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羊骨-猪骨汤的真空浓缩工艺优化及挥发性物质分析
1
作者 李雪 刘达玉 +4 位作者 徐流芳 孙杰 李小伟 李翔 周闯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1,I0004-I0007,共11页
为提升浓缩复合羊骨-猪骨汤的品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真空浓缩工艺,并采用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鉴定了浓缩复合羊骨-猪骨汤的关键风味物质。结果显示:与常压浓缩相比,真空浓缩显著提高了复合羊骨-猪骨汤的感... 为提升浓缩复合羊骨-猪骨汤的品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真空浓缩工艺,并采用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鉴定了浓缩复合羊骨-猪骨汤的关键风味物质。结果显示:与常压浓缩相比,真空浓缩显著提高了复合羊骨-猪骨汤的感官评分;其最佳浓缩参数为真空度-0.090 MPa、温度70℃、转速80 r/min;经过真空浓缩,骨汤中的挥发性物质数量从58种增加至85种,其中萜烯类、醛类、醇类及酮类的相对含量显著提高;ROAV分析表明,辛醛、(E)-壬烯醛、桉叶脑、芳樟醇及2-乙酰基噻唑是浓缩复合羊骨-猪骨汤特有的关键风味物质,这些物质赋予了骨汤香草味、柑橘香、脂肪香、樟脑香、花香和坚果香等多种香味,显著提升骨汤风味的层次感。这为工业化生产品质稳定的浓缩复合羊骨-猪骨汤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羊骨-猪骨汤 真空浓缩 HS-SPME-GC-MS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式美味牛肝菌香肠制作工艺及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宁静 徐流芳 +4 位作者 李翔 邹星辰 王卫 张育贤 陈金凤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7,共8页
为推动美味牛肝菌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川式香肠制作工艺,并探究添加美味牛肝菌对川式香肠理化指标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川式美味牛肝菌香肠最佳制作工艺为美味牛肝菌15.0%,辣椒粉1.5%,花椒粉0.8%,烘烤... 为推动美味牛肝菌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川式香肠制作工艺,并探究添加美味牛肝菌对川式香肠理化指标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川式美味牛肝菌香肠最佳制作工艺为美味牛肝菌15.0%,辣椒粉1.5%,花椒粉0.8%,烘烤时间48 h,该成品的感官综合评分为40.12分;与未添加美味牛肝菌的川式香肠(CK)相比,川式美味牛肝菌香肠(NG)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脂肪氧化检测结果显示添加美味牛肝菌减缓了川式香肠的脂肪氧化速度,从而延长了贮藏期;GC-MS共检测出65种化合物,其中NG特有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有6种,分别是庚醛、3-甲硫基丙醛、2,3-丁二醇、橙花醇、反式-橙花叔醇、3-辛酮,它们赋予川式香肠花香、蘑菇香、果香、脂肪味。该试验结果为美味牛肝菌精深加工及川式香肠产品多元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式香肠 美味牛肝菌 营养成分 脂肪氧化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对称性及与侧弯角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贺晨 李琳 +2 位作者 李彦乐 徐流芳 吴会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椎旁肌凸凹侧表面肌电信号的对称性及其与Cobb角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3.56岁;身高140.31~169.24 cm,平均身高157.30 cm;体质量33.50~51.50 kg,平均体质量...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椎旁肌凸凹侧表面肌电信号的对称性及其与Cobb角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3.56岁;身高140.31~169.24 cm,平均身高157.30 cm;体质量33.50~51.50 kg,平均体质量43.43 kg;坐高75.60~91.72 cm,平均坐高83.51 cm;Cobb角18.50°~45.70°,平均Cobb角32.54°;Risser征0~4;S型8例,C型10例。用人体表面肌电信号监测系统测量并记录站立时静息状态和负重状态下患者椎旁肌顶椎区凸凹两侧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凸凹侧均方根值(RMS)的差异性,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凸凹侧RMS的比值与Cobb角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椎旁肌顶椎区表面肌电信号凸凹侧R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凸侧大于凹侧(P<0.05)。站立时负重状态较之于静息状态,这种差异会加大,差值分别是38.048μV和6.362μV。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凸凹侧RMS的比值与Cobb角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只有Cobb角小于30°患者两个参数存在弱相关(r=0.525,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椎旁肌顶椎区表面肌电信号凸侧明显大于凹侧,站立时负重状态这种差异会进一步加大。此外,研究中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椎旁肌凸凹侧RMS比值与Cobb角无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椎旁肌 表面肌电信号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