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互动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惟 《物流技术》 2015年第16期53-54,73,共3页
在分析我国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二者发展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促进两者更好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现代物流 国际贸易 互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6例报告 被引量:19
2
作者 许世广 童向东 +3 位作者 刘博 李博 徐惟 王述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806-809,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7月,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6例。全麻,健侧卧位,折刀位。trocar位置根据病变位置适当调整。右肺切除:腋后线第8肋间为进镜孔,肩胛线第8肋...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7月,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6例。全麻,健侧卧位,折刀位。trocar位置根据病变位置适当调整。右肺切除:腋后线第8肋间为进镜孔,肩胛线第8肋间、腋前线与锁中线第5肋间为器械孔,腋中线第7肋间为辅助口,手术开始时先建立8mmHg人工气胸,松解下肺韧带后延长切口至3em左右并用切口保护套保护。左肺切除:可将上述切口依次下移一个肋间。按照刘伦旭介绍的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顺序进行,病理证实为肺癌者依次清除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果右肺上叶切除5例,右肺下叶切除5例,左肺下叶切除6例。2例良性病变直接行肺叶切除术,术中出血均为50ml,胸腔内操作时间分别为40、60min,术后带管引流时间分别为14、7d。14例肺癌术中出血30~200ml,(68.6±46.2)ml,未输血;胸腔内操作时间:79~190min,(110.7±34.3)min。术后带引流管时间3—16d,(8.8±4.1)d,所有患者均顺利拔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诊断:非小细胞肺癌14例,其中腺癌9例,鳞状细胞癌3例,腺鳞癌、黏液表皮样癌各1例,分期:I。期6例,I。期3例,Ⅱ。期2例,Ⅱ。期3例,清扫淋巴结2—33枚,(14.4±10.4)枚,中位数11.5枚;支气管扩张1例,肺囊肿合并曲霉菌球1例。截止2013年5月31日,14例肺癌术后随访10~15个月,(12.9±1.4)月,1例I。期腺鳞癌术后2个月出现多发骨转移,12个月时死于恶病质、呼吸衰竭;1例I。期腺癌术后12个月胸部CT及PET-CT提示纵隔淋巴结增大,考虑转移,给予静脉化疗;其余患者无复发和病情进展。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选择合适的孔位和切口位置对于手术成败至关重要。在机器人手术中助手在胸腔镜手术中的经验和技术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机器人 达芬奇手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许世广 王希龙 +8 位作者 童向东 刘博 徐惟 李博 王通 刘星池 滕洪 高昕 王述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切除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7月-2013年9月25例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9例(2011年3月前),应用达芬奇... 目的总结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切除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7月-2013年9月25例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9例(2011年3月前),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切除16例(2011年3月后),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胸腔镜组1例术中见囊肿与右主支气管形成瘘口,行瘘口修补,术后发生脓胸,再次行脓胸清除术后恢复良好;机器人组1例术中见囊肿与食管关系密切,在胃镜辅助下行囊肿大部切除。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机器人组(84.1±37.6)min,胸腔镜组(128.8±73.4)min,t=-2.031,P=0.054],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机器人组均小于胸腔镜组[出血量:中位数5 ml(0-50 ml)vs.20 ml(0-600 ml),Z=-2.169,P=0.030;术后引流时间:2 d(1-8 d)vs.5 d(1-12 d),Z=-2.285,P=0.022);术后住院时间:(5.8±2.4)d vs.(11.0±6.3)d,t=-3.003,P=0.006]。术后随访机器人组1-20个月[(12.1±6.8)月],胸腔镜组24-51个月[(36.1±9.5)月],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与胸腔镜手术相比,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具有安全、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 微创外科手术 机器人 达芬奇手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在后上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述民 刘星池 +5 位作者 许世广 童向东 刘博 李博 王通 徐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6-158,172,共4页
本文报道2011年3月~2012年10月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切除后上纵隔神经源性肿瘤6例。采用三臂法,机械臂左手使用双极电凝抓钳,右手使用电凝钩,不使用辅助操作孔。6例均通过机器人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60~215 min,平均127.5 ... 本文报道2011年3月~2012年10月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切除后上纵隔神经源性肿瘤6例。采用三臂法,机械臂左手使用双极电凝抓钳,右手使用电凝钩,不使用辅助操作孔。6例均通过机器人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60~215 min,平均127.5 min;分离时间10~90 min,平均45.0 min;术中出血量5~50 ml,平均24.2 ml;术后24 h引流量30~210 ml,平均86.7 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1~6 d,平均4.3 d。术后1例出现不全霍纳综合征,2例出现术侧上肢出汗减少,其余均恢复良好出院。我们认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后上纵隔肿瘤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上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