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水热法制备Ti_(3)C_(2)-Ag_(3)PO_(4)光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徐竞帆 周绿山 +5 位作者 沈琪 熊信洁 刘丹 李颖 张玉 唐佳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160,168,共6页
通过碱水热反应合成了Ti_(3)C_(2),并以其为载体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Ti_(3)C_(2)-Ag_(3)PO_(4)光催化剂。利用FT-IR、XRD、SEM、XPS等对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240℃水热条件下,碱刻蚀法制备的Ti_(3)C_(2)为刻蚀程度较低的片层结... 通过碱水热反应合成了Ti_(3)C_(2),并以其为载体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Ti_(3)C_(2)-Ag_(3)PO_(4)光催化剂。利用FT-IR、XRD、SEM、XPS等对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240℃水热条件下,碱刻蚀法制备的Ti_(3)C_(2)为刻蚀程度较低的片层结构,同时材料中有微量的TiO_(2)存在,同时Ag_(3)PO_(4)以立方相的形式负载到Ti_(3)C_(2)载体表面。随着Ag_(3)PO_(4)负载量的增加,Ti_(3)C_(2)-Ag_(3)PO_(4)的光催化活性逐渐增大,在催化剂质量为0.01 g、反应时间为60 min时,Ti_(3)C_(2)-Ag_(3)PO_(4)-85%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5%。Ti_(3)C_(2)与Ag_(3)PO_(4)异质结的存在使其具有较强的电荷分离能力和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水热法 Ti_(3)C_(2)-Ag_(3)PO_(4)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酸盐离子液体合成WO_3-SiO_2及催化模拟油氧化脱硫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竞帆 李爱蓉 蒋乐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以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离子液体为钨源,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WO_3-SiO_2,并用Raman、XRD、TEM对其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在WO_3-SiO_2作催化剂、乙腈作萃取剂、H_2O_2作氧化剂的催化氧化脱硫系统内,考察了催... 以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离子液体为钨源,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WO_3-SiO_2,并用Raman、XRD、TEM对其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在WO_3-SiO_2作催化剂、乙腈作萃取剂、H_2O_2作氧化剂的催化氧化脱硫系统内,考察了催化剂对模拟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W组分被负载进入无定形SiO_2载体上,并以单斜相WO_3的形式存在。在n(W)∶n(Si)=0.1、n(O)∶n(S)=3、m(WO_3-SiO_2)=0.03 g、T=50℃的最佳实验条件下,WO_3-SiO_2对模拟油中DBT的脱除率可达9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钨酸盐离子液体 WO3-SiO2 二苯并噻吩 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电解过程氧化钕颗粒在不同极间距工况下运动轨迹研究
3
作者 李扬磊 唐成 +3 位作者 周绿山 胡晓黎 徐竞帆 刘中兴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0期267-272,共6页
研究了3KA稀土电解槽极间距的改变对颗粒运动的影响。极间距增大,阴阳极之间的流场旋涡强度逐渐减弱,流场的卷吸作用强度变弱。阳极表面的气体主要分布于x轴坐标90~100 mm这一狭小的区域内。通过对极间距为25 mm,50 mm,75 mm,100 mm,115... 研究了3KA稀土电解槽极间距的改变对颗粒运动的影响。极间距增大,阴阳极之间的流场旋涡强度逐渐减弱,流场的卷吸作用强度变弱。阳极表面的气体主要分布于x轴坐标90~100 mm这一狭小的区域内。通过对极间距为25 mm,50 mm,75 mm,100 mm,115 mm五种工况的模拟,发现极间距越大,颗粒临界粒径越小,颗粒运动的距离变化不大,但轨迹相似,呈现半弧形运动。通过对不同工况极间距的模拟,得出了75 mm为最优工况的极间距、临界粒径为1.9 mm,最有利于熔解下料过程中的颗粒,减少槽体底部结瘤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电解槽 极间距 运动轨迹 临界粒径 半弧形 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