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鲁迅与姚一苇 |
彭耀春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2
|
电影“锣鼓”的意味——论钟惦棐的电影评论 |
彭耀春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3
|
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论姚一苇戏剧民族化特征及其意义 |
彭耀春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4
|
《秘密图纸》对中国反特影片的突破和转变 |
彭耀春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5
|
新中国警察影像行走回望 |
彭耀春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6
|
三度汇流与激扬———本世纪海峡两岸戏剧交流评述 |
彭耀春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7
|
中国电视连续剧回眸 |
彭耀春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8
|
《怀旧》研究综述 |
彭耀春
|
《鲁迅研究动态》
|
1988 |
3
|
|
9
|
李伟森评传 |
彭耀春
|
《高校教育管理》
|
1992 |
2
|
|
10
|
《燕山夜话》的取材特点 |
彭耀春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3 |
1
|
|
11
|
20年代唯美象征剧的潮汐 |
彭耀春
|
《高校教育管理》
|
1999 |
1
|
|
12
|
新时期电影导表演及摄影艺术概述 |
彭耀春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3
|
求新求变:论台湾小剧场实验剧 |
彭耀春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4
|
梁实秋与国剧运动 |
彭耀春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5
|
《燕山夜话》的结构艺术 |
彭耀春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8 |
0 |
|
16
|
从《春蚕》看郭沫若前期的文艺观——兼谈泛神论的影响 |
彭耀春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5 |
0 |
|
17
|
毛泽东政论文教学札记 |
彭耀春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4 |
0 |
|
18
|
端庄从容 娓娓而谈——《事事关心》的语言特色 |
彭耀春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1 |
0 |
|
19
|
论台湾当代小剧场的发生 |
彭耀春
|
《艺术广角》
|
1998 |
0 |
|
20
|
戏曲·话剧话语的建构——评胡星亮《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 |
彭耀春
|
《剧影月报》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