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净化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建溶 彭武建 陈烨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8期15-18,共4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血液净化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15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10天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指标。结果15例患者中,14例... 目的分析和探讨血液净化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15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10天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指标。结果15例患者中,14例治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住院时间(17.50±8.11)d。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10天,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分别为(15.87±4.78)、(11.57±3.01)、(7.24±1.4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分别为(72.84±11.54)%、(67.53±10.88)%、(60.76±11.59)%,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为(60.73±31.31)、(111.27±43.80)、(186.6±61.71)×10^(9)/L,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50.89±22.39)、(26.93±18.19)、(4.48±3.16)mg/L。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10天的WBC、NEUT%、PLT、CR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10天,患者的WBC、CRP均低于治疗前,PLT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天,患者的WBC、CRP低于治疗后第3天,PLT高于治疗后第3天,NEUT%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后10天的NE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10天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胱抑素C(Cys-C)、β_(2)微球蛋白(β_(2)-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10天,患者的BUN、Cr、Cys-C、β_(2)-M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第10天低于治疗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10天的血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10天,患者ALB均较治疗前升高,AS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天,患者ALB高于治疗后第3天,AST低于治疗后第3天,谷丙转氨酶(ALT)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肝功能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血液净化 急性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