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患者冠状窦血小分子RNA表达差异与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桂玉 赵楠楠 +6 位作者 王佐岩 关付 王萍 王汝鹏 苏迎 岳语喃 杨水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26-732,共7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冠状窦血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表达差异及其调控房颤的机制,早期预警诊断和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15例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各5例,选择健康体检者5例作为...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冠状窦血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表达差异及其调控房颤的机制,早期预警诊断和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15例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各5例,选择健康体检者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中分别取外周血和冠状窦血,使用miRNA芯片进行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微阵列分析,Volcano Plot法获得差异表达miRNA,通过mirbase、miranda、targetscan数据库进行靶基因分析。结果房颤组自身冠状窦血与外周血比较,有14个miRNA表达差异显著,其中6个表达上调:miR-1266、miR-4279、miR-4787-5p、miR-4666a-3p、kshv-miR-K12-6-3p、miR-3150a-5p;8个表达下调:miR-892a、miR-3149、miR-3171、miR-3664-5p、miR-3591-3p、miR-4423-5p、miR-4473、miR-574-3p。miR-1266在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均明显升高,而miR-3171则显著降低。房颤组冠状窦血和外周血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iRNA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房颤患者冠状窦血更能反映心脏miRNA的代谢与调控状况;外周血miR-3171、miR-892a、miR-3149在房颤发生早期出现,且持续差异表达,有可能成为房颤诊断的标记物;miR-1266、miR-4279、miR-4666a-3p有可能成为未来房颤治疗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微RNAS 冠状动脉循环 微阵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射频消融术逆转冠状窦血miRNA异常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桂玉 赵楠楠 杨水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720-726,765,共8页
目的 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手术(RFA)终止房颤后患者冠状窦血miRNA的变化,试图发现真正起调控作用的miRNA,以揭示房颤的机制及可能的干预靶点.方法 选择3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各10例),健康体检者10例作... 目的 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手术(RFA)终止房颤后患者冠状窦血miRNA的变化,试图发现真正起调控作用的miRNA,以揭示房颤的机制及可能的干预靶点.方法 选择3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各10例),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射频消融术前分别取冠状窦血和外周血,术后3个月取外周血,使用miRNA芯片进行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微阵列分析,Real-time PCR对miRNA结果进行验证,并通过mirbase、miranda、targetscan数据库行靶基因分析,对重要miRNA进行双荧光素酶结合实验.结果 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患者冠状窦血与自身外周血比较,共有142种miRNA表达差异,其中6种显著上调、8种下调(P<0.05).射频消融术后外周血较术前上调的6种miRNA中分别有3种表达上调和下调,其中miR-1266下调-204.17倍;较术前下调的8种miRNA中,有7种再下调,其中miR-3664-5p下调-44.66倍.荧光素酶结合实验证实SCN5A是miR-1266的直接靶基因,CACNA1C是miR-4279的直接靶基因.结论 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可逆转患者冠状窦血miRNA的调控异常,冠状窦血miRNA的表达差异可直接反映房颤时心肌miRNA的表达状况.MiR-1266有可能成为未来房颤干预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微小RNA 离子通道蛋白 组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