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与姚一苇
1
作者 彭耀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3-86,共4页
关键词 姚一苇 当代 鲁迅 戏剧 文学著作 中国 台湾省 剧作家 出生 成就 厦门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锣鼓”的意味——论钟惦棐的电影评论
2
作者 彭耀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7-71,共5页
钟惦棐(1919-1987)的电影评论属于“以社会功能为核心的电影本体论建构”,他以电影社会学关注“电影如何作用于社会”;以电影现实主义美学倡导“真”与“关”:以电影本体论提出“离婚”说。
关键词 钟惦棐 电影评论 电影社会学 现实主义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论姚一苇戏剧民族化特征及其意义
3
作者 彭耀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4-100,共7页
台湾当代戏剧家姚一苇的戏剧创作在借鉴表现主义戏剧手法的同时,继承发扬传统戏曲的诗意风格,融合传统与现代,为台湾当代剧场开辟出具有当代性的民族化方向。姚一苇“建立我们的新国剧”的倡导可以视为20世纪20年代新月派“国剧... 台湾当代戏剧家姚一苇的戏剧创作在借鉴表现主义戏剧手法的同时,继承发扬传统戏曲的诗意风格,融合传统与现代,为台湾当代剧场开辟出具有当代性的民族化方向。姚一苇“建立我们的新国剧”的倡导可以视为20世纪20年代新月派“国剧运动”的历史回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戏剧 民族化 传统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密图纸》对中国反特影片的突破和转变
4
作者 彭耀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62-63,共2页
在新中国反特影片发展15年后,《秘密图纸》将反特影片反特的主体从部队转向公安机关,将反特影片的反特过程或主要方式从"打入"转向依靠群众、细密侦察与推理破案,正面展示公安机关的侦查破案,并重塑反特片主要类型人物的形象... 在新中国反特影片发展15年后,《秘密图纸》将反特影片反特的主体从部队转向公安机关,将反特影片的反特过程或主要方式从"打入"转向依靠群众、细密侦察与推理破案,正面展示公安机关的侦查破案,并重塑反特片主要类型人物的形象特征。标志着中国反特影片在艺术表现上的成熟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密图纸》 反特影片 突破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警察影像行走回望
5
作者 彭耀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新中国警察影像是指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兼具大众文化和主旋律的影视类型。新中国警察影像与新中国电影/电视剧一并前行,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生动感人地记录了人民警察的工作、生活和情感,形成了纪实美学... 新中国警察影像是指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兼具大众文化和主旋律的影视类型。新中国警察影像与新中国电影/电视剧一并前行,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生动感人地记录了人民警察的工作、生活和情感,形成了纪实美学的标志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警察影像 纪实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度汇流与激扬———本世纪海峡两岸戏剧交流评述
6
作者 彭耀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3-50,共8页
本文依据目前所能查阅到的资料,评述本世纪海峡两岸戏剧的三度汇流,以及由撞击所激扬起的浪花:第一度汇流与激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台湾戏剧的启迪,是中国现代戏剧运动从大陆向台湾的波及和扩展;第二度汇流与激扬是大陆戏剧... 本文依据目前所能查阅到的资料,评述本世纪海峡两岸戏剧的三度汇流,以及由撞击所激扬起的浪花:第一度汇流与激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台湾戏剧的启迪,是中国现代戏剧运动从大陆向台湾的波及和扩展;第二度汇流与激扬是大陆戏剧的成熟优秀剧目对于台湾戏剧的示范,并帮助确定了台湾戏剧国语剧的主流地位;第三度汇流与激扬是大陆戏剧与台湾戏剧认真热情的艺术对话,和互利互动的融合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戏剧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视连续剧回眸
7
作者 彭耀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4-71,共8页
中国电视连续剧生逢改革开放和中国电视大发展之时,在短短十六年里,建构起具有民族风格的电视剧美学,并迅速发展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文艺样式。1980—1984年是第一阶段,电视连续剧确立了自身的艺术品类。1985—1989... 中国电视连续剧生逢改革开放和中国电视大发展之时,在短短十六年里,建构起具有民族风格的电视剧美学,并迅速发展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文艺样式。1980—1984年是第一阶段,电视连续剧确立了自身的艺术品类。1985—1989年是第二阶段,电视连续剧迅速走向繁荣成熟。1990年以后电视连续剧突飞猛进,蔚然大观,室内剧勃然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旧》研究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彭耀春 《鲁迅研究动态》 1988年第11期25-31,共7页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是以“周逴”的署名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上。当时,《小说月报》的主编恽铁樵对《怀旧》深为赞赏,将《怀旧》置于卷首,配以插图,加上密密麻麻的单圈双圈,做了共达十处的随文评点,称赞这篇...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是以“周逴”的署名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上。当时,《小说月报》的主编恽铁樵对《怀旧》深为赞赏,将《怀旧》置于卷首,配以插图,加上密密麻麻的单圈双圈,做了共达十处的随文评点,称赞这篇小说“用笔之活可作金针度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小说月报》 研究综述 人物刻划 鲁迅研究 金针 插图 单圈 评论者 白话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伟森评传 被引量:2
9
作者 彭耀春 《高校教育管理》 1992年第2期39-43,共5页
拼此热血,洗净乾坤,前进!冲锋陷阵!不胜,不停!死也甘心!胜利啊,终属于我们! 这首李伟森创作的昂扬跳跃的《前进歌》正是他光辉一生的诗的写照。 李伟森,原名李国纬,字北平,乳名伟然。参加革命后,为表示追求真理的决心,改名为李求实。 ... 拼此热血,洗净乾坤,前进!冲锋陷阵!不胜,不停!死也甘心!胜利啊,终属于我们! 这首李伟森创作的昂扬跳跃的《前进歌》正是他光辉一生的诗的写照。 李伟森,原名李国纬,字北平,乳名伟然。参加革命后,为表示追求真理的决心,改名为李求实。 李伟森是湖北人,1903年出生于一个衰微的“世为望族”之家。李伟森方方的面孔,大大的眼睛,精亮的目光,高高的鼻梁,说话低沉而清晰。他自幼就体会到家庭的困难,又十分用功。十四岁考中武昌高等商业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伟 评传 团中央 小说 利群书社 中国青年 少年 《民国日报》 柔石 美学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夜话》的取材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耀春 《高校教育管理》 1983年第1期44-49,共6页
六十年代初,我国首都的《北京晚报》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专栏——《燕山夜话》.它一问世,就以其鲜明独特的风格引起强烈的反响,在我国当代文学的杂文领域独树一帜.它的意义甚至超出了文学的范畴.众所周知,《燕山夜话》是林彪、江青... 六十年代初,我国首都的《北京晚报》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专栏——《燕山夜话》.它一问世,就以其鲜明独特的风格引起强烈的反响,在我国当代文学的杂文领域独树一帜.它的意义甚至超出了文学的范畴.众所周知,《燕山夜话》是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文革”初期首先“批判”的文学作品之一,《燕山夜话》的作者马南邨即邓拓,是这一“史无前例”的浩劫中第一个文字狱的牺牲者.“血沃中原肥劲草”,《燕山夜话》的作者以自己的热血润泽了新中国的文苑,当寒凝过后发春华的时候,我国的当代文学重新给予了《燕山夜话》以应有的重要地位.这里,仅对《燕山夜话》的取材特点做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话 邓拓 燕山地区 杂文 当代文学 《北京晚报》 感应生 历史素材 思想作风 知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年代唯美象征剧的潮汐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耀春 《高校教育管理》 1999年第2期28-34,共7页
现代派戏剧之于中国现代戏剧创作,与其在中国的传播相类似,开启于“五四”时期,鼎盛于20年代,30年代延续下来但不象前一时期那样热闹,随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现代派戏剧创作就逐渐趋于消隐了。创作过中国现代派戏剧作品的重要... 现代派戏剧之于中国现代戏剧创作,与其在中国的传播相类似,开启于“五四”时期,鼎盛于20年代,30年代延续下来但不象前一时期那样热闹,随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现代派戏剧创作就逐渐趋于消隐了。创作过中国现代派戏剧作品的重要作家有:洪深、田汉、郭沫若、陶晶孙、向培良、白薇、陈楚淮。徐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可以说没有一个始终和完全从事现代派戏剧创作的戏剧家,但众多剧作家的含有现代派戏剧美学特征的戏剧创作流,显示出现代派戏剧创作由显到隐的历史过程及流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象征剧 现代派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电影导表演及摄影艺术概述
12
作者 彭耀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9-125,51,共8页
关键词 新时期电影 第四代导演 电影表演 第五代导演 摄影艺术 电影艺术 导表演 纪实美学 画面造型 影像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新求变:论台湾小剧场实验剧
13
作者 彭耀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8-84,共7页
台湾80年代初的小剧场戏剧执著于“实验”,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推涌下进一步求新求变,颠覆传统话剧模式,创造出具有现代意识又借鉴了传统戏曲的戏剧形态,由此小剧场戏剧成功地进入大众视野,开创了台湾当代戏剧新局面。
关键词 台湾小剧场 求新求变 西方现代主义 实验剧展 小剧场戏剧 写实主义 马森 姚一苇 戏剧形态 剧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实秋与国剧运动
14
作者 彭耀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5-58,共4页
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发生在二十年代的那场“国剧运动”正受到学术界的再评价。论及国剧运动,人们总要提及余上沅、徐志摩、张嘉铸,赵太侔等新月派人物。其实,还有一个人的名字是不应忽视的,他就是梁实秋。对于国剧运动... 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发生在二十年代的那场“国剧运动”正受到学术界的再评价。论及国剧运动,人们总要提及余上沅、徐志摩、张嘉铸,赵太侔等新月派人物。其实,还有一个人的名字是不应忽视的,他就是梁实秋。对于国剧运动,从最初的酝酿宣扬,到《晨报·剧刊》上的争论,直至事过境迁后的反思,梁实秋都是一位有着独立见解的重要参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国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徐志摩 新月派 再评价 二十年代 学术界 戏剧批评 参与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夜话》的结构艺术
15
作者 彭耀春 《高校教育管理》 1988年第2期41-45,共5页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恐怕只有这样一部以小块文章结集成为这样伟大而辉煌的巨著.”这是1978年巴黎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对《燕山夜话》的评价.说“只有”也许不妥,但确实可以说,《燕山夜话》是我国当代文学中一部堪称丰碑的著作,...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恐怕只有这样一部以小块文章结集成为这样伟大而辉煌的巨著.”这是1978年巴黎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对《燕山夜话》的评价.说“只有”也许不妥,但确实可以说,《燕山夜话》是我国当代文学中一部堪称丰碑的著作,在杂文园地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同时,上述的一段话也道出了《燕山夜话》在结构形态上的基本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艺术 结构形态 中国当代文学史 “只有” 文坛 园地 邓拓 巴黎 杂文 诸葛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春蚕》看郭沫若前期的文艺观——兼谈泛神论的影响
16
作者 彭耀春 《高校教育管理》 1985年第2期29-33,共5页
郭沫若前期的文艺观,受到泛神论哲学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政治观的支配和影响,而通过前期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表现出来。一九二五年结集的《文艺论集》,是诗人直接阐述自己对文艺的见解,而他前期的诗集《女神》、《星空》等,又是诗人对... 郭沫若前期的文艺观,受到泛神论哲学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政治观的支配和影响,而通过前期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表现出来。一九二五年结集的《文艺论集》,是诗人直接阐述自己对文艺的见解,而他前期的诗集《女神》、《星空》等,又是诗人对自己文艺思想的实践。《春蚕》呢?则不仅是他文艺思想实践的产物,而且是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用诗的语言直接显示诗人前期文艺观的一篇重要诗作。(收入《女神》被删节)尽管这一篇不足以概括郭沫若前期文艺观的全部,但它确实是用郭沫若所特有的诗句,表达了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并且透露出郭沫若的泛神论在文艺观中的印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春蚕》 文艺观 泛神论 《女神》 文艺思想 《文艺论集》 创作论 政治观 革命民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政论文教学札记
17
作者 彭耀春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2期78-79,95,共3页
讲中学教材中的毛泽东政论文,时有疑析,现整理三则,以供研讨.一、“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知识?》的首句,阐述了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作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 讲中学教材中的毛泽东政论文,时有疑析,现整理三则,以供研讨.一、“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知识?》的首句,阐述了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作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论文 教学札记 毛泽东 “心” 中学教材 生产斗争 教条主义 社会存在 笔法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庄从容 娓娓而谈——《事事关心》的语言特色
18
作者 彭耀春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1期29-31,共3页
马南邨即邓拓的《事事关心》,1961年秋发表于《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这篇短文,以明代东林党人的一副对联为题,总结古人读书治学的宝贵经验,提倡 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这两方面紧密结合”。涉古论今,寓理于史。在写作手法上,... 马南邨即邓拓的《事事关心》,1961年秋发表于《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这篇短文,以明代东林党人的一副对联为题,总结古人读书治学的宝贵经验,提倡 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这两方面紧密结合”。涉古论今,寓理于史。在写作手法上,以其严谨的结构和精辟的分析而引人注目,同时,也以它端庄从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特色 对联 邓拓 夜话 明代东林党 叙谈 墨迹 紧密结合 东林书院 读书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台湾当代小剧场的发生
19
作者 彭耀春 《艺术广角》 1998年第5期35-38,共4页
发生于本世纪60至90年代的台湾当代小剧场运动,典型地体现出戏剧艺术渴望自由与超越成规的叛逆性。它既凝聚了一种逐渐发展到极端的艺术探索精神,也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反叛的文化心理。在人类社会一个十分罕见的非常态时空里。
关键词 小剧场 台湾人民 当代戏剧 当代台湾 威权体制 后现代主义 台湾戏剧 戏剧艺术 台湾现代戏剧 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话剧话语的建构——评胡星亮《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
20
作者 彭耀春 《剧影月报》 2001年第6期15-16,共2页
从戏剧史的高度宏观研究中国现代话剧,最早大约要算洪深在三十年代为《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所写的长篇导言,建国以后,有张庚的《中国话剧运动初稿》、陈白尘和董健主编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葛一虹主编的《中国话剧通史... 从戏剧史的高度宏观研究中国现代话剧,最早大约要算洪深在三十年代为《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所写的长篇导言,建国以后,有张庚的《中国话剧运动初稿》、陈白尘和董健主编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葛一虹主编的《中国话剧通史》、田本相主编的《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当我读到胡星亮博士的新著《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学林出版社2000年9月版)时,分明感受到其沉甸甸的学术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戏剧史 中国戏曲 张庚 十年 感受 陈白尘 中国新文学 长篇 中国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