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相自然循环非能动系统静态分岔特性和参数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济鋆 杨燕华 +3 位作者 匡波 姚伟 张荣华 佟立丽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4,共6页
耗散结构在流体动力学中存在 ,两相自然循环非能动系统稳定性是耗散结构在多相流体动力学中的问题 ,运用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方法给出系统随参数变化的演化过程的静态分岔解图图谱。以静态分岔解图呈现的迟滞现象 (多平衡解 )定义了... 耗散结构在流体动力学中存在 ,两相自然循环非能动系统稳定性是耗散结构在多相流体动力学中的问题 ,运用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方法给出系统随参数变化的演化过程的静态分岔解图图谱。以静态分岔解图呈现的迟滞现象 (多平衡解 )定义了输热能力限、静态漂移稳定性准则、稳定性裕度、比质量流量输热能力、分岔现象消失—呈单值性的临界参数区的系统演化的自组织特性的物理本质—系统的稳态和时间相关态随着特征参数的演化。用低压下的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分析进行比较 ,变化趋势吻合 ,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自然循环 耗散结构 分岔解图 稳定性 输热能力 非能动系统 静态分岔 核反应堆 传热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减阻流体试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官峰 许鹏 +1 位作者 王德忠 徐济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197,共5页
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CTAC)减阻流体在二维流道中减阻性能的测量 ,分析了温度、浓度、配比变化对流体减阻性能的影响 .同时使用相位多普勒测速仪测量了流体的速度场 ,利用信号... 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CTAC)减阻流体在二维流道中减阻性能的测量 ,分析了温度、浓度、配比变化对流体减阻性能的影响 .同时使用相位多普勒测速仪测量了流体的速度场 ,利用信号处理中的相关方法分析了运动结构 .结果表明 ,减阻流体在主流速度方向上存在较低频率的周期运动 ,而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则是随机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 减阻流体试验 表面活性剂 非牛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腾两相自然循环回路静态不稳定性的无量纲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佟立丽 姚伟 +2 位作者 匡波 杨燕华 徐济鋆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1-316,321,共7页
定义了无量纲分析的参考尺度 ,采用无量纲分析的方法 ,运用一维均相模型 ,从理论上研究了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不稳定特性 ,总结出了影响两相自然循环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几个重要的无量纲参数。运用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算法 ,得到了... 定义了无量纲分析的参考尺度 ,采用无量纲分析的方法 ,运用一维均相模型 ,从理论上研究了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不稳定特性 ,总结出了影响两相自然循环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几个重要的无量纲参数。运用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算法 ,得到了由无量纲量Npch m+表示的沸腾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分岔图 ,详细分析了由浮力和阻力随无量纲的加热功率的非线性的变化特性。并且给出了几个重要系统参数的效应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 两相自然循环 静态分岔 流动稳定性 无量纲参数 反应堆 回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垂直环形窄缝流道中的沸腾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秀中 宫崎庆次 徐济鋆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4-251,共8页
为了弄清在窄缝环形流道中气泡的形成、聚合和变形的特性 ,以及气泡在聚合变形之后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在常压下用蒸馏水对窄缝间隙为 0 75mm的垂直环形流道 ,进行了可视化的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 ;实验段的有效加热长度为 90 0mm ,其... 为了弄清在窄缝环形流道中气泡的形成、聚合和变形的特性 ,以及气泡在聚合变形之后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在常压下用蒸馏水对窄缝间隙为 0 75mm的垂直环形流道 ,进行了可视化的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 ;实验段的有效加热长度为 90 0mm ,其加热方式为单面内侧加热 ,实验的流量变化范围为 1 667× 1 0 - 5m3/s至 5 833× 1 0 - 5m3/s。实验得到了在不同质量流密度和热流密度下窄缝流道中的沸腾传热系数随干度变化的分布。通过与常规流道中的沸腾传热系数的比较 ,得到了在窄缝环形流道中沸腾传热系数比常规流道中的沸腾传热系数约高 1 5 %的结论。另外通过用高速摄像机对可视化的垂直环形流道中的流型进行的拍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缝流道 气泡聚合变形 流型 流动沸腾传热 传热强化 核反应堆 热工水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移流模型分析两相自然循环系统静态漂移特性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扬 张荣华 +4 位作者 陈宏 姚伟 匡波 杨燕华 徐济鋆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6-70,共5页
基于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方法,运用漂移流模型分析典型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分岔解图,并与均相流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用均相流模型得到的解图相比,用漂移流模型得到的静态分岔解图的不稳定运行区域和输热能力限相对... 基于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方法,运用漂移流模型分析典型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分岔解图,并与均相流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用均相流模型得到的解图相比,用漂移流模型得到的静态分岔解图的不稳定运行区域和输热能力限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移流模型 两相自然循环系统 静态漂移特性 分岔解图 静态稳定性 输热能力限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腾两相自然循环系统动态不稳定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姚伟 匡波 +1 位作者 杨燕华 徐济鋆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先进核反应堆中 ,为克服沸腾两相自然循环系统沸腾起始点和干涸点等突变点处的数值稳定性问题 ,本工作在EICE算法 (extendedimplicitcontinuous fluideulerianmethod)基础上发展了数值仿真算法AEICE ,对可能存在的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 在先进核反应堆中 ,为克服沸腾两相自然循环系统沸腾起始点和干涸点等突变点处的数值稳定性问题 ,本工作在EICE算法 (extendedimplicitcontinuous fluideulerianmethod)基础上发展了数值仿真算法AEICE ,对可能存在的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增大系统压力和增加入口欠热度均将增大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稳定区域。经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稳定性 两相自然循环 数值仿真 核反应堆 沸腾 动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液中运动高温球传热阻力耦合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小燕 张佶翱 +1 位作者 杨燕华 徐济鋆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2-446,共5页
高温颗粒与冷液接触会引发剧烈的沸腾蒸发瞬变现象,涉及到工程安全,是一高速瞬变多相传热问题。本实验室设计建立了高温颗粒下落冷液沸腾可视化实验装置,初次实验将1个或有限几个高温球形颗粒坠入水中,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其在冷液中的... 高温颗粒与冷液接触会引发剧烈的沸腾蒸发瞬变现象,涉及到工程安全,是一高速瞬变多相传热问题。本实验室设计建立了高温颗粒下落冷液沸腾可视化实验装置,初次实验将1个或有限几个高温球形颗粒坠入水中,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其在冷液中的运动速度,证实了确实存在由周围冷液快速蒸发引起的作用在运动中高温颗粒上的特殊阻力,验证了高温颗粒的蒸发曳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阻力 耦合特性 安全 蒸汽爆炸 反应堆 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颗粒下落冷池的沸腾蒸发瞬变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小燕 杨燕华 +1 位作者 徐济鋆 陈宏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8-273,共6页
设计建立了高温颗粒下落冷液沸腾可视化实验装置 ,初次实验将一个或有限几个高温球形颗粒坠入低沸点的冷液中 ,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其在冷液中的运动速度 ,以了解由周围冷液快速蒸发引起的作用在运动中高温颗粒上的特殊阻力 。
关键词 落冷池 沸腾蒸发 瞬变阻力特性 蒸汽爆炸 高温颗粒 冷液 相互作用 蒸发电力模型 可视化实验 核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控制与保护系统应用软件潜在的功能缺陷与防御措施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明光 徐济鋆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1-335,共5页
分析了核电厂系统功能设计、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中软件系统设计、开发、验证与确认中产生潜在的功能缺陷的原因 ;阐述了缺陷的种类、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 ;论述了如何通过增大核电厂系统的设计裕量、强化纵深防御、采用规范的与成熟的... 分析了核电厂系统功能设计、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中软件系统设计、开发、验证与确认中产生潜在的功能缺陷的原因 ;阐述了缺陷的种类、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 ;论述了如何通过增大核电厂系统的设计裕量、强化纵深防御、采用规范的与成熟的编程、编译与验证技术来防止人因错误与编程的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缺陷 防御措施 核电厂 数字化仪表 共模故障 软件 硬件 保护系统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先进控制室模拟图功能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明光 杨燕华 +3 位作者 徐济鋆 张琴舜 宁忠和 金承华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基于国家“九五”先进压水堆关键技术课题的研究成果,描述了核电厂模拟图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模拟图对减轻操纵员的精神负担与压力;对操纵员的信息搜寻、状态理解、手动操作及正确决策;对核电厂安全与可靠运行会起到积极作用。重点阐述... 基于国家“九五”先进压水堆关键技术课题的研究成果,描述了核电厂模拟图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模拟图对减轻操纵员的精神负担与压力;对操纵员的信息搜寻、状态理解、手动操作及正确决策;对核电厂安全与可靠运行会起到积极作用。重点阐述了先进主控制室中使用模拟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屏幕模拟图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与验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设计 核电厂 主控制室 模拟图 计算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先进主控制室的发展概况与自主设计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明光 张琴舜 +3 位作者 徐济鋆 宁忠和 林志坚 沈增耀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7-303,共7页
描述了当今世界上核电厂先进主控制室的开发与工程应用的概况如N4 、系统 80 + 、ABWR与APWR等 ,简述了各自的技术路线、达到的技术水平。论述和分析了在将采用数字化控制、保护、显示和操作设备后的我国新一代核电厂的设计中 ,进行先... 描述了当今世界上核电厂先进主控制室的开发与工程应用的概况如N4 、系统 80 + 、ABWR与APWR等 ,简述了各自的技术路线、达到的技术水平。论述和分析了在将采用数字化控制、保护、显示和操作设备后的我国新一代核电厂的设计中 ,进行先进主控制室的自主设计研究的技术背景与技术需求、技术路线、设计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先进主控制室 数字化仪表控制 设计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下表面过冷池沸腾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荣华 匡波 徐济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224-1227,共4页
倾斜下表面的沸腾换热可模拟球形下表面的沸腾换热 ,这对严重事故下压水反应堆压力容器的非能动保护非常重要 .对大气压力下倾斜下表面的过冷池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 .对不同倾斜角度通过实验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结果表明 ,倾斜角对换... 倾斜下表面的沸腾换热可模拟球形下表面的沸腾换热 ,这对严重事故下压水反应堆压力容器的非能动保护非常重要 .对大气压力下倾斜下表面的过冷池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 .对不同倾斜角度通过实验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结果表明 ,倾斜角对换热系数的影响仅在小倾斜角时较大 .给出了不同倾斜角下换热系数和热流密度的拟合关系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容器 压水堆 过冷池沸腾 汽泡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态沸腾条件下高温颗粒周围流体热动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小燕 杨燕华 徐济鋆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8-322,共5页
利用已有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对高温球体与冷液在膜态沸腾条件下的多相混合结构进行详细的小规模实验研究 ,分析了单个高温颗粒在水中阻力受力的情况。发现高温小球在冷却剂中的速度比冷球的低 ,且随球温的升高而减小。目的是利用小规模... 利用已有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对高温球体与冷液在膜态沸腾条件下的多相混合结构进行详细的小规模实验研究 ,分析了单个高温颗粒在水中阻力受力的情况。发现高温小球在冷却剂中的速度比冷球的低 ,且随球温的升高而减小。目的是利用小规模实验研究单个高温颗粒的传热和阻力特性 ,可以分割各种在膜态高速沸腾条件下干扰换热与运动的影响因素 ,从而从本质上了解该结构条件下的热动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炸 膜态沸腾 拖曳力 自由沉降末速 核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核动力系统的热工水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荣华 徐济鋆 陈军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3,104,共6页
将多孔介质模型应用于紧凑型核动力系统的热工水力数值模拟,开发了计算程序,并以船用反应堆为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计算。为紧凑型核动力系统的热工水力特性整体多维模拟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也为紧凑型核动力系统综合分析平台的研制打下了... 将多孔介质模型应用于紧凑型核动力系统的热工水力数值模拟,开发了计算程序,并以船用反应堆为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计算。为紧凑型核动力系统的热工水力特性整体多维模拟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也为紧凑型核动力系统综合分析平台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反应堆 多孔介质模型 紧凑型核动力系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核电厂严重事故研究规模与现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燕华 徐济鋆 《核安全》 2003年第2期48-53,共6页
三里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后,二十几年来,世界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研究核电厂在严重事故时可能发生的现象、它们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应该采取的安全对策。介绍严重事故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外投入的研究规模与现状。
关键词 核电厂严重事故 核电厂安全 三里岛事故 切尔诺贝利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态沸腾下高温颗粒热动力特性理论分析
16
作者 李小燕 尚智 +1 位作者 杨燕华 徐济鋆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34-36,47,共4页
对膜态沸腾条件下冷液中运动高温球传热阻力耦合特性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以液膜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为基础,结合对高温颗粒在冷却剂中运动的详细受力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特殊复合结构的高温颗粒在冷却剂中运动的传热阻力数学物理... 对膜态沸腾条件下冷液中运动高温球传热阻力耦合特性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以液膜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为基础,结合对高温颗粒在冷却剂中运动的详细受力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特殊复合结构的高温颗粒在冷却剂中运动的传热阻力数学物理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数值分析求解,得到高温颗粒下落速度的理论计算值,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物理模型 高温颗粒与冷却剂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 膜态沸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颗粒沉降冷液热工水力特性
17
作者 李小燕 徐济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44-1348,共5页
对高温球体与冷液在膜态沸腾条件下的多相混合结构进行小规模可视化实验研究,发现高温小球在冷却剂中的速度低于冷球,且随球温的升高而减小.通过小规模实验研究单个高温颗粒的传热和阻力特性,可以分割各种在膜态高速沸腾条件下干扰换热... 对高温球体与冷液在膜态沸腾条件下的多相混合结构进行小规模可视化实验研究,发现高温小球在冷却剂中的速度低于冷球,且随球温的升高而减小.通过小规模实验研究单个高温颗粒的传热和阻力特性,可以分割各种在膜态高速沸腾条件下干扰换热与运动的影响因素,从本质上了解该结构条件下的热工水力特性,建立合理的机理描述,从而提高对高温沸腾苛刻条件下多相流问题进行研究的实验和理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颗粒沉降特性 膜态沸腾 蒸汽爆炸 可视化实验 第一亚稳态末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TCHF——临界热流密度后传热区广义二维计算模型
18
作者 杨燕华 徐济鋆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3-203,5,共11页
核动力反应堆失水事故或超功率暂态工况下,常会发生临界热流密度后的传热模式,其主要流型为弥散流和反环状流,这引起核安全研究界的广泛关注。经验方法不能很好地模拟各种工况范围及流型内部各种参数的分布及变化,随着实验技术和计算方... 核动力反应堆失水事故或超功率暂态工况下,常会发生临界热流密度后的传热模式,其主要流型为弥散流和反环状流,这引起核安全研究界的广泛关注。经验方法不能很好地模拟各种工况范围及流型内部各种参数的分布及变化,随着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正在开发较为精确的二维计算模型。作者在多年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基础上,发展了弥散流和反环状流的广义二维数学模型POSTCHF,并开发了计算程序。本文详细介绍该模型的基本守恒方程、本构关系式、网格划分、数值方法和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二相流动 反应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型船用核动力工程仿真器系统初步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景辉 邢宏传 +2 位作者 张荣华 杨燕华 徐济鋆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33-536,共4页
基于船用核动力装置安全管理、开发研究的需求及核电站仿真技术的发展,分析了研制微机型船用核动力工程仿真器系统的重要意义。按软件工程的思想,从仿真器系统的功能设计、总体设计、模块设计三方面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 基于船用核动力装置安全管理、开发研究的需求及核电站仿真技术的发展,分析了研制微机型船用核动力工程仿真器系统的重要意义。按软件工程的思想,从仿真器系统的功能设计、总体设计、模块设计三方面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并对日本核动力舰船"陆奥"号的回路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模拟设计。该系统的实现将进一步提高船用核动力装置的优化设计、安全运行和科学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核动力 工程仿真器 系统设计 安全运行 自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下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Ⅰ)机理探索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锡斌 徐济鋆 +1 位作者 黄海涛 于平安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对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机理性实验研究,系统压力范围为0.1MPa-0.4MPa。通过实验,分析了不稳定流动的机理,并根据其内在特性总结出两类主要的不稳定流动,为深入进行理论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两相自然循环 密度波振荡 核安全 低压物理 流动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