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草地螟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韩海斌 李艳艳 +6 位作者 高书晶 王慧 苑峰 徐林波 林克剑 吴建国 张玉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害虫,因其食性广,且具有暴发性、突发性、迁飞性和周期性危害等特点,给我国农牧业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目前对草地螟的防控主要以快速、高效的化学防...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害虫,因其食性广,且具有暴发性、突发性、迁飞性和周期性危害等特点,给我国农牧业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目前对草地螟的防控主要以快速、高效的化学防治为主。本文对当前我国草地螟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以期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构建草地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提供参考。当前,我国草地螟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方面,研发了多种有效的技术和产品,并形成了防控技术标准,尤其在生物防治方面,筛选了多种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能够有效控制田间草地螟的种群数量,减少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另外,本文对草地螟防控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草地螟绿色防控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迁飞 绿色防控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鱼胺对草地螟幼虫密度依赖抗病性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陈志伟 程云霞 +3 位作者 张蕾 徐林波 江幸福 孔海龙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1,共6页
为阐明生物胺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幼虫密度依赖抗病性的调控作用,在室内温度为(22±1)℃,相对湿度为70%,光周期为L//D=16 h//8 h条件下,探究了不同密度:低密度(1头/瓶)、高密度(10头/瓶)、超高密度(30头/瓶)饲养的草地螟... 为阐明生物胺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幼虫密度依赖抗病性的调控作用,在室内温度为(22±1)℃,相对湿度为70%,光周期为L//D=16 h//8 h条件下,探究了不同密度:低密度(1头/瓶)、高密度(10头/瓶)、超高密度(30头/瓶)饲养的草地螟幼虫抗病能力和3种生物胺含量,以及外源生物胺对幼虫抗病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幼虫的抗病能力差异显著,高密度(10头/瓶)幼虫对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抵抗能力显著高于低密度(1头/瓶)和超高密度(30头/瓶)幼虫。高密度的幼虫血淋巴中章鱼胺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个密度。不同密度幼虫血淋巴中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无显著变化。注射不同浓度(2、20、200μg/mL)外源章鱼胺后,幼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的存活率显著升高,对球孢白僵菌的抵抗能力明显增强。注射20μg/mL章鱼胺后,幼虫的酚氧化酶活性和血细胞包囊作用明显增强,血细胞总数显著增多,血细胞包囊率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章鱼胺可调控草地螟幼虫的免疫功能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因此,章鱼胺在草地螟幼虫密度依赖抗病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幼虫密度 抗病能力 章鱼胺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5
3
作者 戴雅婷 闫志坚 +5 位作者 解继红 吴洪新 徐林波 侯向阳 高丽 崔艳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5-748,共14页
为研究库布齐沙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流动沙地为对照,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土... 为研究库布齐沙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流动沙地为对照,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流沙对照相比,两种植被恢复类型对细菌多样性产生了正效应,细菌群落丰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增加。其中,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土壤细菌丰度高于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2)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为研究区土壤中的优势细菌类群,其中变形菌门在各样地丰度比例最高,变形菌的4个亚群变化趋势一致,α-变形菌相对含量在油蒿和中间锦鸡儿群落根际土壤中明显增加,尤其是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根际土壤中α-变形菌得到了很好的恢复;(3)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速效氮含量对于研究区土壤细菌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螟优势寄生性天敌——伞裙追寄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相红燕 刘爱萍 +2 位作者 高书晶 徐林波 刘长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8,共7页
伞裙追寄蝇,双翅目寄蝇科,是草地螟等鳞翅目昆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草地螟作寄主,对其生物学特性做了研究。成虫的羽化主要在白天,集中在8:00-10:00,14:00-16:00,雄蝇比雌蝇先羽化,羽化性比为1.26∶1(♀/♂),明显偏... 伞裙追寄蝇,双翅目寄蝇科,是草地螟等鳞翅目昆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草地螟作寄主,对其生物学特性做了研究。成虫的羽化主要在白天,集中在8:00-10:00,14:00-16:00,雄蝇比雌蝇先羽化,羽化性比为1.26∶1(♀/♂),明显偏雌性;成虫的平均产卵量为159.8粒,产卵平均历期为16.6 d,在产卵后的第4天出现第一个产卵高峰;成虫寿命在恒温(23±1)℃时最长,且含糖物质的补充能显著延长成虫的寿命,特别是在20%的蜂蜜水饲喂下最长可达44 d。另外,对寄生后的草地螟虫茧的储存结果表明,随储存时间的延长,伞裙追寄蝇的羽化率显著降低,但储存到110 d后,其羽化率降低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群追寄蝇 草地螟 生物学 寿命 羽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虫齿爪盲蝽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爱萍 王俊清 +2 位作者 徐林波 高书晶 田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89,共5页
在室内研究了捕食性天敌食虫齿爪盲蝽成虫对枸杞木虱2龄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食虫齿爪盲蝽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964 9N/(1+0.313N)。捕食木虱数量随木虱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 在室内研究了捕食性天敌食虫齿爪盲蝽成虫对枸杞木虱2龄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食虫齿爪盲蝽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964 9N/(1+0.313N)。捕食木虱数量随木虱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食虫齿爪盲蝽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模型拟合为A=43.089 0P-0.780 5,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Varley的干扰反应模型拟合为E=0.5394P-0.378 7,饥饿48 h的食虫齿爪盲蝽的捕食速度与时间段关系的数学模型为V=2.128 1x-1.007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虫齿爪盲蝽 枸杞木虱 捕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忆阻器的五阶MCK混沌电路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欧青立 徐林波 +1 位作者 郭子叶 李娅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2,共7页
采用忆阻器替换分段线性电阻的方法,在Matsumoto,Chua和Kobayashi(MCK)提出的四阶混沌电路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含有忆阻器的五阶对称混沌电路,建立了五阶忆阻混沌电路的数学模型。采用常规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了五阶忆阻混沌电路的平衡点... 采用忆阻器替换分段线性电阻的方法,在Matsumoto,Chua和Kobayashi(MCK)提出的四阶混沌电路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含有忆阻器的五阶对称混沌电路,建立了五阶忆阻混沌电路的数学模型。采用常规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了五阶忆阻混沌电路的平衡点集及其稳定性、Lyapunov指数。采用常规元器件,构建了五阶忆阻混沌电路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电路仿真实验。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五阶忆阻混沌电路具有丰富的混沌行为,丰富了忆阻混沌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五阶忆阻混沌 动力学分析 忆阻器 混沌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伞裙追寄蝇对黏虫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建梅 刘长仲 +4 位作者 刘爱萍 高书晶 徐林波 康爱国 张玉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8,58,共5页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 Rondani)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伞裙追寄蝇功能反应曲线在15~35℃内为HollingⅡ型,随着寄主黏虫数量的增加,伞裙追寄蝇寄生量呈上升趋势,...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 Rondani)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伞裙追寄蝇功能反应曲线在15~35℃内为HollingⅡ型,随着寄主黏虫数量的增加,伞裙追寄蝇寄生量呈上升趋势,当寄主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其寄生量趋于稳定.23℃时拟合方程为Na =0.803 3 N/(1+0.803 3×0.015 4N),1头伞裙追寄蝇雌蝇寄生1头黏虫幼虫所需时间为0.803 3 h.伞裙追寄蝇的自身密度对寄生有干扰作用,可用Hassell-Varley模型E=0.553 3 P-1.5655表示,由此公式可以得出,伞裙追寄蝇的发现域与其自身密度成反比增加,寄生蝇相互之间的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裙追寄蝇 黏虫 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居型、散居型亚洲小车蝗形态特征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高书晶 韩海斌 +3 位作者 王宁 徐林波 刘爱萍 特木尔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3,共5页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ei-Bienko)是草原蝗虫的主要优势种之一,为了明确亚洲小车蝗两型现象与形态特征的关系,本文利用11个形态指标和5个形态指标比值采用数值分类学的方法对两型亚洲小车蝗成虫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ei-Bienko)是草原蝗虫的主要优势种之一,为了明确亚洲小车蝗两型现象与形态特征的关系,本文利用11个形态指标和5个形态指标比值采用数值分类学的方法对两型亚洲小车蝗成虫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1个形态指标在亚洲小车蝗种群中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能量储存、运动和飞行相关的体长(L)、前翅长度(E)、后足股节长度(F)在群居和散居型种群中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形态指标比值中,前翅长度和后足股节长度的比值(E/F)对两型蝗虫区分效果明显,群居型亚洲小车蝗成虫的E/F比值在1.68~1.74之间,散居型成虫的E/F比值在1.44~1.59之间,群居型E/F比值显著大于散居型(P<0.05)。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及其比值信息的综合指标,前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9.84%,同时确定了E/F比值在两型区分上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可以作为亚洲小车蝗成虫两型现象的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群居型 散居型 数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黏虫体内能源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韩海斌 谭瑶 +4 位作者 李艳艳 高书晶 徐林波 刘爱萍 王丹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为了明确不同寄主植物对黏虫幼虫体内能源物质的影响,选取了玉米、小麦、燕麦、老芒麦4种黏虫的禾本科寄主植物对黏虫进行饲喂,并测定黏虫3、4、5龄期幼虫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 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为了明确不同寄主植物对黏虫幼虫体内能源物质的影响,选取了玉米、小麦、燕麦、老芒麦4种黏虫的禾本科寄主植物对黏虫进行饲喂,并测定黏虫3、4、5龄期幼虫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甘油酯的含量;测定了4种寄主植物粗蛋白及粗纤维的含量,并与黏虫能源物质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喂食燕麦的黏虫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263.84μg/mg,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P<0.05);喂食4种植物黏虫体内甘油酯含量为106.69~152.23μg/mg,没有显著差异(P>0.05);喂食玉米的黏虫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为68.64μg/mg,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物(P<0.05)。寄主植物粗蛋白含量与黏虫体内能源物质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寄主植物粗纤维含量与黏虫体内能源物质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不同寄主对黏虫幼虫体内能源物质有显著影响,且与饲喂的寄主植物所含物质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寄主植物 能源物质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木虱啮小蜂寄生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俊清 刘爱萍 +1 位作者 徐林波 曹艺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81,共6页
枸杞木虱啮小蜂(Tamarixia lyciumi Yang)(新种)是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若虫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第1~3日龄的木虱啮小蜂寄生寄主的能力较强。最喜寄生枸杞木虱4龄若虫,其次为5龄和3龄若虫。1头蜂一般一次只产... 枸杞木虱啮小蜂(Tamarixia lyciumi Yang)(新种)是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若虫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第1~3日龄的木虱啮小蜂寄生寄主的能力较强。最喜寄生枸杞木虱4龄若虫,其次为5龄和3龄若虫。1头蜂一般一次只产1粒卵,寄生1头寄主,对已被寄生的寄主具有明显的辨别能力。在试验条件下,不能在沙枣木虱和柽柳木虱等其他寄主上产卵寄生,只寄生于枸杞木虱。对不同龄期(3、4、5龄)枸杞木虱若虫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相同寄主密度下,4龄时寄生数量最大,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5609N/(1+0.0271N)。枸杞木虱啮小蜂具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自身密度(P)的增加,对枸杞木虱4龄若虫的发现域(口)随之降低,用Hassell- Varley模型拟合为:α=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木虱 枸杞木虱啮小蜂 寄生 生物学 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亚洲小车蝗卵巢发育的分级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海斌 王宁 +3 位作者 徐林波 高书晶 刘爱萍 德庆哈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38,共4页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是我国北方草原区的重要害虫,其聚集、迁移暴发给草原、农田及城市带来了恶劣影响。本文根据亚洲小车蝗卵巢发育形态特征的变化,将其分为5个级别:I级为透明期,Ⅱ级为卵黄沉淀期,Ⅲ级为卵粒形成期,...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是我国北方草原区的重要害虫,其聚集、迁移暴发给草原、农田及城市带来了恶劣影响。本文根据亚洲小车蝗卵巢发育形态特征的变化,将其分为5个级别:I级为透明期,Ⅱ级为卵黄沉淀期,Ⅲ级为卵粒形成期,Ⅳ级为成熟待产期,Ⅴ级为产卵期。群居型亚洲小车蝗的卵巢发育起始时间为羽化后5.20d,产卵时间为羽化后50.21d,发育历期为43.75d;散居型亚洲小车蝗的卵巢发育起始时间为羽化后5.75d,产卵时间为羽化后52.25d,发育历期为46.50d,群居型亚洲小车蝗的卵巢发育比散居型种群快,且两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从亚洲小车蝗发育繁殖角度验证了该蝗虫具有两型分化现象,且差异明显,同时对卵巢发育时间的研究可应用于亚洲小车蝗产卵期的预测预报,为田间蝗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卵巢发育 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茎蜂发生情况及其天敌调查初报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爱萍 徐林波 路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121,共5页
对甘肃、青海地区春、冬小麦麦茎蜂及其天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灰翅麦茎蜂(Cephus fumipennis Eversmann)在甘肃地区的平均危害率为7.9%,在青海地区平均危害率为12.5%。调查发现,灰翅麦茎蜂天敌以镜面茎姬蜂(Collyriacatoptron Wahl... 对甘肃、青海地区春、冬小麦麦茎蜂及其天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灰翅麦茎蜂(Cephus fumipennis Eversmann)在甘肃地区的平均危害率为7.9%,在青海地区平均危害率为12.5%。调查发现,灰翅麦茎蜂天敌以镜面茎姬蜂(Collyriacatoptron Wahl)为优势种,甘肃地区天敌寄生率为9.6%,青海地区仅为1.6%。有针对性地对麦茎蜂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天敌保护利用、抗虫育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灰翅麦茎蜂 天敌 镜面茎姬蜂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亚洲小车蝗飞行肌超微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海斌 高书晶 +3 位作者 王宁 徐林波 董瑞文 娜仁满都呼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60,共6页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o具有长距离迁飞能力,常迁飞为害造成严重损失。掌握其飞行肌结构特征,分析其飞行能力及影响因素,对提高对其监测预警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采用电子显微镜对群居型和散居型亚洲小车蝗雌...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o具有长距离迁飞能力,常迁飞为害造成严重损失。掌握其飞行肌结构特征,分析其飞行能力及影响因素,对提高对其监测预警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采用电子显微镜对群居型和散居型亚洲小车蝗雌成虫背纵肌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群居型和散居型成虫飞行肌具有相似的亚细胞结构,飞行肌的肌原纤维粗细肌丝比例为1∶3,6根细肌丝环绕1根粗肌丝,形成六角形结构。飞行肌的发育和线粒体的形成均是渐进的过程,在不同日龄成虫间存在差异。亚洲小车蝗肌原纤维直径在0.6~1.5μm,群居型成虫的肌原纤维直径多大于散居型。肌节长度为2.6~4.5μm,7日龄肌节长度最短,多数日龄群居型成虫肌节长度小于散居型(2.4~3.8μm)。线粒体在背纵肌内含量占肌纤维线粒体含量的25%~45%,群居型和散居型亚洲小车蝗存在显著差异,群居型7日龄雌成虫线粒体占肌原纤维的比例最高,为52.37%,而散居型的只有32.74%。线粒体含量差异可能是两型亚洲小车蝗成虫飞行能力差异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群居型 散居型 飞行肌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根腐性病害生防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兰英 徐林波 +2 位作者 何勇 乌兰巴特尔 赵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944-7946,共3页
[目的]分离筛选出对苜蓿根腐病病原具有高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方法]利用梯度稀释分离法从来自内蒙古赤峰地区的10个土样中分离得到91株放线菌。以3株苜蓿根腐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平皿对峙培养法,对分得菌株进行皿内拮抗作用测定。[结... [目的]分离筛选出对苜蓿根腐病病原具有高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方法]利用梯度稀释分离法从来自内蒙古赤峰地区的10个土样中分离得到91株放线菌。以3株苜蓿根腐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平皿对峙培养法,对分得菌株进行皿内拮抗作用测定。[结果]获得5株对供试苜蓿根腐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编号为1-3-6、4-4-2、6-2-25、6-2-27、7-2-13,分别来自1号、4号、6号及7号土样,占分离菌株的5.50%。[结论]该研究可为苜蓿根腐病生物防治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拮抗作用 苜蓿 根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蓟天敌─欧洲方喙象的寄主专一性测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爱萍 徐林波 王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5,共4页
在温度为25-28℃的养虫室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菊科植物及豆科、禾本科牧草共10科30种植物对欧洲方喙象进行寄主专一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其食性专一,只取食加拿大蓟,个别成虫或幼虫在饥饿状态下仅少量取食菊科其他植物,但随后即拒绝取食... 在温度为25-28℃的养虫室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菊科植物及豆科、禾本科牧草共10科30种植物对欧洲方喙象进行寄主专一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其食性专一,只取食加拿大蓟,个别成虫或幼虫在饥饿状态下仅少量取食菊科其他植物,但随后即拒绝取食。非选择性试验(饥饿试验)表明欧洲方喙象耐饥饿能力强,不同龄期平均达28d。欧洲方喙象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高于30℃或低于10℃,生长发育则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蓟 欧洲方喙象 杂草生物防治 寄主专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纹瓢虫对枸杞蚜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爱萍 徐林波 王俊清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4期82-84,共3页
龟纹瓢虫是田间捕食枸杞蚜的天敌优势种之一。在室内对龟纹瓢虫对枸杞蚜的捕食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对枸杞蚜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模型,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716N/(1+0.0159N),其寻找效应随着... 龟纹瓢虫是田间捕食枸杞蚜的天敌优势种之一。在室内对龟纹瓢虫对枸杞蚜的捕食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对枸杞蚜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模型,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716N/(1+0.0159N),其寻找效应随着枸杞蚜若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龟纹瓢虫成虫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模型拟合为A=84.244P-0.4346,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Varley干扰反应模型拟合为E=0.9085P-0.3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枸杞蚜 捕食作用 功能反应 干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爱萍 徐林波 王慧 《防护林科技》 2007年第6期64-66,共3页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明确了内蒙古、宁夏枸杞害虫优势种群和天敌种类,对枸杞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进行了叙述,初步研究了害虫优势种群田间消长规律,提出了枸杞害虫的综合管理措施,为今后枸杞害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枸杞 枸杞害虫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卫新河治理工程中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截渗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林波 宫学坤 《海河水利》 2001年第2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截渗墙 堤防 深层搅拌 施工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条帕寄蝇成虫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19
作者 相红燕 刘爱萍 +2 位作者 高书晶 徐林波 刘长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2,共6页
黑条帕寄蝇(Palesisa nudioculla Villeneuve)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及其他许多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国内外对其研究报道较少。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黑条帕寄蝇成虫主要的生物学特性,为该蝇种的保护利用奠... 黑条帕寄蝇(Palesisa nudioculla Villeneuve)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及其他许多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国内外对其研究报道较少。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黑条帕寄蝇成虫主要的生物学特性,为该蝇种的保护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条帕寄蝇的寄生方式属微卵生型,羽化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天的08:00-10:00,16:00-18:00,羽化性比为1.13∶1(雌∶雄),且雄蝇比雌蝇先羽化;在条件为(23±1)℃、L∥D=16h∥8h、RH 60%~70%的光照培养箱中饲养,成虫的寿命最长,可达34d;以含糖物质补充营养能延长成虫的寿命,特别是20%的蜂蜜水补充可显著延长其寿命,且雌蝇比雄蝇的寿命长;被寄生的草地螟虫茧低温(4℃)储存20d后的羽化率没有显著变化,但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羽化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条帕寄蝇 生物学 羽化率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链霉菌NH14菌株对黄瓜的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兰英 徐林波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7期36-38,共3页
应用生防链霉菌HN14菌株在SNB培养液中发酵培养的产物,以黄瓜为供试作物,通过种子萌发、盆栽试验对该菌的促生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N14发酵液能够明显增加黄瓜幼苗鲜重与植株干重,该处理液对黄瓜的胚芽、胚轴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应用生防链霉菌HN14菌株在SNB培养液中发酵培养的产物,以黄瓜为供试作物,通过种子萌发、盆栽试验对该菌的促生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N14发酵液能够明显增加黄瓜幼苗鲜重与植株干重,该处理液对黄瓜的胚芽、胚轴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黄瓜植株的根系活力、株高、根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发酵产物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