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72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姚玉霞 徐宝宏 +1 位作者 李静 高春霞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3期224-226,F0003,共4页
抗血小板药物可显著减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良心血管事件,2006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建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植入裸支架术后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至少4周,而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 抗血小板药物可显著减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良心血管事件,2006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建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植入裸支架术后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至少4周,而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2个月,与其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国内外对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患者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研究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凝集抑制剂 胃肠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换式技能培训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郭雅丽 徐宝宏 +2 位作者 姚玉霞 郐大余 韩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5期874-877,共4页
目的探讨互换式技能培训模式在消化内科腹腔穿刺术、鼻饲术、三腔二囊管置管术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实习医生60名,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2人1组,互换操作及纠错点评,15组学生完成后,由... 目的探讨互换式技能培训模式在消化内科腹腔穿刺术、鼻饲术、三腔二囊管置管术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实习医生60名,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2人1组,互换操作及纠错点评,15组学生完成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及点评。B组为对照组:学生依次在模型操作,教师一对一辅导点评。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学习效率、教师授课时间、两组学生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结果两组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开始授课、课上独自操作及课后强化练习A组花费的时间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教师平均对每位学生的培训时间A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授课满意度,课堂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授课满意度、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等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技能教学中采用学生互换式技能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满意度,减少临床教师授课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换式技能培训 学习成绩 学习效率 授课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17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静 徐宝宏 +2 位作者 高春霞 马敬梅 张凤英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3期46-47,共2页
目的:提高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的临床及胃镜诊治水平,以减少漏诊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9月确诊的17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分析本病的诊治现状。结果:本组均因上消化道出血就... 目的:提高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的临床及胃镜诊治水平,以减少漏诊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9月确诊的17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分析本病的诊治现状。结果:本组均因上消化道出血就诊,占我院同期因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的3.75%,接近国内报道的低限。饮酒仍是本病的主要诱因,其次为非甾体类药物的使用。17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给予内科综合止血治疗联合胃镜下止血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48小时内急诊胃镜检查有助诊断。本病内科保守治疗成功率较高,去除诱因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胃镜下止血治疗效果确定,一旦保守治疗无效应立即实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 撕裂伤 胃肠出血 胃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误诊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静 徐宝宏 刘彤 《临床误诊误治》 2008年第10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胃肠炎(EG)的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方法:对1例EG的临床表现、医技检查等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分析EG误诊原因。结果:EG为少见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多数临床医师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加之内镜活检率低,腹腔镜、小肠... 目的:分析嗜酸性胃肠炎(EG)的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方法:对1例EG的临床表现、医技检查等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分析EG误诊原因。结果:EG为少见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多数临床医师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加之内镜活检率低,腹腔镜、小肠镜检查不普及,导致诊断困难,容易误诊。结论:胃肠道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是EG确诊的关键,但需内镜下多点、深挖活检。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以消化道表现出现时与EG难以区分,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嗜酸粒细胞肉芽肿 误诊 消化性溃疡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
5
作者 冯刚 方兴亮 +4 位作者 王仲迪 徐宝宏 孙学征 林凌 阮立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术中纤维胆道镜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纤维胆道镜于术中在X线透视下对72例肝内小胆管进行选择性胆道造影取石。结果经纤维胆道镜、X线透视胆管内无结石存留61例(占总例数的84.7%),术后胆道镜二次取石... 目的探讨术中纤维胆道镜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纤维胆道镜于术中在X线透视下对72例肝内小胆管进行选择性胆道造影取石。结果经纤维胆道镜、X线透视胆管内无结石存留61例(占总例数的84.7%),术后胆道镜二次取石后无结石存留9例,因含石小胆管过度弯曲纤胆镜无法进入,术中术后均无法取尽2例。操作经过顺利,术后无胆道感染、出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残石率低等特点,是一种治疗肝内胆管小结石实用价值较高和较有应用前途的取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胆道镜 手术 结石 肝内胆管 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
6
作者 冯刚 方兴亮 +4 位作者 王仲迪 徐宝宏 孙学征 林凌 阮立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纤维胆道镜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CHF-20Q型纤维胆道镜于术中在X线透视下对72例肝内小胆管进行选择性胆道造影取石。结果:经纤维胆道镜、X线透视胆管内无结石存留61例(占总例数的84... 目的:探讨术中纤维胆道镜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CHF-20Q型纤维胆道镜于术中在X线透视下对72例肝内小胆管进行选择性胆道造影取石。结果:经纤维胆道镜、X线透视胆管内无结石存留61例(占总例数的84.7%),术后胆道镜二次取石后无结石存留9例,困含石小胆管过度弯曲纤胆镜无法进入,术中术后均无法取尽2例。操作经过顺利,术后无胆道感染、出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残石率低等特点,是一种治疗肝内胆管小结石实用价值较高和较有应用前途的取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胆道镜 手术 结石 肝内胆管 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BP42在胃癌多药耐药中的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许文静 梁树辉 +3 位作者 林涛 王飙落 徐宝宏 丁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GMBP42在胃癌多药耐药中的逆转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MTT实验检测GMBP42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VCR增殖的影响。体外药物敏感实验测定GMBP42致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值(IC50)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GMBP42对... 目的探讨GMBP42在胃癌多药耐药中的逆转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MTT实验检测GMBP42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VCR增殖的影响。体外药物敏感实验测定GMBP42致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值(IC50)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GMBP42对阿霉素引起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MBP42作用耐药细胞不同时间后MDR1(P-gp)、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实验显示,GMBP42本身不影响耐药细胞的增殖。体外药物敏感实验显示:GMBP42组与对照组相比,SGC7901/VCR细胞对化疗药物IC50值均降低(P<0.05)。流式细胞检测表明:在相同剂量阿霉素作用下,GMBP42组中SGC7901/VCR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MBP42组与对照组相比,与SGC7901/VCR细胞作用12 h后MDR1(P-gp)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GMBP42对耐药细胞的增殖本身无影响,可降低部分化疗药物IC50值,促进细胞凋亡。此作用可能与改变凋亡相关蛋白,上调Bax和下调Bcl-2的表达,降低耐药相关膜分子MDR1(P-g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GMBP42 多药耐药 逆转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8
作者 宋丽 代伟伟 徐宝宏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5期43-43,45,共2页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中以腹痛、腹泻及脓血便为最多。ESR及CRP升高者较多。内镜下多表现为弥漫型、多发性糜烂或溃疡形成,有自发性或接触性出血,大部...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中以腹痛、腹泻及脓血便为最多。ESR及CRP升高者较多。内镜下多表现为弥漫型、多发性糜烂或溃疡形成,有自发性或接触性出血,大部分治疗后得到缓解。结论:应注重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工作,提高确诊率,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观察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罗伟 朱志超 +1 位作者 徐宝宏 罗振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2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唾液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发展各阶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例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的患者唾液,应用幽门螺杆菌唾液检测板(HPS)检测法对唾液H... 目的研究唾液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发展各阶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例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的患者唾液,应用幽门螺杆菌唾液检测板(HPS)检测法对唾液Hp进行检测,同时根据年龄、性别、牙周状况及胃内不同病变分组,分析口腔Hp感染率及其相关性。结果纳入试验的患者中,男性Hp感染率(75.5%)高于女性(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Hp感染率为42.9%,中年组为69.9%,老年组为75.4%,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不典型增生组、胃癌组口腔Hp感染率分别为64.5%、76.0%、75.0%,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炎组、牙周炎组患者的口腔Hp感染率与牙周健康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炎组与牙龈炎组Hp感染率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在口腔中存在高感染率现象,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年龄、性别因素及牙周炎有关。口腔Hp感染率与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病变有关,可能是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唾液 胃癌前病变 胃癌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日序贯疗法与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宏彦 徐宝宏 吴海波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6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10日序贯疗法与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对比。方法随机选择对照组42例,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奥美拉唑20mg+枸橼酸铋钾220mg,Bid,治疗10d;治疗组43例,应用10日序贯疗法治疗:前5d给予阿莫... 目的探讨10日序贯疗法与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对比。方法随机选择对照组42例,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奥美拉唑20mg+枸橼酸铋钾220mg,Bid,治疗10d;治疗组43例,应用10日序贯疗法治疗:前5d给予阿莫西林1000mg+奥美拉唑20mg,Bid;后5d给予甲硝唑400mg+克拉霉素500mg+奥美拉唑20mg,Bid。结果两组经10d治疗后,停PPI及抗生素满4周,经13C-UBT试验阴性者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治成功。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根治成功33例,根除率达78.6%(33/42);治疗组根治成功40例,根除率达93.0%(40/43)。应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方法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均有效,同比治疗组疗效更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日序贯疗法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