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种和增温对赤皮青冈种子萌发及相关内含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黄盛怡 徐卫可 +4 位作者 吴仁超 陈新峰 苏光浪 周志春 王斌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目的]探索浸种和增温播种影响赤皮青冈种子萌发特征及相关内含物含量和酶活性变化的生理机制,为提高其发芽率和整齐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成熟的赤皮青冈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播种温度和4个浸种时长的两因素析因设计实验,播种后... [目的]探索浸种和增温播种影响赤皮青冈种子萌发特征及相关内含物含量和酶活性变化的生理机制,为提高其发芽率和整齐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成熟的赤皮青冈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播种温度和4个浸种时长的两因素析因设计实验,播种后定期观测种子发芽情况,并随机选取种子测定其内含物含量和酶活性。[结果]不同浸种水平下增温播种的赤皮青冈种子初始萌发时间提前,长时间浸种加增温播种能有效提高种子平均发芽速度,缩短平均发芽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赤皮青冈种子萌发过程中内含物含量和酶活性在不同浸种和播种温度处理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淀粉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氨基酸含量和CAT、POD、PPO活性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SOD活性则保持动态平衡。浸种处理对赤皮青冈种子萌发过程中内含物含量和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增温播种能有效将POD活性到达峰值时间提前,且浸种时间越长到达峰值时间越早,同时淀粉水解速率更快,氨基酸波动变小消耗变大,促使种子更易于打破休眠,更快萌发。4月种子集中萌发期,可溶性糖含量越高萌发整齐势越差,氨基酸含量和PPO活性越高初始发芽时间越早且发芽持续时间越短,此外PPO活性越高发芽势越大。[结论]长时间浸种配合增温播种能有效加快发芽速度,提高发芽率和整齐性。赤皮青冈种子在苗床加小拱棚增温播种条件下,浸种48 h种子初始发芽时间最早(82 d),发芽率最高(71.00%),萌发指数最大,萌发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皮青冈 种子萌发 浸种 增温 内含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种和增温对赤皮青冈种子萌发及内源激素含量影响
2
作者 林昱堃 徐卫可 +3 位作者 吴仁超 苏光浪 周志春 王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2,共8页
为分析浸种和增温处理下赤皮青冈种子萌发节律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规律,探索种子打破休眠的机制,采用双因素析因试验设计,通过浸种和增温处理对赤皮青冈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统计发芽情况并定期测定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显示:增温播种... 为分析浸种和增温处理下赤皮青冈种子萌发节律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规律,探索种子打破休眠的机制,采用双因素析因试验设计,通过浸种和增温处理对赤皮青冈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统计发芽情况并定期测定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显示:增温播种与浸种48 h的处理组合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最高发芽势的时间最短,在增温播种处理下种子的萌发时间提前。不同内源激素对浸种和增温的响应不同,其中增温播种配合浸种可以降低种子在萌发末期生长素(IAA)的含量,有助于赤皮青冈种子萌发。赤霉素(GA_(3))含量在不同播种温度下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反式玉米素(TZR)含量在大棚播种处理下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增温播种处理下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增温处理下,茉莉酸(J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4月末水杨酸(SA)含量在不同播种温度下均为浸种48 h含量最高,浸种24 h含量最低。TZR含量基本不受浸种处理影响。GA_(3)/ABA和TZR/ABA比值的增加均能促进赤皮青冈种子解除休眠。相关性分析显示,3月份TZR和GA_(3)呈显著正相关,TZR和SA呈显著负相关,4月份各激素之间的相关性明显下降。结果表明,增温处理有助于赤皮青冈种子萌发,若配合48 h浸种可以打破种皮界限,提高种子发芽率,并且使种子萌发达到最大发芽势的时间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皮青冈 种子萌发 内源激素 浸种 增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菌根菌对赤皮青冈容器苗生长性状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盛怡 杨孟晴 +4 位作者 王斌 周志春 王秀花 徐卫可 吴仁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169,共9页
[目的]基于不同缓释肥添加梯度和接种菌根菌互作试验,分析缓释肥添加和接种菌根菌对赤皮青冈1年生容器苗生长性状和养分状况的作用规律,以提高赤皮青冈容器苗的菌根化育苗水平。[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菌根菌处理,分为接种(育苗... [目的]基于不同缓释肥添加梯度和接种菌根菌互作试验,分析缓释肥添加和接种菌根菌对赤皮青冈1年生容器苗生长性状和养分状况的作用规律,以提高赤皮青冈容器苗的菌根化育苗水平。[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菌根菌处理,分为接种(育苗容器中间部位注射浓度为36.28 mg·mL^(−1)的彩色豆马勃10 mL)与不接种2个处理;副区为基质缓释肥添加处理,设置5个缓释肥添加梯度(1.50、2.25、3.00、3.75和4.50 kg·m^(−3))。[结果]接种菌根菌对不同缓释肥梯度下1年生赤皮青冈容器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缓释肥添加和接种菌根菌对容器苗总生物量和P利用指数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接种菌根菌后,赤皮青冈容器苗苗高、地径、高径比、总生物量、总根长和根系直径等生长性状相比不接种分别增加18.70%、7.16%、10.75%、24.55%、1.02%和18.47%,N含量、N吸收量和N利用指数、P吸收量和P利用指数分别增加2.04%、27.10%、27.67%、19.72%和30.52%,P含量降低2.94%,除总根长和N、P含量外各生长性状和养分状况指标接种和不接种存在极显著差异。无论是否接种菌根菌,随缓释肥添加量增加,除根系直径无明显变化外各生长性状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P含量和P吸收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在缓释肥添加量为3 kg·cm^(−3)时生长表现最好。不接种菌根菌容器苗N含量和N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P利用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接种菌根菌后N、P利用指数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含量和N吸收量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接种外生菌根菌彩色豆马勃可促进赤皮青冈容器苗的生长,提高N、P养分利用效率,低缓释肥添加量下菌根的促生效应更显著。生产中可通过接种菌根菌提高容器苗质量,同时减少缓释肥使用量,有助于培育赤皮青冈优质苗木并节约育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皮青冈 容器苗 缓释肥 菌根菌 生长性状 养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皮青冈容器苗根系生长和构型对缓释肥和菌根菌的响应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孟晴 吴仁超 +4 位作者 王秀花 徐卫可 黄盛怡 周志春 王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61-1770,共10页
【目的】揭示缓释肥和菌根菌对赤皮青冈1年生容器苗根系生长和构型及其径级分布的影响,以提高赤皮青冈容器苗的菌根化育苗水平。【方法】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进行赤皮青冈容器苗栽培试验,育苗基质由泥炭、谷壳和珍珠岩(体积比为6∶1∶3)... 【目的】揭示缓释肥和菌根菌对赤皮青冈1年生容器苗根系生长和构型及其径级分布的影响,以提高赤皮青冈容器苗的菌根化育苗水平。【方法】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进行赤皮青冈容器苗栽培试验,育苗基质由泥炭、谷壳和珍珠岩(体积比为6∶1∶3)组成。供试菌根菌为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缓释肥养分含量为全氮180 g/kg、有效磷60 g/kg、全钾120 g/kg,肥效6~7个月。设置基质中添加缓释肥1.50、2.25、3.00、3.75、4.50 kg/m3,在幼苗生长3个月后,每个施肥处理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接种与不接种菌根菌两个处理,接种组每株容器苗接种10 mL彩色豆马勃(浓度为36.28 mg/mL)。于容器苗生长季末(接种后4个月)收获,测定容器苗根系生长和构型指标。【结果】不论是否接种菌根菌,添加缓释肥1.50~3.75 kg/m3对容器苗根系生长和构型影响较小,添加缓释肥4.50 kg/m3显著降低了根长。接种菌根菌对赤皮青冈根系发育有显著的促生效应,且低肥料用量下的促生效果更显著。接种菌根菌后赤皮青冈容器苗根生物量、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尖数等性状增幅较大,相比不接种处理平均分别增加了10.94%、18.73%、18.23%、42.77%和72.33%,拓扑系数和平均连接长度平均分别降低了3.11%和6.10%。以接种菌根菌并施用缓释肥3.00 kg/m3的促生效应最显著,容器苗0~0.5 mm径级根长和根表面积明显高于其它施肥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接种菌根菌后容器苗根长越长,根生物量和根表面积越大,相应分形维数越高,根系越发达。【结论】接种外生菌根菌彩色豆马勃可促进赤皮青冈容器苗根系生长和构型改善,弥补施肥量偏低或偏高对根系表面积、平均直径和体积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生产中可通过接种彩色豆马勃等外生菌根菌提高缓释肥利用效率和促进根系发育,以培育优质赤皮青冈容器苗(菌根苗),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皮青冈 容器苗 缓释肥 菌根菌 根系生长 根系构型 径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浙江楠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占小艳 徐卫可 +1 位作者 吴伟健 吴颐伟 《种子科技》 2021年第5期15-16,共2页
针对浙江楠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简要阐述了浙江楠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技术,并通过具体试验分析了浙江楠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技术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浙江楠 轻基质容器苗 培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