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探意义
1
作者 何帅 马安来 +9 位作者 云露 曹自成 李贤庆 黄诚 张国松 胡松 王铁一 彭威龙 朱志立 崔福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60,共15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烃源岩是近期勘探新发现的烃源岩层系,研究恰尔巴克组地球化学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有意义。对顺北地区6口钻井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测试,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烃源岩是近期勘探新发现的烃源岩层系,研究恰尔巴克组地球化学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有意义。对顺北地区6口钻井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测试,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特征进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6口钻井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烃源岩主要为灰黑色泥岩、深灰色灰质泥岩和深灰色泥质灰岩。灰黑色泥岩总有机碳含量(TOC)为0.20%~2.81%,平均值为1.59%,岩石热解生烃潜量(S_(1)+S_(2))为0.43~12.05 mg/g,平均值为5.59 mg/g。深灰色灰质泥岩TOC为0.46%~2.24%,平均值为1.47%,S_(1)+S_(2)为0.18~1.97 mg/g,平均值为0.91 mg/g。深灰色泥质灰岩TOC为0.22%~3.41%,平均值为1.72%,S_(1)+S_(2)为1.37~18.56 mg/g,平均值为9.04 mg/g。SB5井、SB7井和SB71X井区有机质丰度最高。②恰尔巴克组烃源岩形成于弱还原偏咸水的海相沉积环境中,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藻类为主。大部分样品氢指数(HI)介于289~512 mg/g,平均值为416 mg/g,为腐殖-腐泥型(Ⅱ1)有机质,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③SB7井恰尔巴克组烃源岩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_(o))介于0.55%~0.88%,平均值为0.72%,为低成熟-中等成熟阶段;SB71X井恰尔巴克组烃源岩R_(o)介于0.53%~0.70%,平均值为0.62%,为低成熟阶段;SB5井恰尔巴克组烃源岩R_(o)介于0.85%~0.95%,平均值为0.90%,达到中等成熟阶段。④恰尔巴克组烃源岩厚度为20~25 m,主要分布在顺北地区5号断裂带和7号断裂带台内洼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分子地球化学 烃源岩 恰尔巴克组 奥陶系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成因与控藏机制研究进展——以塔里木盆地北部为例
2
作者 邓尚 邱华标 +5 位作者 刘大卫 韩俊 汝智星 彭威龙 卞青 黄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1225,共15页
近年来,在中国多个克拉通盆地腹部识别出成体系发育的走滑断裂系统,这是克拉通盆地内部一种重要的构造样式。针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走滑断裂体系,应用断裂构造解析、断裂发育演化离散元数值模拟、断裂形变有限元数值模拟及断裂核-带结构解... 近年来,在中国多个克拉通盆地腹部识别出成体系发育的走滑断裂系统,这是克拉通盆地内部一种重要的构造样式。针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走滑断裂体系,应用断裂构造解析、断裂发育演化离散元数值模拟、断裂形变有限元数值模拟及断裂核-带结构解剖等技术方法,结合油气井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走滑断裂体系成因与控藏机制,并总结了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与新认识。研究表明:(1)塔里木盆地北部走滑断裂体系是盆地中部大型逆冲带向北推挤时形成的伴生调节构造,具有“非共轴挤压、调节区域变形”动力学成因机制;(2)随着走滑断裂滑移距增大,核部角砾岩类型由裂隙角砾岩、破碎角砾岩演变为杂乱角砾岩和碎裂岩,高阶演化程度的角砾岩可降低断层核部渗透性;(3)强压扭背景下形成的走滑压脊构造具有“上张下压”纵向应力分布特征,断控储集体主要沿断裂带在深部发育;(4)走滑断裂相关盐构造耦合-解耦变形特征对油气垂向输导具有重要控制作用;(5)分层变形是小滑移距走滑断裂在深埋条件下的变形特征,可控制油气沿走滑断裂垂向输导后在多个层系分层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变形 核-带结构 控储、控藏特征 成因机制 克拉通内走滑断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油浸式电抗器的耐压试验方法研究
3
作者 彭威龙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21期79-81,共3页
油浸式电抗器作为超高压变电站的关键设备,其绝缘状态的现场考核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超高压变电站油浸式电抗器的耐压试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调研了电抗器的典型绝缘缺陷及其现场绝缘考核技术,然后介绍了串联... 油浸式电抗器作为超高压变电站的关键设备,其绝缘状态的现场考核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超高压变电站油浸式电抗器的耐压试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调研了电抗器的典型绝缘缺陷及其现场绝缘考核技术,然后介绍了串联谐振耐压试验和振荡电压耐压试验的基本原理和装置类型,并对比分析了两种试验方法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串联谐振耐压试验方法更适合于变电站中油浸式电抗器的现场绝缘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抗器 绝缘考核 振荡冲击 变频电源 串联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超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7
4
作者 戴金星 倪云燕 +3 位作者 秦胜飞 黄士鹏 彭威龙 韩文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8-597,共10页
对四川盆地38口井超深层(埋深大于6 000 m)天然气组分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以判明超深层天然气成因。四川盆地超深层天然气组分具如下特征:甲烷占绝对优势,含量最高达99.56%,平均86.67%;乙烷含量低,平均为0.13%;几乎没有丙、丁烷,... 对四川盆地38口井超深层(埋深大于6 000 m)天然气组分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以判明超深层天然气成因。四川盆地超深层天然气组分具如下特征:甲烷占绝对优势,含量最高达99.56%,平均86.67%;乙烷含量低,平均为0.13%;几乎没有丙、丁烷,为干气,属过成熟度气。硫化氢含量最高为25.21%,平均为5.45%;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为:δ^(13)C_1值从-33.6‰变化至-26.7‰,δ^(13)C_2值从-32.9‰变化至-22.1‰,绝大部分没有倒转而主要为正碳同位素组成系列。烷烃气氢同位素组成为:δD_1值从-156‰变化至-113‰,少量井δD_2值从-103‰变化至-89‰。二氧化碳碳同位素组成为:δ^(13)C_(CO_2)值从-17.2‰变化至1.9‰,绝大部分在0±3‰范围。根据δ^(13)C_1-δ^(13)C_2-δ^(13)C_3鉴别图版,盆地超深层烷烃气除个别井外绝大部分为煤成气。根据二氧化碳成因鉴别图和δ^(13)C_(CO_2)值,判定除个别井外,超深层二氧化碳绝大部分为碳酸盐岩变质成因。龙岗气田和元坝气田超深层硫化氢为非生物还原型(热化学硫酸盐还原成因),双探号井的超深层硫化氢可能为裂解型(硫酸盐热裂解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超深层 煤成气 硫化氢 地球化学 龙岗气田 元坝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水合物气的成因类型 被引量:34
5
作者 戴金星 倪云燕 +4 位作者 黄士鹏 彭威龙 韩文学 龚德瑜 魏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7-848,共12页
基于中国祁连山冻土带、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的陆坡等天然气水合物样品资料,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气的成因类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木里地区中侏罗统江仓组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气主要是油型气,为自生自储型,δ^(13)C_1值... 基于中国祁连山冻土带、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的陆坡等天然气水合物样品资料,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气的成因类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木里地区中侏罗统江仓组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气主要是油型气,为自生自储型,δ^(13)C_1值为-52.7‰^-35.8‰,δ^(13)C_2值为-42.3‰^-29.4‰;还发现了少量煤成气,气源岩可能主要为中侏罗统木里组含煤地层,δ^(13)C_1值为-35.7‰^-31.3‰,δ^(13)C_2值为-27.5‰^-25.7‰。南海珠江口盆地与台西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气主要是CO_2还原型生物气,δ^(13)C_1值为-74.3‰^-56.7‰,δD1值为-226‰^-180‰;还发现热成因气遗迹,δ^(13)C_1值为-54.1‰^-46.2‰。综合国内外20个地区(盆地)相关天然气水合物气地球化学资料,提出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热成因气既有油型气也有煤成气,以油型气为主,在中国祁连山和加拿大温哥华岛附近识别出了少量煤成气,煤成气δ^(13)C_1值重即大于等于-45‰,δ^(13)C_2值大于-28‰;油型气δ^(13)C_1值为-53‰^-35‰,δ^(13)C_2值小于-28.5‰。世界天然气水合物气主要是生物成因气,并以CO_2还原型生物气为主,仅在俄罗斯贝加尔湖盆地发现乙酸发酵型生物气。CO_2还原型生物气δD1值重即大于等于-226‰,乙酸发酵型生物气δD1值轻即小于-294‰。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的生物气δ^(13)C_1值最重的为-56.7‰,最轻的为-95.5‰,其中-75‰^-60‰是高频段。世界天然气水合物气δ^(13)C_1值最重为-31.3‰,最轻的为-95.5‰;δD_1值最重的为-115‰,最轻的为-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狐海域 祁连山冻土带 天然气水合物气 生物气 油型气 煤成气 碳氢同位素组成 成因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志留系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46
6
作者 冯子齐 刘丹 +4 位作者 黄士鹏 吴伟 董大忠 彭威龙 韩文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5-713,共9页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以及该区过成熟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倒转成因,对长宁地区15个页岩气样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测试烷烃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结合四川盆地涪陵和威远地区龙马...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以及该区过成熟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倒转成因,对长宁地区15个页岩气样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测试烷烃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结合四川盆地涪陵和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研究,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CH4含量为97.11%~99.45%,湿度平均为0.49%,δ13C1值异常重,平均可达-28.2‰,δ13C2平均为-33.2‰,气源母质为腐泥型,属于油型干气。随热演化程度增加,页岩气湿度逐渐降低,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整体变重,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组成会发生反转,但长宁地区过成熟页岩气的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组成处于反转后阶段,不会持续变重。综上,长宁地区页岩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的重异常、碳同位素(δ13C1〉δ13C2〉δ13C3)的完全倒转现象,主要由过成熟阶段的二次裂解效应及乙烷瑞利分馏条件下与水、含铁金属发生反应等次生作用所导致,高地温条件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地区 志留系龙马溪组 页岩气 碳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与天然气成因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丹 张文正 +3 位作者 孔庆芬 冯子齐 房忱琛 彭威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0-549,共10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154口井天然气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分类研究,结合盆地下古生界733块烃源岩样品有机质丰度评价,探讨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来源问题。通过分析天然气样品的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结合其地质背景,将盆地下古生界天...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154口井天然气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分类研究,结合盆地下古生界733块烃源岩样品有机质丰度评价,探讨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来源问题。通过分析天然气样品的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结合其地质背景,将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来源分为3个大类4个亚类:1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的煤成气;2下古生界自生自储的油型气;3源于上古生界煤系与古生界灰岩的混合气,又可分为正碳同位素系列混合气和负碳同位素系列混合气2个亚类。烃源岩样品TOC、有机显微组分分析表明,盐下样品平均TOC值为0.3%,TOC值大于0.4%的样品占28.2%,其干酪根类型为腐泥型,指示较强的生烃潜力。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以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的煤成气为主,在盆地中东部盐下的储集层中发育下古生界自生自储油型气,且其发育一定规模的有效烃源岩,可作为下古生界天然气气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下古生界 天然气成因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沙三段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6
8
作者 郭继刚 董月霞 +5 位作者 庞雄奇 黄红祥 姜福杰 徐静 王鹏威 彭威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4,共12页
在对烃源岩和储层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生烃潜力法恢复了烃源岩的排烃历史,并从数值模拟的角度研究了储层孔隙度的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具有良好的致密砂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中等-好的供气源岩和广泛... 在对烃源岩和储层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生烃潜力法恢复了烃源岩的排烃历史,并从数值模拟的角度研究了储层孔隙度的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具有良好的致密砂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中等-好的供气源岩和广泛分布的致密储层,烃源岩与致密储层紧密相邻,天然气成藏时间和储层致密时间配置较好。烃源岩的排气高峰时间是在馆陶期到明化镇早期,储层致密的时间是馆陶末期到明化镇早期。在生烃增压造成的气体膨胀力作用之下,天然气可近源聚集在紧邻烃源岩分布的致密透镜状岩性砂体中,形成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烃源岩 致密砂岩气 沙河街组三段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轻烃指标的地质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与塔西南坳陷山前带天然气藏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韩文学 麻伟娇 +3 位作者 侯连华 陶士振 胡国艺 彭威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9-877,共9页
轻烃中蕴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依据一系列轻烃参数指标,对神木气田及塔西南坳陷山前带的天然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神木气田及阿克莫木气田以煤成气为主,前者个别井可能有少量油型气的混入,而柯克亚-柯东... 轻烃中蕴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依据一系列轻烃参数指标,对神木气田及塔西南坳陷山前带的天然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神木气田及阿克莫木气田以煤成气为主,前者个别井可能有少量油型气的混入,而柯克亚-柯东气田则为混合成因气。首次提出链烷烃指数标准,当其大于2时,为油型气或混合气,小于2时,为煤成气。根据Mango参数K_1和K_2值,神木气田的天然气来自同一套烃源岩,而塔西南坳陷山前带天然气则来自不同的烃源岩。根据Mango参数交会图版综合判断,神木气田及阿克莫木气田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陆相高等植物,而柯克亚-柯东气田的天然气主要为混合成因。根据异庚烷及庚烷辨识标准,神木气田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阿克莫木气田处于成熟阶段,而柯克亚-柯东气田则属于高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 轻烃指标 气源对比 成因类型 天然气 神木气田 塔西南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形成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机理——来自热模拟实验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威龙 刘全有 +5 位作者 胡国艺 吕玥 朱东亚 孟庆强 郭丰涛 王若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2-983,共12页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低成熟煤样品开展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分析产物特征,从实验角度探讨天然气碳同位素分馏机理,分析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低成熟煤2℃/h(慢速)和20℃/h(快速)升温的烷烃气...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低成熟煤样品开展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分析产物特征,从实验角度探讨天然气碳同位素分馏机理,分析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低成熟煤2℃/h(慢速)和20℃/h(快速)升温的烷烃气最大产率分别为302.74 mL/g和230.16 mL/g;低成熟煤快速升温和慢速升温的δ13C1值分别为-34.8‰^-23.6‰和-35.5‰^-24.0‰,δ13C2值分别为-28.0‰^-9.0‰和-28.9‰^-8.3‰,δ13C3值分别为-25.8‰^-14.7‰和-26.4‰^-13.2‰。实验产物中烷烃气在快速升温550℃出现了明显的碳同位素组成系列部分倒转,其他温度都表现为正碳同位素组成系列。升温系列中δ13C1表现为先变轻后变重的演化规律,δ13C1值的非单调性变化是由于早期CH4来源并非单一所致,可能是有机质的非均质性或者早期富集12CH4和富集13CH4活化能差值的变化形成的同位素分馏效应所致。重烃气碳同位素值的反转既可以发生在高过成熟的页岩气(油型气)中,也可以发生在煤成气中。结合甲苯热模拟实验,明确烷烃气在高过成熟阶段重烃气碳同位素值可发生反转和倒转现象。芳香烃脱甲基以及甲基链接所产生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可能是高过成熟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反转、倒转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天然气 碳同位素组成 分馏机理 低熟煤 芳香烃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威龙 庞雄奇 +3 位作者 范立勇 祝渭平 王阳洋 王安忆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40-46,4-5,共7页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暗色泥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特征,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排烃门限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Ro)为0.9%,暗色泥岩排烃门限对应的Ro...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暗色泥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特征,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排烃门限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Ro)为0.9%,暗色泥岩排烃门限对应的Ro为1.0%;上古生界烃源岩从富县组(J1f)沉积时期开始排烃,到志丹组(K1z)沉积时期达到排烃高峰,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中心主要在盆地伊陕斜坡的东南部;上古生界总排烃量和总远景资源量分别为237.9×1012 m3和11.9×1012 m3,其中煤层排烃量208.6×1012 m3,暗色泥岩排烃量29.3×1012 m3,煤层的排烃量是暗色泥岩的7倍,对气藏的形成贡献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排烃量和远景资源量较大,以它为主力烃源岩的上古生界致密气藏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排烃门限 排烃量 生烃潜力法 资源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藏形成过程动态物理模拟——以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汤国民 罗群 +3 位作者 庞雄奇 向才富 徐子远 彭威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34,共11页
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油气运聚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为改进、完善这一实验方法,在前人物理模拟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将构造挤压融入油气充注的实验过程中,并以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天然气藏为例,利用研发的天然气运聚成藏动态模拟实验装... 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油气运聚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为改进、完善这一实验方法,在前人物理模拟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将构造挤压融入油气充注的实验过程中,并以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天然气藏为例,利用研发的天然气运聚成藏动态模拟实验装置,成功模拟了该构造天然气藏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总结了该区气藏的形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①该区存在深、浅2套输导体系,深部输导体系为断裂—输导层输导体系,有利于天然气的向上运移并在优质储层中聚集成藏,而浅部输导体系为断裂—输导层—断裂输导体系,对浅部天然气藏具有破坏作用,不利于天然气的聚集成藏;②气藏形成后期,当供气量小于散失量时,气藏逐渐萎缩直至消失,由于深部地层的保存条件相对浅部更为优越,因此气藏消失的顺序也是先浅层后深层,由此形成了该区"浅差深好"的天然气藏保存序列。结论认为:鄂博梁Ⅲ号构造中深部可能存在保存较好的大型整装天然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鄂博梁Ⅲ号构造 气藏形成 物理模拟实验 输导体系 保存序列 构造挤压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机组诊断性试验与状态趋势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志松 李奇艳 +1 位作者 罗周维 彭威龙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2年第10期34-36,58,共4页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发电机的运行状态密切联系。现场实践表明,综合运用发电机绝缘电阻、直流泄漏电流、手包绝缘表面电位、局部放电检测等一系列诊断性试验项目,通过绝缘状态评价分析,可以对发电机绝缘状态进行有效掌握和预测,提前发...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发电机的运行状态密切联系。现场实践表明,综合运用发电机绝缘电阻、直流泄漏电流、手包绝缘表面电位、局部放电检测等一系列诊断性试验项目,通过绝缘状态评价分析,可以对发电机绝缘状态进行有效掌握和预测,提前发现存在的缺陷,指导现场的检修和缺陷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 定子绕组 电晕 评价 绝缘状态 局部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