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青年型乳腺癌的影像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彭晓澜 雷杜晶 +1 位作者 谢聿娟 魏鼎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3期414-419,共6页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X线摄影及超声成像特点及病理类型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30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104例≤40岁和200例>40岁,分析两者在X线摄影、超声和病理上的差异。结果青年组X线表现以高密度肿块伴/...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X线摄影及超声成像特点及病理类型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30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104例≤40岁和200例>40岁,分析两者在X线摄影、超声和病理上的差异。结果青年组X线表现以高密度肿块伴/不伴钙化为主,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边缘模糊的低回声。青年组和中老年组X线和超声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00)。青年组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为主,与中老年组对比差别不大(P=0.875),组织学分级主要为Ⅱ-Ⅲ级,高级别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28);青年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中老年组高(P=0.042)。两组均以Luminal B型为主,但青年组Luminal B型中Her-2阳性占多数。青年组Her-2 rich型及三阴型乳腺癌发生率较高(P=0.000)。结论女性青年型乳腺癌X线及超声表现与中老年组有差别,病理类型及免疫组化、分子分型结果均提示预后不佳。青年型乳腺癌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提示需重视早期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青年型乳腺癌 乳腺X线摄影 病理类型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对脑缺血半暗带的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彭晓澜 余波 +3 位作者 陈秋雁 陈婷婷 吴富淋 魏鼎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1,16,共7页
目的探讨多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MR-DWI)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AQP-MRI)对脑缺血半暗带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区组设计法分为缺血组(25只,缺血1、3、6、24、48 h各5只)和对照组(5只),缺血组经历1h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 目的探讨多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MR-DWI)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AQP-MRI)对脑缺血半暗带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区组设计法分为缺血组(25只,缺血1、3、6、24、48 h各5只)和对照组(5只),缺血组经历1h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建立脑缺血模型,两组分别行多模态MRI扫描,采集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T2-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动脉自旋标记(ASL)及AQP-MRI(18b值DWI)图像。将AQP-MRI与T2-FLAIR不匹配的区域与传统DWI/T2-FLAIR不匹配和ASL/DWI不匹配作比较,验证AQP-MRI对缺血半暗带的诊断价值,并结合组织病理学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在每个时间点各序列均未见异常信号。缺血组24 h内,AQP-MRI/T2-FLAIR不匹配面积与DWI/T2-FLAIR不匹配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 h内,AQP-MRI/T2-FLAIR不匹配面积与ASL/DWI不匹配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 h内半暗带区相对比值与梗死区相对比值及正常脑组织相对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半暗带区是正常脑组织向坏死转变的过渡。结论与传统的不匹配相比,AQP-MRI/T2-FLAIR不匹配可多层次、更精准地实时动态显示缺血半暗带。AQP-MRI与T2-FLAIR相结合可对缺血半暗带的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学 外科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分支在咯血栓塞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尚祥 刘建雄 +2 位作者 彭晓澜 许舒国 崔元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338-1340,1348,共4页
目的 探讨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分支(NBSA)作为责任血管参与咯血的重要性,为咯血栓塞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5月84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DSA、随访等资料,了解非支气管性体动脉作... 目的 探讨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分支(NBSA)作为责任血管参与咯血的重要性,为咯血栓塞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5月84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DSA、随访等资料,了解非支气管性体动脉作为责任血管在咯血栓塞治疗中的重要性。结果 84例患者中,共发现责任血管236支,其中NBSA64支(64/236,27%),且均参与咯血,来源于肋间动脉27支,胸廓内动脉17支,胸外侧动脉3支,膈动脉11支,甲状颈干2支,食道动脉4支;其中有5例患者因漏栓NBSA短期内复发。结论 NBSA是重要的咯血相关动脉,漏栓NBSA或栓塞不彻底是咯血短期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分支 咯血 复发 栓塞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