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绿色荧光粉CeO_(2):Mn(Ⅱ)的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凯 李孝斌 +2 位作者 吴锐敏 徐慢 戴武斌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8-42,49,共6页
以氧化铈和碳酸锰为主要原料、氧化铝作分散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碳还原气氛中首次合成一系列掺杂量为0.01~0.04的Mn掺杂CeO_(2)绿色荧光粉(CeO_(2):Mn^(2+)),并分析试样的晶体结构、粒径、形貌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CeO_(2):Mn^(... 以氧化铈和碳酸锰为主要原料、氧化铝作分散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碳还原气氛中首次合成一系列掺杂量为0.01~0.04的Mn掺杂CeO_(2)绿色荧光粉(CeO_(2):Mn^(2+)),并分析试样的晶体结构、粒径、形貌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CeO_(2):Mn^(2+)荧光粉为立方萤石结构,分散剂氧化铝的加入能够避免主晶格CeO_(2)的烧结并促进发光中心的掺杂,氧化铝不会明显改变试样的晶体结构。试样的粒径集中在6~10μm范围内,颗粒的外形为椭球形和条形。荧光光谱显示,掺杂发光中心Mn^(2+)后,该荧光粉在272 nm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出519 nm高强绿光,其中,CeO_(2):0.033Mn试样的发光性能最佳。该CeO_(2):Mn^(2+)绿色荧光粉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氧化铝 绿色荧光粉 锰掺杂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34
2
作者 徐慢 夏冬林 +1 位作者 杨晟 赵修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9-111,共3页
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的能源材料正在得到迅速的发展和进步,主要介绍了非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通过比较这几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各自的特点阐述了各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光电功能薄膜 薄膜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慢 夏冬林 赵修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312-314,322,共4页
综述了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的结构、光电性能以及TCO薄膜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ITO薄膜性能优异,是重要的平面显示器件用材料。掺铝ZnO薄膜价格低廉,是极具开发前景的ITO薄膜的替代材料。柔性衬底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薄膜的开发和... 综述了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的结构、光电性能以及TCO薄膜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ITO薄膜性能优异,是重要的平面显示器件用材料。掺铝ZnO薄膜价格低廉,是极具开发前景的ITO薄膜的替代材料。柔性衬底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薄膜的开发和应用将扩大TCO薄膜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O ITO SNO2 ZNO 光电性能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LaLiTeO_(6):Dy^(3+),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4
作者 龚劲松 朱齐 +4 位作者 郑小州 夏鹏举 刘凯 徐慢 戴武斌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的商业合成方案缺少红光成分,导致合成的白光色温较高、显色性差,因此开发性能优异的单相暖白光荧光粉成为白光LED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以Dy^(3+)和Eu^(3+)为掺杂剂,SrLaLiTeO_(6)(SLLT)为基质,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 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的商业合成方案缺少红光成分,导致合成的白光色温较高、显色性差,因此开发性能优异的单相暖白光荧光粉成为白光LED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以Dy^(3+)和Eu^(3+)为掺杂剂,SrLaLiTeO_(6)(SLLT)为基质,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rLaLiTeO6:Dy^(3+),Eu^(3+)无机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色度坐标分析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Dy^(3+)和Eu^(3+)成功进入SLLT晶体,无杂质产生;SLLT:0.07Dy^(3+),yEu^(3+)荧光粉在351 nm激发下能够同时发射蓝、黄、红光,证明了Dy^(3+)和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弥补了单掺Dy^(3+)荧光粉缺乏红色发射的缺陷;Eu^(3+)离子最佳掺杂浓度为0.05,此时的色度坐标为(0.391 9,0.380 9),色温为3 733 K,接近暖白光区域。因此,SrLaLiTeO_(6):Dy^(3+),Eu^(3+)荧光粉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暖白光LED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发光性能 SrLaLiTeO_(6):Dy^(3+) Eu^(3+) 暖白光 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3)Y_(2)B_(6)O_(15):Dy^(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昶 王艺泽 +4 位作者 熊星焯 吴凯婷 岳励 徐慢 戴武斌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25-630,共6页
开发新型单相荧光粉,并探究其在发光二极管器件中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采用高温固相法,通过多步烧成合成了Ba_(3)Y_(2)B_(6)O_(15):Dy^(3+)(BYB:Dy)荧光粉,并重点探讨BYB:Dy荧光粉的结构特征和发光性能。X射线衍射和离子掺杂半径比... 开发新型单相荧光粉,并探究其在发光二极管器件中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采用高温固相法,通过多步烧成合成了Ba_(3)Y_(2)B_(6)O_(15):Dy^(3+)(BYB:Dy)荧光粉,并重点探讨BYB:Dy荧光粉的结构特征和发光性能。X射线衍射和离子掺杂半径比计算结果表明,Dy^(3+)离子能够很好地进入Ba_(3)Y_(2)B_(6)O_(15)主晶格中,无杂相生成,并取代Y^(3+)的位点,由于Dy^(3+)离子半径大于Y^(3+)离子半径,会增大晶胞参数。荧光光谱结果显示,BYB:Dy荧光粉可被紫外光有效激发,在最佳激发波长(351 nm)的激发下,分别产生在409 nm处的宽峰,以及在481、580和678 nm处的尖峰;其中,宽峰来源于BYB基质合成过程中的氧间隙(Oi)缺陷,属于蓝光发射带,而尖峰来源于Dy^(3+)的4F_(9/2)→6H_(J/2)(J=15,13,11)能级跃迁,属于蓝光与黄光发射带,色度坐标表明了荧光粉的发光属于蓝白光区域。由于BYB基质具有高度对称的晶体场环境及紧密的多面体,使得BYB:Dy荧光粉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补充了蓝色发射,增加了荧光粉的色纯度,因此该荧光粉在白光发光二极管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YB:Dy荧光粉 高温固相法 结构特征 发光性能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ZnOS:Bi^(3+)荧光粉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罗娟 陈世碧 +5 位作者 李孝斌 郑小州 王昶 岳励 徐慢 戴武斌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以碳酸钡、硫化锌和氧化铋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铋(Bi)掺杂BaZnOS的蓝绿色荧光粉。研究了BaZnOS中Bi的位点占据、晶胞变化及其发光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在BaZnOS中,根据离子配位相同及半径相似原理,Ba位点是Bi最适合和稳定... 以碳酸钡、硫化锌和氧化铋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铋(Bi)掺杂BaZnOS的蓝绿色荧光粉。研究了BaZnOS中Bi的位点占据、晶胞变化及其发光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在BaZnOS中,根据离子配位相同及半径相似原理,Ba位点是Bi最适合和稳定占据的位点。由于Bi^(3+)的半径略小于Ba^(2+)的半径,导致掺杂过后的晶胞参数有所缩小。在波长为372 nm的紫外光激发下,BaZnOS和BaZnOS:Bi^(3+)在400~600 nm处都显示出非常宽的发射带。其中未掺杂的BaZnOS发光归因于合成过程中的氧空位缺陷,掺杂Bi^(3+)后,Bi^(3+)结合到BaZnOS的晶格中,由于Bi^(3+)的^(3)P_(1,0)→^(1)S_(0)跃迁,最终使位于400~600 nm处的光致发光进一步增强2~3倍。通过色坐标计算,所制备的BaZnOS:Bi^(3+)荧光粉色坐标均位于蓝绿色区域,可作为与红光协调发射白光的潜力荧光粉,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硫氧化物 蓝绿色荧光粉 光致发光激发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 能级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的表征
7
作者 雷煜 徐慢 +3 位作者 朱丽 石和彬 沈永李 李想 《建材世界》 2024年第2期7-9,21,共4页
以淀粉和硅溶胶为原料,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碳化硅纳米线,并对纳米线的成分、形貌、结构及介电与吸波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所制得的纳米线纯度较高、长度较长,形成了网状结构,且纳米线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在很大范围内均表现突出。
关键词 碳化硅 纳米线 化学气相沉积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纳米线/多孔SiC复合陶瓷膜的制备及其孔径特征
8
作者 张凌飞 王修涛 +4 位作者 雷煜 邹雪郎 朱丽 徐慢 石和彬 《建材世界》 2024年第4期6-9,共4页
以葡萄糖和硅溶胶混合溶液为前驱体,采用碳热还原法在多孔SiC陶瓷表面生长SiC纳米线膜层,制备纳米复合陶瓷膜。使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孔径分析仪等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孔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450℃反应6 h,... 以葡萄糖和硅溶胶混合溶液为前驱体,采用碳热还原法在多孔SiC陶瓷表面生长SiC纳米线膜层,制备纳米复合陶瓷膜。使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孔径分析仪等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孔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450℃反应6 h,微米孔径SiC的表面生长出了分布比较均匀的SiC纳米线膜层,纳米复合陶瓷膜具有窄分布的亚微米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热还原 SiC纳米线膜层 亚微米复合陶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大通量莫来石相碳化硅陶瓷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慢 王亮 +3 位作者 祝云 王树林 沈凡 季家友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5-20,共6页
采用碳化硅作为陶瓷骨料,氧化铝和二氧化硅高温反应生成的莫来石作为陶瓷粘接剂,三氧化二钇作为烧结助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生坯粘接剂,合成石墨作为造孔剂,在二氧化碳气氛下,1 450℃保温2 h,成功制备了以莫来石作粘结相的碳化硅多孔陶... 采用碳化硅作为陶瓷骨料,氧化铝和二氧化硅高温反应生成的莫来石作为陶瓷粘接剂,三氧化二钇作为烧结助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生坯粘接剂,合成石墨作为造孔剂,在二氧化碳气氛下,1 450℃保温2 h,成功制备了以莫来石作粘结相的碳化硅多孔陶瓷,考察了不同莫来石组分对多孔陶瓷的物相组成、抗折强度、孔隙率、微观形貌及通孔孔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莫来石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加,多孔陶瓷的抗折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孔隙率逐渐降低;样品中莫来石的质量分数为25%时多孔陶瓷的性能最佳,其抗折强度为27.81 MPa,孔隙率为38.88%.多孔陶瓷的通孔孔径分布范围为1~8μm,以1~2μm的孔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莫来石 碳化硅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纳米晶粉的制备及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慢 王为民 +1 位作者 付正义 袁润章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9-71,共3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TiC纳米晶粉末,研究了这种纳米晶粉末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处理50h,可以获得平均粒径为30nm的TiC纳来晶粉。
关键词 纳米晶体 机械合金化 碳化钛 金属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溅射气氛对氟碳疏水薄膜表面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慢 谢毅 +2 位作者 周学东 袁启华 赵修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0-143,共4页
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靶材,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氟碳高分子薄膜,并对其结构和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由XPS的结果可知,构成薄膜的大分子由-CF-、-CF2-和-CF3等组分组成。随着氩气压强的增加,缺氟基团-C-增加,而-CF2-、-... 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靶材,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氟碳高分子薄膜,并对其结构和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由XPS的结果可知,构成薄膜的大分子由-CF-、-CF2-和-CF3等组分组成。随着氩气压强的增加,缺氟基团-C-增加,而-CF2-、-CF3等富氟基团以及F/C均减少;随着氮气偏压的增加,-CF-、-CF2-和-CF3以及F/C和N/C增加。同时探讨了溅射气氛对薄膜表面形貌、疏水性能及表面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薄膜 聚四氟乙烯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等离子体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慢 方小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80,共3页
采用氩气冷弧等离子体处理丙烯酰胺,将活化的丙烯酰胺作为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共聚,研究了等离子体放电时间和功率、聚合温度、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钠的物质的量比、聚合溶液pH值、后聚合时间等因素对共聚物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氩气冷弧等离子体处理丙烯酰胺,将活化的丙烯酰胺作为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共聚,研究了等离子体放电时间和功率、聚合温度、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钠的物质的量比、聚合溶液pH值、后聚合时间等因素对共聚物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了制备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的最佳工艺条件(放电时间90s,放电功率50W,单体配比1∶1,聚合温度30℃,溶液pH值为9,聚合时间3d),在该工艺条件下,所得树脂的吸水率高达560g/g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丙烯酰胺 丙烯酸钠 高吸水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还原钛铁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慢 张文波 《真空与低温》 2011年第4期209-212,223,共5页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在氢气和甲烷的气氛中,对钛铁矿进行了还原。通过XRD和SEM分析了不同的甲烷流量及微波功率对还原产物的组成及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气体中碳浓度的增加或微波功率的提高,有利于纳米碳管的生长,并加快钛...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在氢气和甲烷的气氛中,对钛铁矿进行了还原。通过XRD和SEM分析了不同的甲烷流量及微波功率对还原产物的组成及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气体中碳浓度的增加或微波功率的提高,有利于纳米碳管的生长,并加快钛铁矿的还原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 微波等离子体 化学气相沉积 钛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氧钒碱式碳酸铵法M型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
14
作者 徐慢 赵静 +3 位作者 王树林 祝云 王桂荣 关岭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20-24,共5页
以五氧化二钒、浓盐酸、水合肼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合成氧矾碱式碳酸铵前驱体,并通过控制退火温度在氮气气氛下热处理前驱体制备M型二氧化钒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样品成分、相变温度和晶体形貌进行了分... 以五氧化二钒、浓盐酸、水合肼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合成氧矾碱式碳酸铵前驱体,并通过控制退火温度在氮气气氛下热处理前驱体制备M型二氧化钒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样品成分、相变温度和晶体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一定时,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和气氛对粉体的晶型和成分有重要影响;不同的热处理温度热解氧钒碱式碳酸铵,保温30min能得到不同价态的氧化钒粉体;当500℃温度热处理30min时,可以得到纯的M型二氧化钒粉体。有序结构的理论晶粒尺寸为20~40nm,实际颗粒尺寸在1μm左右,粉体相变温度为66℃;通过热处理氧钒碱式碳酸铵前驱体可以制备M型二氧化钒粉体,工艺简单、条件容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钒碱式碳酸铵 热分解 二氧化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ZT铁电薄、厚膜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夏冬林 刘梅冬 +1 位作者 徐慢 赵修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4-67,共4页
铁电薄、厚膜材料具有良好的铁电、压电、热释电、电光及非线性光学特性,在微电子学、光电子学、集成光学和微电子机械系统等领域有许多重要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铁电薄、厚膜制备技术的发展,PZT厚膜材料及厚膜器件成为科学工作者研究的... 铁电薄、厚膜材料具有良好的铁电、压电、热释电、电光及非线性光学特性,在微电子学、光电子学、集成光学和微电子机械系统等领域有许多重要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铁电薄、厚膜制备技术的发展,PZT厚膜材料及厚膜器件成为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介绍了PZT铁电薄、厚膜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进展以及PZT铁电薄、厚膜制备技术及几种典型的PZT铁电薄、厚膜材料制备技术的特点,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膜材料 铁电 PZT 集成光学 微电子学 热释电 光电子学 器件 压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铝诱导法低温制备多晶硅薄膜 被引量:6
16
作者 夏冬林 杨晟 +1 位作者 徐慢 赵修建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SCD 2006年第2期87-92,共6页
以氢气稀释的硅烷(SiH4)和硼烷(B2H6)为气源,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制备出p型a-Si薄膜.采用铝诱导晶化技术对不同厚度的铝膜对a-Si薄膜晶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发现,铝膜溅射为10 s的非晶硅薄膜样品在450℃下退火10... 以氢气稀释的硅烷(SiH4)和硼烷(B2H6)为气源,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制备出p型a-Si薄膜.采用铝诱导晶化技术对不同厚度的铝膜对a-Si薄膜晶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发现,铝膜溅射为10 s的非晶硅薄膜样品在450℃下退火10 min后,p型a-Si结构仍为非晶态,铝膜溅射为20 s的非晶硅薄膜在450℃下退火20 min后,p型a-Si薄膜开始晶化为poly-Si薄膜,并且铝膜厚度越厚,则a-Si薄膜晶化程度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铝诱导晶化 快速退火 a-Si薄膜 poly-Si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酐改性对芳纶/环氧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季家友 夏宁 +3 位作者 苏奇 祝云 沈凡 徐慢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39-42,共4页
为提高芳纶Ⅲ/环氧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用乙酸酐分别在常温、50℃、75℃、100℃条件下对芳纶Ⅲ改性处理,分别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改性前后芳纶Ⅲ纤维表面性质及性能进行表征.用处理前后的纤... 为提高芳纶Ⅲ/环氧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用乙酸酐分别在常温、50℃、75℃、100℃条件下对芳纶Ⅲ改性处理,分别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改性前后芳纶Ⅲ纤维表面性质及性能进行表征.用处理前后的纤维与24A聚胺酯树脂按质量比为树脂∶纤维=1∶1.5的比例分别称取,将二甲苯溶解后的树脂溶液均匀地涂覆于处理过的纤维表面制成预浸料,然后用层压法将其制成复合材料.按照GB/T 1449-2005标准,分别测试其弯曲强度.结果表明:经改性处理过的纤维表面较未处理时含氧基团增加、表面变粗糙,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较未处理时提高了35.8%.乙酸酐对芳纶Ⅲ改性处理的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显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化学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 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界面粘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保温砂浆的制备 被引量:4
18
作者 季家友 祝云 +4 位作者 徐慢 梁兴荣 王亮 曹宏 黄志杰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实现工业废渣磷石膏的再利用,将其预处理、煅烧(蒸压)制得建筑(高强)石膏,然后与水泥、硅灰一起作为胶凝材料,配合玻化微珠轻质骨料制备半水石膏基无机保温砂浆;以生石灰作为碱性激发剂,通过单因素实验,比较分析磷石膏含量、硅灰含量... 为实现工业废渣磷石膏的再利用,将其预处理、煅烧(蒸压)制得建筑(高强)石膏,然后与水泥、硅灰一起作为胶凝材料,配合玻化微珠轻质骨料制备半水石膏基无机保温砂浆;以生石灰作为碱性激发剂,通过单因素实验,比较分析磷石膏含量、硅灰含量、骨胶比以及磷石膏处理工艺对砂浆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吸声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过的磷石膏(半水石膏)可直接作为胶凝材料使用,配制的保温砂浆最佳配合比(质量比)为磷石膏/水泥=0.80,骨胶质量比为1∶1,硅灰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0%;砂浆的导热系数≤0.054W/(m·k),干表面密度≤0.35g/cm3,抗压强度>0.3MPa,达到了国家标准保温砂浆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高强石膏 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 无机保温砂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添加剂作粘结剂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常连 罗马亚 +3 位作者 宋成胜 季家友 黄志良 徐慢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49-55,共7页
以碳化硅、磷酸和二氧化硅为原料,采用常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系列硅基磷酸盐为粘结剂的多孔碳化硅陶瓷,并对烧结样品的密度、孔隙率、物相、显微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和耐酸碱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烧结样品的密度随烧结温度和粘接... 以碳化硅、磷酸和二氧化硅为原料,采用常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系列硅基磷酸盐为粘结剂的多孔碳化硅陶瓷,并对烧结样品的密度、孔隙率、物相、显微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和耐酸碱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烧结样品的密度随烧结温度和粘接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孔隙率的变化则相反,同时样品的抗折强度随之先增大再减小,并且其断裂方式为沿晶断裂,样品孔隙率均在23.1%~39.2%之间,在烧结温度为1 250℃、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1.78%时,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39.158 MPa;样品的物相由碳化硅和二氧化硅以及少量的焦磷酸硅组成,二氧化硅的存在及磷酸盐的形成促进了碳化硅的烧结;所有样品耐酸性能较高,质量损失率为0.545 2%~1.777 2%,耐碱性能较弱,质量损失率约为100%,晶间二氧化硅和焦磷酸硅的存在及存在量是其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化硅 焦磷酸硅 孔隙率 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孔碳化硅支撑体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20
作者 季家友 王亮 +3 位作者 陈常连 徐慢 曹宏 金晟 《建材世界》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以碳化硅(SiC)为骨料,羟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坯体粘结剂,氧化铝(Al2O3)和二氧化硅(SiO2)为粘结剂,石墨作为造孔剂,三氧化二钇(Y2O3)作为烧结助剂,在空气气氛下液相烧结制备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撑体,重点考察烧结温度对支撑体的物相、孔隙... 以碳化硅(SiC)为骨料,羟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坯体粘结剂,氧化铝(Al2O3)和二氧化硅(SiO2)为粘结剂,石墨作为造孔剂,三氧化二钇(Y2O3)作为烧结助剂,在空气气氛下液相烧结制备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撑体,重点考察烧结温度对支撑体的物相、孔隙率、抗弯强度、微观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物相,用电子扫描电镜(SEM)观察断面的微观形貌,并对支撑体的孔隙率、抗折强度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升高时碳化硅支撑体内有莫来石相生成,支撑体的抗折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孔隙率一直降低,在1 350℃时抗折强度达到极大值为50MPa,孔隙率为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化硅 气孔率 支撑体 莫来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