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吕梁连片特困区农业经济发展评价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满厚 贾燕燕 +1 位作者 张潇月 马丽 《农学学报》 2018年第5期73-80,共8页
以山西吕梁连片特困区所辖13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片区2007—2014年共8年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数据,以农业经济贫困为切入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片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探讨片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 以山西吕梁连片特困区所辖13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片区2007—2014年共8年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数据,以农业经济贫困为切入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片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探讨片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和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环境恶化,导致山区贫困加重;吕梁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在空间上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山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出现低值,中部出现高值,表明山区中部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研究结果希望对山西省贫困地区未来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区 农业经济 时空分布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及其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1
2
作者 温静 张世雄 +2 位作者 杨晓艳 秦瑞敏 徐满厚 《农学学报》 2019年第4期66-73,共8页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选取8个不同海拔梯度的典型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采取对照和增温2种处理。结果表明:(1)海拔梯度<4000 m的高寒草地禾本科为主...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选取8个不同海拔梯度的典型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采取对照和增温2种处理。结果表明:(1)海拔梯度<4000 m的高寒草地禾本科为主要优势科,海拔梯度>4000 m的高寒草地莎草科为主要优势科;(2)中等海拔梯度的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低海拔地区的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高于高海拔地区;(3)主动增温和被动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产生不同影响,但整体上增温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且群落中优势科(禾本科和莎草科)对增温的响应更为敏感。因此,增温和海拔梯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两者都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物种多样性 增温 海拔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西省集中连片特困区农业经济发展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晓辉 杜荣 +1 位作者 秦瑞敏 徐满厚 《农学学报》 2021年第8期116-124,共9页
山西省境内的吕梁、太行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本研究以该片区所辖4市21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研究对象,从山西省统计局统计年鉴及国务院扶贫办获取研究区内2008—2018年共11年农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 山西省境内的吕梁、太行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本研究以该片区所辖4市21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研究对象,从山西省统计局统计年鉴及国务院扶贫办获取研究区内2008—2018年共11年农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内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探讨山西集中连片特困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贫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大片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地域差异性,随着时间推移,农业经济发展有所好转,但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落后的农业机械削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农业总产值降低,在农业种植中施用过多化肥造成土壤贫瘠、土壤质量下降,引起农作物产量减少,进一步导致贫困加重。因此,在集中连片特困区进行精准脱贫时,要"依地施策、依时施策",改变该区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走绿色、包容、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特困区 可持续农业 主成分分析 山西省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