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们”的西关——广州历史街区改造的“学习式微介入” |
徐好好
李子墨
李芃
|
《世界建筑》
|
2024 |
1
|
|
2
|
波河平原城市的分布形态和历史的种子 |
徐好好
|
《新建筑》
|
2010 |
2
|
|
3
|
建筑在建成环境之中——德卡洛和乌尔比诺大学教育学院的实践 |
徐好好
|
《新建筑》
|
2013 |
1
|
|
4
|
乌尔比诺:螺旋跑马道背后的故事 |
徐好好
|
《新建筑》
|
2009 |
1
|
|
5
|
城市记忆的作用和价值 |
徐好好
|
《城市建筑》
|
2016 |
1
|
|
6
|
薪火——“华南系”建筑教师谈学与教 |
徐好好
庄少庞
|
《世界建筑》
|
2018 |
0 |
|
7
|
建筑治愈城市 |
徐好好
|
《新建筑》
|
2015 |
0 |
|
8
|
边想边做——广州宝源路43号住宅改造 |
徐好好
|
《新建筑》
|
2015 |
0 |
|
9
|
阅读帕拉第奥:建筑与风景之间 |
徐好好
|
《建筑史学刊》
|
2021 |
0 |
|
10
|
边想边做——前现代建筑能教给我们什么? |
徐好好
|
《世界建筑》
|
2016 |
0 |
|
11
|
数字化形式的本土建构——广州市竖梁社工作室建筑设计作品解读 |
徐好好
|
《城市建筑》
|
2011 |
0 |
|
12
|
驿亭的调试 |
徐好好
吴洋华
李睿
费之腾
|
《新建筑》
|
2023 |
0 |
|
13
|
关于珠江边两块石头的对话——广州歌剧院设计深化访谈 |
冯江
徐好好
|
《新建筑》
|
2006 |
9
|
|
14
|
广府村落田野调查个案:横坑 |
冯江
阮思勤
徐好好
|
《新建筑》
|
2006 |
4
|
|
15
|
扎哈·哈迪德:从图上到地上 |
冯江
徐好好
|
《新建筑》
|
2006 |
3
|
|
16
|
“非正式遗产的维育”主题沙龙 |
冯江
郑力鹏
曹劲
张磊
刘文静
肖旻
梁以华
刘晖
杨华辉
幸晔
徐好好
卫鼎锋
禤文昊
何姗
林佳
冯原
|
《城市建筑》
|
2015 |
3
|
|
17
|
珠江三角洲校园设计探索10年之观察 |
冯江
陈婕
徐好好
|
《世界建筑》
|
2022 |
6
|
|
18
|
“建筑学:结构表达与技术呈现”主题沙龙 |
肖毅强
孙一民
陈雄
吴中平
吴铁流
何健翔
朱亦民
苏平
李博
邹嘉盟
钟冠球
徐好好
熊璐
|
《城市建筑》
|
2016 |
1
|
|
19
|
乡村建筑遗产的保育与再生 |
彭长歆
徐好好
|
《新建筑》
|
2023 |
0 |
|
20
|
全球化的建筑师 |
唐纳德.麦克尼尔
徐好好
|
《新建筑》
|
201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