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敌敌畏杀虫剂对桃树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荆梦 宿燕明 +3 位作者 谷立坤 彭霞薇 李林 白志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4-869,共6页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评价了喷施敌敌畏杀虫剂后对桃树叶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平板计数法分析结果表明,经80%敌敌畏乳油的1000倍液喷雾处理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低于喷水对照。PLFA分析结果显示,桃树叶际真菌标记物1...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评价了喷施敌敌畏杀虫剂后对桃树叶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平板计数法分析结果表明,经80%敌敌畏乳油的1000倍液喷雾处理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低于喷水对照。PLFA分析结果显示,桃树叶际真菌标记物18:1ω9t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最高,超过总PLFAs含量的60%;喷施杀虫剂后,叶际微生物PLFAs的含量、种类均有所增加,明显有别于喷水对照;并且增加敌敌畏处理次数会增强其对叶际微生物群落影响的显著性。PLFAs主成分分析表明,处理1d后不同样品的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最明显,7d后,不同处理样品的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叶际 敌敌畏 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对常见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巍 彭霞薇 +1 位作者 李宝聚 白志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78-81,共4页
在平菇菌糠中分离出一株抗性较高的绿色木霉菌,通过平板对峙实验,考察绿色木霉菌对黄瓜立枯病及枯萎病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6.8%和87.5%,采用绿色木霉菌接种到菌糠发酵,其发酵菌糠拌... 在平菇菌糠中分离出一株抗性较高的绿色木霉菌,通过平板对峙实验,考察绿色木霉菌对黄瓜立枯病及枯萎病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6.8%和87.5%,采用绿色木霉菌接种到菌糠发酵,其发酵菌糠拌土比例为10%且拌土时间为6 d时,对黄瓜立枯病及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达到了85.6%和74.3%。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在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上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菌糠能为绿色木霉菌的定植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也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一定的营养,从而增强其抗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菌糠 发酵 生物防治 黄瓜土传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芘处理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3
作者 刘杰 彭霞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398-8400,845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芘处理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α-萘胺显色法测定了土壤硝化潜势(PNR),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了amoA基因拷贝数。[结果]芘和PNR的剂量-效应关系满足四参数的Logistic曲线,各处理土壤PNR的EC50分布在70100μ... [目的]研究不同芘处理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α-萘胺显色法测定了土壤硝化潜势(PNR),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了amoA基因拷贝数。[结果]芘和PNR的剂量-效应关系满足四参数的Logistic曲线,各处理土壤PNR的EC50分布在70100μg/g范围内,且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大,表明土壤微生态群落对芘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或抗性;芘的急性毒性表现在中高浓度芘处理下,持久性毒性在各浓度处理下均有明显表现;芘的存在在短期内并不能改变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丰度及基因拷贝数。[结论]中等芘浓度范围(70100μg/g)是PNR较敏感的浓度段,芘对土壤PNR的影响可能是对氨氧化过程中关键酶AMO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潜势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施用对紫穗槐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连鹏 李志茹 +4 位作者 范周周 刘双 李昭蓉 周金星 彭霞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6,共9页
【目的】通过观察城市污泥与园林废弃物不同配比的堆肥产品及不同施用量对紫穗槐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探究何种配比与施用量的组合下最有利于紫穗槐的生长,以期同时实现城市污泥与园林废弃物的最大化处理,为今后城市污泥和园林废弃物... 【目的】通过观察城市污泥与园林废弃物不同配比的堆肥产品及不同施用量对紫穗槐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探究何种配比与施用量的组合下最有利于紫穗槐的生长,以期同时实现城市污泥与园林废弃物的最大化处理,为今后城市污泥和园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4种不同堆肥产品(GF、SGA、SGB、SS,即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比分别为0∶1、1∶3、1∶1、1∶0)和不同施用量(0、25%、50%、75%、100%分别记作CK、T1、T2、T3、T4)对紫穗槐生长及其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4种堆肥产品在施用量达100%时,对紫穗槐种子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SS在各个施用量处理中均表现出较高的抑制作用;在紫穗槐生长初期,与对照相比,4种堆肥产品不同施用量处理均生长较缓慢,但实验中后期,施用堆肥产品的处理组植物生长速度加快,超过对照组植株的生长速度,逐渐表现出堆肥产品的肥效营养作用;施用上述堆肥产品后累积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提高,最大值分别出现在SGB的T2处理和SS的T1处理;施用堆肥产品能够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电导率,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改善土壤环境。【结论】综合分析,施用50%的SGB时,有利于紫穗槐生长,确定其为较为适宜的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园林废弃物 混合堆肥 紫穗槐 植物生长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Cd^(2+)复合胁迫对桑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嘉桐 关颖慧 +3 位作者 司莉青 彭霞薇 孟丙南 周金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3,共8页
【目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备受关注。目前,研究多限于重金属单一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但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形式并不是只有一种重金属,而是由多种重金属复合而成,研究重金属单一胁迫与复合胁迫对植物生长及光合... 【目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备受关注。目前,研究多限于重金属单一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但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形式并不是只有一种重金属,而是由多种重金属复合而成,研究重金属单一胁迫与复合胁迫对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与差异很有必要。【方法】本研究以桑树幼苗为实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Pb2+和Cd2+进行桑树幼苗土培实验,分析单一胁迫与复合胁迫对桑树幼苗生长指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与差异。【结果】Pb2+单一胁迫降低了桑树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Cd2+单一胁迫对叶绿素含量是"低促高抑",对类胡萝卜素而是随Cd2+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复合胁迫对桑树光合色素含量起到抑制作用,且程度强于单一胁迫。桑树叶片的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及表观量子效率(φ)均受到重金属胁迫的抑制作用,且随含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单一胁迫和复合胁迫对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均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显著地限制了桑树的生长。【结论】重金属单一胁迫及复合胁迫对桑树幼苗的生长指标、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均有抑制作用,且重金属含量越高,桑树幼苗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复合胁迫对桑树幼苗的抑制作用存在协同效应,毒害程度强于单一胁迫;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桑树表现出了较强的耐重金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复合胁迫 光合作用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与非岩溶区不同林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范周周 卢舒瑜 +4 位作者 王娇 郭东矗 庞丹波 周金星 彭霞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61,共7页
【目的】为明确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林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为今后深入探究岩溶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云南建水岩溶与非岩溶区人工桉树林、人工云南松林和天然次生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 【目的】为明确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林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为今后深入探究岩溶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云南建水岩溶与非岩溶区人工桉树林、人工云南松林和天然次生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探究不同地质、不同林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与土壤酶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表明,在相同地质背景条件下,两种不同人工林土壤中桉树(阔叶林)与云南松(针叶林)放线菌的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天然次生林微生物数量为18.2×10~5cfu/g。受地质条件、植被恢复模式等影响,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各异。相关分析表明,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脲酶、酸性磷酸酶、碳酸酐酶、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物质的转化受地质条件、林分差异和恢复模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土壤酶 根际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用牡丹对钙镁硫元素吸收和积累规律的研究
7
作者 李海波 赵哀梅 彭霞薇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98,共6页
为明确油用牡丹植株对Ca、Mg、S的吸收规律,为油用牡丹专用肥配制及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以5年生油用牡丹‘凤丹’为试验材料,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油用牡丹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新枝、老枝、根和果荚中Ca、Mg、S元素的含... 为明确油用牡丹植株对Ca、Mg、S的吸收规律,为油用牡丹专用肥配制及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以5年生油用牡丹‘凤丹’为试验材料,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油用牡丹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新枝、老枝、根和果荚中Ca、Mg、S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分析其不同器官中三种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用牡丹的年生长周期中,其对各元素的吸收量与积累量存在差异,各时期均表现为Ca>Mg>S;油用牡丹对Ca、Mg、S的年吸收量分别为4.99g/株、0.33g/株和5.92mg/株,吸收比约为843∶56∶1;盛花期(5月)到果荚发育期(6月)是Ca、Mg、S的吸收活跃期。相关性分析表明,油用牡丹植株中Ca、Mg、S的积累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钙镁硫元素 吸收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