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负载型催化剂及光催化还原CO_2反应的表面光电压谱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用军 谢腾峰 +2 位作者 王德军 王瑛 李铁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61-463,共3页
半导体TiO2作为光催化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废水处理及光催化储能[1,2]等方面的研究.人们不断开发高活性的新型光催化剂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3],希望通过表面负载Pd、Ru、Pt或Rh等贵金属的小岛式... 半导体TiO2作为光催化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废水处理及光催化储能[1,2]等方面的研究.人们不断开发高活性的新型光催化剂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3],希望通过表面负载Pd、Ru、Pt或Rh等贵金属的小岛式颗粒以传递光生电子(或光生空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催化剂 二氧化碳 还原 S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锂合金表面陶瓷膜的制备工艺及耐蚀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徐用军 李康 +2 位作者 姜兆华 姚忠平 张密林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3-136,共4页
在硅酸盐体系中,利用单相脉冲微弧氧化技术在Mg-5wt%Li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化学分析、盐水浸泡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特征、相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生长的陶瓷膜主要含有Mg... 在硅酸盐体系中,利用单相脉冲微弧氧化技术在Mg-5wt%Li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化学分析、盐水浸泡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特征、相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生长的陶瓷膜主要含有MgO相和少量的MgSiO3相,微弧氧化陶瓷膜试样与基体相比,耐点腐蚀性能显著提高,盐水浸泡过程中陶瓷膜主要发生严重腐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耐蚀膜层的制备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2A/dm2、频率300Hz、占空比80%、处理时间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陶瓷膜 点耐蚀 MG-LI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负载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徐用军 周定 +2 位作者 罗中贵 王艳玲 李向久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89-93,共5页
利用TiO2负载钯、钌等作为二氧化碳光还原催化剂Pd/TiO2,RuO2/TiO2和Pd/RuO2,并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其表面载钯量和载钌量,用XPS分析了表面钯和钌的价态.利用这些催化剂进行CO2光还原的结果表明:... 利用TiO2负载钯、钌等作为二氧化碳光还原催化剂Pd/TiO2,RuO2/TiO2和Pd/RuO2,并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其表面载钯量和载钌量,用XPS分析了表面钯和钌的价态.利用这些催化剂进行CO2光还原的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催化效果有较大影响;催化效率与催化剂表面的Pd0或Ru4+含量密切相关,即Pd0或Ru4+的含量越高,催化效果越好;另外,TiO2表面同时修饰钯和钌后,催化效率比单独修饰钯或钌时有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催化剂 二氧化碳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钯TiO_2半导体悬浮催化体系中CO_2的光还原 被引量:7
4
作者 徐用军 陈福明 +1 位作者 姜琳琳 周定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1999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半导体光催化还原CO2的反应过程中,一般都伴有氢气的产生[1,2].为了提高CO2还原产物的收率,必须设法抑制析氢过程.在催化剂表面担载某种吸氢物质是抑制氢气产生的有效方法之一.理想的吸氢物质不仅能吸附氢,且被其吸... 在半导体光催化还原CO2的反应过程中,一般都伴有氢气的产生[1,2].为了提高CO2还原产物的收率,必须设法抑制析氢过程.在催化剂表面担载某种吸氢物质是抑制氢气产生的有效方法之一.理想的吸氢物质不仅能吸附氢,且被其吸附的氢还具有还原CO2的能力.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光还原 半导体光催化剂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常压气-固光催化CO_2加氢合成一碳化合物的研究
5
作者 徐用军 周定 +3 位作者 姜琳琳 李向久 刘崇微 刘金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4-106,109,共4页
大气中CO2 含量的增加是导致最严重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因此 ,人们对CO2 的固定及利用越来越重视 ,目前对水溶液悬浮体系光催化还原CO2 研究得比较多 ,气 -固光催化体系中 ,常温常压下合成CO2 +H2 为有机物少有报道 .通... 大气中CO2 含量的增加是导致最严重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因此 ,人们对CO2 的固定及利用越来越重视 ,目前对水溶液悬浮体系光催化还原CO2 研究得比较多 ,气 -固光催化体系中 ,常温常压下合成CO2 +H2 为有机物少有报道 .通过对几种TiO2 型催化剂在悬浮体光催化体系中CO2 催化活性的比较 ,选择了活性较高的Pd/RuO2 /TiO2 催化剂 ,采用原位红外的实验方法对CO2 加氢反应及其产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光催化CO2 加氢合成一碳化合物是可能的 ,以Al2 O3 为载体的Pd/RuO2 /TiO2 催化剂表面光催化CO2 加氢合成了一碳化合物如甲酸 .甲醛 .甲醇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光催化 一碳化合物 常温 二氧化碳 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深井微裂缝封堵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以松辽盆地徐深气田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永贵 宋涛 徐用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3,共6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地层微裂缝发育,钻进过程中经常发生井壁剥落、坍塌和恶性漏失等井下复杂,而采用常规钻井液封堵评价方法在模拟裂缝形态和效果评价方面与现场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地层微裂缝发育,钻进过程中经常发生井壁剥落、坍塌和恶性漏失等井下复杂,而采用常规钻井液封堵评价方法在模拟裂缝形态和效果评价方面与现场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高温深井微裂缝封堵评价方法 :使用与岩石成分接近的硅铝酸盐材料制作了一种新型微裂缝岩心模型,微裂缝开度介于1~50μm,重复性好,缝面粗糙度、孔隙发育情况及缝面形态与天然裂缝更加接近,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自主设计了微裂缝封堵评价装置,工作温度达200℃,工作压力介于3.5~5.0 MPa,可模拟井下工作液的流动状态,具有钻井液用量少、操作简便及成本低等优点。XSP-3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评价方法优选的钻井液配方有效地解决了微裂缝发育的火山岩地层难以安全钻进的难题,改善了钻井液的粒度分布,提高了钻井液封堵防塌能力,保证了该区深层裂缝性地层的安全钻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微裂缝 封堵实验 评价方法 钻井液 火山岩 松辽盆地 徐深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接枝对碳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卢怀宝 徐用军 +2 位作者 李峻青 姜琳琳 郭余峰(审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3,69,共4页
辐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改性.为了提高碳纤维表面性能,利用较高能量射线(60Coγ-射线)辐照接枝技术处理碳纤维表面,并分析了辐照处理前后的碳纤维表面化学元素及官能团组成,探讨了碳纤维表面形貌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高能辐照接... 辐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改性.为了提高碳纤维表面性能,利用较高能量射线(60Coγ-射线)辐照接枝技术处理碳纤维表面,并分析了辐照处理前后的碳纤维表面化学元素及官能团组成,探讨了碳纤维表面形貌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高能辐照接枝技术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提高碳纤维表面O/C值和含氧官能团数量,可以提高碳纤维表面的粗糙度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辐照 碳纤维 材料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相Mg-Li合金微弧氧化的成膜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丽萍 姚忠平 +1 位作者 徐用军 姜兆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1,20,共4页
为了认识Mg-Li结构对其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研究了纯α相、α+β双相及纯β相Mg-Li合金在Na2SiO3溶液中微弧氧化的成膜特点。采用ICP-AES测量了微弧氧化时基体中Li+的析出量;通过SEM,EDS,XRD等分析了陶瓷膜表面和截面形貌、元素分布... 为了认识Mg-Li结构对其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研究了纯α相、α+β双相及纯β相Mg-Li合金在Na2SiO3溶液中微弧氧化的成膜特点。采用ICP-AES测量了微弧氧化时基体中Li+的析出量;通过SEM,EDS,XRD等分析了陶瓷膜表面和截面形貌、元素分布及其相组成;利用测厚仪测量了陶瓷膜的厚度。结果显示:β相基体中的Li在微弧氧化过程中的析出量超过α相和α+β相;α相击穿电压最低,最终槽压最大;α+β相膜层最为均匀,孔洞最少;陶瓷膜均由O,Na,Mg,Si 4种元素组成;α相膜层由MgO相组成,α+β相和β相膜层均由MgO和Mg2SiO4两相组成;α相基体表面膜层最厚,膜层厚度随时间都呈近似抛物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陶瓷膜 成膜特征 Α相 α+β双相 Β相 Mg—Li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瓶盖专用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研发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合刚 任合平 +2 位作者 徐用军 杨敏 曲佳燕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81-84,共4页
将BCE催化剂用于催化乙烯聚合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的氢调性能和共聚能力,以及纯净水瓶盖专用料生产情况,并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熔体流动速率(MFR)等对聚合物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氢气加入量增加,催化剂活性迅速下降,且聚合... 将BCE催化剂用于催化乙烯聚合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的氢调性能和共聚能力,以及纯净水瓶盖专用料生产情况,并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熔体流动速率(MFR)等对聚合物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氢气加入量增加,催化剂活性迅速下降,且聚合物熔融指数增大;共聚单体1-丁烯加入量增加,催化剂的共单体效应明显,催化剂活性先升高再降低,但聚合物的熔点和密度降低.此外,BCE催化剂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5603JP具有适宜的密度、熔融指数、力学性能和卫生性,适合做瓶盖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E催化剂 乙烯聚合 高密度聚乙烯 纯净水瓶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发射率涂层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晨宇 徐用军 +2 位作者 姜兆华 张振文 王志江 《节能技术》 CAS 2013年第4期307-309,共3页
高发射率涂层的节能特性,在工业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随着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也急需此类材料的研发。本文在概述高发射率材料种类的同时,从机理上深入的介绍了提高涂层发射率的途径。功能材料薄膜化在制备、应用等方面具有高的... 高发射率涂层的节能特性,在工业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随着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也急需此类材料的研发。本文在概述高发射率材料种类的同时,从机理上深入的介绍了提高涂层发射率的途径。功能材料薄膜化在制备、应用等方面具有高的灵活性,是高发射率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发射率 涂层 节能 工业炉 薄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对位芳香酮类化合物新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义彬 王登飞 +2 位作者 任合刚 李凌飞 徐用军 《精细石油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80,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具有对位芳酮选择性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催化剂的发展前沿及应用情况。其催化剂主要有Lewis酸、固载型AlCl3催化剂、离子液体、沸石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重点介绍了离子液体、沸石分子筛、杂多酸、固体超强酸... 综述了近年来具有对位芳酮选择性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催化剂的发展前沿及应用情况。其催化剂主要有Lewis酸、固载型AlCl3催化剂、离子液体、沸石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重点介绍了离子液体、沸石分子筛、杂多酸、固体超强酸、金属氧化物的研究进展。提出对未来开发新型Friedel-Crafts酰基化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化反应 对位芳酮 离子液体 沸石分子筛 杂多酸 固体超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40/酚醛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的研究
12
作者 顾辉 徐用军 +1 位作者 白永平 张志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3-88,共6页
应用阳极氧化法对M—40高模量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在酚醛环氧树脂中加入QY8911—Ⅰ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进行基体改性。测定了几种不同体系的M—40/酚醛环氧复合材料在室温和高温(160℃)的层间剪切强度和抗冲击强度,... 应用阳极氧化法对M—40高模量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在酚醛环氧树脂中加入QY8911—Ⅰ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进行基体改性。测定了几种不同体系的M—40/酚醛环氧复合材料在室温和高温(160℃)的层间剪切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并用SEM观察分析了剪切和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纤维和基体同时改性的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界面强度,而且具有较好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 改性 高模量碳纤维 酚醛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烯-1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
13
作者 闫义彬 王玉如 +3 位作者 韦德帅 任合刚 王登飞 徐用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2,共6页
采用Zielger-Natta催化体系对己烯-1进行均聚聚合试验,合成出聚己烯-1弹性体(PHe)。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PHe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催化剂加入量、溶剂种类和加入量、助催化剂加入量、外给电子体的加入量对催化活... 采用Zielger-Natta催化体系对己烯-1进行均聚聚合试验,合成出聚己烯-1弹性体(PHe)。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PHe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催化剂加入量、溶剂种类和加入量、助催化剂加入量、外给电子体的加入量对催化活性和聚合产品等规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为10 mg,己烯-1单体为62 mL,己烷50 mL,n(Al)/n(Ti)=200,聚合温度为30℃,聚合时间2 h,n(Al)/n(CHMMS)=20的条件下,成功合成出聚己烯-1弹性体。催化剂活性为1198 g PHe/g Cat、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89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烯-1 均聚 聚己烯-1弹性体 Zielger-Natta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