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Multisim分析二阶低通滤波器电路 被引量:6
1
作者 彭延峰 刘习春 彭志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17期156-158,共3页
以Multisim为平台分析了二阶低通滤波器电路。使用虚拟示波器等虚拟元件,采用交流分析方法和参数扫描分析方法仿真分析了二阶低通滤波器电路的工作特性,及各元件参数对输入输出特性的影响,并演示了Multisim中虚拟仪器及各种分析方法的... 以Multisim为平台分析了二阶低通滤波器电路。使用虚拟示波器等虚拟元件,采用交流分析方法和参数扫描分析方法仿真分析了二阶低通滤波器电路的工作特性,及各元件参数对输入输出特性的影响,并演示了Multisim中虚拟仪器及各种分析方法的使用。仿真得到了该电路在低频状态下的通带电压放大倍数AUP=2,电路的截止频率fP=148.495 2 Hz。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IM 二阶低通滤波器电路 电子电路仿真分析 虚拟示波器 交流分析 参数扫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最优化窄带分解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延峰 程军圣 +1 位作者 杨宇 李宝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6,共6页
提出了自适应最优化窄带分解(Adaptive Optimization Narrow-Band Decomposition,AONBD)方法。该方法将信号分解转化为对滤波器参数的优化问题,以得到信号的最优化解为优化目标,在优化过程中将信号自适应的分解成多个内禀窄带分量(Intri... 提出了自适应最优化窄带分解(Adaptive Optimization Narrow-Band Decomposition,AONBD)方法。该方法将信号分解转化为对滤波器参数的优化问题,以得到信号的最优化解为优化目标,在优化过程中将信号自适应的分解成多个内禀窄带分量(Intrinsic Narrow-Band Components,INBC)。AONBD分为两步,首先通过优化得到最优的滤波器,然后使用该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以得到信号的最优化解。阐述了AONBD的基本原理及分解步骤。采用仿真信号将AONBD方法与自适应最优化时频分析(Adaptive Sparsest Time-Frequency Analysis,ASTFA)方法及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ONBD在抑制端点效应和模态混淆、抗噪声性能、提高分量的正交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转子振动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AONBD能有效应用于机械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最优化窄带分解 内禀窄带分量 局部窄带信号 奇异局部线性算子 转子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磁化氢等离子体薄膜的微波吸收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志华 彭延峰 +2 位作者 宁艳桃 彭景翠 郭燕春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5-148,共4页
为从理论上掌握有外加静磁场存在时铁催化高压歧化生成的碳纳米管中氢等离子体的微波吸收特性,根据磁离子理论和Appleton-Hartee方程,采用W.K.B近似方法,导出了碳纳米管磁化氢等离子体薄膜的微波衰减系数公式,数值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碳纳... 为从理论上掌握有外加静磁场存在时铁催化高压歧化生成的碳纳米管中氢等离子体的微波吸收特性,根据磁离子理论和Appleton-Hartee方程,采用W.K.B近似方法,导出了碳纳米管磁化氢等离子体薄膜的微波衰减系数公式,数值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碳纳米管磁化氢等离子体薄膜在0.3~30 GHz频段的微波衰减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加磁场强度的增加,Att>30.00 dB/cm的频宽明显增大,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适当控制碳纳米管中等离子体的自由电子密度、电子碰撞的有效频率和外加磁场强度,能够实现碳纳米管中磁化氢等离子体薄膜对对特定微波段的强吸收.在外磁场等于0时,运用所构建的微波吸收模型得到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数据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磁化氢等离子体 微波吸波 微波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志华 彭延峰 +1 位作者 宁艳桃 郭燕春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403-405,411,共4页
深入探讨了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机理,对铁纳米粒子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其自然共振频率,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理论上证明了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对微波的强烈吸收主要是样品中铁磁性金... 深入探讨了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机理,对铁纳米粒子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其自然共振频率,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理论上证明了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对微波的强烈吸收主要是样品中铁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在微波作用下产生了磁共振的结果研究发现,随着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薄膜厚度的增加,其共振频率vγ向低频方向移动,随着碳纳米管中铁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vγ向高频方向移动因此,通过改变样品厚度和碳纳米管中铁磁性纳米粒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铁磁性金属 微波吸波机理 自然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中氢等离子体的介电特性及微波吸收机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彭志华 龚学余 +3 位作者 彭延峰 贾鹏 刘桂华 郭燕春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8-32,共5页
运用双流体理论和唯象模型,导出了碳纳米管中氢等离子体的复介电常数和微波吸收系数,构建了铁催化高压歧化生成的碳纳米管中氢等离子体的微波吸收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铁催化高压歧化生成的碳纳米管氢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对微波产生的... 运用双流体理论和唯象模型,导出了碳纳米管中氢等离子体的复介电常数和微波吸收系数,构建了铁催化高压歧化生成的碳纳米管中氢等离子体的微波吸收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铁催化高压歧化生成的碳纳米管氢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对微波产生的碰撞吸收是其主要微波吸收机理,揭示了铁催化高压歧化生成的碳纳米管对2.45 GHz的微波产生强烈吸收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氢等离子体 介电特性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NBD-CMFE特征信息提取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彭延峰 彭志华 刘燕飞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5,共8页
针对短时交通流数据的非线性和随机性特点,为提高其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最稀疏窄带分解(Adaptive Sparsest Narrow-band Decomposition,ASNBD)和复合多尺度模糊熵(Composite Multiscale Fuzzy Entropy,CMFE)的短时交通流数据... 针对短时交通流数据的非线性和随机性特点,为提高其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最稀疏窄带分解(Adaptive Sparsest Narrow-band Decomposition,ASNBD)和复合多尺度模糊熵(Composite Multiscale Fuzzy Entropy,CMFE)的短时交通流数据特征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利用ASNBD将短时交通流数据分解成若干个内禀窄带分量,分别求出每个分量的CMFE.根据CMFE反映的不同分量的非线性程度选取有效分量,从而提取数据的非线性特征.然后根据非线性分析的结果分别对每个分量建立支持向量机网络模型,针对每个分量的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模型训练参数,以提高单个模型预测精度.最后将各个预测值进行累加并得出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应用于短时交通流数据特征信息的提取,进而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自适应最稀疏窄带分解 复合多尺度模糊熵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短时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补集合自适应最稀疏窄带分解及其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君航 彭延峰 +2 位作者 李学军 韩清凯 李鸿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37,共7页
自适应最稀疏窄带分解(Adaptive Sparsest Narrow-band Decomposition,ASNBD)是在包含内禀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的过完备字典库中搜索信号的最稀疏解,将信号分解转化为优化问题,但在强噪声干扰时计算精度仍有待提高... 自适应最稀疏窄带分解(Adaptive Sparsest Narrow-band Decomposition,ASNBD)是在包含内禀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的过完备字典库中搜索信号的最稀疏解,将信号分解转化为优化问题,但在强噪声干扰时计算精度仍有待提高。因此在结合了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算法,得到了新的互补集合自适应最稀疏窄带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Adaptive Sparsest Narrow-band Decomposition,CE-ASNBD)方法。此方法是加入成对符号相反的白噪声到目标信号,从而减小重构误差,在对滤波器参数的优化过程中实现信号的自适应分解。对仿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抑制模态混淆、端点效应、性能、提高分量的正交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要优于CEEMD和ASNBD方法,并能有效应用于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 自适应最稀疏窄带分解 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局部窄带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去耦电容的直流开关电源谐振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廖贵文 姜永正 +2 位作者 彭延峰 胡亚凡 何宽芳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14期35-39,共5页
直流开关电源作为直流配电系统的源头,确保其具有优良的谐振响应是直流供电系统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关键。因此,文中以直流供电系统开关电源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去耦电容的印制板(PCB)谐振响应的优化方法。首先,建立含去耦电容... 直流开关电源作为直流配电系统的源头,确保其具有优良的谐振响应是直流供电系统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关键。因此,文中以直流供电系统开关电源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去耦电容的印制板(PCB)谐振响应的优化方法。首先,建立含去耦电容的谐振有限元模型,并计算获取不同谐振频率下印制板(PCB)电压分布和阻抗参数;然后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去耦电容容值对印制板(PCB)电压分布和阻抗的影响,确定去耦电容的有效最优容值。结果表明:在板上放置一定数量的去耦电容可以抑制电路板本身特有的谐振特性,谐振频率点附近的阻抗最大降低20.93%;并且在不同频率下,放置的去耦电容的有效容值精度范围是有差异的,在低频段时,去耦电容的有效容值的选取精度范围较大,随着频率逐渐增加,有效容值的选取精度范围变窄。研究结果可为抑制直流开关电源的谐振、降低电路板阻抗提供一种方法,为电源分配网络(PDN)提供一个稳定的电磁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开关电源 谐振响应 去耦电容 电源分配网络 PCB电路 阻抗 谐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a static magnetic field on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of hydrogen plasma in carbon nanotubes: a numerical study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志华 龚学余 +2 位作者 彭延峰 郭燕春 宁艳桃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7期541-545,共5页
We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hydrogen plasma in iron-catalyzed high- pressure disproportionation-grown carbon nanotubes under an external static magnetic field in the frequency r... We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hydrogen plasma in iron-catalyzed high- pressure disproportionation-grown carbon nanotubes under an external static magnetic field in the frequency range 0.3 GHz to 30 GHz, using the Maxwell equations in conjunction with a general expression for the effective complex permittivity of magnetized plasma known as the Appleton Hartree formula. The effects of the external static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and the incident microwave propagation direction on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of hydrogen plasma in CNTs a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hydrogen plasma in iron-catalyzed high-pressure disproportionation-grown carbon nanotubes can be obviously improved when the exter- nal static magnetic field is applied to the material. It is found that the specified frequency microwave can be strongly absorbed by the hydrogen plasma in iron-catalyzed high-pressure disproportionation-grown carbon nanotubes over a wide range of incidence angles by adjusting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hydrogen plas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s hydrogen plasma static magnetic field microwave ab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