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土石交界软弱地层全断面注浆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海廷 王全胜 +1 位作者 孙国庆 李治国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1,共5页
研究目的: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设计要穿越F1、F2、F3、F44个风化深槽(囊),为了保证海底隧道顺利通过风化深槽(囊),在服务隧道土石交界不良地质段,进行了全断面超前预注浆试验,为顺利通过海底风化深槽(囊)打下基础,并为其它类似工程提... 研究目的: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设计要穿越F1、F2、F3、F44个风化深槽(囊),为了保证海底隧道顺利通过风化深槽(囊),在服务隧道土石交界不良地质段,进行了全断面超前预注浆试验,为顺利通过海底风化深槽(囊)打下基础,并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全断面超前预注浆处理全强风化软弱地层效果好,但注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注浆工艺和注浆参数。注浆工艺以前进式分段注浆为主,可结合后退式注浆;海底风化槽注浆纵向加固长度不宜超过25m,径向加固范围服务隧道建议为轮廓线外4m,行车隧道建议为轮廓线外5m;注浆材料宜采用超细水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风化花岗岩 土石交界面 注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砂层中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治国 徐海廷 杨世彦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9-617,共9页
在富水砂层中进行联络通道施工,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为提高围岩稳定性、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常用的降水、冷冻、旋喷和注浆等地层加固方法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对比,最终选择了注浆和降水相结合的加固方案。在联络通道施工... 在富水砂层中进行联络通道施工,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为提高围岩稳定性、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常用的降水、冷冻、旋喷和注浆等地层加固方法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对比,最终选择了注浆和降水相结合的加固方案。在联络通道施工中采取了洞内超前预注浆、洞外地表管井降水以及洞内轻型井点降水的加固方案,在水仓基坑施工中采取了周边小导管注浆以及坑内轻型井点降水的加固方案。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和地表变形进行了监测,由监测结果可知,开挖引起的隧道和地表变形均较小,说明采取的超前预注浆和洞内外降水措施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降低联络通道的施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隧道 联络通道 注浆加固 降水 矿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钻孔注浆一体化施工技术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治国 王全胜 徐海廷 《隧道建设》 2010年第4期365-370,406,共7页
在富水、松散、软弱破碎地层中进行隧道施工,注浆是加固地层和堵水的有效手段,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如果采用分段前进式注浆方式,由于坍孔等因素的影响,当注浆加固长度为30m,前15m左右注浆效果较好,后15m左右效果较差,且需要反复钻注,施... 在富水、松散、软弱破碎地层中进行隧道施工,注浆是加固地层和堵水的有效手段,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如果采用分段前进式注浆方式,由于坍孔等因素的影响,当注浆加固长度为30m,前15m左右注浆效果较好,后15m左右效果较差,且需要反复钻注,施工效率低,成本高,因此提出了一种钻孔注浆一体化的技术,采用密封孔口方式进行钻杆后退式分段注浆,浆液从钻头排出,直接进入需要注浆的部位,实现了钻孔注浆的连续一体化作业,减少了工序转换时间,提高了注浆效率,改善了注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钻孔 注浆 一体化施工技术 钻杆后退式分段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朗肯土压力计算方法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4
作者 唐明荣 洪波 +1 位作者 刘京平 徐海廷 《矿产勘查》 2007年第12期44-45,共2页
通过分析改进的土压力与朗肯土压力对支护结构内力差异,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坑支护土压力计算方法。
关键词 基坑支护工程 改进的朗肯土压力 普朗德尔(Prandtl)滑动面 对数螺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干兼降压井结构在基坑降水工程中运用
5
作者 洪波 唐明荣 +1 位作者 徐海廷 刘京平 《矿产勘查》 2008年第1期77-78,共2页
基坑过小且布井过密的状况采用疏干兼降压井结构,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在工程实际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施工经验的积累,为其他工程施工中疏干上部砂质粉土中潜水的控制措施提供了大量经验,也为基坑工程布设降压井中优化降压井结构提供... 基坑过小且布井过密的状况采用疏干兼降压井结构,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在工程实际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施工经验的积累,为其他工程施工中疏干上部砂质粉土中潜水的控制措施提供了大量经验,也为基坑工程布设降压井中优化降压井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降水 疏干井 降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隧道底板大规模突水原因分析与处治技术 被引量:6
6
作者 焦雷 邹翀 徐海廷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1,共6页
某隧道在穿越破碎盐溶角砾岩与完整石膏夹层接触带时,由于充足的地表水源和良好的补给通道,引发隧道底部3 800 m3/h的大规模突水,给周边环境和施工安全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如何有效的处治隧道底部如此大的突水,控制施工风险和保证隧道... 某隧道在穿越破碎盐溶角砾岩与完整石膏夹层接触带时,由于充足的地表水源和良好的补给通道,引发隧道底部3 800 m3/h的大规模突水,给周边环境和施工安全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如何有效的处治隧道底部如此大的突水,控制施工风险和保证隧道结构稳定成为最关键的技术问题。经过多种方案对比研究,通过"先引后堵、先径向加固再底板封堵、先易后难局部集中处理"的总体步骤,实现了隧道底部突水由快速流动状态到相对静止状态的转变,为隧道底部注浆堵水提供施作条件,再通过径向注浆和深孔底板注浆降低围岩的渗透系数和提高隧道结构稳定性,控制地下水流失,不给通车运营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底板突水 原因分析 深孔底板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