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东坪气田氦气来源及差异富集主控因素
1
作者 徐朱松 李剑 +5 位作者 王晓波 崔会英 夏雨田 田继先 李婉婷 陈大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5年第9期41-52,共12页
【背景】近年来柴达木盆地东坪气田发现了良好的富氦天然气显示,但其氦气资源存在横向上非均质分布,纵向上多层系差异聚集,这制约了该区域氦气资源的进一步勘探。【方法】通过分析东坪气田氦气横向及纵向分布特征,探讨氦气成因与来源,... 【背景】近年来柴达木盆地东坪气田发现了良好的富氦天然气显示,但其氦气资源存在横向上非均质分布,纵向上多层系差异聚集,这制约了该区域氦气资源的进一步勘探。【方法】通过分析东坪气田氦气横向及纵向分布特征,探讨氦气成因与来源,剖析富氦气藏与贫氦气藏的地质背景差异,系统总结了气田中不同区块氦气差异富集规律。【结果和结论】(1)东坪气田富氦气藏主要分布在埋深较浅的东坪3井区,该井区氦气与氮气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埋藏较深的东坪1井区和东坪17井区为低氦气藏。(2)研究区氦气属于典型的壳源成因,主要来源于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等古老基底岩石;氦源、地下水活跃程度、天然气充注强度和构造格局等多重因素共同控制了氦气的差异富集。(3)东坪3井区具有富铀钍的古老花岗岩、活跃的地下水、较小的天然气充注强度和圈闭位于构造高部位等特征,基底生氦强度最大,为1.02×10^(-12) cm^(3)/(a·g),并且在喜马拉雅期大幅度构造隆升,形成的位于构造高部位的较小圈闭不仅有利于深部含He、N2的古老地层水向上运移,还控制较小的天然气充注强度。(4)东坪1井区虽然氦气总储量更大,但其地下水水动力较弱,天然气充注强度大,圈闭处于构造较低部位,限制了氦气的运移和富集。(5)氦气含量最低的东坪17井区受制于氦源岩为U、Th含量较低的片岩、板岩和灰岩等,圈闭埋藏深等因素。通过对东坪气田不同基底岩性和构造格局气藏中氦气差异富集的研究,预测阿尔金山前古隆起、古斜坡区构造高部位是氦气富集的潜在有利区,有望为柴达木盆地后续氦气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坪气田 氦气 差异富集 氦源岩 充注强度 构造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氦气富集规律与有利区预测
2
作者 徐朱松 李剑 +7 位作者 王晓波 崔会英 田继先 国建英 李婉婷 夏雨田 陶士振 陈大伟 《地学前缘》 2025年第5期290-307,共18页
氦气是重要的战略稀缺资源,在柴达木盆地已发现多个富氦气藏,但对氦气富集主控因素和成藏规律的研究比较笼统,缺乏对盆地内富氦气藏成藏模式的研究。基于对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开展的氦气含量测试,结合基底岩性分布、构造特征等地质背景资... 氦气是重要的战略稀缺资源,在柴达木盆地已发现多个富氦气藏,但对氦气富集主控因素和成藏规律的研究比较笼统,缺乏对盆地内富氦气藏成藏模式的研究。基于对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开展的氦气含量测试,结合基底岩性分布、构造特征等地质背景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氦气分布特征、来源及富集主控因素进行分析,建立氦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东坪3井区、尖北、马北等气藏为富中氦气藏,东坪1井区、牛中、牛东、昆特依、南八仙等气藏为低贫氦气藏,富中氦气藏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隆起带的中浅层部位;氦气属于典型的壳源成因,主要来源于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片麻岩等古老基底岩石,泥页岩、页岩等沉积岩系作为补充;氦气富集主要受古老基底岩石、活跃的地下水、适量的天然气充注以及构造隆升运动控制。广泛分布的基底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片麻岩提供了充足的氦源;活跃的地下水有利于氦气的保存和富集;适量的天然气充注控制了氦气的含量;多期次的构造隆升运动不仅为氦气的运移提供了高效的通道和动力,还为氦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柴达木盆地地质构造背景和氦气富集控制因素,预测盆地边缘的祁连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三大山前古隆起/古斜坡区是氦气资源富集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柴达木盆地 富集规律 成藏模式 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