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时起搏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高风险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彭育红 孙家安 +5 位作者 杨莉 梅静 李淑荣 郭晓萍 汝磊生 李俊峡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高风险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时起搏器支持下行PCI的高危患者72例,记录临时起搏器置入情况、介入操作及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高风险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时起搏器支持下行PCI的高危患者72例,记录临时起搏器置入情况、介入操作及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72例均成功安置临时起搏器,并保留4~48 h,其中37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时起搏23例次,占总置入起搏器例数的31.9%,占AMI置入起搏器例数的62.2%,梗死相关动脉均得到开通;35例复杂病变患者临时起搏19例次,占总置入起搏器例数的26.4%,占复杂病变置入起搏器例数的54.3%,其中78.3%的慢性血管闭塞病变血管成功开通,左主干及右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均成功完成介入治疗。结论临时起搏器与PCI联合治疗AMI及慢性血管闭塞性病变,可减少PCI治疗中因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恢复正常心率,保证重要器官供血,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宜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2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5 位作者 牛亚辉 赵玉英 齐书英 丁超 孙家安 王冬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7期509-514,共6页
目的联合使用SYNTAX及EURO评分,研究存在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但不适宜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高危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治疗的预后,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患者逐... 目的联合使用SYNTAX及EURO评分,研究存在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但不适宜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高危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治疗的预后,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患者逐一完成SYNTAX及EURO评分的计算,选择SYNTAX评分>27分、EURO评分>6分的115例患者,按治疗策略分组为PCI组和药物治疗组,随访18个月。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再入院、心功能减退及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生存时间分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完成18个月的随访。PCI组6例(11.76%)、药物治疗组17例(34.00%)发生MACE,PCI组未发生MACE的比例显著高于药物组。未发生MACE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2组出院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1,P=0.001)。PCI组和药物治疗组估算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2.7个月和9.7个月。Cox模型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治疗方法对未发生MACE者的生存时间有影响(P=0.001,回归系数B=0.882,相对危险度=2.416)。结论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对于SYNTAX评分>27分、不适宜冠脉搭桥的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选择PCI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结果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扩张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7 位作者 孙家安 李俊峡 齐书英 丁超 赵玉英 张莉 梅静 杨莉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1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变特点,以提高CAE的综合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AE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表现为急... 目的总结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变特点,以提高CAE的综合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AE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前区不适4例,典型发作性胸痛及仅有乏力、头晕各3例。合并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各10例,高尿酸血症3例,腹主动脉瘤2例,慢性乙肝1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Markis分型,8例为多支弥漫性冠状动脉扩张(Ⅰ型);5例为局限性冠状动脉瘤(Ⅳ型);2例为单根血管弥漫性病变(Ⅲ型),呈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结论临床仅少数CAE适合实施介入治疗。加强危险因素控制,普及冠状动脉造影及多排CT检查,积极予抗凝、抗栓及预防痉挛等治疗,并适时行介入治疗有利于提高CAE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扩张 病理性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引导下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4 位作者 赵玉英 孔令锋 马彦卓 孙家安 王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9期696-699,共4页
处理入口不明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可借助血管内超声,但反复交换微导管和超声导管可能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自主研发的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由血管内超声导管以及与其并联为一体的治疗微导管构成,超声... 处理入口不明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可借助血管内超声,但反复交换微导管和超声导管可能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自主研发的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由血管内超声导管以及与其并联为一体的治疗微导管构成,超声导管和工作导丝同步进入病变部位,相当于在血管内超声实时探查下进行直接定位操作,有助于正确把握穿刺方向,为介入医师进行慢性闭塞病变的治疗增添了新工具。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结合1例应用此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成功治疗入口闭塞的CTO病变经验,为读者提供更为直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血管内超声 微导管 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评分指导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彭育红 李浩亮 +6 位作者 汝磊生 赵玉英 王刚 郭晓影 刘项 程龙 马彦卓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评分是否可用于指导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治疗的CTO患者497例,应用DAP...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评分是否可用于指导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治疗的CTO患者497例,应用DAPT评分工具评估,分别观察≥2分及<2分的患者采用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或延长治疗(12~58个月)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出血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入组患者405例,随访时间34(28,44)个月。(1)在DAPT评分≥2分的患者中,延长双抗治疗组较标准双抗治疗组MACCE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和14.0%,P=0.040)。延长双抗治疗组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低于标准双抗治疗组,分别为(1.8%和8.6%,1.8%和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延长双抗治疗组与标准双抗治疗组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2)在DAPT评分<2分的患者中,2组MACCE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双抗治疗组的BARC 2,3,5型出血事件显著低于延长双抗治疗组(3.4%和12.8%,P=0.018)。Kaplan-Meier分析显示,标准双抗治疗组较延长双抗治疗组无出血事件生存率高(P=0.034)。结论DAPT评分可用于指导CTO患者PCI术后双抗治疗的时程,≥2分的CTO患者PCI术后给予延长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获益更多,<2分的患者给予标准时程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评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慢性闭塞病变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彭育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79-380,共2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的克隆扩增为特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可见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于JAK2 V617F,近年开始发现部分非JAK2 V617F基因突变的患者存在CALR基因突变,如不进行基因筛查,很难诊断.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心肌梗死 心室血栓 CAL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整合素反义胱氧寡核苷酸抑制精氨酸加压素诱导下心脏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
7
作者 彭育红 赵连友 +3 位作者 汝磊生 杨学东 陈永清 范延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6期548-548,553,共2页
β1整合素介导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与细胞骨架相连,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影响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的生长、分化、黏附和迁移等生物学功能,在心脏间质重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 心肌成纤维细胞 高血压 结合素类 反义寡核苷酸类 精氨酸升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青檀 王冬梅 +2 位作者 汝磊生 孙家安 彭育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11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2例初次发生STEMI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后测定的...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2例初次发生STEMI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后测定的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分A组(应激性高血糖组)41例和B组(血糖正常组)51例。平均随访1.5年。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是44.6%(41/92)。A和B组间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8.952,P=0.013)、心功Killip分级越高(OR=3.530,P=0.048)、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越高(OR=9.408,P〈0.001)均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对A和B组患者1~2年内发生的死亡风险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远期死亡(RR1.532,95%CI1.004--2.337,P=0.048)的独立预测因子。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远期死亡风险是正常者1.557倍(P=0.041)。结论女性、Killip分级、CK.MB增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STE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加重患者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应激性高血糖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丁超 李俊峡 +4 位作者 赵玉英 张莉 汝磊生 孙家安 彭育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8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无复流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首次ST抬高型AMI发病12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136例连续入院患者,按照术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无复流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首次ST抬高型AMI发病12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136例连续入院患者,按照术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治疗组(40例)和非他汀治疗组(96例)。观察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组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组(12.5%比34.3%,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前没有应用他汀类药物是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R为3.56,95%CI1.59-4.58,P〈0.05)。PCI术后1个月他汀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治疗组(12.5%比31.3%,P〈0.01)。结论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减少MACE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家安 张洁芳 +5 位作者 曹彦敏 汝磊生 彭育红 丁超 齐书英 杨莉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2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将48例ADHF随机...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将48例ADHF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负荷剂量静脉推注rh—BNP(1.5—2.0μg/kg),随后按维持剂量进行微量泵静脉内注射[0.0075~0.0150μg/(kg·min)],连续静脉滴注24h。两组治疗前后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V时域分析指标,即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RV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HRV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有增加的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RV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比较均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NP可改善ADHF患者的HRV,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率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肱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家安 汝磊生 +4 位作者 彭育红 齐书英 李俊峡 杨莉 郭晓萍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5期424-426,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肱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A导丝在冠状动脉造影桡动脉痉挛时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玉英 汝磊生 +4 位作者 李俊峡 王冬梅 孙家安 彭育红 张莉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导丝在冠脉造影桡动脉痉挛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术发生桡动脉痉挛的106例分为PTCA导丝组36例和药物...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导丝在冠脉造影桡动脉痉挛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术发生桡动脉痉挛的106例分为PTCA导丝组36例和药物组70例。PTCA导丝组在造影路径指导下更换泥鳅导丝为PTCA导丝完成造影;药物组沿鞘管侧管注入维拉帕米1 mg和硝酸甘油200μg,等待5 min后再次行桡动脉造影,观察两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药物组重度痉挛占88.6%,弥漫痉挛占38.6%;PTCA导丝组重度痉挛占97.2%,弥漫痉挛占41.7%,两组痉挛严重及弥漫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A导丝组PTCA导丝均通过病变部位,在PTCA导丝指引下5 F造影导管通过病变部位冠脉造影成功率94.4%。药物组再次造影桡动脉痉挛改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率8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PTCA导丝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5.6±18.1)min、(29.1±13.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01)。PTCA导丝组出现血管并发症2例(5.6%);药物组出现血管并发症18例(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P=0.01)。结论冠脉造影桡动脉痉挛时可尝试使用PTCA导丝完成造影,该方法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家安 汝磊生 +4 位作者 李俊峡 彭育红 杨莉 梅静 郭晓萍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7期567-569,共3页
目的评价经ZEEK血栓抽吸导管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复流现象者43例。所有病例均给予血栓抽吸导... 目的评价经ZEEK血栓抽吸导管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复流现象者43例。所有病例均给予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其中21例患者入选硝普钠组,经ZEEK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后超选择性IRA内注射硝普钠100μg,2秒内"弹丸式"快速注射完毕,22例患者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生理盐水5 ml,10分钟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FC)。结果两组均可明显改善急诊PCI后的无复流现象,硝普钠组所有患者IRA血流恢复TIMI 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3.7±7.0)帧降至(26.5±5.8)帧,而对照组从(84.5±6.5)帧降至(39.8±10.7)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EK血栓抽吸导管联合超选择性IRA内快速注射硝普钠100μg能更有效地改善AMI急诊PCI中无复流现象,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硝普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晓萍 谷岩梅 +1 位作者 梅静 彭育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23期2192-2193,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4年4月行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术患者共10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措施。结果旋磨术中相...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4年4月行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术患者共10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措施。结果旋磨术中相关并发症8例(7.5%)。其中,1例(0.9%)患者发生慢血流,1例(0.9%)患者无复流,2例(1.8%)患者冠状动脉痉挛,1例(0.9%)冠状动脉穿孔,1例(0.9%)患者旋磨头嵌顿;2例(1.9%)患者出现导丝相关问题,其中1例导丝损坏,1例导丝嵌入心肌。经积极对症处理,病情缓解后,患者均出院,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器械相关死亡病例。结论行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治疗存在不同程度并发症,护士术前进行访视,做好充足准备;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不适症状,及时应用抢救措施,准确判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处理好突发事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介入术中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术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技术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家安 汝磊生 +4 位作者 齐书英 彭育红 李淑荣 刘红娜 席爱雪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8期692-694,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向导管内锚定法经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一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家安 汝磊生 +3 位作者 李俊峡 彭育红 席爱雪 刘红娜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1期17-18,I0001,共3页
目的探讨正向导管内锚定法经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例正向导管内锚定法经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治疗经过。患者出现间断胸痛3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左向右三级侧支循环,右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正向导管内锚定法经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例正向导管内锚定法经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治疗经过。患者出现间断胸痛3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左向右三级侧支循环,右冠状动脉中段以远完全闭塞。多次尝试正向开通右冠状动脉不能成功,考虑患者侧支循环建立较好,试行逆向开通右冠状动脉。由于间隔支不能通过,最终选择心外膜侧支,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后进入主动脉窦,但是逆向球囊送入困难,采用正向导管内球囊锚定法,操控逆向导丝进入正向导管内,并在导管内扩张球囊锚定逆向导丝以利于球囊通过。结果造影见右冠状动脉显影,正向送入WHISPER导丝成功到达右冠状动脉远端,反复扩张病变处,植入3枚药物涂层支架,慢性闭塞的右冠状动脉开通成功。术后6个月随访,无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慢性完全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低,逆向导丝技术的出现明显提高了CTO病变导丝通过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正向导管内锚定法 逆向导丝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钠尿肽对兔缺血/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超 郭洁 +3 位作者 王冬梅 李洁 于敏 彭育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8期629-631,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尿肽(rhBNP)对兔在体缺血/再灌注(I/R)后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探讨rhBNP拮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n=15):I/R损伤组(I/R组,缺血30min后...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尿肽(rhBNP)对兔在体缺血/再灌注(I/R)后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探讨rhBNP拮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n=15):I/R损伤组(I/R组,缺血30min后再灌注120min);rhBNP治疗组[rhBNP组,再灌注后经动物耳缘静脉注射rhBNP 0.06μg/(kg·min)];假手术对照组(CON组,只开胸不结扎血管)。采用酶解的方法分离缺血部位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Na。结果 CON组、I/R组、rhBNP组INa密度峰值(-30mV)分别为(-42.78±5.48,n=16),(-22.46±5.32, n=12),(-37.82±5.45,n=15)pA/pF,I/R组较CON组明显下降(P<0.01),rhBNP组较I/R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I/R后心肌INa明显下降,给予rhBNP可使下降的INa上调,提示rhBNP可减轻或逆转这种电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钠尿肽 缺血 再灌注 膜片钳 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螺纹穿通导管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18
作者 孙家安 汝磊生 +3 位作者 彭育红 张莉 赵玉英 王冬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4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螺纹穿通导管(Tornus)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导丝能通过而最小径球囊导管不能通过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均采用Tornus导管通... 目的探讨螺纹穿通导管(Tornus)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导丝能通过而最小径球囊导管不能通过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均采用Tornus导管通过闭塞段血管,球囊导管成功扩张后置入合适支架,完成血管重建,手术时间1.0~3.0(1.9±0.7)h,造影剂用量150~300(240±42)ml。术中、术后及随访无并发症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Tornus导管有助于治疗导丝能通过而球囊导管不能通过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纹穿通导管 冠状动脉闭塞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分析
19
作者 丁超 何振山 +7 位作者 李俊侠 崔俊玉 齐书英 李洁 杨丽 赵玉英 张莉 彭育红 《临床误诊误治》 2008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并发症,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行RFCA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1 2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 268例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8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 目的:总结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并发症,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行RFCA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1 2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 268例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8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53例,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62例,房性心动过速18例,心房扑动17例,心房颤动36例。RFCA总成功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0.79%。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10例,其中2例因并发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予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发生心包填塞、气胸、下肢动脉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1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未出现瓣膜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无与RFCA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RFCA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如术前认真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细心观察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心动过速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时程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育红 李浩亮 +5 位作者 汝磊生 赵玉英 王刚 郭晓萍 席爱雪 杨莉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3期46-51,共6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不同时程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PCI术后采用D...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不同时程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PCI术后采用DAPT的冠状动脉CTO 480例,按照DAPT时程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采用DAPT>12个月方案者为延长DAPT组(274例),采用DAPT 12个月方案者为标准DAPT组(206例)。观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DAPT用药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PCI情况,记录比较两组随访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情况,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评估比较两组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生存情况。结果延长DAPT组有PCI史所占比例高于标准DA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PCI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阿司匹林加硫酸氢氯吡格雷方案延长DAPT组258例(94.2%)多于标准DAPT组172例(83.5%);采用阿司匹林加替格瑞洛方案延长DAPT组16例(5.8%)少于标准DAPT组34例(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长DAPT组MACCE发生率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标准DA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延长DAPT组无MACCE生存率高于标准DA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5)。结论冠状动脉CTO患者PCI术后50%以上选择延长DAPT,采用延长DAPT患者预后优于采用标准DAPT患者,且不增加中重度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