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脉冲X光辐照硬铝靶产生喷射冲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常贤 刘晋 +2 位作者 胡泽根 谭红梅 林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3-386,共4页
采用直接测量特定时间间隔系列和变磁阻传感技术的探头原理,实测了强脉冲X光辐照硬铝靶产生的喷射冲量。并给出了解析计算。结果表明,喷射冲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是基本符合的。
关键词 脉冲X光 喷射冲量 变磁阻传感 硬铝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软X光辐射三种材料的喷射冲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彭常贤 谭红梅 +2 位作者 林鹏 李宏杰 孟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3,共5页
 在强光一号脉冲加速器上进行了国内首次的实验室软X光辐射三种材料的喷射冲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能量为(0.2~0.33)keV、平均脉宽为39ns左右的X光辐射下,对灰漆、白漆和硬铝,在能注量分别为(92~152)J/cm2、(115~136)J/cm2和(163~192...  在强光一号脉冲加速器上进行了国内首次的实验室软X光辐射三种材料的喷射冲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能量为(0.2~0.33)keV、平均脉宽为39ns左右的X光辐射下,对灰漆、白漆和硬铝,在能注量分别为(92~152)J/cm2、(115~136)J/cm2和(163~192)J/cm2时,它们的冲量耦合系数分别为(0.61~0.80)Pa·s/(J·cm-2)、(0.58~0.97)Pa·s/(J·cm-2)和(0.61~0.84)Pa·s/(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脉冲软X光 喷射冲量 能注量 脉冲加速器 辐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壳体在脉冲电子束辐射下动力学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彭常贤 谭红梅 +2 位作者 胡泽根 林鹏 曹述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5,共5页
在“闪光二号”电子束装置上 ,对材料或形状有异的两端固支的三种壳体进行了辐射结构响应的实验研究。实验采用在壳体内表面粘贴一个特制长引线应变片并组成直流桥路的测量原理。结果表明 :当壳体受辐射方位角为 0°~ 180°时 ... 在“闪光二号”电子束装置上 ,对材料或形状有异的两端固支的三种壳体进行了辐射结构响应的实验研究。实验采用在壳体内表面粘贴一个特制长引线应变片并组成直流桥路的测量原理。结果表明 :当壳体受辐射方位角为 0°~ 180°时 ,应变峰值随方位角的增大而减小 ;编织材料壳体中的应变峰值和热激波应力峰值都比硬铝壳体中的小 ;当电子束能注量为 15 0~ 2 10J/cm2 、壳体半径厚度比为 13~ 18 5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子束 结构响应 壳体 动态应变 动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电子束辐照的硬铝靶的喷射冲量耦合系数随能通量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
4
作者 彭常贤 谭红梅 +2 位作者 胡泽根 林鹏 刘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采用通光式传感法和直接测量特定时间间隔的探头原理,在“闪光2号”装置上进行了电子束辐照硬铝靶产生的喷射冲量耦合系数与能通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能通量为115~240J/cm~2范围内,喷射冲量和亏损质量面密度都随... 采用通光式传感法和直接测量特定时间间隔的探头原理,在“闪光2号”装置上进行了电子束辐照硬铝靶产生的喷射冲量耦合系数与能通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能通量为115~240J/cm~2范围内,喷射冲量和亏损质量面密度都随能通量近似线性变化,而喷射冲量耦合系数随能通量增大而缓慢递增,并趋于一渐近值;硬铝产生喷射冲量的能通量阈值为40J/cm~2左右;喷射冲量值为81~218Pa·s,亏损质量面密度为3.1× 10^(-2)~8.6×10^(-2)g/cm~2,喷射冲量耦合系数为0.70~0.98Pa·s/(J/c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喷射冲量 能通量 结构响应 冲击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热激波传播衰减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彭常贤 林鹏 +1 位作者 谭红梅 冯志海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7-191,共5页
采用保护环式石英压电测量技术 ,在“闪光 2号”脉冲电子束加速器上 ,进行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热激波传播衰减特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1)在电子束能注量为 5 70~ 970J cm2 ,对厚度为 10mm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其热激波应力峰值... 采用保护环式石英压电测量技术 ,在“闪光 2号”脉冲电子束加速器上 ,进行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热激波传播衰减特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1)在电子束能注量为 5 70~ 970J cm2 ,对厚度为 10mm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其热激波应力峰值约为 0 15~ 0 39GPa ,只有相同条件下LY - 12铝的 6 %左右。这说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衰减热激波的性能 ;(2 )热激波在三维编织材料的传播中 ,相对LY - 12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衰减特性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电子束能量沉积 热激波 石英压电测量技术 抗辐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在脉冲电子束辐射下的喷射冲量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常贤 谭红梅 +1 位作者 林鹏 唐玉志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0-533,共4页
采用微型红外通光传感技术和直接测量特定时间间隔系列的探头原理 ,在“闪光二号”脉冲电子束加速器上 ,进行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等的喷射冲量特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电子束能注量为 10 0~30 0J cm2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喷射冲... 采用微型红外通光传感技术和直接测量特定时间间隔系列的探头原理 ,在“闪光二号”脉冲电子束加速器上 ,进行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等的喷射冲量特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电子束能注量为 10 0~30 0J cm2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喷射冲量耦合系数为 0 2 0~ 0 6 0Pa .s/ (J·cm- 2 ) ,大体上只有相同条件下的LY 12铝的 1/ 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子束 辐射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能量沉积 喷射冲量 红外通光传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动压探头的动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彭常贤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91年第1期31-38,共8页
本文采用动力类比法对用于核爆炸测量的空气动压探头的动态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探头的三个压力量程计算了总压边和静压边进气管道中的阻尼孔直径和动压波形的上升时间。分析计算表明,在探头的三个系统中,电学系统对动态响应的影响... 本文采用动力类比法对用于核爆炸测量的空气动压探头的动态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探头的三个压力量程计算了总压边和静压边进气管道中的阻尼孔直径和动压波形的上升时间。分析计算表明,在探头的三个系统中,电学系统对动态响应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力学系统的影响也是较小的;对动态响应起主要作用的是声学系统(即管道空腔系统)。在直径为130mm 激波管中进行了全尺寸探头的动态响应实验。实验表明,阻尼孔直径和波形上升时间的实验值与计算值符合较好。此探头曾多次用于我国大气层核试验测试中。从核爆炸和激波管实验中测得的空气动压波形可看出,它们的前沿都是很好的,这反映出此探头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头 空气动压 动态响应 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振耦合分析在冲击波测量中的应用
8
作者 彭常贤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7-432,共6页
为了高精度地测量空气冲击波形,采用声振耦合分析对该测量系统的频响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在激波管中进行了动态响应实验。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了探头在3个不同量程时的适宜阻尼孔径。结果表明,探头的阻尼孔直径和波形上升时间的计算值... 为了高精度地测量空气冲击波形,采用声振耦合分析对该测量系统的频响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在激波管中进行了动态响应实验。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了探头在3个不同量程时的适宜阻尼孔径。结果表明,探头的阻尼孔直径和波形上升时间的计算值与实验值都是基本符合的,并且该测量系统在强爆炸中测得的冲击波压力波形也具有良好的频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频响特性 声振耦合分析 激波管 冲击波 压力探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壳柔爆索冲量作用下圆柱壳体结构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国民 张若棋 +1 位作者 彭常贤 谭红梅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6-131,共6页
通过设计排布在圆柱壳体周围的柔爆索的间距及柔爆索与圆柱壳体间的距离 ,得到了沿圆柱壳体周向呈余弦分布的冲量载荷 ,并设计了柔爆索加载的结构响应实验装置 ,对圆柱壳体的动态力学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得的圆柱壳体残余变形局限于&... 通过设计排布在圆柱壳体周围的柔爆索的间距及柔爆索与圆柱壳体间的距离 ,得到了沿圆柱壳体周向呈余弦分布的冲量载荷 ,并设计了柔爆索加载的结构响应实验装置 ,对圆柱壳体的动态力学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得的圆柱壳体残余变形局限于± 70°左右的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壳 冲量作用 圆柱壳体 柔爆索 结构响应 壳体残余变形 X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软X射线辐射下复合材料的辐射特性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鹏 王肖钧 +1 位作者 王等旺 彭常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红外通光测试系统,对三种复合材料和硬铝在脉冲软X射线辐射下的喷射冲量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涂层B较涂层A、玻璃钢和硬铝具有更好的抗脉冲辐射性能;在实验能注量范围内涂层B的烧蚀率只是涂层A的十分之一,... 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红外通光测试系统,对三种复合材料和硬铝在脉冲软X射线辐射下的喷射冲量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涂层B较涂层A、玻璃钢和硬铝具有更好的抗脉冲辐射性能;在实验能注量范围内涂层B的烧蚀率只是涂层A的十分之一,是硬铝的三分之一。可以断定,涂层B是空间飞行器的最好防护层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力学效应 喷射冲量 冲量耦合系数 喷发能 烧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