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提取工艺对鸡油理化性质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姜涛 邹烨 +5 位作者 于纹婧 马晶晶 杨静 徐为民 杨彪 王道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2-100,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提取工艺对鸡油理化性质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干法、湿法和微波熬制三种工艺提取鸡油,并对不同工艺提取鸡油的理化性质进行综合比较,同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结合相... 为了探究不同提取工艺对鸡油理化性质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干法、湿法和微波熬制三种工艺提取鸡油,并对不同工艺提取鸡油的理化性质进行综合比较,同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明确不同提取工艺鸡油中的关键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干法熬制的鸡油亮度最低,颜色更红、更黄,丙二醛含量较低;湿法熬制的鸡油亮度最高,颜色偏绿、偏黄,酸价较低;微波熬制的鸡油亮度稍暗,黄色和红色较浅,提取率较高,氧化稳定性较好且熬制时间短。不同提取工艺鸡油样品中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干法、湿法和微波法三种不同工艺所提取的鸡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有39种、41种和44种,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30种。结合ROAV和PCA,确定了(E,E)-2,4-庚二烯醛、1-辛烯-3-醇、己醛、(E)-2-癸烯醛、1-戊醇、辛醛、(E,E)-2,4-癸二烯醛、3-甲基丁醛为鸡油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微波法提取鸡油的特征性风味物质含量较高且种类较多。本研究表明微波工艺相对而言具有耗时短、得率高、氧化稳定好以及鸡油特征性风味物质含量较高且种类多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的鸡油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油 微波熬制 理化性质 挥发性风味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的加工技术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姜涛 杨彪 +5 位作者 邹烨 马晶晶 李鹏鹏 杨静 徐为民 王道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我国是肉鸡生产大国,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油脂原料,如何对此进行高值化的利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鸡油的化学组成、提制方法、精炼、增香和开发应用等方面内容,目的是为鸡油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对鸡油... 我国是肉鸡生产大国,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油脂原料,如何对此进行高值化的利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鸡油的化学组成、提制方法、精炼、增香和开发应用等方面内容,目的是为鸡油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对鸡油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油 提取 精炼 增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对肉类蛋白质氧化及肉品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南 李蛟龙 +4 位作者 李鹏鹏 张牧焓 孙冲 徐为民 王道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92-399,共8页
肉类是人类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和口感体验至关重要。动物在被宰杀后的胴体向食用肉转变和肉品加工过程中,经历复杂的生化反应,其中蛋白质氧化对肉类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蛋白质氧化对肉... 肉类是人类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和口感体验至关重要。动物在被宰杀后的胴体向食用肉转变和肉品加工过程中,经历复杂的生化反应,其中蛋白质氧化对肉类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蛋白质氧化对肉类品质的影响,结合蛋白质氧化产物的类型,加工方式、条件等影响因素,总结了目前加工条件下蛋白质氧化与肉品质变化的关系,旨在为控制肉品蛋白质的氧化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氧化 加工 肉品质 感官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对蛋白质组成、结构与功能特性及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雯 王灵娟 +5 位作者 王哲 秦晓娟 张新笑 徐为民 王道营 邹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4-320,共7页
发酵作为最古老的食品加工技术之一,不仅可对食品进行加工和处理,也可调节其内部结构及成分,从而优化食品质量。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蛋白质影响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文章总结了发酵对蛋白质组成成分、结构、功能特性的... 发酵作为最古老的食品加工技术之一,不仅可对食品进行加工和处理,也可调节其内部结构及成分,从而优化食品质量。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蛋白质影响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文章总结了发酵对蛋白质组成成分、结构、功能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其在营养风味方面的影响,并对发酵影响蛋白质变化的机理及相应检测指标的测定方法进行简单表述。旨在阐明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发酵工艺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蛋白质组成 结构 功能特性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冷冻鸡血豆腐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哲 王灵娟 +6 位作者 杨静 马晶晶 杨彪 秦晓娟 王道营 邹烨 徐为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7-253,共7页
为使肉鸡副产物之一鸡血高效利用。以新鲜鸡血为主要原料,采用低场核磁不易流动水峰面积为评价标准,通过添加不同品种与浓度的抗冻改良剂对冷冻鸡血豆腐中不易流动水峰面积影响的单因素实验,再结合响应面设计优化冷冻鸡血豆腐的制备工... 为使肉鸡副产物之一鸡血高效利用。以新鲜鸡血为主要原料,采用低场核磁不易流动水峰面积为评价标准,通过添加不同品种与浓度的抗冻改良剂对冷冻鸡血豆腐中不易流动水峰面积影响的单因素实验,再结合响应面设计优化冷冻鸡血豆腐的制备工艺。进一步以失水率、质构、色泽指标对优化的冷冻鸡血豆腐的品质进行分析,为开发冷冻鸡血豆腐产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冷冻鸡血豆腐优化制备工艺为:添加脂酰乳酸钠0.1%,海藻酸钾0.1%,木薯变性淀粉2%。在此工艺条件下,冷冻鸡血豆腐的低场核磁不易流动水峰面积为2143,与空白组和其他优化组相比不易流动水峰面积最大,故保水效果最好。优化制备的冷冻鸡血豆腐的硬度、咀嚼性、凝胶性以及亮度都显著(P<0.05)高于空白组(其中硬度是空白组的17倍,亮度的是空白组的1.13倍)。因此,冷冻鸡血豆腐的制备工艺可显著提高解冻后鸡血豆腐的品质,可促进肉鸡副产物高值化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鸡血豆腐 抗冻剂 响应面设计 低场核磁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肉解冻方式对狮子头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时苗苗 卞欢 +3 位作者 陈怡璇 张牧焓 王道营 徐为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5-212,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解冻方式对狮子头品质特性的影响,该文以经过冷藏解冻、室温解冻、超声解冻以及微波解冻4种解冻方式的猪肉作为原料制作狮子头,以新鲜猪肉为对照,探究不同解冻方式下的狮子头在色差、蒸煮得率、保水性、质构、微观结构等方... 为了探究不同解冻方式对狮子头品质特性的影响,该文以经过冷藏解冻、室温解冻、超声解冻以及微波解冻4种解冻方式的猪肉作为原料制作狮子头,以新鲜猪肉为对照,探究不同解冻方式下的狮子头在色差、蒸煮得率、保水性、质构、微观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解冻组的狮子头品质具有更显著的降低,狮子头的保水性、保油性、L^(*)值、弹性和咀嚼性都显著低于其他解冻处理组。室温解冻组和超声解冻组保水性较好,解冻损失和蒸煮损失最低。室温组和超声波解冻组狮子头在L^(*)、a^(*)、b^(*)上都与鲜肉组无明显差异,因此这2种解冻方法能较好地保持肉的色泽。从质构来看,室温组和超声解冻组能保持肌肉的弹性,但与鲜肉组相比硬度显著降低。经过冷冻及解冻过程的狮子头肌纤维结构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冷藏和室温解冻组的损伤程度较小,微波解冻处理的肌原纤维结构破坏最严重。综合来看,可以考虑室温解冻或超声解冻作为狮子头原料肉的最佳解冻方式,以应用于狮子头的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冻方式 狮子头 品质特性 肉制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肌肉成熟过程中铁死亡的发生及其与生鲜肉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郝丹妮 屠晓航 +4 位作者 郭诗雨 诸永志 王道营 徐为民 李鹏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1-343,共13页
保水性、质构、色泽等是生鲜肉品质的重要指标。我国肉类加工贮藏以及流通过程中存在汁液流失、质构劣化等问题,由此造成的质量损耗远高于发达国家。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系列与肉的保水性、嫩度等品质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研究... 保水性、质构、色泽等是生鲜肉品质的重要指标。我国肉类加工贮藏以及流通过程中存在汁液流失、质构劣化等问题,由此造成的质量损耗远高于发达国家。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系列与肉的保水性、嫩度等品质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研究了细胞凋亡对肉嫩度等品质的影响,但关于铁死亡与生鲜肉品质间关系的研究甚少。动物宰后肌肉内环境改变,细胞发生铁死亡,其特征包括铁离子积累、脂质氧化加剧、氧化还原平衡失调等,这些变化与肉的品质形成密切相关。本文综述铁死亡的特征、代谢途径、调控机制及铁死亡与不同细胞死亡方式间的交联,阐明铁死亡通过铁稳态失衡、氧化还原失衡及脂质过氧化影响生鲜肉品质的机制,完善了宰后成熟过程中肉品质形成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宰后成熟 品质 铁稳态失衡 氧化还原失衡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肽铁螯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莹 石景 +5 位作者 邹烨 王道营 杨彪 马晶晶 杨静 徐为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18-425,共8页
铁元素是人体维持红细胞代谢、辅助骨髓造血的必需营养素。铁元素的缺乏会引起多种疾病,如贫血、发育不良、孕妇早产等。肽铁螯合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补铁产品,因其具有吸收率高、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近年来逐渐被当成新型的理想补铁剂。... 铁元素是人体维持红细胞代谢、辅助骨髓造血的必需营养素。铁元素的缺乏会引起多种疾病,如贫血、发育不良、孕妇早产等。肽铁螯合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补铁产品,因其具有吸收率高、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近年来逐渐被当成新型的理想补铁剂。本文主要综述了食源性肽及肽铁螯合物的制备及其螯合活性影响因素,归纳肽铁结合机制,对其结合位点和螯合模式进行了概括,进一步分析其构象变化和分子间作用力,并总结其促进铁生物利用度的方式,旨在为肽铁螯合物在功能性食品、新型补铁剂上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肽 肽铁螯合物 螯合机理 构象分析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延估计的桥吊双吊具无模型同步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贤广 徐为民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7,共8页
提出一种具有时延估计的无模型控制方案,用于桥吊双吊具起升电机的跟踪和同步控制。首先,将桥吊双吊具起升电机的复杂动态模型转化为超局部模型,超局部模型只与控制输入和输出动态有关;然后,提出一种PD类型控制的时间延迟估计技术,对桥... 提出一种具有时延估计的无模型控制方案,用于桥吊双吊具起升电机的跟踪和同步控制。首先,将桥吊双吊具起升电机的复杂动态模型转化为超局部模型,超局部模型只与控制输入和输出动态有关;然后,提出一种PD类型控制的时间延迟估计技术,对桥吊双吊具系统的未建模动态和扰动进行整体估计;接着,为改善延迟补偿估计的跟踪精度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滑模观测器来补偿延迟估计的误差,以实现桥吊双吊具起升电机系统的无模型控制;同时,提出一种具有预置性能的时变滑模控制器,进一步改善桥吊双吊具起升电机的跟踪和同步精度;最后,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了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吊双吊具 无模型控制 时延补偿 同步控制 时变滑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鸡肺、牛肺、猪肺明胶/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良 黄春阳 +5 位作者 王哲 王灵娟 张新笑 邹烨 徐为民 邵俊花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2-561,共10页
为提高畜禽养殖效益、实现高附加值的畜禽肺资源化利用,本研究以鸡肺、牛肺、猪肺及与羧甲基壳聚糖为原料,在鸡肺、牛肺、猪肺明胶制备及改性的基础上,将羧甲基壳聚糖分别与改性鸡肺、牛肺、猪肺明胶按1∶1、1∶2和2∶1体积比进行交联... 为提高畜禽养殖效益、实现高附加值的畜禽肺资源化利用,本研究以鸡肺、牛肺、猪肺及与羧甲基壳聚糖为原料,在鸡肺、牛肺、猪肺明胶制备及改性的基础上,将羧甲基壳聚糖分别与改性鸡肺、牛肺、猪肺明胶按1∶1、1∶2和2∶1体积比进行交联反应制备复合水凝胶,并进一步对复合水凝胶的关联度、凝胶强度、红外光谱、溶胀性、热变特征、微观结构及失水率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羧甲基壳聚糖分别与改性鸡肺、牛肺、猪肺明胶按1∶2体积比时,配制得到的复合水凝胶性质最好。其中,羧甲基壳聚糖与改性牛肺明胶按1∶2体积比配制得到的复合水凝胶交联度、凝胶强度、孔隙率和失水率分别为45.4%、5.24 N、64.58%和87.6%,优于羧甲基壳聚糖分别与改性鸡肺明胶、改性猪肺明胶按1∶2体积比配制得到的复合水凝胶。本研究结果为畜禽肺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畜禽肺明胶 羧甲基壳聚糖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白昊鑫 徐为民 +8 位作者 马晶晶 耿志明 邹烨 杨彪 杨静 程梅 闫征 王道营 辜雪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28-338,共11页
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是一座产量巨大、价格低廉的活性物质宝库,对其进行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低共熔溶剂是一种可设计的新型“绿色溶剂”,由比例不同的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制备而得,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单、结构可设计、可生物降解... 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是一座产量巨大、价格低廉的活性物质宝库,对其进行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低共熔溶剂是一种可设计的新型“绿色溶剂”,由比例不同的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制备而得,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单、结构可设计、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和药品等多个领域。本文就低共熔溶剂在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提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和展望,以期为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的绿色提取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加工副产物 活性物质 低共熔溶剂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类化合物和游离铁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舒丽枝 时苗苗 +3 位作者 张牧焓 卞欢 徐为民 王道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52-1961,共10页
为了解卟啉铁及其产生的原卟啉和游离铁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MP)和肉品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原卟啉(PPIX)、卟啉铁(Hemin)和游离铁(FeCl3)结合加热处理鸡胸肉,并测定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卟啉铁、... 为了解卟啉铁及其产生的原卟啉和游离铁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MP)和肉品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原卟啉(PPIX)、卟啉铁(Hemin)和游离铁(FeCl3)结合加热处理鸡胸肉,并测定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卟啉铁、游离铁和原卟啉会使MP的溶解度显著降低(P<0.05),浊度增加,平均粒径从空白加热组的531 nm分别增加到1 280 nm、955 nm和712 nm,说明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了交联聚集;卟啉铁和游离铁能促进蛋白质羰基的生成(P<0.05),而原卟啉处理对蛋白质羰基含量没有显著改变(P>0.05),但三者均可引起蛋白质疏水性提高;卟啉类化合物和游离铁处理能显著降低蛋白质分子间氢键和离子键含量,提高疏水相互作用力和二硫键含量,减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促使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发生解离;卟啉铁和游离铁对蛋白质理化特性的改变破坏了蛋白质凝胶结构,降低了蛋白质的黏度、弹性模量和黏度损耗模量。本研究为明确卟啉类化合物对肌原纤维蛋白特性和肉品品质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为调控鸡肉嫩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卟啉 卟啉铁 游离铁 嫩度 肌原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协同苯乳酸对冷鲜鸡胸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控制作用
13
作者 张娇娇 吴海虹 +4 位作者 孙晋跃 李坤朋 孙芝兰 刘芳 徐为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13-219,共7页
探究超声协同不同浓度苯乳酸(US+0.5%PLA、US+1%PLA)不同处理时间(5、15、30 min)对鸡胸肉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杀菌效果,US+0.5%PLA处理15 min使菌数降低了0.67 lg CFU/g,US+1%PLA处理15 min使菌数降低了0.68 lg CFU/g,选取U... 探究超声协同不同浓度苯乳酸(US+0.5%PLA、US+1%PLA)不同处理时间(5、15、30 min)对鸡胸肉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杀菌效果,US+0.5%PLA处理15 min使菌数降低了0.67 lg CFU/g,US+1%PLA处理15 min使菌数降低了0.68 lg CFU/g,选取US+0.5%PLA处理15 min作为贮藏试验的处理条件,通过探究贮藏期间冷鲜鸡肉的菌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硫代巴比妥酸及色泽的结果发现,处理组贮藏期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菌数始终低于空白组约1 lg CFU/g,贮藏6 d,空白组挥发性盐基氮值为36.67 mg/100 g,处理组的值比空白组的值低约10 mg/100 g,此时,空白组的硫代巴比妥酸值为1.15 mg/100 g,处理组为0.78 mg/100 g,显著低于空白组数值,结果表明超声与苯乳酸的协同处理(US+0.5%PLA)可有效抑制鸡胸肉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速率,且能延缓蛋白质分解及脂肪氧化,明显降低肉的TVB-N、TBA含量增长速率,且对鸡胸肉的色泽无显著性影响,使其贮藏期延长1~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苯乳酸 金黄色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学分析不同品种黄羽肉鸡炖制鸡汤品质
14
作者 郝丹妮 张新笑 +4 位作者 屠晓航 刘芳 李鹏鹏 王道营 徐为民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32,共9页
为探究不同生长速度黄羽肉鸡对炖制鸡汤品质的影响,以淘汰肉种鸡、慢速型黄羽肉鸡、中速型黄羽肉鸡、快速型黄羽肉鸡为原料,比较不同品种黄羽肉鸡炖制鸡汤的出品率、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浊度和钠含量等理化性质及游离氨基酸(... 为探究不同生长速度黄羽肉鸡对炖制鸡汤品质的影响,以淘汰肉种鸡、慢速型黄羽肉鸡、中速型黄羽肉鸡、快速型黄羽肉鸡为原料,比较不同品种黄羽肉鸡炖制鸡汤的出品率、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浊度和钠含量等理化性质及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呈味核苷酸等风味物质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对鸡汤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鸡汤理化性质方面,慢速型黄羽肉鸡汤中钠含量、浊度、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但其出品率最低。在风味品质方面,快速型黄羽肉鸡汤FA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谷氨酸和组氨酸的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1,为鸡汤滋味的主要贡献者;慢速型黄羽肉鸡汤呈味核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5’-肌苷酸TAV>1,为呈味核苷酸的主要贡献者。从等效鲜味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角度分析,快速型黄羽肉鸡汤的EUC最大,鲜味最强。采用聚类分析验证PCA建立的鸡汤品质综合评价模型Y=(0.6224Y_(1)+0.25589Y_(2))/0.87829,得出快速型黄羽肉鸡汤综合品质最优。综合4种鸡汤的理化和风味指标可知,最适合炖制鸡汤的原料鸡品种是快速型黄羽肉鸡,其次为中速型黄羽肉鸡、慢速型黄羽肉鸡,最不适宜的为淘汰肉种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鸡汤 品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分层滑模面的桥吊模型参考自适应滑模控制
15
作者 唐辉腾 徐为民 +2 位作者 宋贤广 刘素琪 刘建国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4,共9页
桥式吊车系统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的欠驱动系统模型,其执行机构数少于自由度个数,并且桥式吊车系统模型的参数信息无法精确获得。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分层滑模面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首先,针对桥式吊车系... 桥式吊车系统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的欠驱动系统模型,其执行机构数少于自由度个数,并且桥式吊车系统模型的参数信息无法精确获得。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分层滑模面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首先,针对桥式吊车系统的参考模型,设计了一种移动分层滑模面以提高参考模型的暂态性能;然后,针对带有不确定性的桥式吊车系统,设计了一种带有参数估计的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在模型参数信息无法精确获得时确保小车到达期望位置并消除负载摆角;最后,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该控制系统的闭环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吊车 移动分层滑模面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滑模控制 自适应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的桥式吊车模型参考自适应滑模控制
16
作者 曹鹏程 徐为民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2,共9页
针对桥式吊车系统存在动态数学模型难以建立和扰动影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的模型参考自适应广义超螺旋滑模控制策略。该策略是通过将自适应广义超螺旋滑模算法与基于动态学习增益的迭代学习控制相结合而获得的。超螺旋滑... 针对桥式吊车系统存在动态数学模型难以建立和扰动影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的模型参考自适应广义超螺旋滑模控制策略。该策略是通过将自适应广义超螺旋滑模算法与基于动态学习增益的迭代学习控制相结合而获得的。超螺旋滑模算法采用自适应增益技术,即使精确扰动边界未知,也可以调整切换增益,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通过迭代学习控制可以对系统未知动力学进行估计,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设计一种非线性动态学习增益来保证学习过程中的收敛速度和稳态精度。应用产生指数衰减曲线的参考模型来跟踪位置误差,通过修改参考模型的衰减率控制系统动态响应过程。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证明。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吊车 自适应广义超螺旋滑模 迭代学习控制 动态学习增益 模型参考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板鸭生产过程中脂肪酶和磷脂酶的活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为民 徐幸莲 +2 位作者 周光宏 郑安俭 王道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02-305,共4页
研究了板鸭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点样品肌肉中酸性脂肪酶、中性脂肪酶和磷脂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板鸭在腌制过程中,这三种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在排坯和风干过程中,酶活性逐渐丧失。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板鸭加工过程中,盐含量及水分... 研究了板鸭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点样品肌肉中酸性脂肪酶、中性脂肪酶和磷脂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板鸭在腌制过程中,这三种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在排坯和风干过程中,酶活性逐渐丧失。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板鸭加工过程中,盐含量及水分含量与这三种酶活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鸭 酸性脂肪酶 中性脂肪酶 磷脂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徐为民 郑安俭 +2 位作者 严少华 吴海虹 诸永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6-370,共5页
萝卜在贮藏过程中,常会出现生根发芽、水分散失、糠心、腐烂等现象,从而对萝卜的食用和加工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研究萝卜贮藏中的生理变化与保鲜技术对萝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萝卜采后保鲜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对萝卜... 萝卜在贮藏过程中,常会出现生根发芽、水分散失、糠心、腐烂等现象,从而对萝卜的食用和加工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研究萝卜贮藏中的生理变化与保鲜技术对萝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萝卜采后保鲜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对萝卜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萝卜采后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采后生理 保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板鸭生产过程中风味成分组成及其变化 被引量:15
19
作者 徐为民 周光宏 +1 位作者 徐幸莲 王道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5,共7页
按传统生产工艺生产南京板鸭,分别在原料、干腌、湿腌、排坯、风干5 d、风干10 d和风干15 d等7个工艺段随机取6只板鸭的股二头肌作为样品进行风味成分检测。结果显示:在原料、干腌、湿腌和排坯阶段的鸭肉中分别检测到33、68、18和31种... 按传统生产工艺生产南京板鸭,分别在原料、干腌、湿腌、排坯、风干5 d、风干10 d和风干15 d等7个工艺段随机取6只板鸭的股二头肌作为样品进行风味成分检测。结果显示:在原料、干腌、湿腌和排坯阶段的鸭肉中分别检测到33、68、18和31种风味化合物;在风干5 d、10 d和15 d的鸭肉中分别检测到43、57和54种风味化合物。这些成分可归类为:含硫类、胺类、醇类、羧酸类、烃类、酮类、酯类、醛类、醚类、含氮类和呋喃类化合物。在南京板鸭成品的风味成分中,醛类、醇类、烃类和酮类分别占化合物总数的37.78%、26.93%、18.39%和11.72%。主成分分析显示,第一主成分主要由2种醛、1种羧酸和1种醇组成,第二主成分主要由2种醛、1种酮和1种烯组成。第一和第二主成分总计解释了南京板鸭风味成分变化总方差的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板鸭 加工过程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磷脂在腌腊肉制品风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为民 王道营 +1 位作者 诸永志 刘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4-207,共4页
肌内磷脂是腌腊肉制品风味形成的重要前体。腌制过程中,肌内磷脂主要发生了水解、氧化,氧化产物还可以通过美拉德反应与其他化合物进一步作用形成风味物质。本文综合论述了肌内磷脂在腌腊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变化机制,讨论... 肌内磷脂是腌腊肉制品风味形成的重要前体。腌制过程中,肌内磷脂主要发生了水解、氧化,氧化产物还可以通过美拉德反应与其他化合物进一步作用形成风味物质。本文综合论述了肌内磷脂在腌腊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变化机制,讨论了这些变化在腌腊肉制品风味形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磷脂 腌腊肉制品 风味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