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压裂泵车底盘选型与整机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平生 刘灼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C00期89-91,共3页
压裂泵车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发动机、传动箱和压裂泵的选型与匹配,底盘类型以及散热器布置形式。决定压裂泵车二类底盘选型的主要因素有轴距、承载能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辅件配置情况。压裂泵车的整体设计主要明确各子系统的配置... 压裂泵车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发动机、传动箱和压裂泵的选型与匹配,底盘类型以及散热器布置形式。决定压裂泵车二类底盘选型的主要因素有轴距、承载能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辅件配置情况。压裂泵车的整体设计主要明确各子系统的配置及接口尺寸,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整机布置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泵车 底盘选型 整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37kW动力系统在油田压裂设备上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建业 彭平生 吴汉川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7-59,共3页
由于目前我国油田局部区块已经有气井施工最高压力在120MPa以上、机组总输出水功率大于11185.5kW的超大型压裂作业。而我国还没有能够完全适应该作业工况的压裂设备,只能通过增加施工设备数量的方式实现。根据我国油田的实际工况及道路... 由于目前我国油田局部区块已经有气井施工最高压力在120MPa以上、机组总输出水功率大于11185.5kW的超大型压裂作业。而我国还没有能够完全适应该作业工况的压裂设备,只能通过增加施工设备数量的方式实现。根据我国油田的实际工况及道路状况,研制开发了配备2237kW动力系统的车载式2500型压裂车,使单台压裂车的输出水功率达到1864kW,对于常规施工可以使用较少的压裂车完成作业;最高工作压力达到140MPa,能够满足油田对高压力设备的要求,并适应国内油田道路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设备 动力系统 压裂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00马力新型电驱动压裂泵电机的研制 被引量:5
3
作者 苟军善 郭海军 +3 位作者 刘珀 刘志刚 黄勇 彭平生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18年第11期5-10,共6页
压裂泵车/撬在高压、大排量、大规模和长时间条件下工作,配套的驱动设备要求单机功率大、过载能力强、噪音小、环保无污染。柴油机驱动的传统机械传动方式已无法满足要求。多相变频异步电机以效率高,扭矩大,可靠性高,控制冗余等优势,用... 压裂泵车/撬在高压、大排量、大规模和长时间条件下工作,配套的驱动设备要求单机功率大、过载能力强、噪音小、环保无污染。柴油机驱动的传统机械传动方式已无法满足要求。多相变频异步电机以效率高,扭矩大,可靠性高,控制冗余等优势,用于压裂作业可实现对压裂泵工况的精准控制。研制的4500马力电动压裂泵组采用交流多相电机及多相变频技术和PLC控制技术,实现了单机大功率运行的突破,可满足页岩气开发中高温、高效、高压、高腐蚀问题,为页岩气井压裂提供了理想的装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泵 大功率 电驱动 多相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液态CO_2密闭混砂器结构参数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卫国 牟荻 彭平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64,共5页
为了保持液态CO_2低温高压状态,基于文丘里原理建立了CO_2密闭混砂器模型。在处理量和携砂比等工艺参数确定的情况下,研究喉管直径、喉管长度和扩散角等3种结构参数对CO_2密闭混砂器混砂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混砂器内压... 为了保持液态CO_2低温高压状态,基于文丘里原理建立了CO_2密闭混砂器模型。在处理量和携砂比等工艺参数确定的情况下,研究喉管直径、喉管长度和扩散角等3种结构参数对CO_2密闭混砂器混砂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混砂器内压力分布和出口端砂粒体积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参数对CO_2密闭混砂器的混砂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当喉管直径比为0.7、喉管长度比为3、扩散角度为5°时混砂效果最佳,并且明显优于工程实际中T形管结构混砂器。研究结果可为液态CO_2密闭混砂器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混砂器 液态CO2 结构参数 压力分布 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压裂机组研制 被引量:6
5
作者 秦大鹏 吴汉川 +1 位作者 李丽丽 彭平生 《石油矿场机械》 2007年第1期56-60,共5页
针对我国油田特定区块施工特点,通过对油田现用设备使用情况的分析和具体区块施工参数的统计,提出了集成压裂机组研制内容和配置,研制开发了集成压裂机组。产品结合了2000型压裂泵输出功率大、压力和排量覆盖范围合理的条件,集成了压裂... 针对我国油田特定区块施工特点,通过对油田现用设备使用情况的分析和具体区块施工参数的统计,提出了集成压裂机组研制内容和配置,研制开发了集成压裂机组。产品结合了2000型压裂泵输出功率大、压力和排量覆盖范围合理的条件,集成了压裂车、混砂车、管汇车和仪表车的功能,实现了单台设备完成试压、压裂、酸化、防砂等多种施工流程,改变了常规施工作业设备种类和人员多、操作指挥复杂的施工模式,为油田提供了适合工艺要求的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施工 现状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液连续混配装置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彭平生 荀永军 王云海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16年第5期15-17,共3页
压裂液配液技术的发展使得压裂液的配制方式已由固定站配液模式向移动式现场配液模式转变。本文在介绍现有国内外压裂液混配装置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混配原理、设备组成及功率消耗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了压裂液连续混配装置的发展趋势,... 压裂液配液技术的发展使得压裂液的配制方式已由固定站配液模式向移动式现场配液模式转变。本文在介绍现有国内外压裂液混配装置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混配原理、设备组成及功率消耗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了压裂液连续混配装置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水粉混合方式的改变对设备能力影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连续混配 页岩气压裂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驱压裂泵送设备换档特性分析与应用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平生 李莉莉 +3 位作者 刘灼 范杰 石权 李卓航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2年第10期65-67,共3页
针对柴驱压裂泵送设备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无法闭锁问题,对柴驱压裂泵送设备的换档过程、闭锁能力进行了分析,透析了闭锁能力重要影响因数及其影响规律,提出了柴驱压裂泵送设备关于负载率的应用方法,为柴驱压裂泵送设备的操作与应... 针对柴驱压裂泵送设备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无法闭锁问题,对柴驱压裂泵送设备的换档过程、闭锁能力进行了分析,透析了闭锁能力重要影响因数及其影响规律,提出了柴驱压裂泵送设备关于负载率的应用方法,为柴驱压裂泵送设备的操作与应用提供参考,也对压裂泵送设备用液力传动箱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驱 压裂泵送设备 换档 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砂设备排出离心泵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彭平生 李莉莉 +1 位作者 刘灼 尹进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1年第3期9-11,共3页
针对混砂设备的排出离心泵在应用中存在的压力波动大、汽蚀等问题,对离心泵性能影响因素进一步梳理,重点为离心泵入口直管段长度要求以及固液混合液和液体黏度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混砂设备排出离心泵动力匹配方法,为混砂设备排出... 针对混砂设备的排出离心泵在应用中存在的压力波动大、汽蚀等问题,对离心泵性能影响因素进一步梳理,重点为离心泵入口直管段长度要求以及固液混合液和液体黏度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混砂设备排出离心泵动力匹配方法,为混砂设备排出离心泵的选型、安装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砂设备 离心泵 性能影响 动力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连续输砂关键设备的研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云海 陈新龙 +2 位作者 吴汉川 彭平生 曾鑫 《石油机械》 2016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在页岩气大排量高砂比时,砂量需求大,且要求快速添加,采用常规压裂时的加砂方式输砂效率低、占地面积大,无法满足3~8m^3/min的加砂需求。鉴于此,提出以连续输砂装置为核心的连续输砂方案。根据连续输砂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认为该装置... 在页岩气大排量高砂比时,砂量需求大,且要求快速添加,采用常规压裂时的加砂方式输砂效率低、占地面积大,无法满足3~8m^3/min的加砂需求。鉴于此,提出以连续输砂装置为核心的连续输砂方案。根据连续输砂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认为该装置研制的关键是合理的动力配置、传动机构、控制方式以及旋转式橇座,进而研制了带式橇装结构的连续输砂设备。试验结果表明,连续输砂设备具有自动控制和砂量连续可调等功能,最大输砂量8.1m^3/min;简化了现场加砂程序,可满足当前页岩气大型压裂施工中多种类、大砂量的加砂需要,提高加砂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 连续输砂 电动滚筒 传动机构 控制系统 旋转式橇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技术的高压管汇系统布局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灵永 王峻乔 +2 位作者 周斌 吴汉川 彭平生 《石油机械》 2016年第7期94-99,共6页
为了减少由流通性能和流量分配等问题产生的高压管汇窜动、振动和开裂等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在考虑管道边界层效应的情况下,以时均N-S方程为基本控制方程,采用可实现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不同排出口位置、联通管汇位置和排... 为了减少由流通性能和流量分配等问题产生的高压管汇窜动、振动和开裂等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在考虑管道边界层效应的情况下,以时均N-S方程为基本控制方程,采用可实现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不同排出口位置、联通管汇位置和排出口三通结构的井工厂高压管汇系统进行了三维全流场数值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高压管汇的入口增加,主管内部平均流速向排出口方向逐渐增加,且在每个入口处均有速度峰值;主管汇流量从排出口有效面积较小的管汇向排出口有效面积较大的管汇串流,串流方向与主管汇流量大小无关;y形三通的排出口流量比约为1.5∶1.0,不能起到流量均分作用,且容易引起锐角冲蚀,从安全性考虑,应优先考虑T形三通。研究结果可为高压管汇系统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高压管汇 三通 流量分配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