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区及特殊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性 被引量:62
1
作者 徐元骏 何靓 +2 位作者 贾玲燕 吴媛媛 屠幼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330,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比分析了我国5个传统红茶(滇红、祁红、英红、宜红、双丰红茶),3个花香型红茶(香凝红、金观音红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比分析了我国5个传统红茶(滇红、祁红、英红、宜红、双丰红茶),3个花香型红茶(香凝红、金观音红茶、黄观音红茶)及4个高氨基酸红茶(竹海金茗、金玉仙茶、黄金芽红茶、恒盛红茶)的香气化合物组成及香气特征差异.结果共检测出75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滇红26种,祁红19种,宜红34种,英红30种,双丰红茶17种,香凝红29种,金观音红茶34种,黄观音红茶23种,竹海金茗20种,金玉仙茶16种,黄金芽红茶20种,恒盛红茶24种.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得到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酯类、碳氢化合物为主,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等物质是红茶特征性香气物质.初步探讨了香气成因,将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相结合,得到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红茶香气的特异性.花香型红茶香气中含有较多橙花叔醇、α-法尼烯、吲哚等乌龙茶特征性香气物质,高氨基酸红茶中含氮化合物如2-乙酰吡咯、喹啉等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香气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典型莫干黄芽加工工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建平 徐元骏 +1 位作者 龚淑英 钱虹 《中国茶叶》 2013年第4期22-24,共3页
浙江省级名茶"莫干黄芽"是在浙江农业大学庄晚芳、张堂恒两位教授倡导下,于1978年春由张堂恒教授及德清地方相关部门一起试制而成。制茶工艺大体上分为"炙"、"挼"、"焙"、"汰"四个过程,即现代所说的杀青、揉捻、烘焙和抹剔等... 浙江省级名茶"莫干黄芽"是在浙江农业大学庄晚芳、张堂恒两位教授倡导下,于1978年春由张堂恒教授及德清地方相关部门一起试制而成。制茶工艺大体上分为"炙"、"挼"、"焙"、"汰"四个过程,即现代所说的杀青、揉捻、烘焙和抹剔等,与高级毛峰茶的制法极为相似。《莫干黄芽茶生产技术规程》(DB 33/T 304-2011)于2011年11月9日正式实施。其加工工艺定义为: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初烘-理条-足干-干茶整理工序的绿茶工艺和鲜叶摊青-杀青-揉捻-闷黄-初烘-理条-足干-干茶整理工序的黄茶工艺。具体加工参数并未给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艺 黄芽 生产技术规程 农业大学 制茶工艺 加工参数 庄晚芳 揉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色素对香肠保鲜效果研究
3
作者 吴学进 徐元骏 +3 位作者 徐强 吴媛媛 李博 屠幼英 《茶叶学报》 2015年第4期232-237,共6页
香肠在贮藏过程中存在易腐败变质等问题。本文探讨了红茶色素在香肠保鲜中的作用。通过对酸价、过氧化值、TBARs值、色差△E值等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的分析,发现红茶色素在香肠贮藏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效果优于阳性对照TBHQ和亚硝... 香肠在贮藏过程中存在易腐败变质等问题。本文探讨了红茶色素在香肠保鲜中的作用。通过对酸价、过氧化值、TBARs值、色差△E值等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的分析,发现红茶色素在香肠贮藏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效果优于阳性对照TBHQ和亚硝酸盐。通过模糊评价,筛选出香肠保鲜最佳红茶色素浓度为0.08%。高温加速氧化破坏实验和Arrhenius经验公式预测表明,该浓度下红茶色素能把香肠在20℃、50%相对湿度(RH)条件下的延长货架期20天,延长保质期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色素 香肠 保鲜 货架期 模糊综合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