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药匙叶翼首草的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元江 甄梓娟 +3 位作者 许永强 曹芳 廖志华 兰小中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0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建立藏药匙叶翼首草组培快速繁殖体系。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产生丛生芽与根,并筛选三种不同栽培基质。结果:最好的消毒条件为75%酒精处理30 s+2.5%Na Cl O处理2.5 min+MS液(含2.5%PPM抗菌剂)处理3小时。诱导丛... 目的:建立藏药匙叶翼首草组培快速繁殖体系。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产生丛生芽与根,并筛选三种不同栽培基质。结果:最好的消毒条件为75%酒精处理30 s+2.5%Na Cl O处理2.5 min+MS液(含2.5%PPM抗菌剂)处理3小时。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 mg·L-1+NAA 0.5 mg·L-1,其次为MS+6BA 3 mg·L-1+NAA 0.2 mg·L-1。丛生芽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MS+NAA 0.2 mg·L-1,小苗最适宜栽培基质为蛭石:珍珠岩=1∶1。结论:通过本研究的方法可得到翼首草无菌苗与再生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叶翼首草 萌发 快繁 组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部体征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徐元江 《临床眼科杂志》 1997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诊断 眼部 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换药常见的错误
3
作者 徐元江 王辉 《中国乡村医生》 1997年第9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换药 换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红景天CBF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元江 彭诗原 +2 位作者 权红 兰小中 郑维列 《高原农业》 2020年第3期219-225,248,共8页
CBF(CRT/DRE-binding factor)是低温响应转录因子,可增强抗寒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植物抗寒性。为探究大花红景天CBF家族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7条RcCBF基因,并系统地分析了该基因家族各... CBF(CRT/DRE-binding factor)是低温响应转录因子,可增强抗寒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植物抗寒性。为探究大花红景天CBF家族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7条RcCBF基因,并系统地分析了该基因家族各蛋白的理化性质、导肽、信号肽、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磷酸化与糖基化、系统进化、多重比对等。分析发现7个RcCBF为亲水的酸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核或细胞质,包含2个CBF家族基因保守元件。该研究可为今后进一步解析RcCBF基因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红景天 大花红景天CBF家族 生物信息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六种野生石斛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元江 刘江 +2 位作者 彭诗原 郑维列 兰小中 《高原农业》 2019年第6期664-669,共6页
本研究为了能够有效区分金耳石斛、金钗石斛、齿瓣石斛、束花石斛、大苞鞘石斛、密花石斛6种西藏野生石斛。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聚类分析方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快速、简便鉴别不同石斛,主要特征谱带的相对强度的... 本研究为了能够有效区分金耳石斛、金钗石斛、齿瓣石斛、束花石斛、大苞鞘石斛、密花石斛6种西藏野生石斛。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聚类分析方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快速、简便鉴别不同石斛,主要特征谱带的相对强度的比值可以作为石斛不同品种一维红外光谱差异特征,用二阶导数光谱数据来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发现距离小于25时金钗石斛为一类,说明金钗石斛与其他这种类的石斛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石斛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苏艳杰 徐元江 +2 位作者 赵芳玉 权红 兰小中 《高原农业》 2021年第4期393-401,413,共10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是参与谷胱甘肽催化反应的关键酶,在生物解毒、应激耐受和次级代谢等多个方面发挥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为材料,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从cDNA中克隆出谷胱甘肽-S-转移...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是参与谷胱甘肽催化反应的关键酶,在生物解毒、应激耐受和次级代谢等多个方面发挥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为材料,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从cDNA中克隆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MhGSTL3,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717bp,编码238个氨基酸。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该基因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08kDa,理论等电点pI值为5.21,推测该蛋白为稳定的弱酸性亲水型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通过多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具有两个GST家族典型的保守活性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与该蛋白同源性最高的是欧洲栓皮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得出MhGSTL3在花中表达量最高,果中最低;低温胁迫时该基因在根和叶中的表达量均升高,根中升高显著。该研究首次从喜马拉雅紫茉莉中克隆出了MhGSTL3的cDNA全长,并揭示了MhGSTL3在不同组织及温度下的差异表达,为今后对MhGSTL3基因分子机制的探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紫茉莉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产卷叶黄精和轮叶黄精的红外光谱鉴别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江 徐元江 +3 位作者 吉哈利 赵芳玉 权红 兰小中 《高原农业》 2018年第4期342-346,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藏产卷叶黄精和轮叶黄精的红外光谱特征,快速鉴别两种黄精药材。采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法和OMNIC 8.0软件对两种黄精进行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卷叶黄精和轮叶黄精红外光谱基本相似,但卷叶黄精和轮叶... 本研究旨在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藏产卷叶黄精和轮叶黄精的红外光谱特征,快速鉴别两种黄精药材。采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法和OMNIC 8.0软件对两种黄精进行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卷叶黄精和轮叶黄精红外光谱基本相似,但卷叶黄精和轮叶黄精在1241 cm^(-1)和1260 cm^(-1)与1053 cm^(-1)和1033 cm^(-1)处都有吸收峰,其峰强、峰形和峰位具有明显区别;二阶导数图谱中其差异更加明显,1300~400 cm^(-1)指纹区内卷叶黄精吸收峰个数少于轮叶黄精,且在1154 cm^(-1)处C-O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1092 cm^(-1)、1044cm^(-1)附近的醇羟基变角振动特征吸收峰,479 cm^(-1)处CCO变形振动特征吸收峰的峰形与峰强差异明显,能够完全将两者区分开来。结果说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谱光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两种黄精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黄精 轮叶黄精 红外光谱 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大花黄牡丹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赵芳玉 徐元江 权红 《高原农业》 2020年第4期370-374,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种植年限的大花黄牡丹光合特性的差异,选用2a生、3a生、多年生(15a)大花黄牡丹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大花黄牡丹除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中Pn、Tr...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种植年限的大花黄牡丹光合特性的差异,选用2a生、3a生、多年生(15a)大花黄牡丹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大花黄牡丹除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中Pn、Tr、Gs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外,其他参数值的变化均未表现出一直增长或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得出:大花黄牡丹总体上光合能力表现为3a>15a>2a,各生长时期对光能与CO2利用的范围和能力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黄牡丹 不同生长年限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薄叶鸡蛋参的特征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洪平 袁芳 +2 位作者 徐元江 靳祖石 孙秀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6期43-44,共2页
薄叶鸡蛋参是一种藏医传统习用药材,自然生长生物产量低,仅依靠其野生资源难以满足需求。受薄叶鸡蛋参特殊生境和栽培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薄叶鸡蛋参人工栽培较少。本文介绍了薄叶鸡蛋参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并从选地整地、育苗移栽、... 薄叶鸡蛋参是一种藏医传统习用药材,自然生长生物产量低,仅依靠其野生资源难以满足需求。受薄叶鸡蛋参特殊生境和栽培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薄叶鸡蛋参人工栽培较少。本文介绍了薄叶鸡蛋参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并从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薄叶鸡蛋参的人工栽培技术,以期为薄叶鸡蛋参野生资源保护及种植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叶鸡蛋参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藏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野生金钗石斛幼苗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忠玥 徐元江 +2 位作者 何焱 权红 兰小中 《高原农业》 2019年第2期203-209,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添加物、不同碳源及其浓度对西藏野生金钗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优化金钗石斛的培养条件。选用金钗石斛的无菌苗为试验材料,以MS固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进行不同添加物及不同碳源及其浓度对金钗石斛生长影响的试验...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添加物、不同碳源及其浓度对西藏野生金钗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优化金钗石斛的培养条件。选用金钗石斛的无菌苗为试验材料,以MS固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进行不同添加物及不同碳源及其浓度对金钗石斛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香蕉的培养基更有利于金钗石斛幼苗的生长,其生物量积累最多,为5.96±1.19 g。添加30 g/L蔗糖的培养基更加促进金钗石斛幼苗株高和鲜重的增长,其株高和鲜重分别为3.32±1.02、4.71±0.69g。添加30 g/L葡萄糖的培养基虽然能促进根的生长,但对地上部分的生长不是最佳选择,所以西藏野生金钗石斛幼苗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添加50 g香蕉和添加30 g/L蔗糖的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培养基 碳源 添加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