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工智能赋能成人教育解放的困境与纾解路径
- 1
-
-
作者
徐婉怡
卢朝佑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6,共8页
-
文摘
人工智能在助推成人教育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客观上阻碍了其发展。基于弗莱雷的主体意识觉醒、对话教育运用、反思与行动融汇的解放教育理论主张,探讨人工智能对成人教育解放的反向抑制。为破解成人教育解放困境,打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重新定义教育各环节中成人学习者、教师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动态关系。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生个性化助理、教师教学辅助者、教学实践评价者的适切功能,避免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伦理越界行为,这样能够更好地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对话关系,加快成人教育的数字化进程,实现新时代人工智能赋能的成人教育解放。
-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成人教育
解放教育
-
Keywords
J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dult education
liberating education
-
分类号
G72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
-
题名煤气化渣理化特性及其所含重金属迁移规律综述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廖昌建
王晶
金平
刘志禹
徐婉怡
王坤
-
机构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6-443,共18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资助项目(CHG23085)。
-
文摘
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现已成为煤基固废的研究热点,气化渣的理化特性及其所含重金属迁移规律对其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首先介绍并对比了气流床、流化床与固定床3种煤气化技术,然后总结了煤气化渣的理化性质,包括气化粗渣与细渣的粒度组成、表观形貌与微观形貌、无机物与晶相矿物组成和残炭的含量等,最后分析了气化粗渣与细渣中重金属的迁移行为、风险评估指数及浸出行为。气化粗渣与细渣的理化特性及重金属迁移规律均具有一定的差异,从理化特性来看:细渣粒径远低于粗渣粒径,约60%以上细渣的粒径小于0.250 mm,约50%以上粗渣的粒径大于0.500 mm;细渣的比表面积大于粗渣,平均孔径小于粗渣;粗渣与细渣的无机组分均以SiO_(2)、Al_(2)O_(3)、CaO与Fe_(2)O_(3)为主,其中酸性氧化物占总组分的35%~80%,碱性氧化物占总组分的20%~65%,且粗渣具有较多的碱性氧化物,细渣具有较多的酸性氧化物;粗渣与细渣中的晶相矿物质与非晶态物质并不是简单的煤气化残留物,而是在气化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粗渣与细渣的主要晶相矿物均为石英、方解石和莫来石,但其他晶相矿物的种类与含量差别较大,这主要受煤种与气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粗渣中的残炭量多为3%~20%,而细渣中的残炭量多为20%~40%,粗渣中的残炭含量低于细渣,但粗渣的反应活性高于细渣;不同粒径气化粗渣或细渣中的残炭含量分布不均,0.250 mm左右的中等粒度级粗渣具有较高的残炭含量,而细渣中最高残炭含量对应的粒度级为0.125~0.250 mm或大粒径,且细渣中的残炭量多随粒度级的增大而增加;气化渣中的残炭为多孔结构,具有较多且连通性较好的大孔结构,气化粗渣中的残炭多是无定型态,而气化细渣中的残炭具有明显的芳香结构、具有较多的芳香族C—C键或C—H键。在重金属迁移规律方面:重金属在粗渣与细渣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情况,富集因子与重金属元素的挥发性密切相关;与粗渣相比,细渣具有更大的环境风险,气化渣中的Cd、Ni、Cu、Zn、As、Co、Mo、Se、Pb与Cr等重金属存在较高环境风险,应予以重点关注;气化渣中重金属的浸出行为与浸出方案、浸出时间及气化渣颗粒尺寸因素密切相关,在强酸或/与强碱条件下大部分重金属会出现较高的浸出浓度,且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多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直至趋于稳定,同时小尺寸气化渣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通常高于大尺寸气化渣。
-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理化特性
重金属
迁移规律
环境风险
-
Keywords
coal gasification slag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heavy metal
migration rule
environmental risk
-
分类号
TQ53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X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煤气化粗渣特性分析及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张可伟
廖昌建
王晶
金平
王坤
徐婉怡
-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化工事业部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9,共17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资助项目(CHG23085)。
-
文摘
煤气化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核心技术,我国煤气化渣产量大、利用率低,通常采用堆存与填埋方式处置,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煤化工行业的研究重点,尤其是占气化渣总排放量70%~80%的气化粗渣。介绍了3种主要煤气化工艺及气化粗渣的形成过程,总结了气化粗渣的理化特性与环境风险,归纳了气化粗渣在建材化利用、土壤改良及高值化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受煤种、煤气化工艺等主要控制因素影响,不同来源气化粗渣的理化特性与环境风险不尽相同,但具有一定共同性。从理化特性看,粗渣粒径远高于细渣,约50%以上粗渣粒径超过0.5 mm,且小于0.5 mm各粒度级粗渣含量随粒径减小而降低,粗渣还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平均孔径。粗渣中残炭含量低于细渣,粗渣残炭质量分数在3%~20%且在各粒度级内分配不均,0.25 mm左右中等粒度级粗渣残炭含量较高。粗渣中无机组分均以SiO2、Al2O3、CaO、Fe2O3为主,其中酸性氧化物占45%~75%,碱性氧化物占20%~45%。从环境风险看,气化粗渣中存在一定重金属富集现象,富集较多的重金属包括Ba、Co、Cs、Th等亲石元素与Cr、Ni等难挥发或半挥发性元素。此外,粗渣中Ni、Cd、As、Cu与Zn等重金属的酸可提取态含量较高,具有较大环境风险,需特别关注。粗渣的理化特性及其环境风险对适用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影响较大:粗渣由于残炭含量较低、硅铝等无机组分含量较高,可广泛应用于矿井回填、筑路、水泥与混凝土、陶粒与墙体材料等建材化利用领域;残炭含量较高的气化粗渣具有更疏松多孔的结构特征,可用于土壤改良;粗渣的特殊结构和丰富的硅铝组分使粗渣在制备多孔吸附材料及制备陶瓷方面潜力很大;粗渣还可用于制备催化剂或提取回收氧化铝等其他高值化利用。气化粗渣中含有一定种类重金属,具有一定环境风险,制约了粗渣的综合利用。因此,粗渣资源化利用前,要全面分析粗渣中各种重金属的富集情况与赋存状态,严格把控粗渣环境风险评价,避免粗渣资源化利用带来的二次污染。
-
关键词
煤气化粗渣
理化特性
重金属
资源化利用
建材化
土壤改良
高值化
-
Keywords
coal gasification coarse slag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heavy metals
resource utilization
building materials
soil improvement
high value utilization
-
分类号
TQ54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电石制备清洁生产和工程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 4
-
-
作者
徐婉怡
王红霞
崔小迷
张早校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
-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337-5347,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6150)。
-
文摘
我国电石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电石生产已成为我国化工领域的重要环节。电热法是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的电石生产方法,但由于其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等诸多弊端,如何对传统电石工艺进行转型升级改造,发展节能降耗、原料及附加产品综合高效利用的大型一体化电石产业链成为了时下研究的热点。氧热法具有能耗低、物耗低、能效高、污染少的特点,已经成为替代电热法生产电石的新选择。为此,本文围绕氧热法煤制电石工艺、煤制电石多联产技术、电石清洁生产三方面对煤制电石新工艺进行综述,对国内外氧热法制电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煤制电石与化工/动力系统多联产工艺和电石渣综合利用与废气捕集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对进一步值得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煤制电石清洁高效生产的理论研究、工程实践、系统运行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电石生产
氧热法
多联产
电石渣
㶲
模拟
二氧化碳
-
Keywords
calcium carbide production
oxygen-thermal method
poly-generation
carbide slag
exergy analysis
simulation
carbon dioxide
-
分类号
TQ5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
-
题名可再生电力电解制绿色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4
- 5
-
-
作者
王红霞
徐婉怡
张早校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18-131,共1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6150)。
-
文摘
氢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能源的重要补充。氢能产业,特别是氢燃料电池车,其开发与利用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普遍重视。然而,决定该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清洁的氢气来源,如何使氢能产业更具经济环保竞争力。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将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不仅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高热值的氢气供使用,同时从制氢源头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有效减少碳排放。为此,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解水制氢技术的耦合制取氢气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简述了目前国内外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取氢气项目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一些典型的清洁制氢案例。可以看到,风电、太阳能制氢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但仍需提升其经济竞争力。而水电资源分布不均等缺点阻碍了其规模化发展。因此,政府、企业及科研院所需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研究,有效解决氢能制备的效率问题,加速绿色氢能产业发展。
-
关键词
氢能
电解水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水电
-
Keywords
hydrogen energy
water electrolysis
renewable energy
wind power
photovoltaic
hydropower
-
分类号
TQ5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