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收期对‘新梨7号’梨果实品质及采后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崔建潮 彭增瑞 +3 位作者 王文辉 贾晓辉 王志华 史世军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河北泊头‘新梨7号’梨为试材,研究了4个采收期(盛花后106、116、126、136 d)果实在常温[(20±0.5)℃]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和种子颜色指数增加,果肉硬度下降,... 以河北泊头‘新梨7号’梨为试材,研究了4个采收期(盛花后106、116、126、136 d)果实在常温[(20±0.5)℃]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和种子颜色指数增加,果肉硬度下降,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以采收期2(7月30日采收,盛花后116 d)果实最高;果皮颜色L*值和a*/b*值增加,h?值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和Fv逐渐降低。在常温贮藏条件下,随着货架期延长,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果皮颜色L*值和a*/b*值增加,h?值下降,Fo升高,Fm、Fv、Fv/Fm降低,种子颜色指数和腐烂率增加;采收期2果实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可保持较高水平,口感较好,果面具红晕,且果实腐烂率较低,贮藏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新梨7号’在河北省泊头地区长期贮藏的适宜采收标准为:果实7月下旬至8月初采收,果实生长发育期110~120d,种子颜色1/2左右变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果肉硬度≥5.0kg/cm2。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作为‘新梨7号’贮藏期间果实衰老的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梨7号’ 采收期 常温贮藏 果实品质 采后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梨7号’在新疆等地生产、销售及品质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辉 崔建潮 +4 位作者 于强 贾晓辉 彭增瑞 杜艳民 刘佰霖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97,101,I0002,共5页
连续3年调查了‘新梨7号’在我国各地的生产、销售及品质情况,以便为其采后贮运保鲜提供技术支撑。调查结果表明:‘新梨7号’在河北、新疆表现较好,幵形成了觃模化生产,销售过程中进行了分级,但尚未制定统一分级标准;不同地区‘新梨7号... 连续3年调查了‘新梨7号’在我国各地的生产、销售及品质情况,以便为其采后贮运保鲜提供技术支撑。调查结果表明:‘新梨7号’在河北、新疆表现较好,幵形成了觃模化生产,销售过程中进行了分级,但尚未制定统一分级标准;不同地区‘新梨7号’品质差异较大,其贮藏技术需进一步进行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梨7号’ 生产 销售 品质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