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春的迷惘与残酷——以何大草《刀子和刀子》与《我的左脸》为例
1
作者 徐万平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5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刀子和刀子》 《我的左脸》 青春小说 何大草 《午门的暖昧》 迷惘 小说创作 历史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妇女解放观的现代性——从“穷死的”祥林嫂说起
2
作者 徐万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3-125,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20世纪初传统与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以鲁迅《祝福》中祥林嫂为代表的女性悲剧的成因,认为祥林嫂的"穷死"是精神绝望与经济拮据双重合力的必然。鲁迅虽以拯救女性精神为首要目的和出发点,但因其现实主义手法的成功运... 本文主要探讨20世纪初传统与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以鲁迅《祝福》中祥林嫂为代表的女性悲剧的成因,认为祥林嫂的"穷死"是精神绝望与经济拮据双重合力的必然。鲁迅虽以拯救女性精神为首要目的和出发点,但因其现实主义手法的成功运用,在小说和杂文创作中,对女性解放经济权的重要性予以了隐形的表达,又把女性经济的独立作为其解放的前提和关键。鲁迅妇女解放观中体现了独特的辩证解放思想,显示出其哲理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使其成为现代妇女解放观的创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妇女观 解放观 现代性 祥林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潜伏》中的“革命”加“恋爱”模式
3
作者 徐万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20-121,共2页
本文主要从《潜伏》小说文本到影视剧改编的互动过程入手,分析文本和剧作对中国20世纪现代文学中被广泛诟病的"革命+恋爱"模式在作品中的成功运用,尤其是通过对影视剧中三位各具特色的典型革命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阐释"革命+恋爱... 本文主要从《潜伏》小说文本到影视剧改编的互动过程入手,分析文本和剧作对中国20世纪现代文学中被广泛诟病的"革命+恋爱"模式在作品中的成功运用,尤其是通过对影视剧中三位各具特色的典型革命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阐释"革命+恋爱"模式的艺术魅力和永恒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 “革命+恋爱” 女性形象 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的思考者蒙昧文化的批判者——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3
4
作者 徐万平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散文作品 余秋雨 散文作家 文化散文 《山居笔记》 《文化苦旅》 行者 出版 地理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万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156-157,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小儿短小手术中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儿科接收手术治疗患儿,按照投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麻醉方式,实验组给予喉罩复合吸入七氟烷与氯胺酮麻醉,记录两...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小儿短小手术中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儿科接收手术治疗患儿,按照投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麻醉方式,实验组给予喉罩复合吸入七氟烷与氯胺酮麻醉,记录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P<0.05);手术前,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麻醉处理之后,手术中和手术后实验组患儿的平均动脉血压高于对照组,而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短小手术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喉罩复合七氟烷与氯胺酮麻醉处理,不仅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而且还能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短小手术 七氟烷 氯胺酮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