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究马齿苋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思思 陆璐 +3 位作者 潘家姝 刘宇婧 季光 徐汉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65-2277,共13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马齿苋治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ETCM数据库获取马齿苋的有效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检索与CRC相关的靶点,将两者的靶点导...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马齿苋治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ETCM数据库获取马齿苋的有效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检索与CRC相关的靶点,将两者的靶点导入Venny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平台构建PPI蛋白互作网路,用Metascape数据库和微生信平台对共同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构建AOM/DSS诱导的小鼠CRC模型,给予马齿苋干预,观察其结肠组织病理变化,使用qRT-PCR实验、Western blot实验对关键靶点进行验证。此外,采用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作用于HCT116细胞,观察对细胞增殖影响并计算IC50,并使用qRT-PCR实验、Western blot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获得马齿苋的有效成分11个和对应靶点209个靶点,疾病靶点2667个。通过结果分析,预测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有效成分通过IL6、TP53、IL1β等关键靶点,参与了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与Pathways in cance等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可知,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与IL6、TP53、IL1β具有较好的亲和力。体内实验证实马齿苋可显著抑制小鼠结肠肿瘤的发生,并抑制IL6、IL1β炎症因子水平及提高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表明,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可不同程度抑制HCT116细胞增殖,木犀草素可抑制IL6、IL1β表达,上调P53表达。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外实验,证实了马齿苋治疗结直肠癌“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揭示其抑制炎症进而延缓炎癌转化可能是其潜在的治疗途径之一,为其进一步的机制探索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结直肠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炎癌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四君子汤抑制慢性结直肠炎腺瘤发生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钱雨凡 刘宇婧 +1 位作者 陆璐 徐汉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6-1457,共12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并利用动物实验验证四君子汤的核心靶点,探究四君子汤抑制慢性结直肠炎腺瘤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筛选四君子汤活性成分潜在靶标以及疾病与免疫相关基因靶点,构建四君子汤活性...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并利用动物实验验证四君子汤的核心靶点,探究四君子汤抑制慢性结直肠炎腺瘤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筛选四君子汤活性成分潜在靶标以及疾病与免疫相关基因靶点,构建四君子汤活性成分潜在靶标调控网络,通过通路富集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相关通路和核心靶点,探究四君子汤抑制肠道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对DSS诱导的慢性结直肠炎小鼠模型进行四君子汤干预,观察各组小鼠肠道表型及病理染色的变化,证实四君子汤对慢性结直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最后,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了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的与四君子汤相关的核心靶点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四君子汤抑制慢性结直肠炎小鼠腺瘤发生的作用机制。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四君子汤与炎症、免疫和肿瘤相关通路有关,并筛选预测出15个相关的核心靶点。四君子汤干预DSS慢性结直肠炎模型小鼠后,减缓了结直肠的炎症反应,对肠道肿瘤的数量和大小均有显著改善。qRT-PCR和Western blot则进一步验证了四君子汤的作用机制与网络药理学预测的核心靶点EGFR、MAPK8和CASP3有关。结论四君子汤能够抑制EGFR、MAPK8和CASP3的表达水平,抑制慢性结直肠炎腺瘤发生,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四君子汤抑制慢性结直肠炎腺瘤发生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四君子汤 慢性结直肠炎 实验验证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肾两虚型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研究
3
作者 陈伟霞 邢练军 +3 位作者 季光 杨丽丽 徐汉辰 王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72-2574,共3页
目的:研究脾肾两虚型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探讨中医证候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法检测HB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结果:脾肾两虚型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脾肾两虚型(P<... 目的:研究脾肾两虚型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探讨中医证候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法检测HB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结果:脾肾两虚型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脾肾两虚型(P<0.05);脾肾两虚型CD8^+T细胞、CD8^+CD28+T细胞低于非脾肾两虚型患者(P<0.05)。结论:HBV感染者中医证型与机体免疫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脾肾两虚型患者杀伤性T细胞数量较非脾肾两虚型更为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脾肾两虚证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