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50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娟玉 陈娜 +3 位作者 王蕾 张东 赵成松 邓亚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386,共3页
背景近年来儿童卒中的发病率显著增长,其中动脉缺血性卒中比例居多,儿童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与成人不同,早期识别、及时对因治疗,能显著降低致残率。目的分析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为早期诊断... 背景近年来儿童卒中的发病率显著增长,其中动脉缺血性卒中比例居多,儿童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与成人不同,早期识别、及时对因治疗,能显著降低致残率。目的分析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就诊的动脉缺血性卒中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结果50例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29例,女21例。发病年龄9个月至17岁,平均年龄(8.8±3.9)岁,7~10岁21例(42%)。病因包括烟雾病39例(78%),感染5例(10%),头部外伤3例(6%),血管炎、心脏病和未找到明确病因各1例(2%)。卒中发作时47例(94%)表现为肢体瘫痪,感觉减退或麻木、语言障碍各9例(18%),其他表现包括中枢性面瘫、意识障碍、癫癎等。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梗死灶位于多发脑叶19例(38%)、基底节区15例(30%)、单发脑叶10例(20%),脑干1例(2%),多发病灶(基底节、脑叶、小脑及脑干)5例(1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前循环受累34例,其中23例(67.6%)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学龄期是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发病高峰,肢体瘫痪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烟雾病和感染是主要病因,前循环受累较后循环多见,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梗死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卒中 病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脑静脉窦血栓12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娟玉 邓亚仙 +3 位作者 王伊龙 杨伟力 俞雅珍 高宝勤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2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发病的危险因素、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12例儿童脑静脉窦血栓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发病的危险因素、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12例儿童脑静脉窦血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表现出颅高压症状。鼻窦炎(7例,58.3%)可能为儿童CVST主要发病病因。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显示最常见的受累静脉窦为乙状窦和横窦(各11例,占97.1%)。经降颅压、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8例痊愈,4例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CVST患儿常以颅高压症状就诊,感染为儿童CVST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神经影像学检查能为确诊提供依据,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磁共振静脉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不同分型及非典型表现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蕾 邓亚仙 +1 位作者 徐娟玉 王雅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30-933,共4页
目的了解Miller-Fisher综合征(MFS)不同分型以及非典型表现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例MFS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儿中,经典型MFS 10例,不完全MFS(急性眼外肌麻痹)1例,MFS/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重叠2例,MFS/Guillain-Barré... 目的了解Miller-Fisher综合征(MFS)不同分型以及非典型表现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例MFS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儿中,经典型MFS 10例,不完全MFS(急性眼外肌麻痹)1例,MFS/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重叠2例,MFS/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重叠6例。男7例,女12例,19例均有眼动神经(Ⅲ、Ⅳ、Ⅵ)受损,其中3例存在眼内肌麻痹,7例存在除眼动神经之外的其他颅神经受损,第Ⅶ颅神经受损5例,第Ⅸ、Ⅹ颅神经受损5例。不典型症状中,视物模糊2例,凸眼1例,眼球胀痛1例,上眼睑肿胀1例,头晕2例,头痛1例。8例检测出阳性的周围神经病抗体有GQ1b-IgG、GQ1b-IgM、GD1b-IgM、GD2-IgM、GT1a-IgG、GM1-IgG、GM2-IgM、Sulfatide-IgG、Sulfatide IgM+IgG。1例重症肌无力抗体中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抗体阳性,最终结合临床进行充分的鉴别诊断后确诊MFS。结论MFS不同分型有不同特点,存在不典型症状,不应单以抗体作为诊断标准,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R-FISHER综合征 急性眼外肌麻痹 重叠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现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邓亚仙 张贵涛 +4 位作者 王蕾 姚春美 徐娟玉 刘改芬 赵成松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8期816-821,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病因及诊疗现状。方法通过检索北京市出院病案首页,连续纳入2018年1-12月住院的缺血性卒中儿童患者,收集并分析患儿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卒中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入院... 目的分析儿童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病因及诊疗现状。方法通过检索北京市出院病案首页,连续纳入2018年1-12月住院的缺血性卒中儿童患者,收集并分析患儿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卒中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入院后并发症、急性期治疗及出院时二级预防措施、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172例缺血性卒中患儿,男性103例(59.88%),女性69例(40.12%)。中位发病年龄为9.0(6.0~11.2)岁,7~10岁和>10岁患儿比例较高,分别为34.30%和31.40%。最常见症状为偏瘫(160例,93.02%),其次为构音障碍(43例,25.00%),全脑症状包括意识水平下降和头痛,另外,29例(16.86%)患儿有癫痫发作。159例(92.44%)患儿至少发现一种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变为主要病因(133例,77.33%),其中最常见的为烟雾病(118例,68.60%);14例(8.14%)患儿有心脏疾病;13例(7.56%)患者未找到明确病因。急性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者30例(17.44%),抗凝治疗者9例(5.23%);出院时二级预防措施中仅11例(6.40%)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例(1.16%)接受抗凝治疗。结论该组儿童缺血性卒中病例发病高峰是学龄期,肢体瘫痪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烟雾病是主要病因。缺血性卒中患儿急性期及二级预防的抗血栓治疗均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儿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邓亚仙 高宝勤 +4 位作者 王伊龙 徐娟玉 杨伟力 俞雅珍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6期448-45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现况。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81例缺血性卒中儿童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患者中,男60例,女21例。发病年龄7...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现况。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81例缺血性卒中儿童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患者中,男60例,女21例。发病年龄7个月~1 8岁,平均年龄(6.99±5.60)岁,7个月~3岁(婴幼儿期)为发病高峰,为34例(41.9%)。病因中头部外伤(走路时摔倒或坠床)30例(37 04%)、感染13例(16.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例(9.88%)、血管炎6例(7.4%)、心脏病5例(6.17%)、动脉夹层5例(6.17%)、烟雾病4例(4.94%)、动脉瘤1例(1.23%)、神经纤维瘤病Ⅰ型1例(1.23%),23例(28.4%)未找到明确病因。卒中发作时75例表现为肢体瘫痪(偏瘫69例、四肢瘫4例、交替瘫2例),占92.6%;其次为中枢性面瘫46例(56.8%);其他表现为感觉减退或麻木、头痛、癫痫等。神经影像学显示梗死部位位于基底节区60例(74.1%)、脑叶6例(7.4%),小脑4例(5%)、多发病灶(基底节、脑叶及内囊)11例(13.5%)。结论婴幼儿期是儿童缺血性卒中发病高峰。肢体瘫痪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研究头部外伤和感染是儿童卒中的主要病因。儿童卒中前循环受累较后循环多见,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梗死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脑积水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常贺生 张贵涛 +7 位作者 王誉博 于淼欣 王晓宇 徐娟玉 邓亚仙 刘改芬 赵成松 秦选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脑出血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儿童脑出血患者发生脑积水的风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北京市4家医院2018年度诊治的脑出血或非创伤颅内出血的儿童患者资料。从病案资料中收集... 目的探讨儿童脑出血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儿童脑出血患者发生脑积水的风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北京市4家医院2018年度诊治的脑出血或非创伤颅内出血的儿童患者资料。从病案资料中收集患儿年龄、性别、医疗保险类型、影像检查结果、住院期间并发症(脑积水、癫痫和肺部感染)、住院时长和住院总费用等信息。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40例脑出血儿童患者,其中17例(12.14%)发生脑积水。与未发生脑积水患者相比,脑积水患者脑室内出血比例更高(64.71%vs 20.33%,P<0.01),住院发生肺部感染的比例也更高(41.18%vs 4.8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低龄(OR 1.15,95%CI 1.01~1.31,P=0.03)、脑室出血(OR 9.77,95%CI 2.99~31.87,P<0.01)是儿童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龄、脑室出血可能为儿童脑出血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脑出血 脑积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儿童病例回顾性分析
7
作者 田朝霞 邓亚仙 +3 位作者 杨伟力 俞雅珍 徐娟玉 高宝勤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就诊的18例SAH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发病...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就诊的18例SAH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发病年龄1~18岁,平均年龄(11.33±5.20)岁。病因中外伤(走路时摔倒或坠床)4例(22.2%),动静脉畸形3例(16.7%),动脉瘤2例(11.1%),高血压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各1例,7例(38.9%)未找到明确病因。16例表现为头痛(88.9%),伴意识障碍者5例(27.8%),伴抽搐发作、失语或构音障碍、肌力下降者各4例。所有患者均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证实SAH。结论 SAH可发生于儿童各个年龄段,头痛及意识障碍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中头部外伤和动静脉畸形是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儿童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