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高斯波束跟踪传播损耗预测改进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大专 任佳敏 +2 位作者 朱秋明 唐亚平 周剑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5-1069,1151,1261,共7页
针对传统射线跟踪法需要考虑绕射并涉及接收球处理,从而算法复杂、计算量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高斯波束跟踪和二维网格加速的电波传播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Gabor分解法将任意口径场分布展开为高斯型口径分布,直接实现了波场积分... 针对传统射线跟踪法需要考虑绕射并涉及接收球处理,从而算法复杂、计算量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高斯波束跟踪和二维网格加速的电波传播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Gabor分解法将任意口径场分布展开为高斯型口径分布,直接实现了波场积分的离散化处理;高斯波束场采用复射线场模拟,并借助几何光学法加以复延拓,可处理反射、绕射和折射等复杂问题。相比传统射线跟踪法,本文模型无需考虑接收球处理和绕射,具有数学推导简单以及计算量小等优点。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新模型预测精度与传统射线跟踪法基本相当,但预测效率可提高数十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OR展开 三维高斯波束 二维网格 复射线 几何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在分组码软判决译码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大专 顾长青 许宗泽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1-94,共4页
本文对线性分组码构造了一个神经网络软判决译码器,并提出了循环码的一个神经网络软判决译码算法,对Golay码的计算机仿真表明,新算法不仅译码速度快,而且,具有优越的性能。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纠错码 软判决译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lay码的神经网络译码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大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3期361-368,共8页
本文提出了Golay码的一个神经网络译码器N(23,12),证明了Golay码的最大似然译码等价于N(23,12)收敛于能量函数的全局稳定状态。N(23,12)是一个异步的组合逻辑电路,能用12个大数逻辑门和77个异或门电路来实现。根据Golay码的循环结构,本... 本文提出了Golay码的一个神经网络译码器N(23,12),证明了Golay码的最大似然译码等价于N(23,12)收敛于能量函数的全局稳定状态。N(23,12)是一个异步的组合逻辑电路,能用12个大数逻辑门和77个异或门电路来实现。根据Golay码的循环结构,本文还提出了一个神经网络译码算法。计算机模拟表明,该算法达到了Golay码的纠错能力,并且,译码速度优于Kasami的修正捕错译码算法。新算法作为一种完全译码算法,不仅适用于Golay码,而且适用于任何循环码,特别是平方剩余码的译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通信 信息论 纠错码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m,2,m)非线性等重码不是最佳检错码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大专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4-106,共3页
本文证明了当m>4时(2m,2,m)非线性等重码不是最佳检错码。
关键词 纠错码 等重码 最佳检错码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重要性抽样方法估计分组码的未检概率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大专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2-27,共6页
分组码的未检概率在ARQ体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未检概率的直接计算需要了解码的重量分布,而后者对大部分码是未知的,因此,用计算机仿真方法估计未检概率显得特别重要。用常见的Monte-Carlo(MC)方法估计未检概率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就是当... 分组码的未检概率在ARQ体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未检概率的直接计算需要了解码的重量分布,而后者对大部分码是未知的,因此,用计算机仿真方法估计未检概率显得特别重要。用常见的Monte-Carlo(MC)方法估计未检概率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就是当未检概率较小时,MC方法所需的仿真时间是不能接受的。本文用重要性抽样方法估计纯检错系统的未检概率,不仅比MC方法的效率高得多,而且获得了满意的仿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码 未检概率 抽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线性分组码的不可检错误概率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大专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1993年第4期425-430,共6页
本文给出了检错好码的定义,证明了GF(2)上的(n,k)线性分组码为检错好码的充要条件是其对偶码也为检错好码。文中还得到了关于检错好码的一系列新的结果。对二元(n,k)线性分组码,我们给出了不可检错误概率新的下限。这些限只与n和k有关,... 本文给出了检错好码的定义,证明了GF(2)上的(n,k)线性分组码为检错好码的充要条件是其对偶码也为检错好码。文中还得到了关于检错好码的一系列新的结果。对二元(n,k)线性分组码,我们给出了不可检错误概率新的下限。这些限只与n和k有关,而与码的重量结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论 线性分组码 错误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纠检错时某些线性分组码的不可检错误概率
7
作者 徐大专 许宗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研究同时纠错和检错时,线性分组码的不可检错误概率,证明了二元完备码及其扩展码是最佳纠检错码,而某些BCH码不是最佳纠检错码。
关键词 数字通信 纠错码 不可检错误概率 线性分组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某些BCH码的不可检错误概率
8
作者 徐大专 许宗泽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59-161,共3页
本文研究了二元对称信道上,某些BCH码的不可检错误概率.首先得到了几个重要的不等式.然后证明了纠正两个错误二进制本原BCH码的扩展码是最佳检错码.
关键词 信息论 线性分组码 BCH码 数字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域GF(2^m)上的一个新的求逆算法
9
作者 徐大专 许宗泽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1998年第6期771-774,共4页
根据有限域GF(2^m)上的正规基表示和Massey-Omura乘法器,本文提出了一个复杂性为O(logm)的求逆算法。新算法完成一次求逆运算只需要「log2(m-1)」+w(m-1)-1次乘法和m-1次循环移位,这... 根据有限域GF(2^m)上的正规基表示和Massey-Omura乘法器,本文提出了一个复杂性为O(logm)的求逆算法。新算法完成一次求逆运算只需要「log2(m-1)」+w(m-1)-1次乘法和m-1次循环移位,这里「x」表示小于等于x的最大整数,w(m-1)表示m-1的二进制表示中“1”的个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论 数字通信 算法 有限域 正规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组差错控制在系统删除信道上的性能与优化
10
作者 徐大专 《南京航空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79-84,共6页
软判决译码是提高差错控制系统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软判决译码器比二元译码器需要更复杂的硬件和更多的时间。当解调器的输出量化为三个电平时,可以使用同时纠正错误和删除的译码器,该译码器和二元译码器的复杂性差不多。本文采用二元... 软判决译码是提高差错控制系统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软判决译码器比二元译码器需要更复杂的硬件和更多的时间。当解调器的输出量化为三个电平时,可以使用同时纠正错误和删除的译码器,该译码器和二元译码器的复杂性差不多。本文采用二元PSK调制和相干解调,用限距离的分组译码器进行前向错误纠正。假设信道是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具有功率谱密度No,本文导出了系统误字率的计算公式。借助于最优化算法,详细地研究了系统的最佳设计问题。以Golay码和BCH码为例,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并给出了系统的最佳设计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通信 差错控制 信道 调制 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规基上的快速乘逆算法
11
作者 徐大专 《南京航空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117-120,共4页
根据有限域GF(2~m)上的正规基表示,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快速乘逆算法。该算法把计算乘逆的复杂忭从O(m)降低到O(1/m)。
关键词 数字通信 信息处理 乘逆 有限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错码的对偶定理
12
作者 徐大专 《南京航空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6期730-735,共6页
自动请求重传(ARQ)方法已经在许多数字通信系统特别是通信网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ARQ系统中,分组码的不可检错误概率是决定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研究各种线性分组码的不可检错误概率显得非常重要。在本文中,不可检错误概率满足上限... 自动请求重传(ARQ)方法已经在许多数字通信系统特别是通信网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ARQ系统中,分组码的不可检错误概率是决定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研究各种线性分组码的不可检错误概率显得非常重要。在本文中,不可检错误概率满足上限q^(-(m-k))的q进制线性分组码被定义为检错好码。笔者证明了关于检错码的一个对偶定理,即GF(q)上(n,k)线性分组码为检错好码的充要条件是其对偶码也是检错好码。对偶定理表明,可以从一个线性分组码的对偶码研究它的检错能力,本文用这个定理得到了关于检错码的一系列新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论 数字通信 线性分组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的奇异信号的检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小飞 徐大专 +1 位作者 齐泽锋 赵瑞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408,共5页
提出了基于分形的奇异信号的检测方法 ,给出了奇异信号的数学模型、检测原理和实现算法。根据所计算的短时网格分形维数 ,判断是否有突变信号以及确定其发生时刻。以电力系统中突变信号为例进行仿真 ,证明该方法能准确有效地检测到突变... 提出了基于分形的奇异信号的检测方法 ,给出了奇异信号的数学模型、检测原理和实现算法。根据所计算的短时网格分形维数 ,判断是否有突变信号以及确定其发生时刻。以电力系统中突变信号为例进行仿真 ,证明该方法能准确有效地检测到突变信号 ,并能精确地确定突变信号的发生时刻和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奇异信号 信号检测 数学模型 突变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对角线加载的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小飞 张胜男 徐大专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71,共6页
采样协方差矩阵求逆(SMI)的波束形成方法在少快拍数、高信噪比情况下波束形成性能下降。对角线加载技术能减弱了小特征值对应的噪声波束的影响,改善了方向图畸变,但是加载量的确定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自适应... 采样协方差矩阵求逆(SMI)的波束形成方法在少快拍数、高信噪比情况下波束形成性能下降。对角线加载技术能减弱了小特征值对应的噪声波束的影响,改善了方向图畸变,但是加载量的确定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对角线加载波束形成算法,根据阵列接收信号协方差矩阵的特征结构,自适应地加载对角线,进而提高波束形成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高、中、低的信噪比下都具有较好的波束形成性能,且在少快拍数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波束形成性能,是一种鲁棒的且性能优越的波束形成算法,而且该算法容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通信 自适应波束形成 对角线加载 阵列信号处理 鲁棒性仿真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kagami衰落的分集合并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秋明 吕卫华 +3 位作者 黄嘉乐 徐大专 陈小敏 唐亚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428,共5页
分集技术可有效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抗衰落性能,通过将Nakagami衰落下的分集系统等效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推导获得了选择合并(Selection combining,SC)、等增益合并(Equal gain combining,EGC)和最大比合并(Maximal ratio combining,MRC)3... 分集技术可有效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抗衰落性能,通过将Nakagami衰落下的分集系统等效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推导获得了选择合并(Selection combining,SC)、等增益合并(Equal gain combining,EGC)和最大比合并(Maximal ratio combining,MRC)3种方式下系统的输出信噪比和中断概率等性能表达式,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Nakagami分集信道舍弃法模型用于数值仿真与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理论表达式结果与仿真值非常吻合,可用于辅助瑞利、莱斯和Nakagami等多种信道衰落下分集系统的参数选择、算法设计和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KAGAMI衰落 分集系统 合并技术 信道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信道统计模型的改进与实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秋明 徐大专 +1 位作者 吕卫华 陈小敏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9-573,共5页
证明了基于谐波信号叠加产生独立且具有部分U型多普勒功率谱的复高斯随机过程时各支路多普勒频率的约束条件.基于该条件提出一种最佳入射角的设计方案,将入射角分为随机和固定取值两部分,不但保证了相位的随机均匀分布,而且满足多普勒... 证明了基于谐波信号叠加产生独立且具有部分U型多普勒功率谱的复高斯随机过程时各支路多普勒频率的约束条件.基于该条件提出一种最佳入射角的设计方案,将入射角分为随机和固定取值两部分,不但保证了相位的随机均匀分布,而且满足多普勒频率的约束条件.利用改进的谐波信号叠加方法和等效离散时间模型实现了多径环境下航空信道小尺度衰落的统计建模.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的多普勒功率谱和时延功率谱等统计参数均与参考模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信道模型 小尺度衰落 谐波信号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户MIMO-OFDM系统中基于延时信道状态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案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敏 张小飞 徐大专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5,33,共8页
为多用户MIMO-OFDM下行链路提出一种结合正交空时分组码与特征波束形成的传输方案,利用接收端反馈的延时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自适应传输,使系统吞吐量最大。提出了自适应多用户子载波分配准则与相应的比特加载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 为多用户MIMO-OFDM下行链路提出一种结合正交空时分组码与特征波束形成的传输方案,利用接收端反馈的延时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自适应传输,使系统吞吐量最大。提出了自适应多用户子载波分配准则与相应的比特加载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充分利用具有时延的信道状态信息,相比非自适应系统,能有效提高系统吞吐量。还提出一种计算量极低的次最佳非迭代比特加载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引起的系统吞吐量损失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多输入多输出 子载波分配 比特加载算法 延时信道状态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载数据链抗干扰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吕卫华 徐大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2-396,共5页
针对电磁环境与人为干扰共存环境下的弹载数据链系统性能评估问题,构建了信号和干扰经历不同传播衰落信道条件下的数据链接收信号模型,分析了不同干扰样式特性及功率谱,并据此推导了QPSK数据链系统的误符号性能表达式。针对不同干扰样... 针对电磁环境与人为干扰共存环境下的弹载数据链系统性能评估问题,构建了信号和干扰经历不同传播衰落信道条件下的数据链接收信号模型,分析了不同干扰样式特性及功率谱,并据此推导了QPSK数据链系统的误符号性能表达式。针对不同干扰样式的仿真结果表明,当干信比较小且干扰因素占主导时,梳状谱干扰样式的干扰效果较好(优于其他干扰样式约1-3dB),噪声调幅干扰次之,噪声调频和宽带扫频两种干扰样式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载数据链 抗干扰 信道衰落 干信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LMS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小飞 徐大专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6,58,共7页
在分析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最小均方(LMS)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先对输入信号进行FFT变换,再通过LMS算法实现了频域上自适应波束形成。FFT变换后信号为稀疏矩阵,自相关下降,LMS算法收敛速度提高;理论... 在分析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最小均方(LMS)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先对输入信号进行FFT变换,再通过LMS算法实现了频域上自适应波束形成。FFT变换后信号为稀疏矩阵,自相关下降,LMS算法收敛速度提高;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收敛速度较快、性能较好,且计算量较少,易于实时实现,而且文章提出的波束形成算法对相干信源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频域LMS FFT变换 收敛速度 LMS算法 最小均方 输入信号 算法实现 稀疏矩阵 仿真结果 实时实现 相干信源 自相关 计算量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抗频偏的时间精同步方法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磊 徐大专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0-303,共4页
该文导出了互相关时间精同步的性能随频率偏移和信噪比变化的表达式,并提出一种受频偏影响较小的精同步方法。该文对同步性能表达式进行分析,得到在某一频偏下同步序列长度的上限值。新方法将同步序列分段,每段和接收信号分别作互相关,... 该文导出了互相关时间精同步的性能随频率偏移和信噪比变化的表达式,并提出一种受频偏影响较小的精同步方法。该文对同步性能表达式进行分析,得到在某一频偏下同步序列长度的上限值。新方法将同步序列分段,每段和接收信号分别作互相关,将各段的相关值延时相加作为同步的度量。通过仿真将新方法和其它时间同步方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抗频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时间同步 互相关 频率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