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降雨强度对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初期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徐宽炫
刘云根
+2 位作者
章宇辰
吴昌焱
奚要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14,共8页
研究旨在探讨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养分地上和地下流失的机理。以期为断陷石漠化区土壤养分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有效参考。以断陷盆地的石漠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土石比,模拟重度、中度和轻度3种石漠化的试验样地,同...
研究旨在探讨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养分地上和地下流失的机理。以期为断陷石漠化区土壤养分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有效参考。以断陷盆地的石漠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土石比,模拟重度、中度和轻度3种石漠化的试验样地,同时设置不同的降雨强度(25、50、75和100 mm/h),探析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初期土壤、地表径流和垂直径流中养分的流失情况。①不同石漠化生境土壤养分流失特征差异显著。修复初期,轻、中、重度生境区土壤有机质较供试土壤分别下降32.88%、31.81%和11.60%,全磷、全氮同步减少,轻度生境全钾增加17.51%,表明植被恢复对钾固定效果显著。②地表径流是氮磷流失主途径。雨强由25 mm/h增至100 mm/h时,轻、中度生境硝态氮和氨氮流失浓度由0.42~0.43 mg/L升至0.52 mg/L;重度生境总磷浓度由0.16 mg/L增至0.23 mg/L,但可溶磷与正磷呈波动变化,反映磷素迁移受颗粒吸附-溶解平衡调控。③垂直径流中养分流失受雨强与石漠化程度共同影响。雨强达50 mm/h时,轻度生境硝氮浓度达1.61 mg/L;雨强增至75~100 mm/h,氮磷流失浓度规律性上升,重度生境总磷浓度增幅达70%。垂直径流对总流失量贡献占比20%~35%。④地表径流驱动养分流失量为地下径流的3~4倍,但高雨强(>75 mm/h)下地下流失占比显著增加。建议通过构建藤-草-灌复合植被(覆盖率>60%)与深根植物固土(占比>40%),协同减少地表冲刷与地下渗漏,可实现养分流失量降低50%~70%。研究表明,断陷盆地石漠化修复区的土壤养分流失主要是由地表径流引起的,但地下径流也不容忽视。为了有效防治土壤养分流失,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构建藤-草-灌的植物群落,以提高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利用植被根系固定土壤,阻止养分从地下孔隙渗漏,以达到降低土壤养分流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降雨强度
径流
石漠化
养分流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降雨强度对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初期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徐宽炫
刘云根
章宇辰
吴昌焱
奚要军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山地农村生态环境演变与污染治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1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岩溶地区聚落空间格局与石漠化生态系统演变耦合关系研究”(32260420)
云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光伏太阳能利用模式对石漠生态系统碳汇影响效应及其调控策略”(202401AS070014)。
文摘
研究旨在探讨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养分地上和地下流失的机理。以期为断陷石漠化区土壤养分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有效参考。以断陷盆地的石漠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土石比,模拟重度、中度和轻度3种石漠化的试验样地,同时设置不同的降雨强度(25、50、75和100 mm/h),探析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初期土壤、地表径流和垂直径流中养分的流失情况。①不同石漠化生境土壤养分流失特征差异显著。修复初期,轻、中、重度生境区土壤有机质较供试土壤分别下降32.88%、31.81%和11.60%,全磷、全氮同步减少,轻度生境全钾增加17.51%,表明植被恢复对钾固定效果显著。②地表径流是氮磷流失主途径。雨强由25 mm/h增至100 mm/h时,轻、中度生境硝态氮和氨氮流失浓度由0.42~0.43 mg/L升至0.52 mg/L;重度生境总磷浓度由0.16 mg/L增至0.23 mg/L,但可溶磷与正磷呈波动变化,反映磷素迁移受颗粒吸附-溶解平衡调控。③垂直径流中养分流失受雨强与石漠化程度共同影响。雨强达50 mm/h时,轻度生境硝氮浓度达1.61 mg/L;雨强增至75~100 mm/h,氮磷流失浓度规律性上升,重度生境总磷浓度增幅达70%。垂直径流对总流失量贡献占比20%~35%。④地表径流驱动养分流失量为地下径流的3~4倍,但高雨强(>75 mm/h)下地下流失占比显著增加。建议通过构建藤-草-灌复合植被(覆盖率>60%)与深根植物固土(占比>40%),协同减少地表冲刷与地下渗漏,可实现养分流失量降低50%~70%。研究表明,断陷盆地石漠化修复区的土壤养分流失主要是由地表径流引起的,但地下径流也不容忽视。为了有效防治土壤养分流失,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构建藤-草-灌的植物群落,以提高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利用植被根系固定土壤,阻止养分从地下孔隙渗漏,以达到降低土壤养分流失的目的。
关键词
断陷盆地
降雨强度
径流
石漠化
养分流失特征
Keywords
rift basin
rainfall intensity
runoff
rocky deser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ent loss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S423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降雨强度对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初期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
徐宽炫
刘云根
章宇辰
吴昌焱
奚要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