且沥青和自然铜的分布位置大体一致,表明自然铜矿化与沥青关系密切。这些特征表明:本区曾发育过古油气藏,该古油气藏不仅为铜矿化提供了储集空间,而且导致了上为自然铜、下为辉铜矿的铜矿化空间分带,自然铜矿化与古石油的强还原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分带 有机包裹体 铜矿 玄武岩 油气藏 云南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