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穴电针联合醒脑静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1
作者 徐知菲 姚娟 +2 位作者 梁栋梁 刘颖 唐在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3期116-119,150,共5页
目的探讨头穴电针联合醒脑静干预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高邮市中医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Ⅲ级,年龄70~86岁,80例择期拟行髋关节置换术(全髋或半髋)的老年患者,... 目的探讨头穴电针联合醒脑静干预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高邮市中医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Ⅲ级,年龄70~86岁,80例择期拟行髋关节置换术(全髋或半髋)的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以0.5%重比重罗哌卡因2.5 ml行单次腰麻完成手术,研究组于单次腰麻操作完成后,即选取百会、神庭、内关、神门等头穴行电针刺激,并联合醒脑静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术后两组患者以舒芬太尼2μg/kg+100 ml生理盐水,以2 ml/h背景量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PCIA)。术后第1、3、5天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谵妄评定法(CAM)分别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状态及术后谵妄(POD)发生率;并于术后第1天与第3天比较并记录两组外周静脉血中细胞因子如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特异性蛋白(S100-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结果术后第1、3、5天,研究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患者POD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头穴电针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干预,可改善髋部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能力,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其机制或为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减少脑组织损伤,改善与保护脑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电针 醒脑静 腰麻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小剂量吗啡术后镇痛对罗哌卡因单次脊椎麻醉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姚娟 梁栋梁 +1 位作者 唐在荣 徐知菲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154-158,共5页
目的 观察鞘内小剂量吗啡术后镇痛对罗哌卡因单次脊椎麻醉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高邮市中医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择期于单次脊椎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70~85岁,ASAⅠ~Ⅲ级,以随机数表法分为鞘内吗啡... 目的 观察鞘内小剂量吗啡术后镇痛对罗哌卡因单次脊椎麻醉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高邮市中医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择期于单次脊椎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70~85岁,ASAⅠ~Ⅲ级,以随机数表法分为鞘内吗啡组(观察组,n=30)与舒芬太尼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以25G脊椎麻醉针行单次脊椎麻醉,观察组患者以0.5%重比重罗哌卡因2.5 ml+100μg吗啡鞘内注射;对照组患者以0.5%重比重罗哌卡因2.5 ml鞘内注射,术后继以舒芬太尼2μg/kg+100 ml生理盐水,以2 ml/h背景量行PCIA。分别于术后6、12、24和48 h记录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布氏舒适度(BCS)评分,以谵妄评定法(CAM)对患者术后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并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瘙痒、恶心呕吐、镇静嗜睡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VAS与B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8 h时,观察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BC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AM评估术后谵妄(POD)2例,低于对照组的9例(6.67%vs. 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皮肤瘙痒者观察者多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及嗜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反应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结论 鞘内小剂量吗啡术后镇痛操作简单,费用低廉,镇痛效果较好,可减少高龄患者POD的发生率,在有效的监测下,可安全用于单次脊椎麻醉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鞘内 吗啡 单次脊椎麻醉 高龄 髋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