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估算——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35
1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2 位作者 罗怀良 杨存建 赵景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51,F0002,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进行定量估算,为生态资源利用的有效补偿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基于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分析了16 a来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进行定量估算,为生态资源利用的有效补偿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基于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分析了16 a来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参考谢高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并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进行修正,制定了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估算。结果表明:1992-2008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呈加大趋势,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区域差异与流向变化显著,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由林地、水域与农业用地等生态系统支撑,系统结构较简单;1992-200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35.429亿元增加到38.833亿元,增加了3.403亿元,变化率为9.605%;2000-200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到40.705亿元,增加了1.872亿元,增长率达4.82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差别很大,1992年、2000年、2008年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59.684%、70.929%和67.125%,其次为水域和耕地;1992-2008年间土地利用转化导致生态服务价值流向变化,耕地、林地、水域向建设用地的转移导致生态服务价值的负流向。这一研究结果,对加强对耕地、林地、水体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严格控制农地向建设用地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遥感 GIS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空气环境效应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2 位作者 罗怀良 杨存建 赵景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1,共5页
大规模的城市用地开发导致对各种自然过程和生态过程的改变,产生了复杂的生态环境后果。该文以成都市为例,基于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选择影响成都市空气环境质量NO2和总悬浮微粒物浓度等指标的采样点数据,通... 大规模的城市用地开发导致对各种自然过程和生态过程的改变,产生了复杂的生态环境后果。该文以成都市为例,基于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选择影响成都市空气环境质量NO2和总悬浮微粒物浓度等指标的采样点数据,通过空间分析、叠加城市土地利用图层,对获取土地利用的城市空气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2-200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的大幅度减少和建设用地和林地显著增加为主要特征;土地利用对城市空气环境产生显著影响,林地对NO2各浓度变化影响明显,各浓度所占的土地利用面积为最大;城镇用地对总悬浮微粒物的最高一级浓度影响显著,所占土地利用面积最大;NO2和总悬浮微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由研究区的青白江区-新都区-中心城区等区域一线向两侧依次降低,与城镇用地、工矿与交通用地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因此,这一研究结果对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制定科学应对决策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气环境 效应 遥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分析建模的水系自动提取研究
3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2 位作者 罗怀良 杨存建 赵景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2,69,共3页
基于坡面流模拟算法,应用ArcGIS模型生成器构造了水系提取工作流程和图形化建模工具,从DEM数据中洼地的识别和填充、平地的抬升、水流方向的确定、集水面积的确定及河流栅格与矢量网络的生成,实现了自然水系的自动提取。
关键词 DEM GIS 空间分析 水系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和GIS的流域水文信息提取——以巴中市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华容 文路军 +2 位作者 彭文甫 徐新良 王怀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4-38,共5页
为了探讨基于DEM和GIS的流域水文信息提取过程中阈值确定的有关问题,应用ArcGIS中的Hydrology水文分析工具,对巴中市水域的水文信息提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汇流累积量与河网密度、流域面积满足二阶导数关系,利用导数关系能够有... 为了探讨基于DEM和GIS的流域水文信息提取过程中阈值确定的有关问题,应用ArcGIS中的Hydrology水文分析工具,对巴中市水域的水文信息提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汇流累积量与河网密度、流域面积满足二阶导数关系,利用导数关系能够有效确定河网提取阈值。2阈值对河网信息提取具有较大的影响,阈值越小,河网越稠密。当阈值达到8500时,提取的河网密度和面积基本趋于稳定且与实际水系基本符合。3实际地形特征、原始DEM数据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等都会对水文提取结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GIS 水文信息提取 巴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VDI的山地平原过渡带土壤水分反演——以绵竹市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娟 张优 +2 位作者 张杰 彭文甫 张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6,161,共7页
为了对生态脆弱的西部山地平原过渡带进行土壤水分监测研究。以绵竹市为例,利用Landsat8OLI/TIRS影像,获取了陆地表面温度(TS)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通过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建立了土壤水分回归模型进行遥感水分反演,并通过野外采... 为了对生态脆弱的西部山地平原过渡带进行土壤水分监测研究。以绵竹市为例,利用Landsat8OLI/TIRS影像,获取了陆地表面温度(TS)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通过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建立了土壤水分回归模型进行遥感水分反演,并通过野外采样数据对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TVDI和土壤水分存在较强相关性(R=0.6553),能较好反映表层土壤湿度;土壤水分整体分布状况表现为西北山地地区高于东南平原地区,过渡带上山地向平原逐渐降低。因此,TVDI能较好反映过渡带土壤水分时空差异,对监测过渡带土壤干湿状况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土壤水分反演 山地平原过渡带 遥感与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国良 黄鹭红 +2 位作者 刘波 彭文甫 吴妍 《规划师》 2008年第2期58-62,共5页
城市是由众多纷繁复杂的子系统构成的巨系统,其中旅游系统在与其他子系统共同作用于城市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空间结构形式。在对城市旅游系统整体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可运用层次分类思想,将城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城市内部旅... 城市是由众多纷繁复杂的子系统构成的巨系统,其中旅游系统在与其他子系统共同作用于城市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空间结构形式。在对城市旅游系统整体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可运用层次分类思想,将城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城市内部旅游空间结构、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和以城市为集散中心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三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 城市旅游系统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防汛空间信息表达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洋 彭文甫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22,25,共3页
结合四川省德阳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防汛空间信息表达方法进行了探讨,并运用GIS理论与面向服务的软件思想,在基于DEM建立数字河网提取模型的同时,提出了Web环境下的流域空间要素自动提取模型;通过整合Google Eart... 结合四川省德阳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防汛空间信息表达方法进行了探讨,并运用GIS理论与面向服务的软件思想,在基于DEM建立数字河网提取模型的同时,提出了Web环境下的流域空间要素自动提取模型;通过整合Google Earth与专业ArcGIS Server平台,提出了异构平台下的防汛数据互操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球 GIS 空间分析 流域信息 防汛 德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美 彭文甫 +4 位作者 李蕙君 白雲 罗晶 熊林华 唐云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153-15156,15160,共5页
应用RS与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已成为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有效手段。利用2000和2008年成都市龙泉驿区的TM影像,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通过构建水体指数和植被指数,与目视解译结合提取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 应用RS与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已成为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有效手段。利用2000和2008年成都市龙泉驿区的TM影像,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通过构建水体指数和植被指数,与目视解译结合提取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分类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表明,2000-2008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6 105.92 hm2,园地增加3 236.89 hm2,林地减少3 568.78hm2,建设用地增加6 555.42 hm2,水域减少571.25 hm2,未利用地增加453.64 hm2。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可以看出政府政策导向、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导致龙泉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钟小兰 彭文甫 +1 位作者 黎秋阳 李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3期11855-11858,共4页
基于成都市1998~2008年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法、生态承载力以及GIS空间分析法,从时空两个尺度对成都市这10年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据此对2009~201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成... 基于成都市1998~2008年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法、生态承载力以及GIS空间分析法,从时空两个尺度对成都市这10年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据此对2009~201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成都市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数值逐年升高,区域差异显著;在其所辖的9区4市6县中,中心城区生态赤字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生态赤字增幅以双流县、崇州市、青羊区最为显著,且高生态赤字区域在空间上呈现扇状分布;成都市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且生态足迹数值在空间分布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成都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区域精准扶贫路径选择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永波 祝聪 +1 位作者 罗瑶 彭文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4期198-200,232,共4页
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因学、因缺少劳动力等;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困境;以四川省茂县为例,探索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的精准扶贫路径。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精准扶贫 教育扶贫 产业扶贫 路径选择 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路径选择——以理县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瑶 祝聪 +1 位作者 董永波 彭文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5期208-210,220,共4页
以川西北高原藏区中比较典型的民族区域——理县为研究区域,在四川省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省级验收考核第三方评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出理县的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致贫和因学致贫,并通过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梳理出理县... 以川西北高原藏区中比较典型的民族区域——理县为研究区域,在四川省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省级验收考核第三方评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出理县的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致贫和因学致贫,并通过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梳理出理县的优势资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理县精准扶贫面临的精准识别难、扶贫难度大和脱贫难、返贫易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以"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和"互联网+"这3种扶贫模式,来实现理县精准扶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高原藏区 精准扶贫 理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