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甲基氢氧化铵改性聚偏氟乙烯一步接枝聚苯乙烯磺酸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彭继华 郭贵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9-916,共8页
利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改性,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将苯乙烯磺酸(SSA)接枝到改性的PVDF骨架上,制得聚偏氟乙烯接枝聚苯乙烯磺酸(PSSA-g-PVDF)油水分离膜。研究了TMAH质量分数对PSSA的接枝率和油水分离膜... 利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改性,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将苯乙烯磺酸(SSA)接枝到改性的PVDF骨架上,制得聚偏氟乙烯接枝聚苯乙烯磺酸(PSSA-g-PVDF)油水分离膜。研究了TMAH质量分数对PSSA的接枝率和油水分离膜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了膜的结构和表面接触角。结果表明,TMAH使PVDF脱去部分氟化氢(HF)产生碳碳双键,硫元素均匀地分布在分离膜中。PSSA的接枝率随着TMAH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升高,分离膜的水通量随接枝率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当TMAH质量分数为20%,分离膜的接触角在30 s内降低到37.2°,接枝率和水通量分别为22.1%、643.3 L/(m·h),截留率和水通量恢复率分别达到90.6%和93.7%,衰减率为7.1%。循环测试显示膜的水通量恢复率和油水通量恢复率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膜 一步法 四甲基氢氧化铵 聚偏氟乙烯 苯乙烯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构对锆合金拉伸和爆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继华 李文芳 +1 位作者 Jean-Luc Bechade Rauchy Morry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07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研究了两种组织形貌相似的核燃料包壳管材M5和N36锆合金的拉伸性能和爆破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它们的织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同时分析了织构因素对Schmiidt因子的影响,结合研究管材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 研究了两种组织形貌相似的核燃料包壳管材M5和N36锆合金的拉伸性能和爆破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它们的织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同时分析了织构因素对Schmiidt因子的影响,结合研究管材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建立了拉伸、爆破屈服强度同织构的定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合金 织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田君 李文芳 +2 位作者 韩利发 彭继华 刘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1-74,共4页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低的密度、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以及良好的耐磨性能和减震性能,在航空航天,特别是汽车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市场。综述了镁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基体合金与增强体、制备方法与性能以及应用现状。对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提出了...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低的密度、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以及良好的耐磨性能和减震性能,在航空航天,特别是汽车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市场。综述了镁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基体合金与增强体、制备方法与性能以及应用现状。对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界面行为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微观结构和耐蚀性 被引量:8
4
作者 杜军 陈东初 +2 位作者 李文芳 张永君 彭继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0,共5页
采用非对称方波输出模式的恒流交流电源,利用微弧氧化方法在铝合金表面沉积Al2O3陶瓷膜,考察了微弧氧化工艺参数(电流密度、处理时间)对膜层微观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膜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存在较佳的范围,即氧化... 采用非对称方波输出模式的恒流交流电源,利用微弧氧化方法在铝合金表面沉积Al2O3陶瓷膜,考察了微弧氧化工艺参数(电流密度、处理时间)对膜层微观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膜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存在较佳的范围,即氧化时间为15-20min,电流密度在20A/dm2左右;氧化时间过短时,试样表面存在陶瓷膜未完全覆盖的区域,而当电流密度过大时,膜层表面将会出现大量的显微裂纹,导致膜层性能大幅度降低;在恒流非对称方波输出模式下,工艺参数对膜层的相组成影响不大,微弧氧化膜层由晶态Al2O3和非晶态Al2O3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铝合金 陶瓷膜 微观结构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91镁合金抗高温蠕变性能的研究和发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田君 李文芳 +2 位作者 韩利发 彭继华 刘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3-117,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AZ91镁合金抗高温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其蠕变机理及提高其抗高温蠕变性能的方法,对AZ91镁合金抗高温蠕变性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展望。
关键词 AZ91 高温镁合金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2O3-SiO2/AZ91D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志彦 李文芳 +1 位作者 尧建刚 彭继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8-91,共4页
采用硅酸铝纤维和镁合金制备出结构紧密的Al2O3-SiO2/AZ91D镁基复合材料。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适宜的挤压铸造工艺为:基体温度650℃、模具温度550℃、浇注温度760℃和压力30~50MPa。XRD、SEM、EDS和光学金相显微镜OM等分析结... 采用硅酸铝纤维和镁合金制备出结构紧密的Al2O3-SiO2/AZ91D镁基复合材料。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适宜的挤压铸造工艺为:基体温度650℃、模具温度550℃、浇注温度760℃和压力30~50MPa。XRD、SEM、EDS和光学金相显微镜OM等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由Mg、β-Mg17Al12、MgO、AlPO4、3Al2O3·2SiO2和Mg2Si等结晶相组成;镁与硅酸铝纤维反应生成MgO和汉字状Mg2Si等产物;基体镁与硅酸铝纤维的界面形成比较紧密的结合层。与镁合金相比,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油摩擦性能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O2/AZ91D复合材料 镁合金 硅酸铝纤维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田君 李文芳 +1 位作者 韩立发 彭继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9-123,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抗高温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蠕变理论研究中的3种理论模型的特点,指出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位错越过第二相的机制以及门槛应力的来源。详述了目前蠕变实验研究的各种实验方法与特点。讨论了利用... 综述了国内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抗高温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蠕变理论研究中的3种理论模型的特点,指出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位错越过第二相的机制以及门槛应力的来源。详述了目前蠕变实验研究的各种实验方法与特点。讨论了利用计算机有限元分析来进行蠕变研究的优点。针对目前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抗高温蠕变性能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位错 门槛应力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f)+Gr_p)/ZL109混杂增强复合材料的抗咬合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军 李文芳 彭继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0-373,共4页
为提高ZL109合金的耐磨损性能,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硅酸铝短纤维(Al2O3-SiO2f)和石墨颗粒(Grp)混杂增强ZL109复合材料.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石墨颗粒含量和运动频率对该混杂复合材料的抗咬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20%Al2O... 为提高ZL109合金的耐磨损性能,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硅酸铝短纤维(Al2O3-SiO2f)和石墨颗粒(Grp)混杂增强ZL109复合材料.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石墨颗粒含量和运动频率对该混杂复合材料的抗咬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20%Al2O3-SiO2f增强复合材料的咬合载荷较基体合金有大幅度提高,混杂Grp后复合材料的咬合载荷进一步提高,且其含量为5%-8%时咬合载荷最大;复合材料的抗咬合性能比基体合金提高2倍以上,运动频率越高,提高幅度越大,当运动频率为100 Hz时,经20%Al2O3-SiO2f+5%Grp混杂增强的复合材料其抗咬合性能的提高幅度最高达12倍.Al2O3-SiO2f和Grp混杂增强可以显著改善ZL109合金的抗咬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混杂 抗咬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轮毂用高强韧A356铝合金的成型与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传柱 许德英 +1 位作者 彭继华 彭淳 《冶金丛刊》 2013年第4期5-7,共3页
高强韧A356合金的研制成功解决了低压铸造汽车轮毂塑性和韧性较差的问题,可实现汽车轻量化。强韧化A356合金的熔铸工艺路线同传统铝合金的熔铸工艺基本一致,但严格控制各节点温度以及调制合金化元素含量,采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将进一步... 高强韧A356合金的研制成功解决了低压铸造汽车轮毂塑性和韧性较差的问题,可实现汽车轻量化。强韧化A356合金的熔铸工艺路线同传统铝合金的熔铸工艺基本一致,但严格控制各节点温度以及调制合金化元素含量,采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将进一步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强韧化A356铝合金铸锭的拉伸强度、延伸率均比ASTM标准要求值提高20%,且疲劳强度、抗冲击韧性提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韧 铝合金 低压铸造 成型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铝合金熔体的精炼变质处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聂铁安 彭继华 +1 位作者 李绍康 杨传柱 《冶金丛刊》 2012年第6期8-11,共4页
分析了再生铝合金熔体进行精炼变质处理的方法和机理,介绍了一种高效、长效铝钛硼稀土碱土细化变质复合剂中间合金及其精炼变质处理效果。
关键词 再生铝合金 精炼变质 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356铝合金的强韧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聂铁安 彭继华 《冶金丛刊》 2013年第2期4-7,共4页
研究了A356铝合金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强韧化工艺控制,通过采取细化组织、硅相变质、微合金化处理及优化热处理工艺等措施和手段提高车轮用A356铝合金的强韧化效果。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强韧化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i系合金中除铁工艺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铁安 彭继华 《冶金丛刊》 2013年第4期8-10,共3页
Al-Si合金除铁的探讨,主要是采用以硼化物为主的高效除铁剂,减少Al-Si合金中较高的铁含量。通过稀土-碱土混合细化变质剂的作用,细化变质铁相,减少Al-Si合金中危害极大的针状、板条状存在的含铁金属间化合物相β-Al_5FeSi的质量分数,从... Al-Si合金除铁的探讨,主要是采用以硼化物为主的高效除铁剂,减少Al-Si合金中较高的铁含量。通过稀土-碱土混合细化变质剂的作用,细化变质铁相,减少Al-Si合金中危害极大的针状、板条状存在的含铁金属间化合物相β-Al_5FeSi的质量分数,从而提高Al-Si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满足铸造零部件对Al-Si合金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 除铁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锌离子电池二氧化锰正极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婷婷 林其杭 +5 位作者 刘长洋 卞刘振 孙超 齐冀 彭继华 安胜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4-767,共14页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MnO_(2)正极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和低制造成本等特点而备受关注,MnO_(2)正极固有的导电性差和充放电过程中结构坍塌等问题,导致其比容量较低和循环稳定性较差,严重制约了AZIBs的发展。本文通过调研相关文献...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MnO_(2)正极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和低制造成本等特点而备受关注,MnO_(2)正极固有的导电性差和充放电过程中结构坍塌等问题,导致其比容量较低和循环稳定性较差,严重制约了AZIBs的发展。本文通过调研相关文献,综述了提高MnO_(2)正极材料电导率和循环稳定性的策略,重点介绍了MnO_(2)结构调控、纳米工程、掺杂改性和与高导材料复合等改性策略。通过分析不同晶体结构的Mn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建立了MnO_(2)晶体结构与电池比容量之间的构效关系。详细分析了不同的合成手段对MnO_(2)纳米形貌及电池比容量的影响,为不同形貌的MnO_(2)制备提供了指导。同时分析了元素体相掺杂以及高导电碳基材料的添加对MnO_(2)电导率和循环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对高性能AZIBs用MnO_(2)正极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不同的改善策略可以混合使用,并起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MnO_(2) 晶体结构 纳米形貌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电池Sr_(2-x)Fe_(1.5)Mo_(0.5)O_(6-δ)氧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旺 孙超 +4 位作者 齐冀 卞刘振 彭继华 彭军 安胜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0-2027,共8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Sr缺位对Sr_(2-x)Fe_(1.5)Mo_(0.5)O_(6-δ)氧电极材料晶体结构、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r缺位导致晶胞体积增大,降低了氧溢出的温度,增强了材料内部晶格氧的活性,Sr_(1.95)Fe_(1.5)Mo_(0.5)O_(6-δ)材... 本文系统研究了Sr缺位对Sr_(2-x)Fe_(1.5)Mo_(0.5)O_(6-δ)氧电极材料晶体结构、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r缺位导致晶胞体积增大,降低了氧溢出的温度,增强了材料内部晶格氧的活性,Sr_(1.95)Fe_(1.5)Mo_(0.5)O_(6-δ)材料具有最大的电导率为38.4 S/cm。Sr缺位提高了材料的氧还原反应活性,800℃时Sr_(2-x)Fe_(1.5)Mo_(0.5)O_(6-δ)、Sr_(1.95)Fe_(1.5)Mo_(0.5)O_(6-δ)、Sr_(1.9)Fe_(1.5)Mo_(0.5)O_(6-δ)对称电池在空气下的极化电阻分别为0.102、0.070和0.096Ω·cm^(2)。燃料电池模式下,阳极支撑的NiO-YSZ(SL)/NiO-YSZ(FL)/YSZ/SDC/Sr_(1.95)Fe_(1.5)Mo_(0.5)O_(6-δ)单电池在850、800、750和700℃下的峰值功率密度分别达到1459、953、682和420 mW/cm^(2)。电解池模式下单电池在20%H_(2)O-H_(2)、800℃和1.5 V电压下的电流密度达到-1300 mA/cm^(2)。同时电解池在800℃和-500 mA/cm^(2)条件下稳定运行了100 h,单电池的衰减速率约为0.001 V/h,表现出良好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水电解 Sr_(2-x)Fe_(1.5)Mo_(0.5)O_(6-δ)氧电极 Sr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气体对含氢DLC涂层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毕君 彭继华 +1 位作者 李烈军 周峰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6-21,63,共7页
为了揭示工作气体对DLC涂层的影响及为DLC在高温下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通过控制工作气体中乙炔含量(C_(2)H_(2)/Ar流量比=100∶0、75∶25、50∶50),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不同含氢量类金刚石薄... 为了揭示工作气体对DLC涂层的影响及为DLC在高温下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通过控制工作气体中乙炔含量(C_(2)H_(2)/Ar流量比=100∶0、75∶25、50∶50),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不同含氢量类金刚石薄膜(a-C:H);采用红外退火装置对样品进行了恒温退火处理,使用球-盘式摩擦仪测试了它们的摩擦曲线,并使用显微硬度仪测量了各种处理状态下的显微硬度;使用差热分析仪、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分析表征了薄膜的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气体中乙炔的含量影响DLC涂层的表面形貌和生长速度。随着工作气体中乙炔含量降低,涂层表面趋于光滑平整;DLC生长厚度随工作气体中乙炔含量的减少间呈非线性关系减薄。3组涂层中,75%乙炔制备的涂层sp 3含量最低,但直到高于490℃时退火其I D/I G才开始迅速增加;且从制备态到各种退火态其硬度均高于乙炔含量为100%和50%的工作气体制备的DLC涂层。在相同的压力下,不同C_(2)H_(2)/Ar流量比的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系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低温度退火之后的摩擦系数也没有明显的规律,只是在较高温度(490℃)以上,薄膜因为受到高温作用而加速了sp^(3)到sp^(2)的转变从而生成了大量石墨相,导致摩擦系数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PE-CVD 工作气体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a_(0.7)Sr_(0.3)Fe_(0.9)Ni_(0.1)O_(3-δ)对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长洋 卞刘振 +3 位作者 郜建全 彭继华 彭军 安胜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59-2065,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Sr、Ni共掺杂的La_(0.7)Sr_(0.3)Fe_(0.9)Ni_(0.1)O_(3-δ)(LSFNi)电极材料,研究了CO在LSFNi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LSFNi与La_(0.8)Sr_(0.2)Fe_(0.8)Ni_(0.2)O_(3-δ)(LSGM)电解质和Gd_(0.2)Ce_(0....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Sr、Ni共掺杂的La_(0.7)Sr_(0.3)Fe_(0.9)Ni_(0.1)O_(3-δ)(LSFNi)电极材料,研究了CO在LSFNi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LSFNi与La_(0.8)Sr_(0.2)Fe_(0.8)Ni_(0.2)O_(3-δ)(LSGM)电解质和Gd_(0.2)Ce_(0.8)O_(2-δ)(GDC)之间具有良好的化学兼容性,同时LSFNi材料在5%H_(2)-Ar下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850℃时电导率达到0.85 S/cm。当以CO为燃料时,LSFNi-GDC/LSGM/LSFNi-GDC对称全电池在850、800、750和700℃下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达到470、288、196和130 mW/cm^(2)。对称全电池在CO下的极化电阻分别为0.64、1.01、1.83和3.82Ω·cm^(2)。与H_(2)燃料相比,CO电化学氧化的电荷转移过程和吸脱附过程较为困难,导致以CO为燃料的电池性能略低于以H_(2)为燃料时的性能。此外,对称电池在850℃和600 mA/cm^(2)的放电电流下电池的电压从0.719 V衰减到0.657 V,电池的衰减速率约为0.003 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对称电极 积碳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氮掺杂对含氢类金刚石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满中 彭继华 韦宇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3,共6页
为探讨低氮掺杂对含氢类金刚石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复合技术,在316不锈钢和硅片上制备碳化钨过渡层和不同掺氮量的含氢类金刚石薄膜(a-C:H(N)).通过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RD)、... 为探讨低氮掺杂对含氢类金刚石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复合技术,在316不锈钢和硅片上制备碳化钨过渡层和不同掺氮量的含氢类金刚石薄膜(a-C:H(N)).通过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对薄膜组织结构进行表征,薄膜的硬度和残余应力采用微纳米力学综合测量系统和薄膜应力测量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氮掺杂,薄膜形成碳氮键(CN)且其主要以C=N键形式存在,C=N/CN的比值随着薄膜氮含量增加逐渐下降.同时当掺氮量从0增至0.12 at%时,薄膜I_D/I_G比值迅速下降,sp^2C=C/sp^3C-C比值由0.65降至0.563,而薄膜硬度基本不变,约为20.4 GPa,残余应力则由3.35 Gpa降至1.31 GPa;随着掺氮量进一步增加,sp^2C=C/sp^3C-C比值增加,薄膜硬度迅速下降,残余应力则缓慢降低.可知氮的掺杂对DLC薄膜结构的影响有临界值0.12 at%,当掺氮量低于该值时,氮掺杂促进sp^3杂化的形成,薄膜具有较高的sp^3杂化含量.而随着薄膜含氮量进一步增加,sp^3杂化含量下降.同时当低氮掺杂时,可获得具有较高硬度以及较低残余应力的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氮类金刚石薄膜 PECVD 碳氮键 sp^3含量 硬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3钢低温离子氮化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振中 彭继华 苏东艺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5年第4期265-269,274,共6页
采用空心阴极辅助离子渗氮设备对H13模具钢分别进行了纯氮气以及氮氢混合气的低温离子渗氮,用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3D形貌仪,对样品组织与形貌进行表征,用显微硬度计、CSM纳米压痕仪、洛... 采用空心阴极辅助离子渗氮设备对H13模具钢分别进行了纯氮气以及氮氢混合气的低温离子渗氮,用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3D形貌仪,对样品组织与形貌进行表征,用显微硬度计、CSM纳米压痕仪、洛氏硬度计及球盘式摩擦磨损仪,对样品的机械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氢气在渗氮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还原作用且能增加表面的活性点密度,渗氮后样品表面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增强并优于反应气体为纯氮气的.在10N载荷下渗氮钢的磨损形式主要为粘着磨损与氧化磨损,同时伴随着轻微的磨粒磨损,低温渗氮后模具钢的耐磨性提升了12~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离子渗氮 组织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金刚石涂层与铝合金间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耀锋 梁献文 +1 位作者 苏东艺 彭继华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4年第1期10-14,共5页
分别采用圆形石墨靶电弧技术和线性离子源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高速钢基体表面制备DLC涂层,研究涂层与铝合金6061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用圆形石墨靶电弧和线性离子源技术制备的DLC涂层中s矿含量分别为68%和53%,... 分别采用圆形石墨靶电弧技术和线性离子源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高速钢基体表面制备DLC涂层,研究涂层与铝合金6061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用圆形石墨靶电弧和线性离子源技术制备的DLC涂层中s矿含量分别为68%和53%,与铝合金间的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0.1019和0.2911.DLC涂层的主要失效方式是涂层局部剥落,形成10-20肚m剥落状DLC颗粒.DLC涂层中sp3含量越高,其摩擦磨损寿命越长,铝合金粘附转移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涂层 铝合金 物理气相沉积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工程施工索赔的原则和技巧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继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7期198-198,共1页
工程索赔是承包商维护其合同权益的重要手段,索赔有非常好的经济效果。但要做好索赔工作,除了认真编写好索赔文件,使之提出的索赔项目符合实际,内容充实,证据确凿,有说服力,索赔计算准确,并严格按索赔的规定和程序办理外,必须掌握索赔... 工程索赔是承包商维护其合同权益的重要手段,索赔有非常好的经济效果。但要做好索赔工作,除了认真编写好索赔文件,使之提出的索赔项目符合实际,内容充实,证据确凿,有说服力,索赔计算准确,并严格按索赔的规定和程序办理外,必须掌握索赔原则和技巧,这对索赔的成功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施工 索赔原则 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