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根愈伤组织及发状根诱导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彭正云 刘德华 +1 位作者 肖海军 张丽霞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为了获得茶树发状根,生产茶叶中的有用物质,以大田茶树的根为材料,在离体培养下对其诱导发状根.结果表明,从茶树根愈伤组织中诱导出的发状根具有生长快、无向地性、密生白色根毛和较强的分枝能力.发状根分枝,存在直接分枝和在发状根上... 为了获得茶树发状根,生产茶叶中的有用物质,以大田茶树的根为材料,在离体培养下对其诱导发状根.结果表明,从茶树根愈伤组织中诱导出的发状根具有生长快、无向地性、密生白色根毛和较强的分枝能力.发状根分枝,存在直接分枝和在发状根上出现瘤状突起后在其附近发生侧根2种类型.发状根及其愈伤组织轮换在不同组分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对发状根的分化与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外植体在本研究的所有培养基上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不同品种的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发状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转化茶树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彭正云 刘德华 +4 位作者 肖海军 蒋立文 张丽霞 向勤锃 唐道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0-194,共5页
以3个品种茶树的不同部位、器官为材料,探讨发根农杆菌转化茶树及毛状根增殖的条件.感染1025菌种的大红品种茎段,在添加IBA 0.4mg/L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出了毛状根.茶树毛状根细如头发,着生稀疏长根毛,具有激素自主性、分枝多、生长快... 以3个品种茶树的不同部位、器官为材料,探讨发根农杆菌转化茶树及毛状根增殖的条件.感染1025菌种的大红品种茎段,在添加IBA 0.4mg/L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出了毛状根.茶树毛状根细如头发,着生稀疏长根毛,具有激素自主性、分枝多、生长快等特点.经正交试验,将1/2MS培养基的KNO3,NH4NO3质量浓度降至MS培养基的1/8时的培养基,是毛状根伸长、分枝较好的基本培养基.添加IBA 0.2mg/L的培养基,毛状根的伸长、分枝优于添加IBA 0.1mg/L的培养基,但在毛状根上出现少量愈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发根农杆菌 毛状根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铝胁迫下茶树组培小苗的生长及其蛋白质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向勤锃 刘德华 +2 位作者 张丽霞 彭正云 肖海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以茶树子叶柄诱导的无根小苗,在添加不同质量浓度 NaF,AlCl3的 MS 培养基上培养,以探讨茶树富集氟、铝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初代培养中,NaF,AlCl3对小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或毒害作用.小苗培养至 50 d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 NaF 培养的小苗生... 以茶树子叶柄诱导的无根小苗,在添加不同质量浓度 NaF,AlCl3的 MS 培养基上培养,以探讨茶树富集氟、铝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初代培养中,NaF,AlCl3对小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或毒害作用.小苗培养至 50 d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 NaF 培养的小苗生长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而添加不同质量浓度 AlCl3培养的小苗生长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初代培养未死亡的芽或组织在继代培养中能恢复生长.蛋白质电泳分析表明,大田栽培茶树的芽、茎、叶和只添加 NaF 1 mmol/L 培养基培养的小苗均出现了谱带 41,42;添加 AlCl33 mmol/L 的出现了谱带 42,而添加 AlCl3 3 mmol/L,NaF 1 mmol/L 与无氟、铝添加的均未出现谱带 4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组培小苗 氟铝胁迫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刷状芽”茶树的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德华 彭正云 +3 位作者 肖海军 张丽霞 向勤锃 徐仲溪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0-291,共2页
为探明茶树遗传变异和特异资源的遗传特性,对2003年发现的特异茶树“刷状芽”茶树进行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茶树属中小种类型,枝条顶端萌生多个连体芽,连体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的小芽又不断分化小芽,形成... 为探明茶树遗传变异和特异资源的遗传特性,对2003年发现的特异茶树“刷状芽”茶树进行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茶树属中小种类型,枝条顶端萌生多个连体芽,连体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的小芽又不断分化小芽,形成状似“扫帚”的芽.该茶树萌发早,全年无明显的休眠期,具有研究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遗传变异 植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腾飞 张丽霞 +3 位作者 张民 韩晓阳 彭正云 江崇焕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54-60,64,共8页
在山东茶园中分别施用茶树专用控释肥CRF(N-P2O5-K2O=25-4-11)和普通肥料CCF(尿素+复合肥+碳酸氢铵),其中CCF处理年施入纯氮量为504 kg/hm2,CRF处理设置3个水平:CRF1、CRF2和CRF3,其肥料施用量按纯氮计算分别为CCF的100%、80%、50%。两... 在山东茶园中分别施用茶树专用控释肥CRF(N-P2O5-K2O=25-4-11)和普通肥料CCF(尿素+复合肥+碳酸氢铵),其中CCF处理年施入纯氮量为504 kg/hm2,CRF处理设置3个水平:CRF1、CRF2和CRF3,其肥料施用量按纯氮计算分别为CCF的100%、80%、50%。两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1)CRF能显著提高N、P元素的有效利用,减少茶园氮磷用量;(2)CRF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特别是春茶产量,同时能降低春季鲜叶酚/氨比,进一步提高山东春季绿茶品质;(3)试验茶园适宜的CRF年施用量为1 005 kg/hm2,其它茶园可以此为参照,结合土壤肥力和茶叶产量实际情况确定最佳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生态环境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生物有机肥在崂山茶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于会泳 王树声 +4 位作者 石屹 许立峰 彭正云 张勇 董世峰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68-70,74,共4页
对5种生物有机肥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Vegetable fertilizer有机肥中氮的有效性最好,表现为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最高(305 mg/kg),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最高(19.5%),其次为豆粕蛋白;八福仙和豆粕蛋... 对5种生物有机肥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Vegetable fertilizer有机肥中氮的有效性最好,表现为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最高(305 mg/kg),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最高(19.5%),其次为豆粕蛋白;八福仙和豆粕蛋白中磷的有效性高于其他3种有机肥;有机肥中钾的有效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八福仙、甜叶菊有机肥、豆粕蛋白、Vegetable fertilizer、森茂生物有机肥。通过分析不同种类肥料的养分含量、对土壤肥力和茶叶品质的影响效果并结合肥料成本综合考虑,八福仙和豆粕蛋白两种有机肥更适合用于崂山区茶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崂山茶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茶高纬度北引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汪曙晖 汪东风 +3 位作者 李晓东 彭正云 姜星 张续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314-1322,共9页
目的研究南茶高纬度北引后对茶类适制性及绿茶品质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理化方法,分析同一品种茶树在高纬度北引后对其叶片厚度、鲜叶成分、不同茶类感官品质、绿茶成分及感官品质所产生的变化。结果随着纬度的增加,绿茶品质较好,而红... 目的研究南茶高纬度北引后对茶类适制性及绿茶品质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理化方法,分析同一品种茶树在高纬度北引后对其叶片厚度、鲜叶成分、不同茶类感官品质、绿茶成分及感官品质所产生的变化。结果随着纬度的增加,绿茶品质较好,而红茶品质较差;随着南茶高纬度北引,叶片厚度、氨基酸、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和芳香物质(精油)总量等含量随纬度增大而增加;茶多酚含量则相反;对精油中各成分分析显示,北方茶烃类成分较多,醇类成分较少。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南茶高纬度北引后茶叶品质特点及化学成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高纬度 种植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崂山茶树病害种类调查与生防菌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兰 袁忠林 +2 位作者 孟昭礼 江崇焕 彭正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3期112-113,共2页
对崂山茶树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同时以茶云纹叶枯病为靶标菌进行生防菌的筛选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崂山茶场的主要病害为茶云纹叶枯病、茶赤叶病和茶轮纹病;从茶树上分离得到5种生防菌,对茶云纹叶枯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鉴定为芽... 对崂山茶树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同时以茶云纹叶枯病为靶标菌进行生防菌的筛选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崂山茶场的主要病害为茶云纹叶枯病、茶赤叶病和茶轮纹病;从茶树上分离得到5种生防菌,对茶云纹叶枯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为茶园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病害种类 调查 拮抗细菌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纬度地区茶树防冻关键技术及应用
9
作者 汪东风 张云伟 +1 位作者 彭正云 江宗焕 《中国茶叶》 2016年第4期26-27,共2页
青岛市位于北纬36.04°以北,市民喜爱喝茶。从1957年青岛市开始南茶北引到1964年加工出少许毛茶,历经7年探索,初步实现了"南茶北引"。"南茶北引"的初步成功,极大鼓励和促进了在北纬36°以上地区种茶,但只有低于北纬36°... 青岛市位于北纬36.04°以北,市民喜爱喝茶。从1957年青岛市开始南茶北引到1964年加工出少许毛茶,历经7年探索,初步实现了"南茶北引"。"南茶北引"的初步成功,极大鼓励和促进了在北纬36°以上地区种茶,但只有低于北纬36°的日照于1966年试种较为成功,并得到快速发展。在北纬36°以北的青岛等地,由于茶树在冬季冻害严重,"南茶北引"发展缓慢,到上世纪90年代末,历经30多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纬度地区 茶树 应用 技术 防冻 青岛市 种茶 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国家标准全票通过专家审查
10
作者 彭正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78,共1页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国家标准审查会,于2009年11月26日在青岛市崂山区召开,来自国家标准委、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全票通过了该标准的审查。
关键词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审查会 崂山绿茶 地理标志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专家 产品 安徽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