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UDP-糖基转移酶家族的全基因组表征、进化和表达分析
1
作者 王媛媛 刘云清 +5 位作者 徐晶宇 刘云婷 胡禧熙 张超 姜泽宇 朱磊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34-146,共13页
为了全面掌握葡萄糖基转移酶(VvUGT)家族基因的基本信息,筛选调控山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候选UGT基因,本研究通过VvUGT的全基因组鉴定、理化性质测定、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与基序表征对VvUGT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GEO... 为了全面掌握葡萄糖基转移酶(VvUGT)家族基因的基本信息,筛选调控山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候选UGT基因,本研究通过VvUGT的全基因组鉴定、理化性质测定、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与基序表征对VvUGT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GEO数据库芯片平台(GSE36128)进行VvUGT的表达分析,选择不同遗传背景的3个葡萄品种(‘左山一’‘左红一’和‘赤霞珠’)果皮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对果实转色过程中花色苷和VvUGT表达的分析,初步筛选参与山葡萄花色苷积累的VvUGT。结果表明,葡萄UGT家族有230个成员,分为16个组(A~P组),蛋白成员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其基因分布在除chr10外的18条染色体上,该家族基因的内含子个数在1~6之间,所有基因均含有PSPG结构;组织表达分析表明VvUGT在欧亚种葡萄‘Corvina’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时空特异性;花色苷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葡萄果皮花色苷的含量和糖基化成分组成差异明显,转录组分析表明在果皮转色过程中呈现高表达水平的85个VvUGT基因表达模式在葡萄品种和生长时期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Vitvi15g01073.t01、Vitvi15g01643.t01和Vitvi17g00753.t01(5GT)可能在山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中发挥作用。本研究提供了VvUGT基因家族的完整信息,筛选出可能参与山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的UGT基因,揭示了其在葡萄皮糖基化中的潜在作用,可为进一步研究候选基因在山葡萄花色苷合成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为山葡萄品种改良及提升山葡萄酒色泽稳定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密组合对寒地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发明 杨克军 +14 位作者 李佐同 赵长江 王玉凤 徐晶宇 张翼飞 王智慧 付健 谷英楠 杨系玲 刘慧迪 刘承 刘瑀 方永江 唐春双 王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揭示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玉米高产措施,以郑单958为材料,选取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四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每个试验因素设计5个水平,按照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料和密度... 为揭示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玉米高产措施,以郑单958为材料,选取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四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每个试验因素设计5个水平,按照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料和密度组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因素各单因子对籽粒产量有较明显的影响,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变化,影响顺序为施氮>密度>施钾>施磷,且单位水平施入量引起边际产量的减少量为施磷>密度>施钾>施氮;氮肥与磷肥之间的配合对产量的增加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要获得≥12231.97 kg·hm^(-2)的产量,氮肥、磷肥、钾肥及种植密度的最优组合取值范围为:氮肥246.24~279.59 kg·hm^(-2),磷肥133.77~151.52 kg·hm^(-2),钾肥82.85~97.16 kg·hm^(-2),种植密度79 676~85 32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膜下滴灌 施肥种类 种植密度 产量 寒地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调查与护理 被引量:12
3
作者 施仲芬 徐晶宇 +1 位作者 徐乐平 易小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6期33-34,40,共3页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利用自制跌倒发生情况调查表、跌倒危险因素调查表,对756例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院期间跌倒发生率为18.0%。(2)单因素分析表...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利用自制跌倒发生情况调查表、跌倒危险因素调查表,对756例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院期间跌倒发生率为18.0%。(2)单因素分析表明,痴呆、合并躯体疾病、首次精神药物使用等9个变量与跌倒有关。(3)多因素分析表明,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痴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伴发糖尿病、合并使用降压药等。结论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发生率高,护理中应予以重视,并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 精神障碍 老年患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油菜素内酯对高粱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石新新 李佐同 +10 位作者 杨克军 赵长江 杨荣斌 于高波 徐晶宇 贺琳 赵莹 许艳梅 马丽峰 范博文 闫博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56-60,共5页
试验对高粱种子进行4个浓度表油菜素内酯浸种处理24 h,土培至二叶一心期测定光合相关参数,并取样测定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EBR浓度的升高,高粱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呈现"升-降&q... 试验对高粱种子进行4个浓度表油菜素内酯浸种处理24 h,土培至二叶一心期测定光合相关参数,并取样测定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EBR浓度的升高,高粱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呈现"升-降";光合参数表现为"升-降"变化趋势、部分变化显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含量也先升高后降低。结果表明,表油菜素内酯在较低浓度下具有明显的促进高粱幼苗生长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潜力,同时协调光合相关指标有效提高光合速率从而促进碳四作物高粱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EBR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PLDs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雨 徐晶宇 +6 位作者 李佐同 赵长江 贺林 杨克军 谷英男 赵莹 闫博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3-20,共8页
磷脂酶D(PLD)为植物中重要的一种水解酶,PLD在逆境下不仅参与细胞膜的老化过程和种子萌发的过程,还作为一个信号物质响应脱落酸的形成。为了进一步明确玉米PLDs基因家族的功能,通过对玉米PLDs基因家族基本信息的预测,结构域的预测,染色... 磷脂酶D(PLD)为植物中重要的一种水解酶,PLD在逆境下不仅参与细胞膜的老化过程和种子萌发的过程,还作为一个信号物质响应脱落酸的形成。为了进一步明确玉米PLDs基因家族的功能,通过对玉米PLDs基因家族基本信息的预测,结构域的预测,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的分析,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以及盐碱胁迫下的ZmPLDs进行转录组分析,共鉴定出ZmPLDs15个,分布在α、β、ε、ζ四个亚家族中,且预测基因主要功能为响应逆境信号和ABA诱导的气孔开闭过程。通过对ZmPLDs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明确了ZmPLDs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ZmPLDs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模式对寒地玉米茎秆糖分生产力的影响
6
作者 张发明 杨克军 +5 位作者 李佐同 赵长江 王玉凤 张翼飞 王智慧 徐晶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大垄双行覆膜、大垄双行、传统小垄三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寒地春玉米(郑单958)茎秆糖分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主要作用因素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茎秆糖分生产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覆膜和大垄能有效的调... 采用大垄双行覆膜、大垄双行、传统小垄三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寒地春玉米(郑单958)茎秆糖分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主要作用因素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茎秆糖分生产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覆膜和大垄能有效的调节植株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生物量的积累和出汁率;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影响玉米茎秆糖分生产力的因素主要是取决于茎秆鲜重产量和种植密度;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茎秆糖分生产力的相关性呈显著水平,说明适宜的种植模式可以实现茎秆糖分生产力和子粒产量达到双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模式 茎秆糖分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海洋 李海燕 +3 位作者 孟庆林 何超群 潘文瀚 徐晶宇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期71-74,90,共5页
旨在明确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向日葵核盘菌菌丝、孢子和菌核为试材,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 旨在明确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向日葵核盘菌菌丝、孢子和菌核为试材,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的核盘菌菌丝生长速率受到抑制,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0.2152μg/mL。随杀菌剂浓度的升高,核盘菌菌丝生长量明显下降,浓度为16.667μg/mL时,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数量的抑制率达到84.62%,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总干重的抑制率达到61.07%。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子囊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其抑制子囊孢子萌发的EC50为0.056μg/mL。在浓度为0.267μg/mL时,孢子芽管伸长抑制率达到78.15%。啶酰菌胺不仅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降低子囊孢子的侵入、阻止子囊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在植物组织的继续侵染,有效降低田间土壤中菌核残留量。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作为田间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轮换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菌核病 啶酰菌胺 核盘菌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盐碱响应基因ZmERF1和ZmERF2的分子特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程殿君 郭耀祖 +4 位作者 吴庚锦 边境 徐晶宇 李佐同 贺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7-26,共10页
乙烯响应因子(ERF)在植物不同发育过程和逆境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在玉米中仅有少数关于ERF基因参与逆境的报道。研究集中对ZmERF1和ZmERF2两条玉米ERF基因展开研究。表达模式分析显示ZmERF1和ZmERF2在玉米根部都可以被盐碱胁迫诱导... 乙烯响应因子(ERF)在植物不同发育过程和逆境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在玉米中仅有少数关于ERF基因参与逆境的报道。研究集中对ZmERF1和ZmERF2两条玉米ERF基因展开研究。表达模式分析显示ZmERF1和ZmERF2在玉米根部都可以被盐碱胁迫诱导上调表达,且二者具有极为相似的表达模式。进化树分析显示ZmERF1和ZmERF2属于ERF-B4亚家族。此外,非生物逆境相关元件GCC-box、MBS、W-box、ARE、ABRE和LTR在ZmERF1和ZmERF2启动子中高度富集。这些结果表明ZmERF1和ZmERF2可以作为调节因子参与包括盐碱胁迫在内的多种非生物胁迫反应。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玉米ERF基因家族的理解,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ERF 基因表达模式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in在大豆制品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孔保华 迟玉杰 +1 位作者 郑冬梅 徐晶宇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7年第2期28-29,共2页
对 Nisin对豆奶和豆腐的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isin可显著降低豆奶和豆腐中的细菌数,在冷藏条件下可将豆奶的保存期由4天延长至10天,将豆腐延长至7天。
关键词 保鲜 豆制品 乳酸 链球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in在红肠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孔保华 迟玉杰 +2 位作者 徐晶宇 金伟 周峰 《肉类研究》 1997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试验将Nisin应用于红肠中,研究其抑菌效果和对产品的感观及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isin可显著降低细菌总数,并延长产品保存期。
关键词 红肠 NISIN 保鲜 乳酸链球菌素 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谷子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慧敏 张圣也 +6 位作者 郭怀刚 林俊俊 李佐同 闫凤超 朱广石 徐晶宇 赵长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91,116,共7页
为揭示生物炭在谷子种植中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以祥谷3号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的方式,在土壤中添加3种不同比例的生物炭(10、50、90 g·kg-1),于播种后30 d对谷子幼苗进行生物量、根系形态和地上形态及叶片光合的测定分析。结果表... 为揭示生物炭在谷子种植中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以祥谷3号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的方式,在土壤中添加3种不同比例的生物炭(10、50、90 g·kg-1),于播种后30 d对谷子幼苗进行生物量、根系形态和地上形态及叶片光合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施用生物炭(BC0)对照相比,不同剂量的生物炭均显著改善了谷子幼苗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形态指标以及除胞间CO 2浓度以外的其他光合参数指标,且以中等剂量生物炭(50 g·kg-1)对谷子生长和光合指标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中等剂量生物炭(50 g·kg-1)处理谷子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干重分别提高了220%、181%和500%、350%,根冠比增加41.7%;谷子幼苗地下部分主根长、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分别提高124%、215%、323%、86.4%、279%;谷子地上部分幼苗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分别提高48.28%、50%、159%;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21.01%和167%。研究表明,生物炭添加可以改善地下根系和地上茎叶形态,改善叶片光合和根系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从而促进谷子生物量的积累,可为后期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生物炭 幼苗生长 根系形态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蓬转录组分析及油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模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羽荞 闫博巍 +6 位作者 赵莹 王枫 董洁静 贺琳 赵长江 李佐同 徐晶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1-811,共11页
碱蓬(Suaeda salsa)籽粒具有较高的含油量及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作为潜在的特种油料作物具有极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为了研究碱蓬中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构成及表达模式,本文利用Illumina Hi Seq 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碱蓬根、叶和发育期... 碱蓬(Suaeda salsa)籽粒具有较高的含油量及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作为潜在的特种油料作物具有极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为了研究碱蓬中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构成及表达模式,本文利用Illumina Hi Seq 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碱蓬根、叶和发育期种子进行转录组检测和分析,筛选碱蓬发育期种子和叶片转录组中参与油脂合成途径的关键脂类基因,并对其差异表达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测序共计产出106 647条Unigenes,通过与各蛋白数据库比对,其中76 755条Unigenes成功获得了功能注释。共有45个Unigenes编码参与脂肪酸(FA)合成的关键酶,其中25个Unigenes在发育期种子中上调表达;多个编码ACCase、KASⅢ和EAR等的Unigenes上调表达;且7个编码酰基载体蛋白去饱和酶(SAD)的Unigenes中有5个在发育期种子中显著上调,可能与碱蓬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相关。共有30个Unigenes编码参与三酰甘油(TAG)合成的关键酶,其中16个Unigenes在发育期种子中上调表达,包括多个编码GPAT和DGAT的Unigenes。本研究对解析碱蓬脂类代谢途径的调控模式及发掘参与碱蓬油脂合成的关键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Suaeda SALSA L.) 转录组 脂肪酸 三酰甘油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SQD3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嘉欣 邵文静 +7 位作者 张今杰 魏玉磊 盖胜男 吴庚锦 刘仕缘 贺琳 李佐同 徐晶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10,74,共11页
SQD基因是膜脂中合成硫脂(SQDG)的关键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ZmSQD3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表明,ZmSQD3基因编码区域中CDS长度为1314 bp,编码437个氨基酸,与ZmSQD3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高粱的SQD基... SQD基因是膜脂中合成硫脂(SQDG)的关键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ZmSQD3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表明,ZmSQD3基因编码区域中CDS长度为1314 bp,编码437个氨基酸,与ZmSQD3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高粱的SQD基因,相似度为92.62%,ZmSQD3基因编码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9.2 kda,等电点为6.85,属不稳定亲水碱性磷酸蛋白,ZmSQD3蛋白被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激活从而控制基因的表达,蛋白质二级结构显示Zm SQD3基因编码蛋白中46.00%为α螺旋,14.19%被无规则卷曲占据,β折叠占6.18%,β转角占33.64%。基因表达分析表明,低磷(5μM KH2PO4)胁迫下,无论是根系还是叶片,均呈现出1 d时表达量最低,7 d表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ZmSQD3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