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性贫血病人维持性血透中静脉补铁的治疗及相关护理 被引量:9
1
作者 彭银燕 邝沛玲 黄红友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5-436,共2页
目的通过静脉给予右旋糖酐铁(科莫非),使体内有充足的铁储备,从而提高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治疗效果。方法34例血液透析病人静脉使用科莫非,每次100 mg,每周2-3次,共总剂量1 000mg。治疗前后检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铁蛋... 目的通过静脉给予右旋糖酐铁(科莫非),使体内有充足的铁储备,从而提高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治疗效果。方法34例血液透析病人静脉使用科莫非,每次100 mg,每周2-3次,共总剂量1 000mg。治疗前后检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SF),运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及CRP。结果经过静脉铁剂的治疗,两组病人的Hb和Hct均有不同的程度的升高(P<0.01),两组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在透析患者补铁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及时发现过敏反应和延迟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结论透析病人补铁治疗有助于改善透析病人的肾性贫血,良好的护理可以确保补铁治疗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贫血 静脉铁剂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可调钠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彭银燕 邝沛玲 符霞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674-1675,共2页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预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常规透析对照组与低温可调钠透析(观察组)的病例分别551及421例次,监测透析中及透析后的血压及病人的症状变化情况,记录需要护理干预的发生例次。结果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预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常规透析对照组与低温可调钠透析(观察组)的病例分别551及421例次,监测透析中及透析后的血压及病人的症状变化情况,记录需要护理干预的发生例次。结果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比率16.86%,与对照组(40.11%)相比明显降低(P<0.001);观察组无论在透析中及透析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明显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低温可调钠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素矿化试验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彭银燕 黄运湘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4期288-291,共4页
通过查阅大量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资料,归纳土壤氮素矿化研究的主要试验方法,并对目前运用最广泛的培养方法的特点、应用领域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详细地介绍,以为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氮素矿化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土壤 氮素矿化 室内培养法 原位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净化中心工作模式与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符霞 宋利 +6 位作者 陈新红 全梓林 陈诚 周攸 彭银燕 崔冬梅 黄惠根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69-71,共3页
目的了解血液净化中心不同护理工作模式对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基本资料问卷及护理工作生活质量量表对血液净化中心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组(30人,参与24h待命)和非CRRT组(30人,不参与24h待命)进行调查。结果60名护士工... 目的了解血液净化中心不同护理工作模式对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基本资料问卷及护理工作生活质量量表对血液净化中心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组(30人,参与24h待命)和非CRRT组(30人,不参与24h待命)进行调查。结果60名护士工作生活质量总分160.02±20.12;工作生活质量总分及另3个维度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作家庭维度得分CRRT组显著低于非CRRT组(P<0.05)。1年内离职率CRRT组显著高于非CRRT组(P<0.05);是否加入CRRT组影响工作家庭维度得分(β′=-0.281,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偏低,CRRT组工作模式影响护士工作家庭平衡,频繁轮值夜班可导致其离职;建议管理者高度重视此类问题,改进工作机制,从而改善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工作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血液净化中心 工作模式 工作生活质量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立艳 宋利 +5 位作者 彭银燕 全梓林 陈诚 周攸 崔冬梅 符霞 《循证医学》 CSCD 201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量表调查44例乙肝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组)和31例普通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测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作单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乙... 目的探讨乙肝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量表调查44例乙肝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组)和31例普通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测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作单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乙肝组在精神健康维度中得分显著低于普通组[(64.82±3.08)vs.(74.71±3.33),P=0.035],影响精神健康的因素包括血磷(P=0.020)、糖化血红蛋白(P=0.037)。结论乙肝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普通透析患者在精神健康方面存在差异,合并糖尿病、慢性骨代谢异常等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对乙肝维持性血液患者的心理干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生活质量 SF-36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透析血管通路类型对透析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宋利 符霞 +7 位作者 全梓林 赵立艳 彭银燕 崔冬梅 钟咪 陈诚 冯仲林 叶智明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0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首次透析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能否改善透析患者5年生存率。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月1日~2018年8月3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首次透析血管类型及中心静脉置管是否转换为内瘘组... 目的探讨首次透析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能否改善透析患者5年生存率。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月1日~2018年8月3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首次透析血管类型及中心静脉置管是否转换为内瘘组分为3组:动静脉内瘘组、中心静脉置管转内瘘组和长期/临时置管组。主要观察指标为3组患者5年死亡率。结果共入组360例患者,平均年龄(61.1±16.0)岁,糖尿病肾病患者113例(37.2%),男性197例(54.7%),首次透析血管通路类型中自体动静脉内瘘129例(35.8%),移植物动静脉内瘘9例(2.5%),长期置管16例(4.4%)和临时置管206例(57.2%)。3组患者5年死亡率分别为:10/138(7.2%)比9/138(6.5%)比12/84(14.3%),χ^2=80.966,P=0.116。中心静脉置管组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中位间隔时间为47.00(11.00,86.00)天。首次透析采用内瘘为血管通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Z=2.625,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长期/临时置管组患者5年死亡率升高[HR(95%CI)=4.992(1.224~14.840),P=0.025]。结论首次透析采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5年生存率。透析中心应该积极增加内瘘比例,减少导管使用率,缩短建立内瘘的时间间隔,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存活率 首次透析血管通路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