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侦讯双方人际和谐关系定位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玉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3,共11页
在侦查讯问场域中,侦讯双方人际关系如何定位,直接关涉讯问中的互动方式及讯问目的的实现。传统理论下侦讯双方是对抗关系,现行相关研究中存在相对兼相容关系论、相容关系论、谈判关系论、平等协作关系论、融洽关系论、沟通关系论等不... 在侦查讯问场域中,侦讯双方人际关系如何定位,直接关涉讯问中的互动方式及讯问目的的实现。传统理论下侦讯双方是对抗关系,现行相关研究中存在相对兼相容关系论、相容关系论、谈判关系论、平等协作关系论、融洽关系论、沟通关系论等不同主张,但都未能精准把握讯问人际交往的特殊性,应转向定位于构建和维持人际和谐关系。讯问场域中的人际和谐,归属低等级良好人际关系和工具型和谐的范畴,其心理结构由致同性、相容性和参与性构成。转向人际和谐关系将有助于规范讯问方式,预防和减少人际冲突,提升收集案件信息质效;并且侦讯双方也具有人际和谐的关系基础。为此,需要实现讯问理念转向,特别是从强化天然对抗性转向人际冲突最小化;优化讯问法律规则,降低因制度弊病而引发人际冲突可能性;定制包括接纳讯问对象、调节立场差距、适度自我披露、建立共性基础、增权自主陈述、说服转变态度在内的相配套的讯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讯问 人际关系定位 人际和谐关系 人际冲突最小化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缺陷和完善 被引量:54
2
作者 彭玉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6,共4页
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凸显,违法犯罪频发,刑法保护不力。刑法学界对食品安全犯罪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国外食品安全犯... 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凸显,违法犯罪频发,刑法保护不力。刑法学界对食品安全犯罪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国外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法网严密,科刑趋重。我国现行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应从犯罪分类、罪名、罪状、法定刑四个方面予以全面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犯罪 刑法规制 缺陷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事预审职能定位之实然反思与应然转向 被引量:9
3
作者 彭玉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87,共9页
我国刑事预审组织经历了从侦审分离到侦审合一再到侦审混合的模式嬗变,各种模式均不同程度地背离了预审职能的应然定位。比较考察表明,中外刑事预审职能定位模式不一,主要区分为侦查型、侦查兼司法审查型和司法审查型。由于侦查权和司... 我国刑事预审组织经历了从侦审分离到侦审合一再到侦审混合的模式嬗变,各种模式均不同程度地背离了预审职能的应然定位。比较考察表明,中外刑事预审职能定位模式不一,主要区分为侦查型、侦查兼司法审查型和司法审查型。由于侦查权和司法审查权合一的先天不足,侦查兼司法审查型预审日渐式微。在对我国侦查型预审进行法律、理论、实践等实然层面的反思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保证侦查办案的质量,有必要实现我国刑事预审职能定位的应然转向,构建以监督侦查为主、引导侦查为辅的预审职能体系,在此基础上将经过改造的法制预审模式作为预审组织模式的优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预审 预审组织模式 预审职能定位 预审职能体系 法制预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务犯罪嫌疑人供述激励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7
4
作者 彭玉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职务犯罪案件的证据特点以及职务犯罪嫌疑人的群体特点决定了职务犯罪嫌疑人供述的重要性与取供的困难性。目前以心理强制为主的取供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讯问的需要,有必要引入管理学上的激励理论,构建一套激励职务... 职务犯罪案件的证据特点以及职务犯罪嫌疑人的群体特点决定了职务犯罪嫌疑人供述的重要性与取供的困难性。目前以心理强制为主的取供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讯问的需要,有必要引入管理学上的激励理论,构建一套激励职务犯罪嫌疑人自愿如实供述的机制。客观地说,虽然目前已经具备了机制构建的政策基础、法律基础、实践基础、实证基础以及域外的经验可资借鉴,但是至少存在着激励主体能力不足、激励手段单一匮乏、激励时机选择滞后、激励程度模糊不清、激励对象信赖缺失、激励环境刺激乏力六个方面的问题。为了构建完善的职务犯罪嫌疑人供述激励机制并使之良性运行,可供选择的路径主要包括:增能激励主体、丰富激励手段、选准激励时机、明确激励程度、取信激励对象、优化激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嫌疑人 供述激励 机制构建 基础条件 问题分析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犯罪恐惧的测量标准 被引量:8
5
作者 彭玉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犯罪恐惧是犯罪率之外评价社会治安状况的另一重要指标。社会治安治理应追求对犯罪率和犯罪恐惧的双重控制,而要控制犯罪恐惧,首先需要合理设定犯罪恐惧的测量标准,准确掌握犯罪恐惧的真实状况。国内外犯罪恐惧调查主要从认知层面、认... 犯罪恐惧是犯罪率之外评价社会治安状况的另一重要指标。社会治安治理应追求对犯罪率和犯罪恐惧的双重控制,而要控制犯罪恐惧,首先需要合理设定犯罪恐惧的测量标准,准确掌握犯罪恐惧的真实状况。国内外犯罪恐惧调查主要从认知层面、认知—情绪层面、行为层面测量犯罪恐惧,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测量困难性和条件现实性考虑,建议从认知—情绪层面测量犯罪恐惧,但要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其他测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恐惧 测量标准 评价 合理设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法律规制之检视与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彭玉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93,共10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以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为前提条件,而要促使趋利避害的被追诉人自愿认罪认罚,优化认罪认罚从宽法律规制则是关键所在。刑事审讯实践表明,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动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虽然在一定程...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以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为前提条件,而要促使趋利避害的被追诉人自愿认罪认罚,优化认罪认罚从宽法律规制则是关键所在。刑事审讯实践表明,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动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其期望获得从宽处理的普遍心理需求,但是通过对现行认罪认罚从宽法律规制之检视,至少也存在认罪认罚情节定位模糊、从宽量刑标准规则缺失、认罪认罚情节适用混乱、不认罪认罚的负向激励缺位等问题。为了更为有效地激励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可供选择的优化路径包括:在《刑法》总则中增设关于认罪认罚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规定;科学设计从宽量刑的具体规则,确定从宽幅度应考量的具体因素、主要标准以及量刑减让的限度和幅度;明确认罪认罚情节与其他从宽情节竞合时的适用规则;增加对不认罪认罚可以从重处罚的负向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法律规制 认罪认罚动因 法律检视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侦查讯问心理强迫法律规制之完善 被引量:2
7
作者 彭玉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3,共7页
从生理强迫到心理强迫,是各国讯问方法变革的共同选择。我国《刑事诉讼法》绝对禁止威胁、引诱、欺骗等心理强迫方法,而域外刑事法制大都对此具有一定的许容度。分析发现,我国对于心理强迫的法律规制存在五大缺陷,即违背侦查讯问规律、... 从生理强迫到心理强迫,是各国讯问方法变革的共同选择。我国《刑事诉讼法》绝对禁止威胁、引诱、欺骗等心理强迫方法,而域外刑事法制大都对此具有一定的许容度。分析发现,我国对于心理强迫的法律规制存在五大缺陷,即违背侦查讯问规律、诉讼价值追求失衡、立法规定自相矛盾、立法与实践相脱离、偏离国际法制主流。建议删除《开事诉讼法》第50条中的"威胁、引诱、欺骗",将相关内容修改为"严禁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除此之外,还应从完善侦查讯问的规则体系、充实犯罪嫌疑人的防御权、强化对羁押讯问的审查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口供自愿性的程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强迫 法律规制 现状 缺陷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监所在押人员权利保障实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毕惜茜 彭玉伟 冯文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9,共8页
在刑事司法领域中,公安监所在押人员的人权保障是一个核心主题,它是人类近现代文明进程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也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窗口。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公安监所比较封闭,学界及公众对监所的了解甚少,直至"躲猫猫"... 在刑事司法领域中,公安监所在押人员的人权保障是一个核心主题,它是人类近现代文明进程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也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窗口。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公安监所比较封闭,学界及公众对监所的了解甚少,直至"躲猫猫"事件发生,社会各界充满了对监所在押人员人权保障问题的批评。为此,笔者实地考察了部分监所,围绕在押人员饮食、居住环境、医疗卫生、会见权等基本权利对监管民警和在押人员做了调查和问卷。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公安监所在押人员无论在饮食、居住、医疗、会见等权利保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与国际惯例和相关的国际标准相比尚有距离。为此我们还应在在押人员饮食标准、居住面积、医疗水平和会见权的保障方面进一步努力,提高我国监所在押人员权利保障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监所 在押人员 权利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