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权的“责任先在”构造
1
作者 齐延平 彭双杰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9,共12页
中国人权奠基于以利群利他为文化基因、以社会为制度本位、以实践为价值导向的现代国家转型逻辑之上。中国文化中的人并非如西方般是原子化的独在之人,而是关系共在之人,其对群体、对他者的责任“先在于”对自身需求和利益逻辑构成中国... 中国人权奠基于以利群利他为文化基因、以社会为制度本位、以实践为价值导向的现代国家转型逻辑之上。中国文化中的人并非如西方般是原子化的独在之人,而是关系共在之人,其对群体、对他者的责任“先在于”对自身需求和利益逻辑构成中国人的伦理基础。基于此,个体与全体相并存而非对立、自我与他者相共在而非独存、权利与责任相并立而非排斥的人权同享价值得以塑造。在其基础上,复数人权主体构造取代了西方单数人权主体构造,互具包容性的“客观人权规范”与“主观人权规范”并行的双维规范形态得以型构,国家保障人权积极责任的先在性在人权实践中得以制度化、组织化的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权 “责任先在” 同享价值 双维规范 国家积极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法哲学的基本特征与双层范畴 被引量:5
2
作者 齐延平 彭双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0-180,共11页
文化法哲学是反思性的。我国文化建设、文化法治与文化法学的发展,需要基于民族性、政治性、建构性的文化法哲学的引领。文化法治有规制法与权利法两个维度,文化法哲学范畴形态应是双层的。文化规制性规范指向全体性文化法益,承担客观... 文化法哲学是反思性的。我国文化建设、文化法治与文化法学的发展,需要基于民族性、政治性、建构性的文化法哲学的引领。文化法治有规制法与权利法两个维度,文化法哲学范畴形态应是双层的。文化规制性规范指向全体性文化法益,承担客观价值指引功能。对应规制性规范体系,学理上应当以文化主权、文化安全、文化主体性、文化统一性为基础,建构其理论范畴。文化权利性规范指向个体性文化法益,其功能主要通过赋权与权利救济等方式实现。对应权利性规范体系,学理上应当以文化自由、文化权利为基础,建构其理论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法哲学 文化规制法 文化权利法 双层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平台治理的公共性困境及其应对
3
作者 彭双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73-84,共12页
互联网平台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以公共性作为其精神内核。作为新兴治理领域,平台治理结构中的权力主体失衡格局、治理策略中的技术理性滋扰和治理机制中的法律规范缺失严重制约其公共性的实现。为... 互联网平台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以公共性作为其精神内核。作为新兴治理领域,平台治理结构中的权力主体失衡格局、治理策略中的技术理性滋扰和治理机制中的法律规范缺失严重制约其公共性的实现。为化解平台治理的公共性困境,有必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强化平台主体责任、推进社会参与以实现公共控制、激励监管和实质共治,矫正权力主体结构的失衡格局;通过确保治理过程中的人类全程存在、治理工具中的技术规范归化和治理理念中的伦理规范导入,发挥价值理性的公共引领作用;通过平台经济专门立法、公益诉讼制度和义务规则先行机制设计,优化制度供给以实现公共性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平台 平台治理 公共性 权力结构 价值理性 制度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