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宏观和微观角度的喷雾液滴包裹和沉降呼吸性粉尘研究
1
作者 李浩铭 陈祥 +2 位作者 彭慧天 许长炜 刘飞 《煤矿机械》 2025年第3期93-97,共5页
喷雾降尘是矿井下主要的除尘方式之一,深入了解喷雾液滴与粉尘的碰撞规律,对实际喷雾降尘效率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从微观角度数值模拟了不同粒径和不同韦伯数条件下液滴与粉尘碰撞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韦伯数越大,液滴扩散速率变化越... 喷雾降尘是矿井下主要的除尘方式之一,深入了解喷雾液滴与粉尘的碰撞规律,对实际喷雾降尘效率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从微观角度数值模拟了不同粒径和不同韦伯数条件下液滴与粉尘碰撞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韦伯数越大,液滴扩散速率变化越大。当韦伯数大于15.4时,粉尘能够迅速被完全包裹。当液滴尺寸大于12μm时,液滴可以完全包裹粉尘颗粒。为了验证模拟的可靠性,宏观角度上通过2个实验得出结论:当喷雾压力为7 MPa时,优质参数区间内的液滴所占比例最高,在优化后喷雾参数下呼吸性粉尘沉降效率可达8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降尘 液滴碰撞 粉尘包裹 呼吸性粉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巷综掘面抽尘参数影响粉尘污染扩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聂文 刘强 +3 位作者 华贇 彭慧天 郭立典 蔡源坤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7,共8页
抽尘系统是岩巷综掘面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中控除粉尘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确定适宜的抽尘参数是实现有效除尘的关键。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某矿632岩巷综掘面进行了物理建模,并进行了ICEM-CFD网格划分,通过网格无关性检验确认了后续所用... 抽尘系统是岩巷综掘面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中控除粉尘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确定适宜的抽尘参数是实现有效除尘的关键。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某矿632岩巷综掘面进行了物理建模,并进行了ICEM-CFD网格划分,通过网格无关性检验确认了后续所用的网格模型,运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不同抽尘位置Dn(n分别为0、1/4、1/2、3/4、1)与抽风量(300~350 m^(3)/min)影响粉尘污染扩散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抽尘位置为D0、D1/4、D1/2、D3/4时,巷道内风流整体均处于较为紊乱的状态,粉尘污染经风流运载最终均扩散至整个巷道;抽尘位置为D1时,在抽风与压风协同作用下,距迎头4.6~6 m范围内形成了风向指向迎头、流动均匀且覆盖巷道全断面的有效控尘风幕,粉尘污染被风幕控制在掘进机司机与迎头之间的封闭空间内。抽风量在330 m^(3)/min及以上时,在司机处均形成了有效控尘风幕。为了在有效控尘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最优抽风量选取最小值330 m^(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巷 综掘面 粉尘污染 抽尘位置 抽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压及径向旋流风幕的形成与隔尘仿真 被引量:6
3
作者 聂文 魏文乐 +3 位作者 刘阳昊 马骁 彭慧天 刘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30-1737,共8页
为了提高掘进面的风幕隔尘效果并降低粉尘体积质量,设计轴向压风幕及径向旋流风幕形成与隔尘仿真实验,确定2种风幕的形成规律与隔尘规律.1)形成规律:压风量越大,越不利于2种风幕的形成,但对轴向压风幕的影响更大;压抽比越大,越利于形成... 为了提高掘进面的风幕隔尘效果并降低粉尘体积质量,设计轴向压风幕及径向旋流风幕形成与隔尘仿真实验,确定2种风幕的形成规律与隔尘规律.1)形成规律:压风量越大,越不利于2种风幕的形成,但对轴向压风幕的影响更大;压抽比越大,越利于形成轴向压风幕,对径向旋流风幕的影响相反.2)隔尘规律:压风量越大,2种风幕的隔尘效果越优;当压风量增至300m3/min后,轴向压风幕消失,该条件下,压风量越大,迎头粉尘向外运移能力越强;压抽比越小,2种风幕的隔尘效果越优,且径向旋流风幕的效果提高更大;当压抽比为0.75时,2种风幕的隔尘效果均已接近最优值.径向旋流风幕的形成受通风条件影响较小,隔尘效果也更优,更适用于掘进面现场隔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面 轴向压风幕 径向旋流风幕 隔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流影响雾滴与尘粒耦合沉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聂文 彭慧天 +2 位作者 刘阳昊 马骁 魏文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30-36,共7页
为了确定风流影响雾滴与尘粒耦合沉降的规律,分析了雾滴与尘粒耦合沉降机理,并自主设计实验装置进行了风流影响雾滴与尘粒耦合沉降实验。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风流速度的增大,喷雾场雾滴粒径平均值整体呈增大趋势,喷雾场上风侧的雾滴粒... 为了确定风流影响雾滴与尘粒耦合沉降的规律,分析了雾滴与尘粒耦合沉降机理,并自主设计实验装置进行了风流影响雾滴与尘粒耦合沉降实验。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风流速度的增大,喷雾场雾滴粒径平均值整体呈增大趋势,喷雾场上风侧的雾滴粒径一般小于下风侧,测点处雾滴的粒径增大值及增大率均不断减小,喷雾场对全尘、呼尘的降尘率分别由风速为0.5m/s时的49.3%和47.5%降至风速为1.5m/s时的42.7%和39.2%。研究结果表明:风流速度越大,越不利于雾滴耦合沉降尘粒、尤其小粒径尘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流 雾滴 尘粒 耦合沉降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新型增润促凝喷雾降尘剂的研制与抑尘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聂文 许长炜 +1 位作者 彭慧天 张少波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60-268,共9页
针对综采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喷雾水对煤尘润湿捕集效果差以及传统喷雾降尘剂溶液粘稠不易雾化导致降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提升综采工作面喷雾除尘效率,降低作业区域粉尘浓度,在低温条件下通过将聚多巴胺引入丙烯酰胺聚合反应体系控... 针对综采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喷雾水对煤尘润湿捕集效果差以及传统喷雾降尘剂溶液粘稠不易雾化导致降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提升综采工作面喷雾除尘效率,降低作业区域粉尘浓度,在低温条件下通过将聚多巴胺引入丙烯酰胺聚合反应体系控制其聚合程度,生成能高效雾化的降尘剂分子PDA-PAM,并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其官能团结构。将产物与表面活性剂、吸湿性无机盐复配,以溶液对煤样的接触角、煤尘在溶液中的沉降速度作为评价指标设计正交试验,最终确定了降尘剂溶液配方0.8%(质量分数,下同)PDA-PAM(聚多巴胺-聚丙烯酰胺)+0.05%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0.05%NaCl。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技术对白芦煤矿4307综采工作面1.3 m/s风流扰动下,喷雾降尘剂溶液在1—8 MPa的雾化情况进行模拟,揭示了喷雾降尘剂对喷雾雾化特性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雾滴平均粒径与喷雾压力间均存在幂函数关系;相较于清水喷雾,添加所复配的喷雾降尘剂后产生的雾场雾滴平均粒径更小,分布更加均匀;在喷雾压力为8 MPa时,喷雾降尘剂溶液产生的雾场雾滴粒径在20~100μm这一最佳粒径区间的比例达90.31%。通过增润促凝实验验证,研制的喷雾降尘剂溶液能够使煤尘迅速润湿并凝结成壳,达到增润和促凝的双重控尘效果。将降尘剂在现场进行应用,实测工作面各测点平均总尘和呼尘浓度分别降至72 mg/m^(3)和44 mg/m^(3),平均总尘降尘率达到84.2%,平均呼尘降尘率达到82.7%。研制的喷雾降尘剂溶液能高效雾化产生较为理想的雾滴粒径,且对煤尘有较强的凝并包裹作用,能高效降低工作现场的粉尘污染,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降尘剂 雾化特性 综采工作面 雾滴分布规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采高综采面风流-粉尘耦合扩散特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乔金林 张旭 +2 位作者 察兴鹏 聂文 彭慧天 《煤矿机械》 2022年第11期60-63,共4页
针对超大采高综采技术在煤炭高产的同时产生高浓度粉尘污染扩散的问题,应用Fluent软件对上湾煤矿8.8 m超大采高综采面风流-粉尘耦合扩散特性进行模拟,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粉尘运动规律,对模拟结果分析并在现场进行数据测量比对验证了模拟... 针对超大采高综采技术在煤炭高产的同时产生高浓度粉尘污染扩散的问题,应用Fluent软件对上湾煤矿8.8 m超大采高综采面风流-粉尘耦合扩散特性进行模拟,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粉尘运动规律,对模拟结果分析并在现场进行数据测量比对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显示,风速在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中呈现增-减-增的规律,并且在采煤机附近发生大幅度的横向风流扰动;粉尘从滚筒产生后更易在机道侧扩散,靠近底板处粉尘浓度高,在采煤机下风侧100 m内形成了浓度大于1 000 mg/m^(3)高浓度粉尘带。粉尘在各个高度空间内的分布相对均匀,但也呈现出了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最终结合粉尘污染规律提出了滚筒喷雾与液压支架喷雾联合降尘及化学抑尘剂湿润底板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采高综采面 数值模拟 粉尘污染 粉尘浓度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综采工作面新型机载风幕控尘技术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睿 张义龙 +2 位作者 聂文 彭慧天 刘强 《煤矿机械》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前综采工作面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产量的提高所带来的煤尘污染也随之加重,采煤机司机工作区域受污染尤为严重。因此,提出一种新型机载风幕控尘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应用风幕控尘技术前后的风流场和粉尘污染扩散变化情况。结果... 目前综采工作面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产量的提高所带来的煤尘污染也随之加重,采煤机司机工作区域受污染尤为严重。因此,提出一种新型机载风幕控尘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应用风幕控尘技术前后的风流场和粉尘污染扩散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应用风幕控尘技术后可在采煤机司机工作区域形成2条高速风幕,与人行道之间形成全断面清洁风室,实现了对滚筒截煤产尘的有效阻隔。现场实测表明,应用后采煤机司机工作区域的平均粉尘浓度为82.23 mg/m3,控尘效率可达83%。可为综采工作面粉尘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粉尘防治 风幕控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喷雾装置粉尘抑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吕英华 察兴鹏 +1 位作者 聂文 彭慧天 《煤矿机械》 2022年第11期34-37,共4页
为有效解决矿井综采工作面高浓度煤尘污染问题,以机械风助式负压增吸含尘风流原理为基础,并结合喷雾降尘研究了一种新型风助式喷雾装置。基于上湾煤矿22104综采工作面实际情况,使用风助式喷雾装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喷雾压力6 MP... 为有效解决矿井综采工作面高浓度煤尘污染问题,以机械风助式负压增吸含尘风流原理为基础,并结合喷雾降尘研究了一种新型风助式喷雾装置。基于上湾煤矿22104综采工作面实际情况,使用风助式喷雾装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喷雾压力6 MPa、出风量90 L/min时,所形成雾场效果较好,其降尘效率随风量及喷雾压力增大而上升。最后在上湾煤矿22104综采工作面现场应用风助式喷雾装置,分别对开启喷雾装置前后测点处进行粉尘浓度监测,采煤机司机处全尘、呼吸性粉尘浓度下降至104.2 mg/m^(3)、68.3 mg/m^(3),降尘效率达到了88.31%、83.45%,有效抑制了工作面高浓度煤尘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污染 喷雾降尘 风助式喷雾装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