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中液滴碰撞-聚并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正标 梁坤峰 +2 位作者 袁竹林 徐大勇 何张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6-832,共7页
对雾化液滴在液-液循环床体内碰撞-聚并现象进行了研究.在相同喷速下,通过改变载冷介质流量和温度,考察了影响液滴聚并发生频率的关键因素;采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仪实时采集床内颗粒在同一工况下不同高度处的流动状态,应用图像处理与数... 对雾化液滴在液-液循环床体内碰撞-聚并现象进行了研究.在相同喷速下,通过改变载冷介质流量和温度,考察了影响液滴聚并发生频率的关键因素;采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仪实时采集床内颗粒在同一工况下不同高度处的流动状态,应用图像处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颗粒平均粒径沿床高的变化趋势;对载冷介质温度最低时实验所获得的冰晶进行粒径的测量与统计整理,探讨了抑制液滴聚并的方案.结果表明,液滴聚并严重地影响了冰晶尺寸及其分布;在载冷介质流量较小时,液滴聚并频率大大降低,而在载冷介质温度较低时,液滴表面局部破碎及快速冻结导致颗粒平均粒径沿床高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在保证经济性及不冰堵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降低载冷介质温度和减小其流量来改善所制取流体冰冰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循环流化床 液滴聚并 流体冰冰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雾化机理实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正标 梁坤峰 袁竹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7-463,共7页
对液-液系统射流雾化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水的喷射速度和非相溶介质的流速,来研究不同条件对雾化的影响,利用高速摄像仪捕捉各种工况下的雾化结果.采用图像处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雾化结果进行了统计整理,对雾化过程中影... 对液-液系统射流雾化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水的喷射速度和非相溶介质的流速,来研究不同条件对雾化的影响,利用高速摄像仪捕捉各种工况下的雾化结果.采用图像处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雾化结果进行了统计整理,对雾化过程中影响雾化液滴平均粒径、射锥高度以及雾化现象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应用Rosin-Rammler分布函数对液滴粒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种工况下的雾化液滴粒径存在着离散性,能很好地符合Rosin-Rammler分布规律;当非相溶介质流速保持不变时,雾化液滴统计平均粒径与射锥高度分别在喷射速度为2.3与3.5m/s时,达到最大值;而在相同的喷射速度下,改变非相溶介质流速所得雾化结果也完全不同.喷射速度以及周围非相溶介质的流速是影响雾化结果的重要因素,合理选择其值对优化雾化性能及控制雾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循环流化床 雾化 射锥高度 Rosin-Rammler分布函数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循环流化床动态制冰特性
3
作者 彭正标 陈磐 +2 位作者 何张陈 徐峰 袁竹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3,共7页
建立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的热态试验装置,在多工况条件下对该新技术的动态制冰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所获得的冰晶颗粒进行粒径的测量与统计整理,分析了冰晶粒径分布,并对影响冰晶尺寸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机实... 建立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的热态试验装置,在多工况条件下对该新技术的动态制冰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所获得的冰晶颗粒进行粒径的测量与统计整理,分析了冰晶粒径分布,并对影响冰晶尺寸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机实时记录循环系统各测点温度,对载冷介质的沿程温变进行了分析;最后考察平衡工况下喷水量与载冷油介质循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冰晶粒径呈离散性分布,主要集中在1mm~2mm区间;冰晶粒径与载流介质流量、喷水量及喷嘴内径密切相关,体现为随载流介质流量降低而减小,随喷水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喷水量为120mL·min-1时达到最大值,在喷嘴内径较小时,冰晶粒径明显减小;流化床内载流介质温升梯度沿床高而减小;载流介质循环量随喷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液-液雾化中形成体积微小的雾化液滴,是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流体冰 实验研究 动态制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冰过程的火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梁坤峰 彭正标 袁竹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4-779,共6页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流体直接接触换热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新型动态制取流体冰方法.针对该方法建立了研究床内多相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平台,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提出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冰过程的火用损失计算模型....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流体直接接触换热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新型动态制取流体冰方法.针对该方法建立了研究床内多相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平台,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提出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冰过程的火用损失计算模型.采用数值试验方法探讨了水滴直径、载冷液体入口温度和速度对系统的制冰能力和火用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减小水滴直径和入口温度可以不断提高循环流化床的制冰能力,但减小入口速度的作用有限,而减小水滴直径是兼顾制冰能力和过程火用损失的最有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制冰 直接接触换热 [火用]分析 液-液循环流化床 多相流动与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面约束对提升管内细长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蔡杰 耿凡 +2 位作者 吴晅 彭正标 袁竹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2-646,共5页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并根据刚体动力学理论及经典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细长颗粒流化运动三维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细长颗粒与壁面三维碰撞问题.基于此模型,并根据实际的结构及运行参数,对细长颗粒在流化床的浓度分布特性进行了数值实验....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并根据刚体动力学理论及经典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细长颗粒流化运动三维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细长颗粒与壁面三维碰撞问题.基于此模型,并根据实际的结构及运行参数,对细长颗粒在流化床的浓度分布特性进行了数值实验.研究表明,如果不加入惰性物料,细长颗粒无法自身在提升管内形成明显的悬浮段和密相区,也不会在密相区形成明显的双向流动;细长颗粒在流化运动过程中伴有一定的迁移现象,颗粒由四周慢慢向中心移动;壁面附近区域的细长颗粒的浓度分布受流化风速影响明显,这也可能与壁面约束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细长颗粒 流化 浓度分布 六自由度 颗粒-壁面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取颗粒冰新方法——气体引射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乾乾 彭正标 袁竹林 《制冷与空调》 2010年第6期33-37,共5页
提出一种制取颗粒冰的新方式:冷气流流经文丘里管并在最小截面处产生负压,吸入常温液态水,水在低温的气流中迅速地雾化结冰。该方法通过雾化来降低水滴的直径,极大地增加了其相对换热表面积,避免了传统静态制冰方式中因结冰厚度的增加... 提出一种制取颗粒冰的新方式:冷气流流经文丘里管并在最小截面处产生负压,吸入常温液态水,水在低温的气流中迅速地雾化结冰。该方法通过雾化来降低水滴的直径,极大地增加了其相对换热表面积,避免了传统静态制冰方式中因结冰厚度的增加而引起传热热阻增大的问题。系统除一个循环风机外无任何运动部件,故具有很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冰 文丘里管 气体引射 雾化 制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