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世纪英国视域中的路易十四——兼论18世纪英法关系
1
作者 徐桑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长期统治,深刻改变了近代欧洲局势,也影响了英法两国之间的关系走向。在“后路易十四时代”,英国人依据各类信息,塑造了他们心目中的路易十四及法国。在18世纪英国的军政实况与民族意识中,法国一直在“真实的敌人”...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长期统治,深刻改变了近代欧洲局势,也影响了英法两国之间的关系走向。在“后路易十四时代”,英国人依据各类信息,塑造了他们心目中的路易十四及法国。在18世纪英国的军政实况与民族意识中,法国一直在“真实的敌人”与“假想的敌人”之间更替,而路易十四则成为了“敌人”形象的精粹,故在民谣等本土文化中,他的形象大抵以负面为主。在社会文化与文艺创作的层面,路易十四的轶事屡见诸于报刊,有一些也展现了他身上较为“正面”的特质。从历史研究和功过评价的角度看,法国著述的译介使得路易十四被置于学术语境中讨论,学者们褒贬不一,对他的评价存在争议。由此,路易十四所代表的法国及其文化也令英国人警惕,他们担心,法国文化的传播会使得英式民族精神衰退。总之,对于英国而言,路易十四既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敌人,又是一个令他们长期警觉的文化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十四 形象塑造与变迁 正史与轶事 英法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地图绘制及南海诸岛指称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6
2
作者 于文杰 朱静怡 徐桑奕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南海诸岛自汉代起,就有我国古代王朝行政管辖与统治,及历代民众劳作的纷繁丰富的记载,及其他许多相关的文献资料。然而,仅就我国南海诸岛的名称而言,直到民国时期还处于演变的过程之中,民国时期诸多大陆与南海地图的绘制,真实记录了我... 南海诸岛自汉代起,就有我国古代王朝行政管辖与统治,及历代民众劳作的纷繁丰富的记载,及其他许多相关的文献资料。然而,仅就我国南海诸岛的名称而言,直到民国时期还处于演变的过程之中,民国时期诸多大陆与南海地图的绘制,真实记录了我国南海诸岛名称历史演变的轨迹。知识分子、教育界与政府等领域均有其历史的指称。这一指称,记录了南海诸岛名称演变及中国对南海诸岛行使权力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南海地图 诸岛名称 海洋意识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哲思:狄德罗“野蛮人”的多重意蕴及时代律动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桑奕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7-226,230,共11页
野蛮人及其社会的存在是历史的,是人类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对“民族性”的讨论中,狄德罗部分认同了环境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但却认为文化、法律等“道德”的影响才是塑造民族性的关键因素,文明之间同时也是无法相互衡量,亦即不可通约的。随... 野蛮人及其社会的存在是历史的,是人类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对“民族性”的讨论中,狄德罗部分认同了环境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但却认为文化、法律等“道德”的影响才是塑造民族性的关键因素,文明之间同时也是无法相互衡量,亦即不可通约的。随后,狄德罗引入了“旅行者”这一群体,将其视作文明与野蛮之间的沟通纽带,并指出,旅行者的“业绩”并不能掩饰他们的残忍和暴行,求知、想象等可贵的思想活动也随着世界的“发现”而不断衰退。狄德罗最终期待的,是文明与野蛮相互融合的世界,不同文明的人类可以在“互惠”的原则下各取所需,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尽管在阐述中还有未尽之处,其理想世界的实现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但是狄德罗的“野蛮人”及其背后潜藏的文化、历史、政治意蕴和隐喻以及他和同时代学者间的思想交流和律动,仍不失为18世纪欧洲学界在文明观、世界观领域的重要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思想家 德尼·狄德罗 野蛮人 文明社会 民族性 旅行者 不可通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英国在南太平洋领事裁判权的生成、论争与困境——以斐济为中心(1859-1871)
4
作者 徐桑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134,196,197,共13页
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开始向南太平洋地区派遣驻扎官、领事等外交人员,作为它在当地政策的推行者。从身份上看,英国领事多具有传教士背景。受人道主义的影响,他们对南太平洋的海陆秩序较为关注,对猖獗一时的劳工贸易表现出了强烈谴责和... 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开始向南太平洋地区派遣驻扎官、领事等外交人员,作为它在当地政策的推行者。从身份上看,英国领事多具有传教士背景。受人道主义的影响,他们对南太平洋的海陆秩序较为关注,对猖獗一时的劳工贸易表现出了强烈谴责和抵制的态度,也由此要求自身权限的扩大。自1857年威廉·普理查德担任驻斐济领事开始,英国政界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讨论开始深化。一方面,尽管英政府也决意对非法人口贸易进行打击,但一些既有法律已经对领事的职能与权力做出了界定,这当中的法理困境并不是容易克服的;另一方面,由于英国在南太平洋的总体策略还是以保守为主,加之斐济政府于1871年成立,领事裁判权由此丧失了进一步延伸的政治环境,还有可能引发与他国之间的争端。最终,英国在斐济的领事裁判权只经历了“昙花一现”般的存在与实践,虽然其中的一些人道主义因素产生了客观上的积极作用,但它本质上还是英国海外政策的一部分,是近代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犯他国主权的工具与凭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事制度 领事裁判权 斐济 伦敦传道会 非法劳工贸易 威廉·普理查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